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322/0-17392673677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322/0-173926736779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322/0-17392673678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322/0-173926736786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322/0-17392673678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322/0-173926736792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322/0-17392673679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00322/0-173926736796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五大核心素养】人教部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优质课件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妙赏李白“借东风”,我来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复习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3、学习诗人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的语言风格。4、背诵、默写诗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这首诗是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
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不会被唤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柳”与“留”同音,在汉代,长安人送客至郊外的灞桥,折岸边的柳枝赠别成了一种习俗。唐代这种习俗更为流行,人们不仅在亲友远行时赠送柳枝,还会在分别之后的春天折柳寄远,表示对亲友的殷切怀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此时距离李白“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已经过去了十年,希望在政治上大展鸿图的李白, 在公元735年的春天, 想到十年已过, 前途依旧渺茫, 洛阳———这繁荣的大唐都城中没有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怀才不遇春夜无眠的李白, 倾听着悠悠折柳曲, 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全诗紧扣“闻”字,借笛中吹奏的《折柳曲》,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中诗人借“玉笛、春风、折柳、何人”来表达思念家乡故园的情感。若是你,你会选择借什么来传达你的思念?
无 题 代顺钰上值途中遇人家,庭中石榴树上挂。遥想故人长辞世,陡然惊醒泪满颊。
与本诗相比,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又借了哪些“东风”?这些“东风”有何特点?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夜 上 受 降 城 闻 笛(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紧扣一个“闻”字,写出了作者闻笛的感受,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感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前两句(叙事): 客居洛城, 春夜闻笛。 后两句(抒情): 夜闻《折柳》, 触景思乡。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此诗意境绵延深厚。诗人用隽永含蓄的笔调抒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那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静静伫立,那悠扬的笛声满城飘扬,激荡起诗人无限的离愁。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春夜洛城闻笛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2《春夜洛城闻笛》pptx、春夜洛城闻笛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春夜洛城闻笛背景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每个落日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人简介,知识链接,写作背景,诗歌诵读,读懂诗意,春夜洛城闻笛,整体感知,诗句赏析,诗歌小结,再读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