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0015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0159/0-17395616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700159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0159/0-17395616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700159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0159/0-173956167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惠安一中,养正中学,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知识描述对应的化学知识或原理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胆矾的化学式为,属于纯净物,A错误;B.该过程发生反应:,Hg+S=HgS,发生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B正确;C.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用乙醚(低沸点的一种有机溶剂)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然后再利用二者沸点的不同,利用蒸馏的方法实现分离,则该提取过程中用的分离提纯操作是萃取、蒸馏,D错误;故选B。2.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关于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形成该景象原因是发生了丁达尔效应 B. 薄雾中小水滴颗粒直径为1-100nmC. 雾和烟、云都属于胶体 D. 薄雾属于液溶胶,分散质是小水珠【答案】D【解析】A.雾是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B.雾是一种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B正确;C.雾和烟、云都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C正确;D.薄雾属于气溶胶,分散质是小水珠,D错误;故选D。3. 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均正确的一组是【答案】D【解析】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A错误;B.纯碱是Na2CO3,不属于碱,属于盐,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C.石灰石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盐,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D.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苏打是碳酸钠,属于盐类;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D正确;故选D。4.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互为同位素:14C和14NB. 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C. S2-的结构示意图:D. 明矾的化学式:KAl(SO4)2•12H2O【答案】D【解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N是不同的元素,所以二者不互为同位素,A错误;B.氢离子的书写错误,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B错误;C.硫离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D.KAl(SO4)2•12H2O为明矾的化学式,D正确;故选D。5.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7gOH﹣所含电子数为9NAB. 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0.1NAC. 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D. 0.3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总数为0.9NA【答案】C【解析】A.17gOH﹣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OH﹣含有10个电子,因此1mol OH﹣所含电子数为10NA,A错误;B.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C.NO2和N2O4的最简式为“NO2”,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1mol “NO2”,因此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C正确;D.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Na+和总数,D错误;故选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B. 液态氯化氢、固体氯化钠均不导电,所以不属于电解质C. 虽然氯化铵溶液能导电,但氯化铵溶液不是电解质D. 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故是电解质【答案】C【解析】A.铜为单质,不是电解质,A错误;B.液态氯化氢、固体氯化钠均不导电,但溶于水会导电,均属于电解质,B错误;C.氯化铵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正确;D.电解质必须是本身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7. 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场景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分解 B. 蜡炬成灰泪始干——石蜡的燃烧C. 爆竹声中一岁除——黑火药爆炸 D. 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的腐化【答案】A【解析】A.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B. 蜡炬成灰泪始干——石蜡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C. 爆竹声中一岁除——黑火药爆炸,硝酸钾、木炭和硫磺发生反应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等,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加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 D. 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环境下花瓣的腐化通常是氧气参与下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答案选A。8. 下列溶液中c(Cl﹣)最大的是A. 2.0L0.6mol•L﹣1KClO3溶液 B. 75mL1mol/L的AlCl3溶液C. 150mL0.5mol/L的MgCl2溶液 D. 200mL2mol/L的NH4Cl溶液【答案】B【解析】A.KClO3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故c(Cl﹣)=0mol/L;B.75mL1mol/L的AlCl3溶液中c(Cl﹣)=3mol/L;C.150mL0.5mol/L的MgCl2溶液中c(Cl﹣)=1mol/L;D.200mL2mol/L的NH4Cl溶液中c(Cl﹣)=2mol/L;综上可知故c(Cl﹣)最大的是B;故选B。9. 某同学欲用,固体配制4800.10溶液,过程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操作有A. ①⑥⑦ B. ①⑤ C. ②⑦ D. ⑤⑥⑦【答案】A【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溶液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恢复室温、移液、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装瓶,据此分析;依据图示可知:①物品与砝码放反了,错误;⑥定容操作未平视刻度线,故错误;⑦摇匀操作应上下颠倒,摇匀,错误,答案选A。故答案为A。10.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 做蒸馏实验时,液体沸腾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可冷却后再加入沸石B. 若用CCl4萃取Br2后的水层还有颜色,则可以再进行萃取,直到水层为无色C. 少量强碱溶液滴到皮肤上时,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 用酒精灯加热烧瓶、蒸发皿时,都需要垫上陶土网【答案】D【解析】A.做蒸馏实验时,加热前应在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暴沸,若液体沸腾后发现忘记添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补加,A正确;B.若用CCl4萃取Br2后的水层还有颜色,说明水层中还溶有Br2,则可以再进行萃取,直到水层为无色,B正确;C.少量强碱溶液滴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利用酸碱中和原理,减轻碱对皮肤的腐蚀,C正确;D.