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docx
    • 讲义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docx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第1页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第2页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第3页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第1页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第2页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4物态变化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4物态变化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考点一 温度
    考点二 熔化与凝固
    考点三 汽化与液化
    考点四 升华与凝华
    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
    题型一 温度
    考向01:温度的估测
    考向02: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题型二 熔化与凝固
    考向01:晶体与非晶体
    考向0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考向03:熔化与凝固图像
    考向04: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题型三 汽化与液化
    考向01: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考向0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考向0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考向04: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题型四 升华与凝华
    考向01:升华和凝华现象
    考向0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考向03:自然界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05分层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考点一 温度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在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温度计: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而这种判断往往很粗略,甚至不可靠。要准确地判断温度高低,就要用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二、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我们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
    正确使用温度计要做到“六会”:
    四、体温计
    1.认识体温计: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的温度。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体温计,其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是水银,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2.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作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殊的细管。测量体温时,玻璃泡中的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也叫缩口)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即使离开人体,显示的温度也不会变化。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使用方法
    (1)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往下甩几下,让直管内的水银流回玻璃泡内,然后再进行测量。这是因为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示数只升不降,当人体的温度高于体温计原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上升,此时能测量出人体的实际温度。但是,当人体温度低于体温计原示数时,因为体温计的示数不会下降,显示还是之前的温度,将导致测量值偏高。
    (2)读数时,应把体温计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时精确到0.1℃。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自然界中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物体形状的改变和物质状态的变化不是一回事,物体形状的改变不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熔化成水。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2.实验探究—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1)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2)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不同。
    【设计实验】探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研碎),对它们进行加热,测出加热过程中的温度,观察熔化的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图像,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停表、海波、石蜡、水等。
    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的试管中各插入一个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均匀受热;
    (2)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待海波温度升至40℃、石蜡温度升至50℃,没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海波和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3—4次。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分析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1、表2中的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2)分析图像:根据海波熔化图像的特征,可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0-4min、4min-8min、8min-12min,结合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①0-4min,海波是固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②4min-8min,海波是固液共存,这段时间海波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48℃);
    ③8min-12min,海波完全变为液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结合石蜡的熔化图像可知石蜡的熔化情况与海波不同;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这个过程石蜡不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没有明显的拐点
    【实验结论】两种固体熔化过程的主要区别是:海波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石蜡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3.液体凝固的特点
    (1)海波熔化结束后,停止加热,海波温度逐渐降低,但并不会凝固,只有当温度降到48℃时,海波才开始凝固,且在凝固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凝固后温度才会继续下降。
    (2)对液态的石蜡停止加热时,石蜡逐渐由稀变软最后变成固态,在这一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降低。
    (3)由此可知,凝固过程是熔化的逆过程,当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会向外放出热量。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和非晶体
    2.熔点与凝固点
    (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不同,熔点一般不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2)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熔化与凝固图像
    (1)熔化图像
    ①如图甲所示,为晶体熔化图像。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在B点时,物质开始熔化,到C点熔化结束;BC段表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CD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②如图乙所示,为非晶体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③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都吸热。
    (2)凝固图像
    ①如图甲所示,为晶体的凝固图像。EF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液态,放热降温;在F点物质开始凝固,到G点凝固结束;FG段表示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保持不变;GH段所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固态,放热降温。
