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植物的繁殖》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710945/0-17395191395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植物的繁殖》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710945/0-17395191396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植物的繁殖》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710945/0-173951913967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植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植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共18页。
三年级科学第4单元《植物的繁殖》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课标分析单元大概念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水资源有限的,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单元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查阅资料,分辨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围绕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和淡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对水系统的结构化思维导图。2.观察地球仪,探究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制作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实物模型,描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3.通过考察当地水域,联系实际生活,制定节约用水的方法,宣传节约水,避免水的不合理使用。单元重难点重点: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举例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难点: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比较科学的词语、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课时安排单元设计逻辑学段学习内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3~4年级地球上的水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构建了4课内容。通过交流讨论,知道陆地上有江、河、湖等水体类型;通过观察地球仪、分析数据,知道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占有量,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构建了4课内容。通过交流讨论,知道陆地上有江、河、湖等水体类型;通过观察地球仪、分析数据,知道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通过体验活动,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占有量,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地球上的水科学观念:说什么是河流和湖泊,分析河流、湖泊的异同点,并能够举出陆地上水体的例子。科学思维:能认识水,尊重利用水的价值,避免水的危害。探究实践:制作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实物模型,描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态度责任:举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好方法,争做节水小卫士,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课题课时学习重点河流和湖泊1河流和湖泊海洋和陆地1海洋和陆地淡水资源1淡水资源防溺水1防溺水课时备课探究课【课前准备】 1.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 2.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地增删和重组,不能一成不变的 复制教科书的内容。 3.以基础知识梳理为主线,设计一部分前后知识联系或者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兴趣的 的问题。 【课上实施】 回顾复习(大约 5 分钟):教师创设复习内容,把握学情。 合作探究(大约 15 分钟):组内交流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 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 教师点拨(大约 5 分钟):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之后,对暴露 出的问题和要进行精讲点拨。 当堂达标(大约 10 分钟):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题目, 拓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 课堂总结(大约 5 分钟):学生进行总结。复习课【课前准备】 1.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教师确定复习目标。。 2.设计“学案”,学案中问题设计要不同于新授课的知识点的理解,而让学生首先自主构建 单元知识结构图——“知识树”,同时,设计一些有思维难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 问题,呈现形式以综合性试题为主,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完成。 【课上实施】 自主整理(大约 5 分钟):再翻课本复习知识,整理复习内容,并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一 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合作交流(大约 10 分钟):生生之间、小组内一起实施有效的交流讨论,达到加深理解, 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并展示单元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明晰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疑 点和关键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以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典题引领(大约 20 分钟):教师对某些存有问题的知识进行点拨精讲,加强知识间的对 比和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学生尝试分析独立完成, 然后分组交流体验和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典型例题,真正弄懂、弄通典型例题,并能做 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式的训练。 课堂总结(大约 5 分钟):是整节课系统的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足点和归宿。