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全国部分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选出对有关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金丹,然后逃回齐天大圣府。玉帝命观音菩萨带领众神捉拿悟空,悟空得胜而回。
B. 《西游记》:“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这是对孙悟空的精彩刻画。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却富有情趣,写出了儿童的心理,也赋予了百草园奇异的氛围。
D. 《无常》描述了儿时所见的“有常”形象,说明“有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想象让诗情连接霄汉,“晴空一鹤排云上,① ______ ”;想象助诗人再现悲壮的梦中情境,“夜阑卧听风吹雨,② ______ ”。想象是李白③“ ______ ,随君直到夜郎西”的一往情深;想象是李商隐④“ 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好愿景;想象是岑参的故园之菊,⑤“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3.《西游记》是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但仍曲折地映照出世态人情。请从《西游记》中选择一个情节,说说它反映的当时社会现实。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4.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需要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下面是泰戈尔《金色花》节选,请你参照第④⑤两段文字,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场景,40字左右。
金色花
泰戈尔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
仿写: 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5.阅读回答问题。
①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②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走出狭隘( ),超越自身的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③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有想象力,引人xiá( )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④童话是孩子们“爱的礼物”。⑤它常以怪诞不经的故事,千方百计地使孩子们学会 (理解/感知)爱,进而懂得爱,并让他们确信:在做出所有的努力之后,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在等待着他。
(1) 把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括号里。
①狭隘 ______
②xiá ______ 思
(2) 结合语境,从⑤句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 下面的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皇帝的新装》属于神话。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B.②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想象的作用。
C.②句中的“局限”与“他的报告不局限于方法问题”中的“局限”词性不同。
D.⑤句中的“怪诞不经”带有贬义色彩。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7分。
6.学了陈忠实的《我的白鸽》选段,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社团展开进一步讨论,请你完成文后小题。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穗扬花的麦田。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1) 作者笔触细腻地描绘了白鸽及夕阳晚照下的白鹿原。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选段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2) 作者说“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请你揣摩作者当时的情感。
7.社团开展课外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请你完成文后小题。
老罗师傅
①老罗师傅是位送水工。我也记不清老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我们小区送水的,他好像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②瘦瘦高高的老罗木讷寡言,河南人,见人只是嘿嘿一笑。因为种田难以支撑儿子上大学的开销,年过半百,进城打工。除此之外,大家对他的信息知之甚少。人们也不知道老罗公司的名称,每次见水桶快见底时,只要拨打老罗永不关机的手机,即便是夜间八九点钟, 老罗也挪着不慌不忙的步子,登楼送水,撩一把汗,换上塑料鞋套,将一桶矿泉水稳稳装在饮水机上。接过十二元水费,拎着空桶,嘿嘿一笑后转身离开。有时家中临时有事,锁门不在,老罗便会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付费。一天又一天,老罗成了小区中的一员,家家离不开他。
③炎热的夏天来了,小区时不时会陷入“水荒”, 邻居们可能都觉不到老罗多年如一日的存在。老罗解释道,天热山上的泉眼越来越细,取水的人越来越多,拉水车每次都需要排队好长时间。小区也疯传老罗他们公司的水以次充好。山上的泉眼终于干涸了,纯净水取代了矿泉水,价码也从十二元降成十元一桶。
④小区的住户纷纷议论纯净水的水质,有沉淀了,出异味了,老罗听了,还是 嘿嘿一笑,并不言声。人们也很快接受了老罗送来的纯净水,日子便又重回往日的平静。而老罗依然沉默寡言,依然及时送水,依然嘿嘿一笑。要说老罗送水有何不便,就是每次送水大家要提前备好十元零钱,老罗不习惯移动支付。于是有人调侃了:“老罗,我教你微信支付吧。”“老罗,再用现金支付就打折。”老罗依旧嘿嘿一笑,最多带着浓浓河南口音回一句话:“不中,小区里老人多,用现金支付习惯,不麻烦。”
⑤老罗默默地送水,日子也静静地流淌。直到有一天,老罗的电话突然关机了,这可是从未出现过的状况,人们种种猜测和抱怨。不久传来消息,老罗心梗,已经走了。这么突然!想想他的质朴和憨厚,想想他的尽职和尽责,大家叹息,好人一个。