    ②如图乙所示,为非晶体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③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都放热。
    4.晶体熔化与凝固的条件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5.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现象的比较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继续吸热或放热,才能保证熔化或凝固过程的完成。可见,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是用来升高或降低温度的,而是用来完成熔化或凝固的。同样,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也要相应地吸热或放热,只是边升温边熔化或边降温边凝固。
    2.熔化、凝固的应用
    (1)用0℃的冰冷却饮料比用0℃的水效果要好,是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吸热。
    (2)夏天吃雪糕感觉凉快,是因为雪糕与凉水相比,要从人体吸收更多的热量。
    (3)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放几桶水,这是因为水结成冰时放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二、沸腾
    1.沸腾的概念: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硬纸板、停表等。
    【实验过程】(1)按如图所示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水,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变化;
    (2)当水温达到90℃时去掉硬纸板,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知道水沸腾后5min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
    (3)撤掉酒精灯,停止对水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实验数据】
    【实验现象】(1)沸腾前,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并发出里面的水蒸气。
    (2)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再沸腾。
    【实验结论】
    (1)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3.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了便于调整器材固定的高度应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铁圈的高度;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4)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
    (6)液体的沸点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时,由于大气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
    三、蒸发
    1.蒸发的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是汽化另一种形式。
    2.蒸发的特点:(1)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3)蒸发是缓慢地汽化现象。
    3.现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湿衣服晾干过程就是水的蒸发过程。现在我们通过三种情况下衣服的晾干快慢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4.蒸发制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从周围物体(或自身)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所以蒸发具有制冷作用。蒸发越快,制冷作用越明显。例如,人们将中暑的患者,扶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并在患者皮肤上擦拭温水(酒精),这样水蒸发吸热能使患者的体温快速下降,缓解中暑症状。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四、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如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2)压缩体积:如日常见到的打火机中的液体就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2.液化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生活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要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会发出大量的热,因而加重烫伤。
    3.液化的应用:气体液化后,体积减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火箭中的液氢和液氧等。
    4.汽化和液化的对比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对升华的理解
    (1)升华是指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直接”说明变化过程中物质不存在液态这一状态。
    (2)理论上讲,固态物质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升华,但实际上常温下很多固态物质,如金属,都可以认为时不升华的。
    (3)加热可以加速固态物质的升华现象。如碘升华,在常温下非常缓慢,但稍一加热,升华现象就非常明显。
    (4)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永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碘升华、干冰升华等。
    二、凝华
    1.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对凝华现象的理解
    (1)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直接”说明变化过程中物质不存在液态这一状态。
    (2)理论上所有气态物质都能发生凝华,只是在通常情况下很多都难以发生或者进行得及其缓慢。
    (3)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等。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即升华吸热;(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需要放出热量,即凝华放热。
    2.升华吸热的应用:物质升华时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干冰的升华。
    四、物态变化总结
    1.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状态之间又存在着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六种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互为逆过程。
    3.自然现象中的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和涉及的物态变化
    题型一 温度
    考向01:温度的估测
    【例1】(2024·广东深圳·三模)小明在劳动课上制作了一杯冰奶茶,如图所示,它的温度约为( )
    A.B.C.D.
    【例2】(24-25九年级上·安徽合肥·阶段练习)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B.冰箱冷藏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但冷热程度不一样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考向02: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例3】(2024·广东广州·二模)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此温度计(量程足够)放入装有60°C的物体M(凝固点为 48°C)的烧杯后开始计时,当温度计示数低于 45°C,启动加热装置使 M变回液态。下列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A.B.C.D.
    【例4】(2024·广东清远·二模)新冠疫苗须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专业冷藏车的冷藏室内是2℃~8℃的低温环境,其制冷系统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内的“热”报运到外面,实现制冷。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冷藏室内温度,应选用如图 (甲/乙)所示的温度计置于其中,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室内取出来读数,当温度计示数如图中所示时,温度 (符合/不符合)规定。
    题型二 熔化与凝固
    考向01:晶体与非晶体
    【例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依据是( )
    A.是否为金属B.熔化时温度是否变化
    C.软硬程度D.是否会熔化
    【例2】(2024·山东济南·二模)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钱的铸造有“一罐约载铜、铅十斤,铜先入化,然后投铅,洪沪扇合,倾入模内”的记载。其中“铜先入化”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倾入模内”后铜铅合金液体将发生凝固,此过程中若液体的温度不断改变,说明合金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考向0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例3】(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小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用温度计分别测量a、b两种物质的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1)由实验可知, (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
