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和课件
小学科学苏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12 动物与植物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12 动物与植物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动物与植物》这一教学内容围绕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理解它们都属于生物这一概念。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含大量图片,有助于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和比较,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类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和植物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认识较为零散、表面。他们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可能有一些模糊的感知,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同时,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探索,但在观察的细致程度、分析归纳能力以及抽象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构建起对动物和植物的科学认知。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归纳出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征。
能准确判断机器狗、人以及仿真花、人造草坪等是否属于动物或植物,并阐述理由。
清晰地说出人和黑猩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深入理解动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明确动物与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生物的概念,能判断生活中的仿真动物与植物是否为生物,并说明判断依据。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征;理解动物与植物的区别;明确生物的概念。
[难点]准确区分动物和植物;深入理解人和黑猩猩的差异与联系;正确判断仿真动物与植物是否为生物,并阐述合理的判断理由。
【教学准备】
1.制作包含各类动物、植物图片以及相关动画的教学课件,涵盖教材中的典型图片和一些拓展性的生物素材。
2.准备一些实物或模型,如仿真花、玩具动物等,用于课堂展示和观察。
3.为学生准备记录表格,方便学生在讨论和观察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播放一段充满动物和植物的自然纪录片片段,片段中展现动物的活动场景(如觅食、奔跑、繁殖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状态(如发芽、开花、结果等)。
2.提问学生:“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自然纪录片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后续探索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奠定基础,顺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动物的共同特征(12 分钟)
1.展示教材中一系列动物的图片,包括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动物的行为、形态等方面的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找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讨论问题可包括:“动物都需要做些什么来维持生命?”“动物会有怎样的生长过程?” 等。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补充,梳理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如需要进食获取营养、会生长发育、能够繁殖后代、会死亡等,并将这些特征写在黑板上。
4.针对 “机器狗是动物吗?人是动物吗?” 这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新一轮讨论。让学生依据刚刚总结出的动物共同特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本质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小组讨论,主动探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对 “机器狗” 和 “人” 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动物特征的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探究人和黑猩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10 分钟)
1.展示人和黑猩猩的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从外形、行为、生活习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人和黑猩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讨论问题可包括:“人和黑猩猩在身体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他们的行为方式有什么不同?”“在使用工具方面有什么差异?” 等。
3.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人和黑猩猩在进化上的联系以及人类独特的特征,如能够制造并使用复杂工具、具有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和黑猩猩的对比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动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认识到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四)探究植物的共同特征(12 分钟)
1.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包括不同种类的树木、花草、农作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植物的共同特征,讨论问题可包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植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等。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结果,将讨论出的植物共同特征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出植物的共同特征,如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进行生长,会繁殖后代,有生命周期等,并写在黑板上。
4.针对 “仿真花、人造草坪是植物吗?” 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依据植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判断并阐述理由,加深学生对植物特征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植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对仿真花和人造草坪的讨论,能强化学生对植物特征的记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五)比较动物与植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8 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总结的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征,组织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动物和植物,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记录下来。讨论问题可包括:“动物和植物在获取营养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差异?” 等。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制作动物与植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表格,呈现在黑板或 PPT 上,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引出生物的概念,向学生解释植物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都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具有生命,会繁殖、会长大,这类有生命的物体都被称为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系统地认识动物和植物的特征,明确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出生物的概念,帮助学生将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3 分钟)
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征、人和黑猩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动物与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生物的概念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仿真动物与植物,判断它们是否为生物,并在下次课上分享自己的判断理由。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作业布置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观察生活的习惯,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11 多姿多彩的植物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10 形形色色的动物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2024)9 玩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