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时,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上陶土网,D错误;故选D。11. 同温同压下,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C2H4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CO的混合气体。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①分子数②密度③质量④质子数⑤原子数⑥电子数A. ①④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③【答案】D【解析】①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2H4与N2和CO的总分子数目相同,故①正确;②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C2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两容器内气体的密度相等,故②正确;③CO、N2和C2H4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C2H4物质的量与N2和CO的总物质的量相等时,质量一定相等,故③正确;④CO分子中质子数为14,N2分子中质子数为14,C2H4分子中质子数为16,故C2H4分子数目与N2和CO的总分子数相等时,质子数一定不相等,故④错误;⑤CO、N2是双原子分子、C2H4是6原子分子,C2H4分子数目与N2和CO的总分子数相等时,原子数一定不相等,故⑤错误;⑥CO分子中电子数为14,N2分子中电子数为14,C2H4分子中电子数为16,故C2H4分子数目与N2和CO的总分子数相等时,电子数一定不相等,故⑥错误;故答案选D。12. 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C【解析】A.灼烧干海带应该用坩埚,不能用蒸发皿,A错误;B.氢氧化铁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氢氧化铁胶体,应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B错误;C.制备蒸馏水时,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且冷凝管内水采用逆流方式,图中操作正确,C正确;D.酒精和水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D错误;故选C。13. 下列物质或离子的检验,叙述正确的是A. 先加盐酸无现象,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Cl﹣B. 先加硝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淀粉胶体和葡萄糖溶液D.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答案】C【解析】A.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应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检验Cl﹣,A错误;B.如原溶液中有亚硫酸根离子,硝酸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干扰硫酸根离子检验,应先加入足量盐酸酸化,B错误;C.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C正确;D.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钠离子,但溶液不一定是钠盐,可能为NaOH等,D错误;故选C。14. 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答案】C【解析】A.酒精与水互溶,不能用酒精萃取H2O中的Br2,故A错误;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的,一氧化碳少量,不能被点燃,故B错误;C.加CaO与水反应且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则加CaO后蒸馏可得到乙醇,实现除杂,故C正确;D.Fe和Al都能和盐酸溶液反应,不能用盐酸溶液除去Fe中的Al,故D错误;故选C。1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稀释后立即转入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B. 将5.85gNaCl固体溶于1L水,所得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C. 配制480mL0.1mol/LCuSO4溶液,需要称量CuSO4•5H2O晶体12.0gD. 称量5.3g碳酸钠固体时,若将称量物和砝码放反,将会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答案】D【解析】A.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不冷却立即转移定容,溶液冷却后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A错误;B.氯化钠溶于1L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无法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B错误;C.没有480mL的容量瓶,实际应配制的是500mL溶液,需要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0.5L×0.1mol/L×250g/mol=12.5g,C错误;D.若称量物和砝码放反,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称量5.3g碳酸钠固体时,将物质和砝码放反,实际称量的碳酸钠的质量为4.7g,即称量的碳酸钠质量偏小,浓度偏低,D正确,答案选D。16. 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A.Fe与HCl反应产生FeCl2,不能反应产生FeCl3,A不符合题意;B.NaNO3与HCl不能发生反应,B不符合题意;C.Ca(OH)2与CO2反应产生CaCO3和水,由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CaCO3与醋酸反应产生醋酸钙、水、CO2,可以实现物质之间转化关系,C符合题意;D.CuO不能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产生Cu(OH)2,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7. 有A、B、C、D四种元素,质子数均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B. C的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C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C. 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检验B元素D. A和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答案】B【解析】A、B、C、D四种元素的质子数都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A有2个电子层符合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为6,A为O;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为Na;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为Al;D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M层电子数为K层的3倍=6,D为S,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O、B为Na、C为Al、D为S;A.A为O元素,同素异形体有O2、O3,A正确;B.C为Al其氧化物为Al2O3,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Al2O3为两性氧化物,B错误;C.Na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正确;D.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均能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D正确;故答案为:B。18. 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答案】B【解析】A.硫酸铜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Cu(OH)2沉淀,CuSO4过量时,导电能力又增强,则灯泡出现“亮→灭→亮”现象,A错误;B.将H2O滴入K2SO4溶液中,溶液始终导电,只是导电能力逐渐减弱,灯泡不会出现“亮→暗→亮”现象,B正确;C.H2SO4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H2SO4过量时,导电能力又增强,则灯泡出现“亮→灭→亮”现象,C错误;D.氢氧化钡滴入(NH4)2SO4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氨水,Ba(OH)2过量时,导电能力又增强,则灯泡出现“亮→暗→亮”现象,D错误;故选B。19. 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氢气,以防铜再次被氧化,故A不选;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为了防止气体不纯而爆炸,必须先检验气体的纯度,确认纯净后再点燃,故B选;C.