    (2)在第时,物质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时刻测量物质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为 。
    (4)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例4】(2024·广东潮州·三模)在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同学们选用不同物质进行实验。甲同学选择的实验物质是石蜡,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除了图(a)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时,要把石蜡块研磨成颗粒状,石蜡颗粒 (选填“大”或“小”)一些好;
    (3)实验中,为了使温度计所测温度能够反映试管中所有石蜡颗粒的温度,应该进行下列哪个操作? (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用搅拌器不断搅拌烧杯中的水 B.用温度计不断搅拌石蜡颗粒
    C.用搅拌器不断搅拌石蜡颗粒 D.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
    (4)甲同学进行了正确操作,当温度升到42℃开始计时,第2min发现试管中出现少许液体,第7min时石蜡已经全部变成液态。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b)所示;
    ①根据图像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石蜡熔化时,温度 ;
    ②由图像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乙同学是在家中做实验,他选择的实验物质是冰,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碎冰装在试管中,发现还没有加热就有一部分冰熔化了,如图(c)所示。因此,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请简要分析他的观点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考向03:熔化与凝固图像
    【例5】(2024·广东·一模)如图是“探究某物质凝固和熔化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BC段吸热但温度不变 B.在t=6min时,该物质为液态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该实验过程物质吸热持续了16min
    【例6】(2024·广东湛江·二模)图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BC段对应温度如图所示,则海波的熔点是 ℃,可选用 (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温计”)进行测量。
    考向04: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7】(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关于3D打印,其过程是:将固态材料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材料,喷头按照3D图纸设计轨迹运动,将液态材料喷出,材料迅速冷却后形成立体实物。以上描述的打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先熔化放热,后凝固吸热 B.先升华放热,后液化吸热
    C.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 D.先液化吸热,后凝华放热
    【例8】(2024·广东·模拟预测)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火箭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作为推进剂,是因为它们的 。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可能会导致金属外壳熔化,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金属外壳内能的,因此火箭外壳必须采用熔点 (选填“高”或“低”)的金属材料制作。
    题型三 汽化与液化
    考向01: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
    【例1】(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盆栽养护应遵循“土壤含水不浇水,土壤干时要浇水”的原则.春季,小明自制“土壤含水显示仪”,探测花盆内土壤是否含液态水.如图所示,中午将试管倒插入土壤深处,傍晚发现试管内上端出现水珠,说明土壤含液态水.从土壤含液态水到试管内出现水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升华后液化D.先升华后凝华
    【例2】(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夏天的早晨,青草尖端露水珠晶莹透明,太阳出来后,露水珠慢慢消失。青草尖端露水珠的形成属于 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露水珠慢慢消失的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考向0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例3】(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学校文艺演出时,为渲染气氛,老师将一些干冰放入水中,舞台上瞬间弥漫了大量“白雾”,同学们对此很好奇。
    (1)“白雾”是什么?大家讨论后认为“白雾”是小水滴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依据是 。
    (2)“白雾”中的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同学们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猜想2:杯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①为验证猜想1,小明取3小块相同的干冰片,一片轻放在水面上,另外两片分别放在漂浮的塑料片和硬纸片上,现象如图甲,说明猜想1是 的。
    ②为验证猜想2,小华先用温度计测出放入干冰前杯中水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用电子秤测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再测出 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及水的温度,发现。小华据此判断小水滴来自杯中的水,但不赞同猜想2,因为干冰升华时,不可能导致大量的水汽化。小华的判断得到大家的认可,理由是 。
    (3)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小芳查阅资料了解到干冰在水中升华释放气体时,会产生剧烈振荡,把干冰附近的水击碎成微小水滴,形成“雾化”的效果。
    ①为验证这一观点,小芳在三个相同的杯内分别放入温度、体积相同的水或食用油,取三份等量的干冰,两份直接放入水和油中,另一份用纱布包裹起来放入水中,现象如图丙。比较 两图,证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②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支持这一观点的现象或设备: 。
    【例4】(2024·广东珠海·三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实验。
    ①如图甲,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将 ( 选 填“A处向上”或“B 处向下”)调整;
    ②观察到乙图中实验现象后,温度计示数不再变化,这是因为 这时气泡内的气体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考向0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5】(2024·广东中山·三模)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酒精发生了沸腾现象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低,蒸发越快D.这是液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
    【例6】(2024·广东佛山·一模)炎炎夏日,让人汗流不止,开风扇后,人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是因为开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附近空气的 ,从而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液的 ;此时旁边温度计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考向04: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7】(2024·贵州贵阳·模拟预测)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某校组织学生参加了植树活动。如图所示,植树时要将树苗的部分或全部枝叶剪去,从而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关于此做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减慢树苗水分蒸发B.加快树苗水分汽化
    C.加快树苗水分液化D.减慢树苗水分升华
    【例8】(2024·广东·二模)《天工开物》记录了我国古代的传统手工技术。如图甲所示,人们晾晒豆株时要尽量将豆株铺开,这样做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液体的表面积,从而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的蒸发。图乙中匠人正在将铁水凝固成釜,此过程中铁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题型四 升华与凝华
    考向01:升华和凝华现象
    【例1】(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立春时节冰雪消融B.霜降时节霜挂枝头
