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35/4/1_173928462173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35/4/2_173928462173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35/4/3_173928462173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1.化学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图片内容不是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制得商代四羊青铜方尊B.研制碳化硅单体反射镜
C.研制芳纶复合材料D.研究杂交水稻品种
2.下列科学家及其对应的贡献,正确的是( )
A.门捷列夫等科学家提出了分子学说
B.阿伏加德罗等化学家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C.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认识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D.道尔顿等化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试管中加入块状试剂B.试管夹从试管口套上
C.试管的洗涤D.滴加液体
4.嫦娥六号于6月25日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下列在嫦娥六号返回地球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AB.BC.CD.D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水中有气泡冒出,试管口有白烟
B.石蜡熔化:白色固体变为无色液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6.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作导线B.铁铸成锅
C.天然气作燃料D.食盐作调味品
8.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后的试剂瓶放回原处
B.洗净后的试管倒扣在试管架上
C.实验剩余试剂放入指定容器
D.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正放在实验台上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和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稀有气体包含氦、氖、氮、氪、氙、氡等气体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的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10.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实验基本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用水浇灭
D.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酒精灯内添满酒精,以增加可燃物
11.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2.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AB.BC.CD.D
1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等于8mLB.大于8mLC.小于8mLD.无法确定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
14.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1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做的一个实验是: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请你写出汞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他得出了空气由 组成的结论。
(2)中国空间站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稀有气体含量约为 ,为了解决空间站中二氧化碳堆积问题,用一种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其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16.阅读下面短文。请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氨气(NH₃)常用来制化肥和硝酸,科学家们发现它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料。氨气燃烧时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两种对环境友好的产物。氨气价格低、制造技术成熟,便于普及使用。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气是将氮气和氢气在高压、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的。氨气很容易液化,将氨气常温下加压到1MPa,就可将其液化。
氨气虽然有毒,但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发生泄漏,达到人们察觉到时浓度的1000倍才会致命,因此很容易被发现并避免人中毒。氨气比空气轻,泄漏后扩散快,不会聚积。
(1)通常状况下,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 、 的气体;
(2)将氨气液化的途径是 ;
(3)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4)氨气的一条用途 。
17.区分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1)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a.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b.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c.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d.酒精易燃,点燃时会与氧气反应;
e.钢铁能变成铁锈;f.粮食酿醋。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根据物质的类别将下列物质平均分成两类。
a.大理石b.硫酸铜溶液c.氧气d.二氧化碳e.空气f.氮气
包括的物质有(填字母): ;
你的分类标准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如图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发生反应时仪器A中观察到的现象为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
(3)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其方法为连接仪器,先 再用手紧握仪器A,观察到水中 ,则装置不漏气;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为:用手紧握仪器A,使得仪器A中气体 ,压强增大, 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产生上述现象。
四、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1小题)
19.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用途是用作 ,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仪器a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
(2)仪器b的名称为 ;仪器b在加热时应放置在 上,使受热均匀;
(3)用仪器c给物质加热时,要用灯焰的 部分;加热仪器a中的液体时,a中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其容积的 ;
(4)连接仪器如图d所示,先把 ,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五、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20.萧红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内容。
(1)小萧同学用小刀切下一块白色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得出:通常状况下,石蜡是一种 , , 且不能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
(2)小红同学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又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 。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产物有水和 。
(3)胜利同学熄灭蜡烛后,观察到产生白烟,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蜡烛 (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由此得出白烟具有 性。
(4)为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得如表信息:
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拓展】由此推测:钠燃烧时, (选填“能”或“不能”)产生火焰。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A、制得商代四羊青铜方尊,需要研制相应材料,属于化学贡献,A选项错误;
B、研制碳化硅单体反射镜,需要新的材料,属于化学贡献,B选项错误;
C、研制芳纶复合材料,属于研制新型材料,属于化学贡献,C选项错误;
D、研究杂交水稻品种,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不属于化学贡献,D选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认识了物质燃烧的本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C
【详解】A、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试管的洗涤: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然后注入半试管水,振荡,振荡时,利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A
【详解】A、嫦娥六号点火起飞,是燃料燃烧为上升器提供动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
B、嫦娥六号从月球进入地球轨道,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嫦娥六号以31马赫的速度“打水漂”进入大气层,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详解】A、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水沸腾的过程中,水中有气泡冒出,试管口有白雾,描述错误;
B、石蜡融化过程中白色固体变为无色液体,描述正确;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描述错误;
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描述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析】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别的试剂,否则会污染试剂,不符合试剂安全要求,A 不符合题意;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属于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B 符合题意;试剂瓶倒完试液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否则试剂会挥发或吸收空气中成分而变质,不符合试剂安全要求,C 不符合题意; 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否则会污染药品,不符合试剂安全要求,D 不符合题意。
