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369/4/1_1739293734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369/4/2_1739293734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369/4/3_1739293734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一轮复习AB卷含解析答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蓝细菌B.肺炎链球菌C.酵母菌D.噬菌体
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仅仅属于个体水平
C.草履虫、变形虫细胞均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D.组织、器官、系统等生命系统层次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
D.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细胞中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是( )
A.醋酸杆菌B.神经元C.红细胞D.卵细胞
5.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D.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6.春天来临,板栗树上开的花属于生命系统的( )层次。
A.系统B.细胞C.器官D.个体
7.下列各项组合,能体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是( )
①蒲公英种子②血液③神经细胞④蚯蚓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⑥病毒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细菌⑨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⑩一个刺槐林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B.③②①④⑦⑩⑨C.③②①④⑧⑨⑩D.③②①④⑦⑨⑩
8.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B.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的细胞
C.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9.细胞学说的建立漫长而曲折,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维萨里通过对尸体解剖揭示了人体在组织水平的结构
②列文虎克通过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③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
④施莱登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
⑤耐格里通过观察分生区细胞,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A.2B.3C.4D.5
10.用显微镜观察黑藻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在视野中观察到的变化是( )
A.细胞数目变多B.视野变亮C.细胞数目变少D.视野亮度不变
11.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菌细胞拟核中的DNA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看清物像时,使用与盖玻片间距离越大的物镜,看到的细胞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
12.某同学用高倍镜观察芹菜茎的横切面,观察到如图所示的A~D四个视野,其中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最近时观察到的视野应该是( )
A. B. C. D.
13.如图为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所看到的图像,在装片中实际是P,图2中的d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角移动
B.图4图像再放大4倍则只能看到2个完整细胞
C.图3看到的图像中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
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提升镜筒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高倍镜到位
14.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B.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D.向左下方
15.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多、变亮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D.变小、变多、变暗
16.细菌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其种类繁多。如图是细菌细胞模式图,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为原核生物
B.拟核DNA分子呈环状
C.细胞内含有核糖体
D.其细胞呼吸借助线粒体才能完成
17.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霉菌B.酵母菌C.发菜D.新型冠状病毒
18.细菌是原核生物,它的种类繁多,在细菌细胞内不会存在下列哪一种结构?( )
A.染色体B.核糖体C.细胞膜D.拟核
19.下列有关体现细胞统一性的生命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
B.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利用核糖体合成核酸等大分子物质
D.以细胞膜为边界控制物质进出
20.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观察对象。由视野甲到视野乙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聚光器 ④转动物镜转换器和反光镜 ⑤移动玻片标本
A.①→②→③→④B.③→①→②C.⑤→④→③→②D.⑤→④→①→②
21.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B.低倍镜转高倍镜,视野会变暗
C.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22.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1)生物体的组成:除了 外,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①有的细胞用肉眼就能看见,如鸟类和蛙的卵细胞;很多细胞的直径在10~100μm范围内,可以用低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大多数细菌细胞的直径仅为0.5~5.0 μm,需要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②细胞的大小、形态与其 是相适应的。
23. 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仅480个基因。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属于原核细胞。
2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共同点:都具有 、 , 都以 作为遗传物质, 体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 。
《第一单元 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 单元检测A卷》参考答案:
1.D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A错误;
B、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B错误;
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C错误;
D、噬菌体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植物无系统。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错误;
C、草履虫、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均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C正确;
D、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没有细胞这个基础,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上层建筑,D正确。
故选B。
3.D
【分析】单细胞生物体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间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
【详解】A、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靠一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正确;
B、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正确;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C正确;
D、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有生命活动,其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D错误。
故选D。
4.A
【分析】单细胞生物体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必须依靠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详解】A、乳酸杆菌为单细胞生物,因此它的单个细胞能够完成该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
B、神经元为神经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内一种细胞,其功能为传导神经冲动,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错误;
C、红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内一种细胞,其功能为运输氧气,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
D、卵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内一种已经分化的雌性生殖细胞,可以与精子结合为受精卵,之后发育成个体,卵细胞本身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A。
5.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其单个细胞就能进行运动和分裂,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A错误;
B、人的个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叶绿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符合题意,C正确;
D、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要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6.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详解】高等植物一般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板栗树上开的花属于器官层次,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为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蛋白质、病毒均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并且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详解】①蒲公英种子为器官;
②血液属于组织;
③神经细胞属于细胞;
④蚯蚓属于个体;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
