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686591/0-17389382145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686591/0-17389382145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686591/0-17389382145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计60分)
冬去春来,广东当地清晨经常雾霭茫茫,这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这样的天气当地人称为“回南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该天气现象发生期间,天气预报中可能出现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2. 受此天气现象影响,当地网购量增加的商品可能有( )
A. 电风扇 B. 洗衣机 C. 加湿器 D. 除湿机
3. 关于“回南天”对生产生活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降低,适宜登山踏青 B. 降水量大,造成城市内涝
C. 万里晴空,适合晾晒衣物 D. 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即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的一种天气现象;A天气符号表示雨夹雪,B天气符号表示的是台风,D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ABD不符合“回南天”发生的天气条件;C天气符号表示有雾,空气湿度加大,易出现返潮现象,C符合“回南天”发生的天气条件。故选C。
【2题详解】
“回南天”室内外空气湿度都比较大,电风扇只能起局部短时间增强蒸发的作用,并不能大面积除湿,A错误;“回南天”空气湿度大,洗涤衣物难以晾干,B错误;加湿器不仅不能降低空气湿度,反而增加空气湿度,C错误;“回南天”空气湿度大,使用除湿机是正确的做法,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回南天”是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时,潮湿天气使部分建筑物的墙壁或地面渗水,衣服、皮革及木制品较容易发霉的现象,并不适合登山踏青,降水量不大,并不会造成城市内涝,不宜晾晒衣物,使得能见度低,影响交通出行,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人工水塘。干季时,每天都有大量野生动物前来饮水,摄影师前往拍摄。下表为某自然保护区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与可拍摄到的动物。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 当日6—12时和12—16时都能拍摄到的动物是( )
A. 狮子 B. 斑马 C. 黑斑羚 D. 珍珠鸡
5. 当日最低气温大致在( )
A. 6时 B. 12时 C. 14时 D. 16时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表可知,当日6~12时可以拍到珍珠鸡和斑马,12~16时能拍摄到的动物是斑马和狒狒,因此当日6~12时和12~16时都能拍摄到的动物是斑马,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6时最为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新西兰由南岛、北岛及周边一些岛屿组成,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5%以上,天然牧场和农场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下图为新西兰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6. 新西兰南岛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是( )
A. 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B. 自东北向西南递减
C. 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D.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7. 影响新西兰南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8. 为新西兰南岛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向( )
A. 东风 B. 西风 C. 北风 D. 南风
【答案】6. C 7. C 8. B
【解析】
【6题详解】
新西兰南岛西部分布着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这些山脉形成了迎风坡,使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在山脉西侧抬升,产生大量降水;而东部则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较少。南岛地处盛行西风带,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使得西部地区降水较多,而东部地区则相对较少。所以新西兰西北部降水量多,东南部降水量少,C正确,排除ABD,故选C。
【7题详解】
新西兰南岛降水分布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原因是地形的影响。新西兰南岛位于西风带内,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的影响。由于地形的原因,西岸成为西风的迎风坡,因此这里的降水量较多。而东岸则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这种地形引起的降水差异,使得新西兰南岛的降水分布呈现出西北多,东南少,C正确,AB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B;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无关,D错误,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新西兰南岛位于盛行西风带,西部位于来自海洋的湿润的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部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B正确,排除ACD,故选B。
随着共享理念逐渐融入市民生活,不少城市出现了共享雨伞。共享雨伞是指在降水较多的商业区、居民区等人员密集区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从b→c→d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减少,后增加 B. 先增加,后减少
C. 逐渐减少 D. 逐渐增加
10. 从降水量多少方面分析,图中各地最适合设置共享雨伞的是( )
A. a地 B. c地 C. d地 D. e地
11. 影响cd两地降水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 人类活动
【答案】9. A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bcd三地都位于北半球北温带,b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受海洋影响大,降水较多;c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降水较少;d位于亚欧大陆西岸,距海近,降水较多。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从b到c再到d,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故选A。
【10题详解】
设置共享雨伞的地方一定是降水多的,a、c、d、e四地降水最多的地点是a,因此最适合设置共享雨伞的地点是a。选项A符合,排除BCD;故选A。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c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降水较少;d位于亚欧大陆西岸,距海近,降水较多,影响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故选C。
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但这里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捕雾网。完成下列小题。
12.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 )
①低纬度地区②北回归线以北③太平洋西岸④南美洲西部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 阿塔卡马沙漠的人们利用捕雾网收集水汽,可以( )
①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②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
③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④体现人类因地制宜的智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2. D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部,处于低纬度地区(主要在南回归线附近)。①低纬度地区和④南美洲西部正确。它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不在北回归线以北,②错误;它位于太平洋东岸,不是西岸,③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人们利用捕雾网无法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也无法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①③错误;沙漠地区的人民利用捕雾网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②正确;沙漠地区的人民利用捕雾网体现了人类因地制宜的智慧,④正确。D正确,排除ABC。故选D。
地理图表的阅读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如4月气温为15℃,降水量为60毫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4. 从图中可以推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15. 该气候一般分布在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
A. B. C. D.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该地7月份气温在25℃以上,降水量在20毫米左右,所以夏季炎热干燥;该地1月份气温在10℃左右,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说明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C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温和湿润,排除ABD。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该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写道:“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读亚欧大陆温带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伦敦、济南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小题。
16. 与济南相比,伦敦的气候特点是( )
A. 冬季寒冷 B. 夏季炎热 C. 全年少雨 D. 年温差小
