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化学对人类作出贡献的是
A. 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B. 炼钢建设桥梁
C. 化肥促进粮食增产
D.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生产钢材建筑桥梁,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肥促进粮食增产,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质量B. 稀释浓硫酸
C. 配制溶液D. 测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图中操作正确,故B符合题意;
C、配制溶液时,先将固体放入烧杯,再将水倒入烧杯,图中操作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测定溶液的pH值:将pH试纸放在点滴板上,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润湿,图中操作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比较铜和黄铜的硬度
B. 酸与指示剂作用
C. 自制汽水
D.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解析】
【详解】A、比较铜和黄铜硬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酸与指示剂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自制汽水过程中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 运输浓硫酸的车辆应该贴有的标识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为腐蚀品标志,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应贴此标志,故正确;
B、图为禁止带火种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错误;
C、图为可回收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错误;
D、图为爆炸品标志,与腐蚀性无关,故错误。
故选A。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B. 取几片牵牛花的花瓣,放在研钵中捣烂,加入蒸馏水浸泡即可得到自制指示剂
C. 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钠溶液
D. 工业上从含有铁元素的矿石中提炼铁,如磁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故A正确;
B、由于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所以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以制酸碱指示剂,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进行中和,而不能使用显碱性的碳酸钠溶液,故C错误;
D、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D错误。
故选:A。
6. 下列物质用途正确的是
A. 用食盐制生理盐水
B. 用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C. 活性炭炼铁
D. 盐酸用于汽车铅酸蓄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配制生理盐水的物质,不能用食盐,故说法错误;
B、钛合金与人体骨骼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故可以制造人造骨,故说法正确;
C、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焦炭炼铁,不是活性炭,故说法错误;
D、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故说法错误。
故选B。
7.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固体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都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有氢氧根离子,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剂增加,浓度减小,故C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两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8.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好: 氧化反应
B.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置换反应
C. 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 复分解反应
D. 验证铁和银的活动性强弱: 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氯化银是难溶性盐,所以铁不能与氯化银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氯化钠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B.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C. 健康人体内血浆的pH范围是0.9-1.5
D.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水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A错误;
B、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途径,不是唯一途径,故B错误;
C、健康人体内血浆的pH范围是7.35~7.45之间,故C错误;
D、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而导致的,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0. 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 Ag+、K+、、Cl-B. Cu2+、Ca2+、Cl-、
C. Ba2+、Na+、、D. Mg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碳酸根离子分别结合成氯化银沉淀、碳酸银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故不合题意;
B、四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存在有色离子——铜离子,故不合题意;
C、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故不合题意;
D、四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且不存在带颜色的离子,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
C. 向硫酸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D. 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一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后金属不足,酸过量,镁和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Mg<Fe,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沉淀从0点开始增加,故C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显酸性,pH<7,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pH>7,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能使Y的溶液析出晶体
B. 将t2℃时X、Y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Y成为不饱和溶液,X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 t2℃时,用等质量X、Y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
D. t2℃时,将75gX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50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Y得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可知,将t2℃时X、Y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Y成为不饱和溶液,X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故选项说法错误;
D、设t2℃时,X的溶解度是50g,将75g X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水的质量为x,,解得x=50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3.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时,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所以无明显的现象,可以区别;饱和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而氯化钠溶液遇到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别,故选项方法正确;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水和稀硫酸分别显中性、酸性,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方法错误;
