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九月份学生学情反馈 化学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31/4/1_17392846679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九月份学生学情反馈 化学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31/4/2_17392846679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九月份学生学情反馈 化学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9031/4/3_17392846679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九月份学生学情反馈 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九月份学生学情反馈 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中国科技:“神舟十九号”预计将在今年十月份发射,下列关于航空、航天研究中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
A.太阳能板电池B.雷达对接技术
C.新型火箭燃料D.航天服的材料
2.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B.使用共享单车出行
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D.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3.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道尔顿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B.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论
C.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认识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D.门捷列夫提出了分子学说
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闻试剂气味B.加热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滴加液体
5.“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酒B.火药爆炸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
6.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应该是( )
A.氢氧化铜难溶于水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剧烈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
B.煤油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
C.铜和铝用于生产电缆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8.加热150mL液体时,所需的仪器是 ( )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陶土网;⑥铁架台;⑦三脚架
A.①③⑤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9.安全是第一要素,对化学品的使用要有提醒标志。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
A.易燃固体B.毒性物质
C.易燃液体D.腐蚀性物质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作高能燃料
B.不锈钢作炊具
C.食品充氮防腐
D.稀有气体用于激光器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一氧化碳、液氧
C.矿泉水、稀有气体D.冰水共存物、澄清石灰水
1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大理石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固体表面产生气泡,白色固体减少至消失
D.氧化汞受热分解时,银白色液体变为红色固体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块状固体直接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品尝药品的味道
D.用滴瓶里的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14.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会出现事故或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在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时,先把导管口用水湿润,后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乳胶管
B.如不慎有少量试剂溅入眼睛,先用手揉眼睛,后用水冲洗,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C.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
D.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15.研究和学习化学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所举实例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16.一元硬币的外观: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含有铁。有同学就提出:③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实验发现:④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就这一探究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为观察B.②为结论C.③为设计实验D.④为实验现象
17.“天宫课堂”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实验观察到空间站蜡烛火焰呈球形(图1),地面实验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图2),而且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空间站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②空间站内没有空气,因此蜡烛燃烧火焰微弱
③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
④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的热气流向四周扩散趋势相同,火焰呈球状;地面有重力作用,蜡烛燃烧后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③④
18.某同学对下列四组物质都设计了区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
19.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足量蜡烛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4%
B.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多
C.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比c点时容器内白烟总质量大
D.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20.小明用如图所示方法收集氧气,当水刚好排完时,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
A.25%B.75%C.80%D.100%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1小题)
21.试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原理是:在密闭容器中,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与 (填化学符号)反应,生成红色粉末状物质 (填物质名称)。
(2)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 和 (两类物质)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3)城市的夜晚,霓虹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灯内填充了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
22.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如图1常见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字母代号);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回答问题: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
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该液体时,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7mL。
(3)某山村学校因仪器不足,同学们用图3生活物品来代替化学实验仪器。B可用来代替导管,你认为A可用来代替 ,D可用来代替 ,现有三种规格的医用注射器:a.10mL;b.50mL;c.100mL。要量取48mL的水,应该选择医注射器 (填上面字母代号)。
(4)小璐用天平称取12.0g碳酸钠粉末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天平指针偏右,若要对称量结果无影响,接下来最简单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指针指向 (1g以下使用游码)。
四、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2小题)
2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1:早在宋代,轻粉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将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
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制成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1)轻粉微溶于水,是一种白色粉末,这句话描述了轻粉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在光照射下分解成汞和氯化汞,这句话表明发生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轻粉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3)在制作轻粉的过程中需要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成粉末,其目的是 物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填“增大”或“减小”)。
24.比较、归纳、总结是我们实验研究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为了便于研究,化学实验可按其主要目的分为: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请依据实验的主要目的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 (填“A”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都属于 。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
25.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空气,对于空气的研究人类从未停止。
【实验目的】利用传感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内容】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图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据设备,用酒精灯将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胶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实验分析】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色固体燃烧,发光, ,产生黄白色火焰, ,生成白色固体。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只消耗空气中的 (填化学符号),而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 减小,烧杯中的水被吸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而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填选项)
A.红磷燃烧放热导致压强增大
B.红磷燃烧产生气体导致压强增大
(4)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_______(填选项)。
A.bcB.cdC.deD.ef
(5)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6)图2中的X、Y两根曲线保持不变后,打开底部的活塞,水被吸入瓶内的体积小于瓶内气体体积,原因是 (不考虑活塞两侧导管内残留的水)。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A、发电能力超强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材料等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不符合题意;
B、精准对接的雷达技术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故B符合题意;
C、火箭新型燃料,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C不符合题意;
D、新型面料的航天服,材料等的开发和利用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详解】A、露天焚烧处理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做法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不相符,故A错;
B、尽量使用共享单车出行可以较少使用私家车对空气的污染,改善了空气质量,做法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相符,故B正确;
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做法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不相符,故C错;
