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6090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090/1/1_17392100431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696090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6090/1/2_17392100431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卖油翁》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
展开13 卖油翁【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虚心学习、谦虚做人的品质。[语言运用]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相关文言知识。(重点)[思维能力]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文言句意,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态度,分析人物特点,体会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大智慧。(难点)[审美创造]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体会文言文简洁含蓄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准备道具,放在讲台上,道具有:一个瓶口很小的瓶子,一只装满水的水瓢)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玩一个游戏,谁愿意到讲台上,把水瓢里的水倒进瓶子里?(五六位生积极上台,尝试倒水)师:刚刚看了这几位同学的尝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倒水时有没有水洒出来啊?(生:都洒出来了。)为什么呢?(生:因为瓶口太小了。)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一滴不洒地把水倒进水瓶里呢?(学生都摇头,表示没有)师:老师知道有一个人可以,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生:卖油翁。)对,他就是卖油翁,一个卖油的老头,没有具体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工巧匠不计其数,但由于他们大多处于社会的底层,不仅无人知晓他们的事迹,连名字也不被人所知。大文豪欧阳修笔下的这位其貌不扬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位卖油翁的故事。(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既能由游戏迁移到课文内容,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起学习本文的兴趣。二、理清课文,读述故事1.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2)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大意。(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讲解部分,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句意)2.多形式朗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注意划分出朗读节奏。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学生根据课件,更正自己划分的朗读节奏)(1)全班齐读课文。(2)分小组朗读课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3.复述课文。(1)师:相信大家已经熟悉课文内容了,下面我们一起用抢答赛的形式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熟悉的情况。抢答要求:①用课文原文回答;②以小组为单位计成绩。抢答题:①这个小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尝射于家圃)②这个小故事中涉及哪几个人?(陈康肃公、卖油翁)③这个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④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⑤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无他,但手熟尔)⑥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以我酌油知之)⑦陈尧咨看完卖油翁倒油表演后是怎么做的?(笑而遣之)(2)师:从抢答情况看,同学们对课文非常熟悉,谁能简要复述这个小故事的内容吗?尽量做到贴近原文,比一比谁讲得最好。复述步骤:①同桌之间互相复述课文。②小组内相互展示复述课文,并推荐小组代表。③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复述课文。④学生评价复述,师生一起订正。[预设]陈尧咨射箭本领高超,他自己也以此为傲。一天,陈尧咨在自家园子里练习射箭时,有一个卖油翁在一旁斜着眼观看,对陈尧咨十中八九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点头。陈尧咨对此很不高兴,就质问卖油翁。卖油翁说射箭命中率高只不过是技法熟练罢了,引得陈尧咨勃然大怒。于是,卖油翁便向他演示了酌油技艺,陈尧咨看完后笑着打发他走了。(3)师:理清了故事内容,我们再次来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并尝试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阐释的道理。(学生齐读课文)[预设]熟能生巧。[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从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入手,了解作者,落实字词句,划分朗读节奏,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通过复述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语言简洁精练的特点,同时落实课文翻译。抢答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要素和内容,并激发学生展示的热情。三、揣摩细节,认识人物这个小故事里有两个人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分别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心理和性格。1.勾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性格。(1)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2)将画出来的词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体会文言文特有的简洁的语言风格,揣摩简洁语言中蕴含的人物心理和性格。(3)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学生小组内交流、交流,后全班交流明确)[预设]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身怀绝技、谦虚稳重的人,陈尧咨是一个爱自我炫耀、趾高气扬的人。师:请同学们从刚才的圈点勾画和点评中找依据,回答下面问题。(1)卖油翁与陈尧咨之间的这场小冲突是怎么产生和升级的?谁应该承担冲突产生和升级的主要责任?(2)卖油翁化解冲突的智慧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与同桌讨论后,自由发言回答)[预设](1)这场小冲突是由卖油翁对陈尧咨十中八九的射箭技术“睨之”“但微颔之” 这种轻视的神态态度而产生的,因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的语气态度使冲突升级。因为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在卖油翁的态度上,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也在卖油翁的语气态度上,所以卖油翁应该承担冲突产生和升级的主要责任。(2)卖炭翁化解冲突的智慧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睨之”这个斜着眼看人的神态,在任何人看来,都含有不屑的意味,必然引起对方的不快,何况是心高气傲、性情暴躁的陈尧咨。当陈尧咨“十中八九”,而不是百发百中时,卖油翁没有惋惜,反而“但微颔之”,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这必然会激怒陈尧咨,引他前来质问。因此,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在卖油翁的态度上。之后,陈尧咨生气地质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此时冲突一触即发,而卖油翁既没有慌张地逃跑,也没有顺势吹捧,而是不卑不亢地淡然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这种语气态度彻底激怒了陈尧咨,陈尧咨不由大声斥责:“尔安敢轻吾射!”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也在卖油翁的语气态度上。面对陈尧咨的愤怒,卖油翁平静应对:“以我酌油知之。”这显然是一个早已成竹在胸的回答,接下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面对陈尧咨逼人的气势,卖油翁演示倒油绝活,心不慌,手不抖,神闲气稳,一气呵成,而且顺势再次强调:“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就是熟能生巧罢了。”至此,对方的心理优势瞬间土崩瓦解。卖油翁用小绝活、类比法,一语中的、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大道理,令陈尧咨心服口服,冲突也随之化解。设问:陈尧咨傲慢无礼、骄矜暴躁,但对卖油翁的态度是有变化的。有哪些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师生讨论并归纳)[预设](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责问,显然是卖油翁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因为卖油翁对他射箭“睨之”“但微颔之”的态度让陈尧咨感觉受到了侮辱。(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从“忿然”可以看出陈尧咨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怒形于色,并用更为强烈的句式怒斥。这一句不仅充满了傲慢,更显现出他的暴躁。因为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藐视,最终完全激怒他。(3)“康肃笑而遣之”,说明陈尧咨对卖油翁以杓酌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技艺感到佩服。教师小结:陈尧咨的态度由反感、恼怒再到佩服。卖油翁看射箭时的不屑表情使陈尧咨反感,答话时的平淡、轻视更使他恼怒。后来,看到卖油翁从钱孔中酌油而钱不湿,不由感到佩服。其变化的原因,是他看卖油翁的酌油技术如此纯熟却并未“以此自矜”。2.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课本剧表演,还原这个小故事。活动要求:(1)先在小组内自由朗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2)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另外一组同学上台进行表演。(3)至少有两组展示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学生自由发言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从词语、句式、语气、情感、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评价)补充:重点扣住关键实词如“自矜”“睨”“微”等辨析,从关键虚词如“亦”“但”“安”等着手体会语气。3.卖油翁通过酌油绝技告诉陈尧咨“熟能生巧”的道理,假如站在陈尧咨角度,你还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作答,教师明确)[预设](1)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5)高手在民间。教师小结:文中两个人物都身怀绝技,其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经过勤奋练习才能获得的。我们青少年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并应用自如的。[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揣摩细节,从神态、语言、语气、动作中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再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和展演,再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加深对文言语言的体会,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四、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突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情节简单,但波澜起伏;文字浅显,却韵味无穷。听了这个故事,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了欧阳修的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呢?(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如:勤学苦练,熟能生巧;不可自傲,要精益求精;知错能改……)2.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