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一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707495/0-1739438361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一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707495/0-17394383614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一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707495/0-17394383614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 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初中历史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是部编 2024 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21 课的内容。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既传承了前代的优秀成果,又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明清时期在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的杰出成就,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对明清历史的认知,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科技文化的变革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明清时期的科技成果,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巨著的作者、内容和价值;了解明清时期文学领域小说的繁荣,知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的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明清时期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发展状况,如董其昌的书法、徐渭的绘画、汤显祖的《牡丹亭》等;理解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观点。通过分析历史史料,如科技著作原文、文学作品片段、艺术评论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科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作品赏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运用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和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的科技发明实物模型或艺术作品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科技文化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体会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增强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包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内容、特点和价值;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明清时期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代表人物和作品风格;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主要思想家及其观点,如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等。
2.教学难点:理解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分析科技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文化角度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科技原理、文化思想内涵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对于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生可能对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科技发明有所耳闻,但对于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文化价值,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丰富的历史资料,如故事、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培养他们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明清时期科技与文化的重点知识,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例如,详细阐述《本草纲目》的药物分类体系、《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和社会背景。
2.史料分析法:展示《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明夷待访录》等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科技著作的记载、文学作品的原文、艺术作品的评论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明清小说时,展示《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价值等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如角色扮演明清时期的文人雅集、科技成果展示会、思想家的讲学场景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清时期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讲解书法绘画时,模拟文人雅集的场景,让学生体会艺术创作的氛围。
5.作品赏析法:展示明清时期的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作品,以及科技发明的实物模型或复原图,让学生从艺术审美和科技原理的角度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展示董其昌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赏析其笔法和风格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一段展现明清时期城市繁荣、文化昌盛景象的视频,视频中呈现热闹的街市、书院讲学、文人吟诗作画、工匠制作科技发明等画面。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从视频中可以感受到明清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文化时代?是什么让这个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如此丰富多彩?由此引出本节课主题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营造生动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景象,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1.科技巨著的涌现(10 分钟)
讲述《本草纲目》的创作背景,明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医学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以往的本草书籍存在诸多不足。展示李时珍的画像和《本草纲目》的相关图片,介绍李时珍为了纠正前人的错误,遍访各地,收集药物标本和民间药方,经过 27 年的努力,完成了这部药物学巨著。讲解《本草纲目》的内容,它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方 11096 个,对各种药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展示书中的药物插图,分析其科学价值,《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涉及到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医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讲述《天工开物》的创作背景,明朝末年,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宋应星对各地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写成了《天工开物》。展示《天工开物》中关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插图,介绍书中涵盖了农业、手工业等各个方面的生产技术,如纺织、制瓷、采矿、冶炼等,分析其历史价值,《天工开物》被誉为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对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具有重要意义。讲述《农政全书》的创作背景,明朝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些问题,徐光启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编写了《农政全书》。展示《农政全书》的相关资料,介绍书中内容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方面,还介绍了一些西方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农业生产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小说和戏剧的繁荣(10 分钟)
讲述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背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展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封面图片,介绍四大名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讲解《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示书中的精彩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其艺术特色,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讲述《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它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 108 位梁山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如社会的黑暗、人民的反抗,以及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讲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充满了奇幻色彩,展示书中的神话人物和精彩情节,分析其浪漫主义风格和对人性的思考。讲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分析其艺术成就,如细腻的人物刻画、深刻的社会批判,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明清时期戏剧的发展,展示汤显祖的画像和《牡丹亭》的相关图片,介绍汤显祖和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分析《牡丹亭》的剧情和艺术特色,它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的文学魅力,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书法、绘画与建筑(6 分钟)
展示董其昌的书法作品,讲解其书法风格特点,如笔法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章法平和匀称,追求平淡天真的艺术境界,分析董其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示徐渭的绘画作品,介绍徐渭的生平经历,讲解其绘画风格特点,如笔墨纵横奔放,不拘小节,常以草书入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分析徐渭绘画的艺术价值和创新之处。讲述明清时期建筑的发展,展示北京故宫、长城等建筑的图片,介绍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介绍长城在明清时期的修缮和加固,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分析明清建筑对中国和世界建筑文化的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建筑介绍,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的繁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欣赏水平。
4.思想的活跃(4 分钟)
讲解明清时期思想活跃的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封建制度的衰落,促使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介绍李贽的思想,他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 “人伦物理”,展示李贽的相关著作和言论,分析其思想的进步性和对传统思想的冲击。介绍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王夫之主张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展示他们的著作和主要观点,分析他们思想的共同点和对后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背景介绍和思想分析,让学生理解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对思想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力。
(三)小组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为 “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对当今文化发展的启示” 和 “如果没有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中国历史会如何发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和质疑。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多个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历史影响,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科技巨著的涌现、小说和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与建筑、思想的活跃等,强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繁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科技文化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1.以 “我眼中的明清时期科技文化” 为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历史史实和个人感受,阐述自己的看法。
2.收集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相关资料,制作一份电子小报,下节课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将本节课主要内容分为科技巨著的涌现、小说和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与建筑、思想的活跃四个板块。每个板块下细分具体知识点,如科技巨著的涌现下包括《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相关内容;小说和戏剧的繁荣下包括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等。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如科技原理、文化思想内涵等,要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避免个别学生主导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独特见解,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认识到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