⑥老罗一走,大家只好按着水桶上的电话订购纯净水。一日,我打电话订水后,来了一位头戴棒球帽,戴耳机的年轻人,二十来岁,很帅,很酷。我想以后就要和这位小师傅打交道了,便主动索要他的电话号码。小伙子头也不抬:“水桶上有电话,订水和公司联系。”我有点尴尬,不过这只是变化的开端。一次,打电话订水后,因临时家中有事锁门外出,回来时门口却没有往常一样的水桶。第二天,在小区碰到了小伙子,问起此事,他好一顿数落,抱怨我让他白跑一趟。还说以前都是师傅老罗替我们垫资,自己不会那样做的。
⑦小伙子还规定了送水的时段,上午 A区,下午B区,不再随叫随到,几乎一夜之间,小伙子站在了舆论风口:送水不及时,态度生硬,只通过微信收费,老人们感到非常不便。不久,公司又开通了二维码订水,只需在平台上付费订水并填写地址,然后排队等候。人们也渐渐接受了这种送水方式。
⑧从此,除了偶尔在小区照面,碰见小师傅的机会少了,生活也再度回归平淡。只是偶尔还会忆起憨厚的老罗,在楼道里晃动着瘦高的身形,剪开熹微的光影,扛着沉甸甸的水桶缓步走来。 可是又有谁想过老罗师傅曾经在心里想过些啥呢?
⑨老罗走了,和老罗一起走的,还有他的时代。
(作者:王尚桐。有删改)
(1)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请列举其中两处,并说说其作用。
(2) 朗读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重音和停顿的角度,你认为第②段画线句应该怎样朗读才更恰当并简述理由。
(3)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①段既点出了本文写作对象,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③段画线句,既写出了老罗身份的卑微,也呼应了第①段“他好像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C.第④段画线句两个“嘿嘿一笑”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是不一样的。
D.第⑧段画线句为设问句,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表达了对老罗深深的同情和愧疚,也控诉了世人的冷酷无情。
8.阅读之余,有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对阅读活动进行反思和沉淀,请阅读小雨为本次社团活动准备的读书交流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文本一】
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9.8%,与2022年持平;数字化阅读方式(电脑端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i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3%,较2022年的80.1%增长了0.2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40本,高于2022年的3.33本;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5本,略低于2022年的4.78本。
(摘自《人民日报——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文本二】
怎样去阅读?其实是有很多方法的。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开始阅读之前,明确你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这将帮助你更加专注,并从阅读中获得更多价值。
略读和寻读:对于某些书籍,你可以先进行略读,以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和结构。而对于特定的章节或段落,寻读可以帮助你快速找到特定的信息或观点。
做笔记:在阅读时,写下重要的观点、感悟或者你认为值得复习的内容。这将帮助你巩固记忆,并且在后续回顾时能够快速找到关键信息。
深度阅读:对于重要的章节或段落,需要进行深度阅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逻辑关系。通过分析作者的论点、证据和推理过程,可以更好地吸收书中的智慧。
批判性思考:不要盲目接受书中的观点,而是学会批判性地思考。评估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以及是否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相吻合。
与他人讨论:与他人讨论你所读的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见解,你可以获得新的启发和认识。
定期复习:定期复习你所读过的书籍可以帮助你巩固记忆,并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通过不断回顾和反思,你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智慧。
【文本三】
(1) 阅读文本一,简要概括我国成年国民阅读情况主要信息。
(2) 阅读文本二,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是 ______
A.不管阅读什么书籍,都要先进行略读,而后采用寻读,快速找到特定的信息或观点。
B.重要章节或段落,需要通过理解和分析,更好地吸收书中的智慧。
C.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我们要学会理解和无条件地接纳,以丰富我们的智慧。
D.定期复习读过的书籍,首要目的是巩固记忆,其次是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3) 为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向学校提几点建议。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9.学习古文《狼》之后,小雨找来了另一篇同样写人与动物关系的文章,他希望在文学社团活动上与大家分享。请阅读两则文言,完成后面小题。
【甲】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①。一旦段生以事系狱②,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选自北宋•文莹《玉壶清话》)
【注释】①加意笼豢:更加用心地用笼子饲养着它。②系狱:囚禁在狱中。
(1) 小雨学习文言字词积累了一些方法,请借助他的方法,解释材料中的词义。
(2) 小雨不太清楚文中画线句的意思,请你用现代汉语把它们的意思表达出来。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 甲文的屠户和乙文的鹦鹉都蛮聪慧的,请你简述理由(屠户和鹦鹉任选其一)。