分解KMnO4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为防止倒吸,应先从水槽中拿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故C不选;D.用 CCl4 萃取碘水中碘,静置后,应将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故D不选;故选B。20.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奖励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是一类非常小的纳米尺度颗粒,美国巴文迪将能形成CdSe(硒化镉)纳米晶体的前驱物注入热溶剂中,通过调控温度,可以高效合成直径在间的CdSe量子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该方法合成的CdSe量子点属于胶体B. 该CdSe量子点可以透过滤纸和半透膜C.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溶液n(NaOH),D错误;故选A。24. 某溶液可能含有K+、、Ca2+、Cl-、、中的若干种。为了确定该溶液的组成,取100mL上述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和B. 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a2+,无法判断Cl-是否存在C. 要确定Cl-是否存在,可取少许溶液2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D. 原溶液中c(K+)≥0.1mol·L-1【答案】C【解析】由流程图信息可知,沉淀1质量为4.30g,加入盐酸溶解后,沉淀2质量为2.33g,则m(BaSO4)= 2.33g,m(BaCO3)= 4.30g-2.33g=1.97g,则原溶液中n()==0.01mol,n()==0.01mol;溶液1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生成的气体为氨气,其物质的量为n(NH3)==0.03mol。A.由以上分析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和,A正确;B.因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所以一定不存在Ca2+,但无法判断Cl-是否存在,B正确;C.由于在原溶液中加入了BaCl2,在溶液2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产生AgCl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原溶液中是否有Cl-,C不正确;D.依据电荷守恒,若原溶液中不含有Cl-,则n(K+)=0.01mol,c(K+)=0.1mol·L-1;若原溶液中含有Cl-,则n(K+)>0.01mol,c(K+)>0.1mol·L-1,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 Ⅰ.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如: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 ___________。(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四组物质进行研究:A.HCl、H2SO4、H2CO3、HNO3B.Na2CO3、NaNO3、AgNO3、NaNO2C.FeCl3溶液、蒸馏水、CaCO3悬浊液、Fe(OH)3胶体D.NaOH、KOH、Ba(OH)2、Fe2O3填写下列空白:Ⅱ.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铜绿ACu(OH)2BCu;(3)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 ___________。(4)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5)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6)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___________(填写反应序号)。【答案】(1)树状分类法 (2) ①. 钠盐 ②. 碱 ③. HCl ④. 蒸馏水 (3)盐 (4)CuO (5)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6)⑤【解析】【小问1详解】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颗大树,有叶、枝、杆、根,图示方法就是树状分类法;【小问2详解】A.HCl为无氧酸,其余三个均是含氧酸,所以A组中不属于含氧酸的是HCl;B.Na2CO3、NaNO3、NaNO2均属于钠盐,AgNO3属于银盐,所以B组中不属于钠盐的是AgNO3;C.分散系是混合物,蒸馏水为化合物,所以C组中不属于分散系的是蒸馏水;D.NaOH、KOH、Ba(OH)2均属于碱,Fe2O3属于氧化物,所以D组中不属于碱的是Fe2O3;【小问3详解】铜绿是Cu2(OH)2CO3,属于盐;【小问4详解】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B的化学式为CuO;【小问5详解】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小问6详解】过程①是铜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过程②是铜绿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及CO2、H2O,是复分解反应;过程③是铜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复分解反应;过程④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过程⑤是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⑤。26. Ⅰ.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众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代替的,现有以下物质:①干冰 ②熔融氯化钠 ③蔗糖 ④稀硫酸 ⑤SO2的水溶液 ⑥小苏打 ⑦水银 ⑧冰醋酸(1)其中能导电的是 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2)写出物质⑥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Ⅱ.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3)40.5g某金属氯化物MCl2中含0.6mol Cl﹣,则该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___。(4)如果ag某气体中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__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5)已知8gA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量的D;现将16gA与70gB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一定量的C和2mol D,则D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___。(6)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如将ag结晶水合物加热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g,则n= ___________。【答案】(1) ①. ②④⑤⑦ ②. ②⑥⑧ (2)NaHCO3=Na+ (3)135g/mol (4)L (5)18g/mol (6)【解析】【小问1详解】①干冰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②熔融氯化钠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③蔗糖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④稀硫酸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SO2的水溶液中有亚硫酸,能导电,SO2的水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小苏打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⑦水银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冰醋酸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其中能导电的是:②熔融氯化钠、④稀硫酸、⑤SO2的水溶液、⑦水银;属于电解质的是:②熔融氯化钠,⑥小苏打,⑧冰醋酸;【小问2详解】小苏打属于盐,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小问3详解】40.5g某金属氯化物MCl2中含0.6mol Cl﹣,MCl2的物质的量为0.3mol,该氯化物的摩尔质量M135g/mol;【小问4详解】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g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是b,摩尔质量Mg/mol,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2.4L=L;【小问5详解】8gA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量D,根据质量守恒,D的质量为8g+32g﹣22g=18g,故A、B、C、D按质量比8g∶32g∶22g∶18g=4∶16∶11∶9进行反应,16gA完全反应需要B的质量为16g64g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