    C.寒露时节露珠晶莹D.冬至时节千里冰封
    【例2】(2024·安徽蚌埠·二模)东汉王充所著《论衡》所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描述了水蒸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其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考向0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例3】(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需要吸热 B.夏天洒水降温——汽化,需要放热
    C.秋天细雨绵绵——液化,需要吸热 D.冬天大雪纷飞——凝华,需要吸热
    【例4】(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列热现象:①雪糕周围的“白气”;②草叶上的露珠;③树枝上的雾凇;④燃烧蜡烛流的“泪”;⑤瓦房房顶的霜;⑥冶炼用的“铁水”。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的有 ;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两空均选填序号)
    考向03:自然界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例5】“水是生命之源”,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节约用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地表面的水吸收热量,液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气流,凝华成小冰晶D.冰晶降落遇到暖气流,汽化形成雨水
    【例6】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 为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为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基础巩固
    1.(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有一种手抛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后,达到灭火效果。上述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B.液化C.凝华D.汽化
    2.(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深秋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来
    B.清晨的雾是由水蒸发而来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
    D.冰柜中刚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
    3.(2024·广东清远·一模)关于物态变化的举例错误的是( )
    A.凝固:水变成冰 B.液化:冰变成水
    C.汽化:水变成水蒸气 D.凝华:水蒸气变成冰
    4.(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2023年12月15日,威海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了云中撒雪的“雪幕”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列自然现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与雪的形成相同的是( )
    A.细雨绵绵B.冰凌高挂C.雾气朦胧D.霜林尽染
    5.(2024·广东·三模)如图所示,春节前夕,两广地区正在经历南方特有的天气现象——回南天,部分地区家里墙壁“淌泪”宛如水帘洞,户外大雾弥漫像是南天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水帘洞”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形成“水帘洞”的过程需要吸热
    C.“南天门”的形成与雪的形成过程相同
    D.“南天门”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6.(2024·广东惠州·模拟预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B.小美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北方的冬天,雪后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是为了提高雪的熔点
    D.在严寒的冬天,需要往汽车水箱里注入防冻剂,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
    7.(2024·广东广州·二模)恒温25℃的室内,把冰粒、干冰颗粒(固态二氧化碳)分别装在两个干燥的铁罐里,观察发现,装冰的罐子外壁结了一层水雾,铁罐里冰粒变小,冰粒周围有液体,如图1所示;装干冰的罐子外壁结了一层薄薄的霜,铁罐里干冰颗粒变小,没有液体痕迹,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罐子外壁的水雾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B.图1罐里冰粒周围的液体主要由冰粒升华成的水蒸气再液化而成
    C.图2罐子外壁的薄霜主要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凝华而成
    D.图2罐里干冰颗粒变小主要原因是干冰颗粒升华变成水蒸气
    8.(2024·广东东莞·二模)如图所示,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某固体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在BC段固液共存
    C.该物质熔化共用了10分钟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9.(2024·广西·中考真题)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10.(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小明用装满水的玻璃瓶、橡皮塞和细玻璃管制作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将此装置放入热水中,由于液体 ,细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将装置取出,细玻璃管内液面将 。
    11.(2024·广东深圳·一模)今年3月初深圳出现“回南天”,墙体路面湿漉漉的,这是由于暖湿气体在物体表面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
    能力提升
    12.(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中装上适量碎冰进行实验,因为碎冰比大块冰的比热容小,熔化的更快
    B.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说明冰的熔点为-3℃
    C.由图乙可知,在的时间内碎冰停止吸热
    D.时间内的温度变化比时刻后的温度变化快,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13.(2024·广东汕头·一模)滑冰比赛时,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常需要“补水”,即在划痕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补水”过程中,浇在划痕上的水会迅速( )
    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
    14.(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15.(2024·福建·中考真题)木雕是工匠智慧和艺术修为的价值体现,锯木、刨料、风干、雕刻、开榫、组装、打磨、油漆,每一环节都讲究科学的工艺流程。如图,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切割木头时工人要带上降噪耳塞,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6.(2024·广东汕尾·三模)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s;丙图中,长方形铁皮的长度是 cm。
    17.(2024·广东肇庆·二模)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
    18.(2024·广东惠州·模拟预测)(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①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时,水温为 ℃;
    ②AB两组同学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完成实验后,画出的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A和B,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A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更 (选填“大”、“小”)。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由图1可知,物体A的长度是 cm;用机械秒表测得某一运动员的运动时间如图2所示,该时间是 s;用体温计测得某一患者的体温如图3所示,该患者的体温是 ℃。
    19.(2024·广东广州·三模)小明把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插入图中的热水中,发现管内的液面上升,待液面静止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为h(如图)。他查资料得: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与水温、管的内径有关。小明想探究这支细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h与水温t的定量关系,需要测出多组不同的h与t。请帮他设计实验方案(除了题目中提供的器材,加上添加的测量工具,不能再加其他器材)。
    (1)实验目的: ;
    (2)添加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步骤(可画图或者文字表述):
    (4)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20.(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小邵同学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C;