(4) 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同样都写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最后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其背后的决定因素是动物自身。
B.甲文最后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乙文告诉我们要尊重动物的自由,尊重他人的自由。
C.甲文通过狼的狡诈和凶残衬托屠户的智慧和勇敢,乙文通过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侧面表现了巨商人性的美好。
D.“方欲行”与“半年方得释”中的“方”意义和用法不同,“屠乃奔倚其下”与“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作文。
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陶冶我们的心灵,体悟人生的真谛。我们可以阅读文学作品,也可以“阅读”生活中的人、事、物……阅读需要情怀,需要智慧,需要毅力……
请以“我终于读懂了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说明:①要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②不少于 450字;③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见第5回,悟空直接回到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B.有误,是对沙悟净的精彩刻画;
C.正确;
D.有误,“有常”应为“无常”。
故选:C。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情节。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答案】便引诗情到碧霄,铁马冰河入梦来,我寄愁心与明月,何当共剪西窗烛,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解析】答案:
①便引诗情到碧霄(易错字:霄)
②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易错字:寄)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易错字:窗)
⑤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易错字:怜)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例如在车迟国这一情节中,三位妖道凭借一些旁门左道的法术,如呼风唤雨等,获得了车迟国国王的信任和宠信,而真正的佛门弟子却被欺压。这就如同现实中一些统治者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不能明辨是非,使得那些阿谀奉承、弄虚作假的人得势,而正直善良的人却遭受不公正的待遇。通过这一情节,作者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和黑暗的现实,对现实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答案:
示例一:情节:车迟国国王宠信三位妖道,让他们呼风唤雨,欺压和尚,孙悟空与三位妖道斗法,最终获胜。
反映的现实:讽刺了当时社会中统治者的昏庸,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辨忠奸,导致好人受屈,坏人得势的黑暗现实。
示例二:情节:金角银角大王在凡间作恶,眼看要死在孙悟空的棒下,却被太上老君救走了。反映的现实:坏人有后台,以致不能被绳之以法。
【解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4.【答案】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解析】答案:
示例一: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示例二:当你读书累了,斜靠在金色花树下的椅背上,我又像一只蝴蝶,在你的手心快乐起舞。
本题考查仿写与续写。
仿照“当你……时,我便要……,正……”。选生活中温馨场景,像原文的沐浴、读书等,能体现亲昵、爱意,如原文金色花与母亲的互动。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答案】【小题1】ài
【小题2】遐
【小题3】C
【解析】答案:
(1)①ài
②遐
(2)感知
(3)C
(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根据字词积累,“狭隘”中的俄“隘”读作“ài”,“xiá思”写作“遐思”。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理解:从道理上了解。感知:感觉与认识。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感觉与认识爱,填“感知”更合适。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修辞方法、词性、词语感情色彩、根据各知识点的掌握作答。
A.有误,《皇帝的新装》属于童话;
B.有误,②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正确;
D.有误,⑤句中的“怪诞不经”无贬义色彩。
故选:C。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妙处。
结合“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穗扬花的麦田”可知,此句细腻地描绘了河流的蜿蜒、杨柳的如烟如带以及麦田的吐穗扬花,生动地展现了夕阳晚照下的山水田园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种细腻的景物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还巧妙地衬托了白鸽在这美景中飞翔的壮丽画面,使得白鸽的美更加突出。同时,这样的景物描写也烘托出了“我”此刻愉悦、陶醉的心情,为后文“我”抒发对家园、对白鸽的深厚情感作了有力的铺垫。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揣摩。
