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 共2课时 人教部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6213/0-17394118707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孙权劝学》教案 共2课时 人教部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6213/0-17394118707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孙权劝学》教案 共2课时 人教部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6213/0-17394118708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孙权劝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孙权劝学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预习交流,课堂活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文中相关历史人物的文学常识。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4.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文章,解决字词读音问题;搜集与《资治通鉴》、司马光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自以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没有什么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吧。
二、预习交流
1.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年间中进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晚年自号迂叟。为相八个月病死,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2.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资,帮助。治,治理。通,贯通。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纂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很快又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4.文学常识。
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5.人物资料。
(1)孙权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2)吕蒙
吕蒙,东吴国大将。字子明,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备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3)鲁肃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备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促使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
6.生字注音。
卿(qīng) 孰(shú) 涉猎(shè) 当涂(tú)
治经为博士邪(yé) 刮目相看(guā)
三、课堂活动
(一)课文朗读
初,权/谓吕蒙(méng) /曰:“卿/(qīng)今当涂(tú)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è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疏通文意
1.方法指导。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代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2.读懂课文(见幻灯片)。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3.字词归类。
(1)语气词。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2)称谓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4.生难字词。
(1)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官名,始设于战国时期,西汉中期之后专掌经学讲授。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另,另外。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2)一词多义。
①当——当涂掌事(掌管) 但当涉猎(应当)
②以——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一起译为“认为”)
③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5.文言句式。
省略句——与蒙论议。(省略主语“鲁肃”)
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6.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比喻才识尚浅,现在多用于指他人有转变。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四、课堂小结
《孙权劝学》
一、文学常识
了解作者、作品;识记重点字词读音、释义;句子翻译
二、文言知识
语气词、称谓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成语积累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2.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背诵课文,翻译重点词句,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____
(2)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
(3)刮目相待 刮:___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____
【解析】(1)推托 (2)当权,掌权 (3)擦拭 (4)到,等到
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D.①及鲁肃过寻阳 ②秦师过周北门
【解析】A项中,“当”的意思分别为“掌握”“应当”;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用”“认为”;C项中,“见”的意思分别为“了解”“同‘现’,显现”;D项中,“过”的意思均为“经过”。
3.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体例)通史,编著者是北宋的司马光。
4.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刮目相待)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孙权是如何劝吕蒙读书的,劝的效果又是怎样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对他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结果:蒙辞以军中多务 一劝不成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邪”后虽用叹号,但有一种强烈的反问,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接着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循循善诱,言辞恳切。
结果:蒙乃始就学。
3.吕蒙读书有没有取得成效?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识有了进步。“大惊”及感叹语气的句子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4.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孙权、鲁肃、吕蒙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孙权形象
①“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孙权:关心部下 好学 善劝
(2)鲁肃形象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吃惊,赞叹。
鲁肃:敬才 爱才
(3)吕蒙形象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深感自豪。
吕蒙:听劝 好学
三、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开卷有益。
②劝人要讲究策略。
③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
⑤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⑥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⑦抓紧时间,发奋学习。
四、写作特色
1.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所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2.详略得当,剪裁精当。
全文只写“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写吕蒙的答语和反应;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此外,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
五、拓展探究
(一)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知识就是力量。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二)拓展阅读
师旷劝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点亮)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但总比摸黑强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听说 )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哪里 )
2.翻译句子。
(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
(2)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我70岁了,想要学习,恐怕时间太晚了吧。
3.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孙权劝学是上级对下级,先提要求,后作解释。师旷劝学是下级对上级,是先打比方说理,后让平公选择。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话概括。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附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六、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描写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有所成的事迹,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的道理。
孙权
鲁肃
(自信,自得)
(坚决,关心)
(吃惊,赞叹)
君 臣
同僚
对话为主 言简意丰
吕 蒙
《孙权劝学》
七、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伤仲永》,联系两文,谈谈你有何收获。
(可从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方面来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教案,共8页。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共8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