D、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做法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不相符,故D错。
故选B。
3.【答案】C
【详解】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认识了物质燃烧的本质,故选项正确;
D、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味,故A错误;
B、加热液体: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口向上与桌面呈45°角,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B错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详解】A、高粱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是燃烧引起的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织布,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冶炼金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6.【答案】A
【详解】A、氢氧化铜难溶于水,描述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A。
7.【答案】A
【详解】A、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煤油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是利用煤油热胀冷缩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铜和铝用于生产电缆,是利用铜和铝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具有深灰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详解】加热150mL液体,液体体积较大,应选择烧杯加热,加热需要酒精灯,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应垫上陶土网加热,且加热时需要铁架台,故所需的仪器是:②③⑤⑥。
故选B。
9.【答案】C
【详解】A、该图标是“易燃固体”,汽油或乙醇属于液体,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有毒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物质,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汽油或乙醇属于易燃烧的液体,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腐蚀品”,汽油或乙醇不属于腐蚀性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A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在火箭发射过程中起支持高能燃料燃烧的作用,氧气不是高能燃料,选项A不正确;
B、不锈钢导热性能好,又耐腐蚀,是作炊具的好材料,选项B正确;
C、氮气无毒,化学性质又不活泼,因此在食品包装中常充氮气来防腐,选项C正确;
D、根据稀有气体在受到高电压电场激发时体现出的特性,人们将稀有气体用于激光器,选项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详解】A、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是混合物;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D、冰水共存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详解】A、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A正确;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不正确;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大理石中还含有不溶于酸,也不与酸反应的杂质,则大理石和过量稀盐酸反应,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但不会消失,故C不正确;
D、氧化汞受热分解时产生金属汞和氧气,红色固体变为银白色液体,故D不正确;
故选:A。
13.【答案】B
【详解】A、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否则会砸裂试管底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腐蚀标签,故B选项符合题意;
C、许多药品有毒性或腐蚀性,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滴管,用滴瓶里的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不能用清水冲洗干净,直接插回即可,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B
【详解】A、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起到润滑作用,有利于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乳胶管,选项A正确;
B、如不慎有少量试剂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必要时去医院就诊,选项B不正确;
C、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如果先装入试剂,后检查装置气密性,若发现装置漏气,会增加操作的麻烦,甚至浪费药品,选项C正确;
D、加热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可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选项D正确。
故选B。
15.【答案】D
【详解】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但并非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试管是玻璃仪器可直接加热,但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必须垫上陶土网,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与混合物(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详解】A、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为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7.【答案】D
【详解】①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石蜡熔化,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①错误;
②根据题干信息,空间站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可能是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而不是空间站内没有空气,故②错误;
③根据题干信息,空间站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可能是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故③正确;
④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热气流向四周扩散,火焰呈球状,地面上蜡烛燃烧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故④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详解】A、碳酸钠粉末为白色固体,氢氧化铜固体为蓝色固体,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方案合理;
B、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稀盐酸和硫酸铜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案合理;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无法鉴别,方案不合理;
D、铝的密度比铁小,用手“掂量”比较密度,可以区分铁块和铝块,方案合理。
故选C。
19.【答案】B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 ,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其他气体的体积分数为84%,包括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故A错误;
B、由图分析可知 ,蜡烛燃烧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4%,红磷燃烧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所以红磷耗氧量较多,故B正确;
C、b点消耗氧气少,产物少,c点消耗氧气多,产物大,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比c点时容器内白烟总质量小,故C错误;
D、由图分析可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减少到14%时,蜡烛停止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到10%时,红磷燃烧停止,所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10%,二者都停止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C
【详解】由于集气瓶中灌的水,则集气瓶中有的空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当水刚好排完时,氧气的体积分数==80.25%≈80%。
综上所述:选择C。
21.【答案】(1) P 五氧化二磷
(2) 烟尘 有害气体
(3)稀有气体
【详解】(1)研究空气成分,利用红磷和氧气反应,红磷的符号是P;
产物物五氧化二磷;
(2)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3)中央大街的夜晚,霓虹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灯内填充了稀有气体。
22.【答案】(1) 试管 烧杯
(2) 42 胶头滴管 大于
(3) 试管 量筒 b
(4) 减少碳酸钠的质量 分度盘中央
【详解】(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
(2)根据图中所示可以知道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42mL;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仰视读数偏小,所以量取的实际体积大于47mL;
(3)用A来代替试管;
D可用来代替量筒;
医用注射器D可用来代替量筒,要量取48mL的水,根据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48mL的液体,50mL的注射器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故选b;
(4)称取12.0g碳酸钠粉末,1g以下用游码,所以称量时用不到游码,故接下来的最简单的操作是减少碳酸钠知道天平平衡,指向分度盘中央,故填减少碳酸钠的质量;分度盘中央。
23.【答案】(1) 物理 化学
(2)
(3)增大
【详解】(1)微溶于水、白色粉末,这些性质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变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由材料2可知,轻粉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在制作轻粉的过程中需要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成粉末,可增大物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4.【答案】 C 探究物质的性质
【详解】实验室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即为探究物质的含量;
实验B点燃蜡烛刚熄灭产生的白烟,检验蜡烛刚熄灭产生的白烟的可燃性,属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实验C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物质的性质;
所以依据化学实验的主要目都是探究物质的性质,可以将实验中的B与C归为一类。
25.【答案】(1) 暗红 放出热量 产生大量白烟
(2) O2 压强
(3)A
(4)C
(5)温度
(6)红磷的量不足
【详解】(1)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产生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
红磷燃烧的现象为暗红色固体燃烧,放出热量,产生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故填暗红;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2)红磷燃烧消耗空气的氧气,化学式为O2;
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
(3)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所以压强增大;
故选A;
(4)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瓶外空气进入瓶中,使得瓶内压强逐渐增大至外界大气压,故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de,故选:C;
(5)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温度降低,所以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情况;
(6)水被吸入瓶内的体积小于瓶内气体体积,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被消耗。
选项
方法
实例
A
观察法
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即是化学变化
B
归纳法
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因此所有的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
C
类比法
试管是玻璃仪器可直接加热,烧杯也可直接加热
D
分类法
根据物质所含种类的多少,可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A
B
C
D
实验要求
碳酸钠粉末和氢氧化铜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氮气和二氧化碳
铁块和铝块
实验方案
观察颜色
分别取样,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
取等体积掂量一下
探究空中氧气的含量
点燃蜡烛刚熄灭产生的白烟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A
B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十月质量 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一三中学九年级(上)12月学业水平反馈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