结合原文“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以及“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等描述可知,作者对白鸽有着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白鸽的飞翔让作者感到无比的美丽和壮观。同时,从“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养的小白鸽能够独立飞翔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是生命成长的见证,也是作者心血的结晶。此外,作者还通过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的描绘,表达了对家园的深深眷恋和陶醉之情,这一刻,作者仿佛与白鸽、与家园、与自然融为了一体,感受到了生命的和谐与美好,因此作者说“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这既是对白鸽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对家园、对自然的深深感慨和感怀。
答案:
(1)语句:“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穗扬花的麦田”。
妙处:表现了夕阳晚照下的山水田园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衬托了白鸽的美;烘托出“我”愉悦的心情;为后文抒发感受作铺垫。
(2)有对白鸽的喜爱、赞美之情;有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景象的陶醉;有对小白鸽能够独立飞翔的骄傲、自豪;有对生命成长的感叹;有物我合一的感怀。
【小题2】
【解析】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并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观赏着眼底的树木和房舍以及飞翔过来的白鸽。白鸽在晚霞中飞翔,掠过山河,最后飞向白鹿原顶。作者陶醉于家园的迷人季节,此刻对他来说,世界就是飞翔的白鸽。
散文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主旨:在开始答题前,要反复阅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要寻找主题句或关键词,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2、分析结构:散文虽然较为自由,但通常有某种结构。在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这种结构,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路。3、品味语言:散文的魅力往往在于其语言的优美和凝练。在答题时,要品味作者使用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其如何传情达意。4、抓住情感:散文通常包含情感的变化和转折。在答题时,要抓住这些情感线索,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态度。
7.【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对比及其作用。
第一处对比:在送水的灵活性和是否为住户垫资方面,老罗的表现是“即便夜间八九点钟,也挪着不慌不忙的步子,登楼送水……有时家中临时有事,锁门不在,老罗便会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付费”;而小伙子是“规定了送水的时段……不再随叫随到”,并且抱怨住户让自己白跑一趟,不会像老罗那样为住户垫资。
第二处对比:在支付方式上,老罗考虑到小区里老人多,习惯用现金支付,所以不习惯移动支付,坚持收现金;小伙子则只通过微信收费,给老人们带来不便。对比的作用:通过这些对比,老罗的形象愈发显得质朴、憨厚。他总是以住户的需求为先,不怕麻烦,工作认真负责,为他人着想。而小伙子的形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显得态度生硬、只考虑自己的工作便利,缺乏灵活性。这种对比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老罗的美好品质,从而表达出作者对老罗的赞美和怀念。同时,也引发读者思考在时代变迁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服务方式的变化,如传统的、充满人情味的服务方式在逐渐被更现代但相对冷漠的方式所替代。
(2)本题考查朗读的设计。停顿方面:在“即便”后停顿,是为了强调时间条件,突出即使在很晚的时候,老罗依然会送水,体现他的敬业精神;在“老罗”后停顿,起到突出人物主体的作用,让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老罗这个人物上。重音方面:“挪着”重读,能够体现出老罗步伐的缓慢和沉稳,给人一种不慌不忙、踏实的感觉;“不慌不忙”加重读音,强调老罗的从容心态,他不会因为时间晚而慌乱,表现出他对工作的熟悉和淡定;“撩”这个动作重读,展现出老罗工作时的真实状态,让听众能够想象他的动作细节;“一桶矿泉水”和“稳稳”重读,“一桶矿泉水”强调了所送物品的重量,“稳稳”则突出老罗放置水桶时的小心、认真,这些都能很好地展现老罗工作时的专注和负责。
(3)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作为结尾部分,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它对前面所叙述的老罗送水的经历以及老罗离开后的送水情况变化进行了总结,使文章的叙事结构完整,给读者一种有始有终的感觉。内容作用:“老罗走了”简洁地交代了老罗的结局,表明这个贯穿全文的人物的离去。“和老罗一起走的,还有他的时代”这句话含义深刻,一方面表达了对老罗这个人深深的怀念。老罗所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的、充满人情味的服务方式,他的离开象征着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逐渐消逝。另一方面,这也暗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一些像老罗那样温暖、贴心的服务理念和方式正在被新的、更注重效率和规则但可能缺少温情的方式所取代。这种表达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引导读者思考时代变迁对人们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第⑧段画线句是反问句,并非设问句,且此句主要表达对老罗的怀念以及对他不被深入了解的感慨,并非控诉世人冷酷无情。
故选:D。
答案:
(1)对比:①老罗手机永不关机,而小师傅拒绝“我”索要电话号码的请求;②住户不在家,老罗便将水放在门口,等下次再付费,而小师傅则不把水放门口并且抱怨;③为方便老人,老罗坚持用现金支付,而小师傅只通过微信收费。
(2)作用:突出老罗的质朴和憨厚,尽职与尽责。“挪”“登”“撩”“换”“装”等一系列动词要重读,表现老罗动作的熟练;“不慌不忙”“稳稳”也可重读,表现老罗性格的沉稳。分句之间停顿要短,语速要快,这样停顿可更好地表现老罗为他人服务时的愉悦心情。
(3)结构上,呼应(总结)上文。内容上,升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我”对老罗的怀念;对老罗所代表的老一辈人身上质朴、憨厚、尽职尽责的美好品质日渐衰微的遗憾;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同情;对淳朴善良的社会风气的追思与渴望;对当下年轻一代精神品质的隐忧。