【关键点拨】胶头滴管分为专用型和非专用型,专用型胶头滴管用后不需要清洗,应立即放回原试剂瓶;非专用型胶头滴管吸取试剂后,应及时清洗才能再次使用。
7.【答案】C
【详解】A、铜丝作导线利用了导电性,物理性质,错误;
B、铁铸成锅利用了延展性和导热性,物理性质,错误;
C、天然气作燃料利用了甲烷的可燃性,化学性质,错误;
D、食盐作调味品利用了氯化钠溶于水有咸味,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详解】A、将试剂瓶放回原位并使标签朝外,方便下次取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这种放置方式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污染,并确保试管内部能够自然通风,加速水分蒸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剩余的药品应全部放入指定容器,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正放会沾污瓶塞,也容易滑落,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详解】A、燃烧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爆胎,选项错误;
B、化学变化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包含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选项错误;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的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选项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符合题意;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浇灭,否则可能会扩大燃烧面积,不符合题意;
D、为了能使酒精灯正常燃烧,且酒精不易洒出,酒精的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详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冰、雪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和凝华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植物秸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述的是月光照射,溪水流淌,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不体现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C
【详解】A、水没有气味,白酒有气味,则能鉴别,该选项方法正确;
B、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选项方法正确;
C、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品尝,该选项方法错误;
D、铁丝能被磁铁吸引,则能鉴别,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详解】俯视读数为68mL,读数偏大,说明量筒中的液体实际体积小于6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仰视读数偏小,说明量筒中的液体体积实际大于60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小于8mL。故选C。
14.【答案】 Ca 碳 氧 H Cl
【详解】钙的元素符合为Ca;C的元素名称是碳;O的元素名称是氧;氢的元素符号为H;氯的元素符号为Cl,故填:Ca;碳;氧;H;Cl。
15.【答案】(1) 氮气、氧气/N2、O2
(2) 21% 0.94% 化学
【详解】(1)汞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其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故填氮气、氧气或N2、O2;
(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稀有气体体积分数为0.94%,故填21%;0.94%;
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该过程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16.【答案】(1)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密度比空气的小、易液化(答出两点即可)
(2)常温下加压到1MPa
(3)氨气+氧气氮气+水
(4)制化肥/制硝酸/做燃料
【详解】(1)物理性质不需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由题文可知,通常状况下,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小、易液化,故填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小、易液化等。
(2)由题文可知,氨气很容易液化,将氨气常温下加压到1MPa,就可将其液化,即将氨气液化的途径是常温下加压到1Mpa,故填常温下加压到1Mpa。
(3)氨气燃烧时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氨气+氧气氮气+水。
(4)由题文可知,氨气的用途有制化肥、制硝酸、做燃料,故填制化肥或制硝酸或做燃料。
17.【答案】(1) ab de c f
(2) abe(或者cdf) 都是混合物(或者都是纯净物)
【详解】(1)a.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该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易燃,点燃时会与氧气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e.钢铁能变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f.粮食酿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醋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ab;de;c;f;
(2)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
b.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水,属于混合物;
c.氧气中只含有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e.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f.氮气只含有氮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填:abe(或者cdf);都是混合物(或者都是纯净物)。
18.【答案】(1)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2)减少但不消失
(3) 把导管一端伸入水中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温度升高 大于
【详解】(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则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减小,但不会消失。
(3)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手紧握试管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此时试管中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导管会产生气泡。
19.【答案】(1)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2) 烧杯 陶土网
(3) 外焰
(4)导管口用水润湿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可作为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试管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填: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聚成水滴;成股流下;
(2)仪器b的名称为烧杯;烧杯在加热时应放置在陶土网上,使受热均匀,故填:烧杯;陶土网;
(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灯焰的外焰部分;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其容积的,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填:外焰;;
(4)连接仪器如图d所示,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故填:导管口用水润湿。
20.【答案】(1) 密度比水小 硬度小/质软 难溶于水
(2) 浑浊 二氧化碳/CO2
(3) 能 可燃
(4) 沸点 能
【详解】(1)小萧同学用小刀切下一块白色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能用刀切下石蜡,说明石蜡硬度小,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小于水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填:硬度小;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
(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红同学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后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3)蜡烛刚熄灭是产生的白烟是固态的石蜡,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能引燃蜡烛,因此蜡烛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4)根据表格信息,石蜡的熔点为50℃-70℃,沸点为330℃-550℃,而燃烧时的温度约600℃,此时产生了火焰;铁的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而燃烧时的温度约1800℃,此时没有产生火焰,两物质燃烧时的温度都高于熔点,而石蜡燃烧时的温度高于沸点,产生了火焰,铁燃烧时的温度低于沸点,没有产生火焰,对比说明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燃烧时温度比沸点高就能产生火焰。
钠沸点为883℃,而燃烧时的温度约1400℃,高于沸点,因此钠燃烧时能产生火焰。
A、嫦娥六号在月球上点火起飞
B、由月球进入地球轨道
C、以31马赫的速度“打水漂”进入大气层
D、成功着陆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水和白酒
闻气味
B
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C
白糖和食盐
尝味道
D
铁丝和铝丝
用磁铁吸引
元素名称
钙
氢
氯
元素符号
C
O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产生火焰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是
铁
1535
2750
约1800
否
钠
97.8
883
约1400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八年级(上)11月月考化学试题及答案11.28,共8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