⑧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细菌含有多个物种,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⑨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
⑩一个刺槐林属于生态系统。
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③②①④⑦⑨⑩。
故选D。
8.C
【分析】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而是将二者在细胞水平进行了统一,A错误;
B、细胞学说表明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B错误;
C、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即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C正确;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曲折过程,但这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D错误。
故选C。
9.B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①1543年, 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的比夏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①错误;
②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这些木栓组织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 称为cell——细胞,②错误;
③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③正确;
④施莱登通过对植物花粉、胚珠、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且这些细胞都有细胞核,得出结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故施莱登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④正确;
⑤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⑤正确。
故选B。
10.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视野越暗;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视野越亮。
【详解】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观察,由于高倍镜比低倍镜的视野变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会变少,并且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小,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所以,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细胞的数目就会变少,视野变暗,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C
【分析】1、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视野越暗;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视野越亮。
【详解】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
B、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NA分子,B错误;
C、由于在高倍镜下观察的视野范围变小,因此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
D、看清物像时,使用与盖玻片间距离越小的物镜,看到的细胞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细胞数目越多,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详解】物镜与玻片的距离最近,说明其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视野范围最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D
【分析】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图1所看到的图象,在装片中实际是P,图2中的d位于左下角,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角移动,A正确;
B、图4图像一列8个细胞,再放大4倍,看到的细胞数目是8÷4=2个,B正确;
C、图像是实物的倒像,看到的图像相当于实物平面旋转180°,所以实物实际也是逆时针流动,C正确;
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不需要提升镜筒,且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D。
14.A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球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白细胞,为了进一步对该细胞进行观察,应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则临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为右上方,这样物像才能向左下方移到视野正中央。
【详解】视野中,淋巴细胞位于右上角,根据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的特点,因此,装片中的淋巴细胞实际位于球片的左下角,若要将淋巴细胞移至视野正中央,因此装片应该向右上方移动,可以将琐片左下角的淋巴细胞移至视野正中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详解】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因此,将物镜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时,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变大、变少、变暗,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D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后者没有。
【详解】A、细菌的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为原核生物,A正确;
B、细菌拟核区存在一个大的环状DNA分子,B正确;
C、细菌细胞有且仅有一种细胞器,该细胞器为核糖体,C正确;
D、细菌细胞没有线粒体,其细胞呼吸不需要借助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17.C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前者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后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AB、霉菌和酵母菌均属于真核生物,AB错误;
C、发菜属于蓝藻(又称蓝细菌),蓝藻(又称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18.A
【分析】细胞统一性的体现: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细胞核都包括核膜、核仁、染色体;不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成熟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大液泡,叶肉细胞有叶绿体等。
【详解】ACD、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A正确,CD错误;
B、在细菌的细胞质中,存在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B错误。
故选A。
19.C
【分析】细胞的统一性:
(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一致。
(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增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胞的增殖。
(4)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子通用。
(5)能源物质: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能源物质:均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子通用,B正确;
C、核糖体合成的是蛋白质,C错误;
D、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都以细胞膜为边界控制物质进出,D正确。
故选C。
20.C
【分析】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把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详解】视野甲中A不在视野中央,因此要首先⑤把物像甲移动到视野中央,④把物像A移动到视野中央后通过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③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使物像清晰需要②转动细准焦螺旋调焦,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④③②,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B
【分析】1、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
【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也可用低倍镜,A错误;
B、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后,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体积变大,B正确;
C、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错误;
D、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D错误。
故选B。
22.(1)病毒
(2)生理功能
【分析】生物体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结构的生物,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为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
【详解】(1)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不同生物细胞大小和形态有一定的差异,这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如红细胞呈中间凹陷的圆饼形,有利于携带运输氧气。
23.支原体
【解析】略
24. 细胞膜 细胞质 DNA 统一性
【详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体现了细胞具有统一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单元检测卷01 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高效导与练,文件包含单元检测卷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原卷版docx、单元检测卷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单元检测卷01 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文件包含单元检测卷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原卷版docx、单元检测卷01细胞的概述及其组成分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单元检测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本试卷满分100分,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