(4)D
年过半百的送水工老罗师傅,因种田难供儿子上学进城打工,在小区送水多年,他木讷寡言、憨厚尽职,随叫随到且接受现金支付,深受居民依赖。夏天水荒及水质变化时,他默默承受议论。后老罗因心梗离世,年轻送水工取代他,送水方式改变,引发诸多不便,人们怀念老罗,感慨他和他的时代已然离去。
理解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掌握住。
8.【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结合文本一“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电脑端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i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3%”分析,概括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略有上升,数字化阅读方式为主要增长点。
(2)A.有误,对于某些书籍,可以先进行略读,而对于特定的章节或段落可以采用寻读;
B.正确;
C.有误,不是无条件地接纳,而是学会批判性地思考;
D.有误,目的并无严格的主次之分。
故选:B。
(3)结合文本三“影响初中生阅读因素统计表”分析,学校要通过对作业提质减量等措施来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增加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储备量,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结合文本一“数字化阅读方式(电脑端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i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80.3%”分析,增加电子阅读设备;开展以“共享阅读好习惯”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让好习惯深入人心;开展读书方法分享活动;开展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把对学生的评价与他们的阅读情况关联起来。
答案:
(1)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略有上升,数字化阅读方式为主要增长点。
(2)B
(3)示例:学校要通过对作业提质减量等措施来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增加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储备量,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增加电子阅读设备;开展以“共享阅读好习惯”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让好习惯深入人心;开展读书方法分享活动等。
本文是以“阅读”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三题考查阅读建议。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9.【答案】【小题1】攻击,凶狠注视(的样子),温暖,靠近,离开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A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句意: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
B.句意:瞪着眼睛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C.句意:向客人询问身体可好并问寒问暖(寒暄几句)。暄:温暖。
D.句意: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就:靠近。
E.句意:好像不忍离去。去:离开。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①重点词语: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②重点词语:遂,立刻;许,答应;归,回去。句意为:立刻对它许诺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去。”
(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甲文“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说明屠户面对紧急情况,能迅速找到有利于斗争的环境;屠户在狼“目似摸,意明其”时,“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袋之”说明他能随机应变;“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说明屠户没有被狼迷惑,且能悟到“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识破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的伎俩。这些都表现了屠户的智慧。从乙文中可见它的“慧”表现在:“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在主人被释放后,能根据主人的问话说出自己的不幸,以及放它走时,它依依不舍等。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有误,在作者看来决定因素是人。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①攻击 ②凶狠注视(的样子)③温暖 ④靠近 ⑤离开
(2)①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②(商人)就答应了它,并说:“我应该亲自送你回大自然。”
(3)甲文:①“投以骨”和“复投之”可知,屠户能采用恰当的办法试探;②“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可知,他能够审时度势,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③“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他没有被迷惑,善抓机会,果断勇敢。
乙文:①能诵读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思维敏捷,及时倾诉自己的不幸;④离别时情真意切。
(4)A
【参考译文】