概括 总结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强调,同时选配一些有针对 性的课外练习等。 讲评课【课前准备】 1.精心挑选题目组成测试试卷 2.教师全批全改,做好有关的数据统计,统计错题时要统计出错人数及错误类型、出错的群 体。 【课上实施】 自主纠错(大约 5 分钟):学生对出错的问题进行自我分析,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粗 心造成的,这部分题目学生刚刚考完可能就已经发现了,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纠正、 反思此类错误。 合作探究(大约 15 分钟):学生自己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题,提交到小组内学生间交 流和讨论。 典题点拨(大约 10 分钟):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之后,对暴露 出的问题和要进行精讲点拨。 当堂达标(大约 5 分钟):错题率较高的题目进行举一反三。 课堂总结(大约 5 分钟):学生进行总结。课 题植物的花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植物的花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根据植物花的特点给花分类;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2.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花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3.知道常见植物花的构造;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重点通过解剖、观察,知道花的结构。难点动手解剖花的结构。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搜集凋谢的各种花朵,关于花的图文、视频资料,镊子、放大镜、刀片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 备 内 容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师: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它是植物发育成熟的标志。关于花,你想知道什么问题?生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我们要想研究这些问题,先要从花的构造入手进行研究。(板书课题:植物的花)(二)认识花的构造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把自己喜欢的花带来了,你现在想怎么研究它们呢?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实验设计。师:下面我们就以百合花为例进行研究。开始实验之前,老师还要补充几点(出示课件):1.解剖要求:解剖时要按由外到里的顺序撕下各部分,解剖操作中要细心,不要损伤了被解剖部分,要把撕下的各部分分行、分类摆好、摆齐。并且填好表格。2.镊子的使用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镊子的松紧,要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而不是上部。注意安全,不要被镊子夹着手。3.小组动手解剖。(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解剖活动中,适时进行指导。)4.汇报成果。师将各组的研究结果投影出来,同时加以补充说明。(三)根据花的构造给花分类1.师:自然界中花的结构是不一样的,你能标出下面的花的结构吗?2.学生给课本上的百合花、南瓜花、桑树花标出对应的结构。3.如果我们给这些花来分类,你们认为怎么分好。4.小组讨论:按颜色分,按花瓣的数量分,按雄蕊的数量分等。5.师:老师这里有一种最科学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出示课件)一株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6.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辨一下,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出示课件)师补充说明:在不完全花中,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很高兴同学们掌握了花的构造,并能轻松就分辨出不同种类的花。下面听一首歌曲《茉莉花》放松一下。(播放音乐)音乐听完了,同学们你们想想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四)花的传粉小组讨论百合花的柱头为什么有点黏?花瓣有什么作用?花是怎样传粉的?汇报总结。(五)课外拓展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界中花传粉的方式,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授粉的相关知识。当堂检测:1._________是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_________是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聚起来的水。2.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水体是水的_________。3.陆地上的水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4.河流有长有短,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5.河流和湖泊与人们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6.黄河是自东向西流动的。( ) 教学反思课 题植物的果实学习目标能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并画出结构图,由个别到一般归纳果实的共同特征。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并做到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重点果实的共同特征,种子的传播方式。难点果实的共同特征,种子的传播方式。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 苹果、梨、青椒、葵花子、樱桃、 苍耳。主备内容二次备课教学设计学习前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上除了河流还有湖泊B.湖泊都是天然形成的C.含盐比较高的湖是淡水湖2.关于河流中水的来源,不正确的是( )。A.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化的水B.是从东部地势高的山区发源而来的C.雨水一、导入新课设置情景导入课题师:仔细观看,思考视频中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单击“植物的果实” ,播放视频《苹果从花到形成果实的过程》 。师:关于果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或者说你想知道什么?二、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一) 解剖果实,探究果实的共同特征。师: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好吃的,我们来猜猜它们是不是果实。[PPT4 出示] 苹果、梨等图片。师:剩下的这些是不是果实呢?学完之后再来揭晓答案。师:苹果、梨、青椒、葵花子都是果实, 它们一定有相同的地方?你觉得共同点有哪些?怎么知道的?师:我们先观察它们的外观,看有什么相同点。小组内观察。生汇报。除了都有皮,还有相同点吗?师:在外观上很难再找出相同的地方,我们就要把它们切开,观察内部。