    (2)下列措施中能使冰均匀受热的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通过水浴法来加热试管中的物质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冰的温度一时间图像,老师发现小邵和小高两位同学的图像略有不同,如图丙所示,不可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冰的质量不同B.酒精灯火焰不同
    C.烧杯中水的质量不同D.冰的初温不同
    21.(2024·广东东莞·模拟预测)古法制盐
    盐铁制度是古代重要的国家经济政策,如图题22所示,在《天工开物∙作咸》中详细介绍了制盐的方法。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盐的熔点是801℃,沸点是 1474℃。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明、清各代更替,并无明显差异。到清光绪二十七年,盐民才用沟滩之法,改煎为晒,从而结束了煎盐的历史。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延续至今尚有使用。
    (1)燃薪熬盐,煎盐场所,白雾升腾,这白雾的形成是先 后 (填物态变化),这些白雾中 盐的成分;(选填“含”或“不含”)
    (2)使用海盐锅煎之法,在盐卤沸腾之时,撤去燃薪,盐卤将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沸腾;
    (3)盐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的判断依据是 。
    考点内容
    课标要求
    考查频次
    命题预测
    温度与温度计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物态变化(每年1~3道,2~9分)
    考查温度与温度计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命题点有: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的估测是估测题常考内容
    物质三态
    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物态变化类型
    对物质三态的考查是本专题考题较为集中的部分,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简答题。命题点有: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图像、蒸发、沸腾。考题题干常用常见的物态和自然现象的形式呈现出来。
    探究物态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探究物态变化规律属于实验探究题,命题点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时也会出现。考查方向主要是:考器材、考过程、考规律、考结论、考应用等。
    水的三态与水循环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水的三态与水循环考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题。其命题点有:水在自然界呈现的三种状态、水的物态变化特点、水循环等。
    “六会”
    要求
    会认
    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选
    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会拿
    在拿温度计时,要拿住温度计的上部,不可让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会放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侧壁
    会读
    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会记
    记录温度值时,不用进行估读,但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不要忘记负号
    分类
    定义
    常见物质
    晶体
    有些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
    海波、冰、萘、食盐、金属、固态水银等
    非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塑料、橡胶等
    晶体
    非晶体
    熔化过程中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中
    发出热量、温度不变
    发出热量、温度下降
    熔点、凝固点
    有熔点、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不断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不断发出热量
    熔化图像特征
    曲线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中间有反映温度不变的水平线段
    曲线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始终没有水平段
    凝固图像特征
    曲线曲线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中间有反映温度不变的水平段
    曲线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始终没有水平段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水的状态
    未沸腾
    沸腾
    探究过程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和阴凉处,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展开与折叠起来,比较衣服晾干的快慢
    如图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湿衣服放在通风处和无风处,比较湿衣服晾干的快慢
    现象
    阳光下衣服干得快
    展开的衣服干得快
    通风处的衣服干的快
    原因分析
    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得快
    展开的衣服表面积大,水蒸发得快
    通风处空气流速大,水蒸发得快
    探究归纳
    上述现象说明,对同一种液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得越快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现象
    不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温度变化
    使自身和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徐亚欧聪外界吸收热量,温度等于沸点,且保持不变
    相同点
    ①都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②都需要吸热
    前后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方式或方法
    汽化
    液态→气态
    吸热
    蒸发或沸腾
    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自然现象
    成因
    涉及的物态变化

    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地面上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了云
    汽化、液化、凝华

    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云后,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随着气流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熔化

    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附着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了雾
    液化

    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露
    液化
    霜、雪
    霜是地表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凝华成的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可能会以雪的方式降落到地面
    凝华
    冰雹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珠,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滴被上升气流带到温度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降过程中,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升入高空,凝结成较大的冰珠;经过多次上下翻腾,冰珠越来越大,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六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凝固、熔化

    相关试卷

    专题11 浮力(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浮力(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1浮力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11浮力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压强(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压强(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0压强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10压强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力(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力(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8力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8力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