【甲】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把骨头扔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前面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一个富有商人姓段,饲养了一只鹦鹉,它很聪明,能朗诵《陇客》诗和李白的《宫词》《心经》。每当有客人来时,就会叫仆人上茶,向客人询问身体可好并问寒问暖(寒暄几句)。主人十分爱惜它,更加宠爱它。有一次,段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半年才获得释放。一到家,段生便走到笼子旁边对鹦鹉说:“我在狱中半年无法出来,朝夕所想的只是你,你安好吗?家人没有亏待你吧?”鹦鹉回答:“你在狱中几个月就忍受不了,不等同于我在笼子里关了那么久?”那个商人被感动得哭了,立刻对它许诺说:“我应当亲自送你回去。”于是段生特备车马,将鹦鹉携带到秦陇,揭开笼子,大哭着放出了鹦鹉,祝福说:“你可以归巢了,好自随意吧。”鹦鹉振翅高飞徘徊,好像不忍离去。
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10.【答案】我终于读懂了你 小时候,我总觉得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不像母亲那样温柔细腻,总是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我。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父亲似乎总是那么遥不可及,我甚至开始怀疑他是否真的爱我。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逐渐理解父亲那份深沉而内敛的爱。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因为贪玩而不小心摔伤了膝盖,疼得我哇哇大哭。母亲因为工作在外,无法及时赶回家。正当我无助时,父亲匆匆赶来了。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背起我,走向医院。在父亲的背上,我感受到了他坚实的臂膀和温暖的体温,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父亲其实一直都在我身边,只是我从未用心去感受。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去读懂父亲。我发现,他虽然不善言辞,但总是在用行动默默地关心着我。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起床为我准备早餐;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都会耐心地鼓励我、支持我;每当我取得成绩时,他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尽管他从不轻易表扬我。
有一次,我和父亲一起散步。我鼓起勇气问他:“爸爸,你爱我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孩子,爸爸当然爱你。只是爸爸不善于表达,但我相信你能感受到爸爸对你的爱。”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父亲那份深沉而内敛的爱。原来,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我,只是我从未真正去理解他。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开始懂得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每一刻。我明白,父亲的爱就像一座山,虽然沉默寡言,但却坚实可靠。我会永远铭记这份爱,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亲对我的养育之恩。
我终于读懂了你——我的父亲。你的爱虽然不张扬,但却深沉而伟大。我会珍惜这份爱,让它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终于读懂了你”。审题立意方面:这个题目中的“你”是写作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生活、自然、书籍等。关键在于“终于读懂”,意味着之前可能存在误解、困惑或忽视,经过一定的时间、经历或思考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文章应围绕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展开,表达成长、理解、感悟等主题。选材构思方面: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人物作为写作对象,如写与父母之间的误会与和解,通过一次深刻的对话或共同经历的事件,展现对父母无私爱与期望的理解;或者写与老师之间的故事,通过老师的严厉或特别的教学方式,逐渐明白其背后的良苦用心。如果选择抽象事物作为写作对象,可以写自己通过大量阅读,终于理解了书中人物的复杂情感或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刻哲理;或者写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懂得了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道理。在写作时,要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具体事例展现“读懂”的过程,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变化,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本文情感真挚,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作者从不懂父亲到逐渐理解其深沉内敛之爱的过程。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父子间那份不言而喻的亲情。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结尾处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父爱的珍惜与感恩之情。语句
方法
释义
恐前后受其敌
眈眈相向
课内积累
——
A敌: ______
B眈眈: ______
问客人安否寒暄
联系语境
联系上下文可知“暄”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C暄: ______
就笼与语曰
查阅字典
[jiù]①靠近。②上,登上。③就职。④接受;承受。⑤参与。
D就: ______
似不忍去
课内迁移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E去: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