平常大家怎么切苹果? 生演示。这种切法在科学上叫纵切。还能怎么切?生演示。这种切法叫横切。看一下实验要求:( 1)切(纵切或横切) 。( 2)看(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 3)画(画出果实的结构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 4)理(实验结束整理器材,将切开的果实放入空水槽中) 。注意安全!!观看微视频,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观察记录的?单击“解剖果实”播放微视频《观察果实的共同特征》 。按照小组分工,生操作解剖果实并观察记录。生汇报:苹果的结构从外到内是皮、肉、核、籽;梨的结构从外到内是皮、肉、核、籽;青椒的结构从外到内是皮、肉、筋、籽;葵花子的结构从外到内是皮、籽对比这四种果实的结构,它们都有什么?籽,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种子,剩下的部分都叫果皮。果皮就是皮吗? 总结果实的共同特征:种子和果皮。师:判断是不是果实我们根据什么?来看看剩下的这些是不是果实?果实中都有种子,种子有什么用呢?师:种子能繁殖后代。很多植物是人种的,还有一些植物生长在荒山野地里,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二)探究果实的特点与种子传播的关系。观察樱桃,说说它的果实有什么特点?带着任务每人吃一颗樱桃。 1 看颜色形状等。 2 尝味道。 3 捏种子。说说樱桃的果实有什么特点生吃樱桃。生汇报。它长得这么漂亮,还有这么硬的种子,对它的种子传播有什么作用呢?总结:樱桃等果实吸引动物吃下去,种子被带到其他地方,通过粪便排出来。苍耳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挂到动物皮毛和人身上,它的果实有什么特点?刺是什么形状?我们看看在放大镜下苍耳子的刺。钩状的刺有什么作用呢?总结:苍耳子有钩状的硬刺。能挂住动物皮毛和人的衣服。苍耳依靠动物传播种子。喷瓜、凤仙花、豆荚师:再看看这三种的果实,它们有什么特点?靠什么传播种子?为什么?师生总结:它们依靠自身弹力传播种子。蒲公英果实的特点是什么?靠什么传播种子?为什么?教师总结:现在我们总结一下种子传播的方式。樱桃靠动物传播。苍耳靠人、动物传播。喷瓜、豌豆、凤仙花靠弹力传播。蒲公英靠风传播。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种子传播的方式?师:刚才我们看的这四种果实长得一样吗?师:它们种子传播的方式一样吗?师:种子传播的方式与什么有关?小结: 种子的传播方式与果实特点有关 , 不同特点的果实种子传播的方式不同。总结:果实的共同特征都有果皮和种子,种子的传播方式有风、动物、人、弹力等。三、拓展应用 延伸知识品尝带来的果实,说出吃的果实的哪个部分。当堂检测:1.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_________。2.陆地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等。3.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北极周围主要是_________, 南极附近主要是__________(选填“陆地”或“海洋”)4.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_________,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_________。5.北半球比南半球的陆地多。( )6.地球仪上蓝色部分表示陆地。( )7.我们常说地球是一个水球。( )8.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 ) 教学反思课 题种子发芽了学习目标知道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种子的构造。在教师指导下, 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 能运用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重点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 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小刀、瓷盘、纱布、大豆、玉米、花生等种子等。教学设计主 备 内 容二次备课学习前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C.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2.面积最大的海洋是(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3.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A.非洲大陆 B.北美大陆 C.亚欧大陆一、导入新课有一首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农民伯伯种地也很有学问,那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学生自由回答。小结:种子种在土壤里,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会发芽生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新的课题:种子发芽了。二、活动探究活动一: 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教师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浸泡过的花生的种子,还有课前你们自己准备的大豆(大豆)、玉米的种子,下面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研究。(小组长领取花生种子)1.观察探究指导。在观察之前,小组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观察研究。2.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方法。(用放大镜仔细看,用小刀切开看里面的构造)3.对学生好的探究打算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且提示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4.引导学生做好探究记录。师:你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记录观察结果呢?(可以画出来、可以写字)不要强求统一,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5.学生探究,教师巡视。交流探究结果。请代表汇报种子的内部构造有:种皮、胚芽、胚根、子叶;请画种子各部分的同学展示,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细致观察, 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的结果,非常了不起。那么你再猜想一下种子发芽的是哪部分?验证猜想。到底是种子的哪部分发的芽呢?下面我们一起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课件。小结: 一个健康的种子发芽不仅因为里面有胚芽,它还依赖外部条件,它需要外部哪些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活动二: 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你认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可能与土壤有关、与水、温度、空气有关)平时我们都吃过豆芽,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订实验方案,验证我们的猜测。师巡视指导。交流实验方案。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在实验研究 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要改变的条件是水,不改变的条件是光照、温度。