C、铁粉和木炭粉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铁粉和木炭粉都不能溶于水,分别加入水中,不能鉴别,故选项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能潮解,硝酸铵不会潮解,能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都没有明显的特殊气味,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方法错误。
故选A。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能除去盐酸,氢氧化镁不溶于水,过滤可除去,故A正确;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引入了新杂质,故B错误;
C、碳酸钠可以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过量的稀盐酸蒸发时完全挥发,故C正确;
D、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可除去铜,故D正确。
故选B。
15. 现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是由Al、Mg、Zn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向其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H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该样品是纯净物 ②该样品最多可能有三种组成
③所用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12g
A. ①③B. ③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可知,2.4g镁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2.4g铝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0.2g,2.4g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小于0.2g;
①若只有镁,2.4g镁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符合题意;若是铝与锌的混合物,2.4g的混合金属与酸反应,生成了0.2g的氢气,符合题意;若是镁、铝、锌三种金属的化合物,2.4g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0.2g的氢气,该样品的组成有三种可能,所以该样品可能是纯净物,错误;
②根据以上分析,该样品最多可能有三种组成,正确;
③反应生成0.2g氢气,根据可知,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是9.8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9.8%,错误;
④反应生成0.2g氢气,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根质量是9.6g,则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9.6g+2.4g=12g,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其中有机氮肥尿素的化学式为___。
(2)随着天气转冷,许多同学穿上了保暖性较好的羊毛毛衣,羊毛属于____(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3)某些食品包装袋内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其原理用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4)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属材料良好导热性的是____ (填序号)。
a.镀铬水龙头 b.铸铁暖气片 c.包糖果的铝箔
②焊接钢轨的反应原理是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铁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分别为______。
(5)洗头发时要先用碱性的洗发水,后用护发素,是因为护发素______。
【答案】16. CO(NH2)2
17 天然 18. CaO+H2O=Ca(OH)2
19. ①. b ②. ③. +3,0
20. 显酸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
【小问2详解】
羊毛等属于天然纤维;
【小问3详解】
氧化钙能用作干燥剂的原因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小问4详解】
①铸铁暖气片是利用了金属良好导热性,故选b;
②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铁在Fe2O3中,铁元素显+3价,反应后,铁是一种单质,其中铁元素为0价;
【小问5详解】
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洗发水显碱性,而护发素显酸性,应先用略显碱性的洗发剂再用略显酸性的护发素。
17. 如图所示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进行操作⑤时,当观察到____时,停止加热。
(2)操作④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作用是____。
(3)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⑤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____。
【答案】(1)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
(2) ①. 玻璃棒 ②. 引流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⑤是蒸发,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余热将剩余的水蒸干;
【小问2详解】
操作④是过滤,缺少的仪器是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小问3详解】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小,故采用蒸发结晶。
18.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工厂废液需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某电镀厂为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并节约成本,从排放的废液(主要含ZnSO4、FeSO4和CuSO4)中回收金属铜、铁以及工业原料硫酸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Ⅱ中均有的相同操作是_______。
(2)物质X、Y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步骤Ⅲ中生成F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答案】(1)过滤 (2) ①. Zn ②. H2SO4
(3)Zn+FeSO4═ZnSO4+Fe
【解析】
【小问1详解】
步骤Ⅰ、Ⅱ中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小问2详解】
根据流程,加入X后,废液变成固体和硫酸锌溶液,所以X是锌,化学式为:Zn;固体A是铁、锌和铜,稀硫酸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不能和铜反应,因此物质Y的化学式为H2SO4;
【小问3详解】
步骤Ⅲ中生成Fe,是因为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FeSO4═ZnSO4+Fe。
19. 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以下是一些物质的用途:
①精炼石油 ②造纸
③制玻璃 ④制火药
请你根据某种物质的用途,将上述用途平均分为两类:
其中一类的分类标准是_______,包括事例为______ (填序号)。
(2)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O2又被称为酸性氧化物,这类物质溶于水会生成相应的酸。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由此可以推知硫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1) ①. 物理性质 ②. ①
(2)SO3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小问1详解】
①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依据沸点不同,可以将物质分离,得到多种产品,精炼石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是利用物理性质;
②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是利用化学性质;
③制玻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是利用化学性质;
④制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是利用化学性质;
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①,利用化学性质的是②③④;
【小问2详解】
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其酸性氧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也为+6价,氧元素显-2价,依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律,硫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O3。
20.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填字母),实验时该装置需补充的实验用品是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B、C均可用做气体的发生装置。从节约药品的角度选择装置___更合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气体从____(填“a”或“b”)端通入。
(4)为得到纯净且干燥的CO2气体,可通过装置甲进行收集。装置甲中左、右两侧瓶内装有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 浓硫酸B. 氢氧化钠溶液C. 硝酸银溶液
【答案】(1) ①. A ②. 一团棉花
(2) ①. C ②. CaCO3+2HCl=CaCl2+H2O+CO2↑
(3)a (4)AB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实验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的物质进入导管;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与B相比较,装置C带有注射器,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滴加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并能节约药品;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小问3详解】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从长口a进气;
【小问4详解】
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硝酸银溶液除去,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干燥CO2,根据除杂的原则,装置甲中左、右两侧瓶内装有的试剂分别是硝酸银溶液、浓硫酸,故填A,B。
21. 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单质,B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E、D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F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之一常用作调味品。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互相转换。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B物质化学式为____。
(2)A与D反应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
(3)写出C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1) ①. Fe ②. H2SO4
(2)铁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3)
【解析】
【分析】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为黑色固体单质,B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B是硫酸,所以A是铁,E、F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之一常用作调味品,氯化钠是常用的调味品,故E是盐酸,F是氢氧化钠,E、D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D是硝酸银,B能转换化为C,C与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硫酸钠,带入验证,推理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是铁,B是硫酸,化学式为:Fe、H2SO4;
【小问2详解】
A是铁,D是硝酸银,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所以现象为:铁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小问3详解】
C转化为F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某实验小组同学要测定某氯化钾样品中硫酸钾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氯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X)比例式为____。
(3)该样品中硫酸钾的含量为__。
(4)Y值为___。
(5)若化工厂用300t上述样品及原理制取氯化钾,可以制得氯化钾的质量为___。
【答案】(1)
(2)
(3)41.6% (4)214.3
(5)264.6t##264.6吨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列化学方程式,找比例关系:
列比例式:
解得X=20.8g
【小问3详解】
该样品中硫酸钾的含量为=41.6%;
【小问4详解】
设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y
y=14.9g
Y=214.3g
【小问5详解】
可以制得氯化钾的质量为=264.6t
23.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设计并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观察与思考】
(1)A试管中观察到实验现象是_____。试管发生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粒子为___(填符号)。
【实验探究】
(2)结束后,同学们将A、B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C中,得到了固、液混合物。过滤,将得到的滤液置于D烧杯中。D中滤液一定不含的离子为_____ (写符号)。小组同学用试管取少量D中滤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观察到沉淀。
【提出问题】
D中滤液含有哪些离子?
【设计与交流】
(3)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拓展与应用】
同学们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出滤液中含有OH-、、Na+、Cl-的结论。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实验过程中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他们需要对废液缸中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可向废液缸中加入___,使溶液呈中性后再排放。
【答案】(1) ①. 产生气泡 ②. H+、
(2)H+ (3) ①. 溶液为红色 ②. Na+、Cl- (4)稀盐酸
【解析】【小问1详解】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A试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即参加反应的粒子是H+、;
【小问2详解】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氯化钠和氯化钙不反应,但碳酸钠和氯化钙、氢氧化钙都能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说明A中碳酸钠过量,因为将A、B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C中,得到了固、液混合物,说明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盐酸,故D中滤液一定不含的离子是氢离子,符号为:H+;
【小问3详解】
根据结论滤液中含有OH-、、Na+、Cl-,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NO3)2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溶液是红色;若无现象,说明没有碳酸根离子,则滤液中含有的离子为Na+、Cl-;
【小问4详解】
因为滤液中含有OH-、,溶液显碱性,要将该废液调至中性后排放,可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事实
解释
A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固体中不存在离子
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都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金属离子
C
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变稀
硫酸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D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A
B
C
D
物质
饱和石灰水和饱和氯化钠溶液
水和稀硫酸
铁粉和木炭粉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方法一
升高温度
加入锌粒
观察颜色
分别放置于空气中
方法二
通入二氧化碳
分别加酚酞试液
分别加入水中
闻气味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所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氯化镁溶液
稀盐酸
过量的Mg(OH)2
过滤
B
硫酸铁
硫酸铜
过量铁粉
过滤
C
氯化钠
碳酸钠
过量盐酸
蒸发结晶
D
氧化铜
铜粉
无
空气中加热
实验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由产生的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NO3)2溶液
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______
则滤液中含有OH-、、Na+、Cl-
若无现象
则滤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Ca-4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