种子发芽和水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如下:一号种子放在有水的盘里,二号种子放在无水的干燥的浅盘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是水和空气。设计研究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如下:同样用水泡好的种子,一号种子放在常温下,可以是教室里,可以是家里的厨房和客厅,二号种子放在温度低的地方中;可以在种子里面放入冰块,可以放在冰箱里等。要改变的条件是空气。不改变的条件是水和温度。设计研究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实验方案设计如下:同样用水泡好的种子,一号种子放在常态的环境中下,可以是教室里,可以是家里的厨房和客厅,二号种子放在真空中。师小结:每个小组的同学团结合作,积极动脑,设计出了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我们要按照方案的设计去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一个周后我们再来交流你的观察结果。活动三: 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很多同学已经急不可待想知道我们观察的结果,很多同学师把课前的观察仔细的拍摄了下来,请同学们观看。看完后提问:说说种子发芽了需要什么条件?(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经过种植植物的这个活动, 你知道植物怎么繁殖后代吗? (突出种子繁殖)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农民伯伯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引导学生总结春天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空气湿润,适合种子发芽。)三、拓展活动 ----- 了解种花生时覆盖地膜的作用。查阅资料了解种花生时覆盖地膜的作用。 如果种子发芽了,大家可以把一部分种植在土里,继续观察。当堂检测:1.淡水资源由江河湖泊中的水、_________、冰川以及地下水等_________组成。2.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部分浅层地下水。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_________左右。4.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那么淡水只相当于_________,可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相当于_________。 教学反思课 题植物的“分身术” 学习目标能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能通过实践操作体验, 会用扦插等方法繁殖植物, 感受植物的 “分身术”。能够自主设计植物繁殖的观察实验,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重点知道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通过实践, 会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繁殖一株植物。难点自主设计植物繁殖的观察实验,并把它付诸于行动。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多肉植物、月季枝条、花盆、营养土、喷水壶、小刀、资料卡教学设计主 备 内 容二次备课学习前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C.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2.面积最大的海洋是(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3.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A.非洲大陆 B.北美大陆 C.亚欧大陆一、导入新课师: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只要折下柳枝插在土里,便会生根发芽,长出新的柳树,这就是所谓植物的“分身术”。教师过渡及总结: 刚才我们了解的是柳树繁殖后代的方法,很多植物都有自己的绝招,事实上,很多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繁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分身术”。 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繁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分身术”。 很多植物都有自的绝招,事实上,很多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 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繁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分身术”。二、探究活动:植物繁殖的方式月季、红薯、马铃薯、落地生根的图片。问题:这些植物是怎样繁殖的?课下同学们搜集了一些资料,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探讨课前搜集的有关植物繁殖方式的资料, 并把交流的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上。[出示] 记录表,教师巡视。小组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整理板书。 月季、红薯、落地生根的繁殖的图片。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尝试说出植物繁殖的方式方法。 (学生也可以看着图片描教师总结:我们通过收集资料, 交流汇报,知道了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以外,还有些植物是用自己的根、茎、叶来繁殖的,分别叫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植物可以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出示] 问题:还有哪些植物是用根、茎、叶繁殖的?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的一些植物图片。 做繁殖植物的实验。用自己带来的植物,尝试进行繁殖植物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与交流。三、总结收获1. [出示] 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适当补充。四、拓展活动请在家里选择一棵自己特别喜欢的植物,让它“分身” ,并及时做好记录, 可用家长手机每隔一段时间拍照, 繁殖成活后把它搬过来, 介绍一下你的研究成果,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劳动成果。 如果种子发芽了,大家可以把一部分种植在土里,继续观察。当堂检测:1.淡水资源由江河湖泊中的水、_________、冰川以及地下水等_________组成。2.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部分浅层地下水。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_________左右。4.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那么淡水只相当于_________,可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相当于_________。 教学反思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