17. “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是因为伦敦的冬天( )
A. 气温低 B. 降水多 C. 日照强 D. 台风多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济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丰富而且均匀,所以与济南的气候相比,伦敦的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温差较小,故选D。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冬日里阴雨天多,很少看见日光。故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 甲阴影区域位于( )
A. 南美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大洋洲
19. 乙阴影区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20. 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
A. 草原分布带 B. 人口稀疏区 C. 冰川分布区 D. 主要森林带
【答案】18. B 19. B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阴影区域的纬度大约在赤道附近,经度大约在20°E左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阴影区域位于非洲,B正确;南美洲所在经度为西经,赤道穿过亚洲的部分主要为马来群岛,经度大致为90°E~120°E,赤道并未穿过大洋洲大陆地区。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乙区域纬度相对较高,经度大约在15°E~180°E左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乙阴影区域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B正确;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中纬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低纬度的大陆东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低纬度地区,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人口稀疏区主要位于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及寒带地区,亚洲东南部人口稠密,图中阴影部分包括亚洲东南部等地,因此不是人口稀疏区的分布。B错误;图中阴影部分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和季风气候以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等植被丰富的地区,所以最可能表示世界主要森林带。ABC错误,故选D。
下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22. 甲、乙两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为( )
A. 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西岸
B. 甲在大陆西岸、乙在大陆东岸
C. 甲在内陆地区、乙在沿海地区
D. 甲、乙同处于温带大陆的东岸
【答案】21. B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丙地区终年高温,且各地降水量都大于100毫米,即终年高温多雨,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甲地气温高时,降水量少,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而乙地最低月温在0℃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打破了多项气候记录,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巨大影响,下列排列顺序符合框图结构的是( )
①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地区冰川融化 ③淹没沿海低地
A.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24.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B. 海底火山的喷发
C. 板块的碰撞和挤压 D. 温室气体的排放
25. 为降低这种气温变化对全球的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 在南北极植树造林
C.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D. 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答案】23. B 24. D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首先导致极地地区冰川融化,进而引发海平面上升,最终可能淹没沿海低地。这一逻辑顺序符合气候变化影响的自然过程,故选B。
【24题详解】
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类似温室效应的现象,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故选D。
【25题详解】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虽然有效,但当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在南北极植树造林受环境限制,不可行;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且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排除ABD,故选C。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当这个比例上升至14%时,标志着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 )
A. 中国将于202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B. 英国和德国同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C. 日本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
D. 法国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进程最慢
27. 推测瑞典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①劳动力不足②国防兵源不足③就业岗位不足④人口增长过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6. D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由图可知,中国已于约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25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A错误。由图可知,英国于1935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德国于1915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B错误。由图可知,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是英国,C错误。由图可知,法国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历时最长,进程缓慢,D正确。故选D。
【27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瑞典大约在1975年时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就业岗位不足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故①②正确。故选A。
人口机械增长是指某地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从常住地返回原户籍地,经济发达地区受此影响显著,人口迁出量大。下图为2022年中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增长情况统计图。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28. 图中受人口回流影响最显著的是( )
A. 广东 B. 四川 C. 湖北 D. 广西
29. 关于2022年四省区常住人口增长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川人口自然增长量最高 B. 广东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
C. 广西常住人口增长量居首位 D. 湖北人口机械增长量最低
30. 广东省出现人口机械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 )
A. 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C. 社会医疗保障水平下降 D. 产业智能化水平提高
【答案】28. A 29. B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由图可知,受人口回流现象影响最显著的是广东,人口机械增长为-69.4万人,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四川人口自然增长量最低,A错误;广东人口增量和机械增长都为负增长,则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B正确;湖北常住人口增量居首位,C错误;湖北人口机械增长率最高,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30题详解】
广东省出现人口机械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产业智能化水平提高,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使得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从常住地返回原户籍所在地,D正确;人口机械负增长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影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在增高,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唐宋以来,竹子、梅花与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竹子“宁折不弯”的气节被人们广为称颂,其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及竹子分布图与A、B、C三地气候资料。
(1)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____(填“降低”或“升高”),海洋上的等温线比陆地上的等温线更加____(填“平直”或“弯曲”)。A地为青藏高原,当地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因素。
(2)读图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大多在20℃____(填“以上”或“以下”),大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带,沿海地区____(填“多”或“少”)于内陆地区。
【答案】(1)降低 平直 地形地势
(2)以上 热 多
【解析】
【小问1详解】
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北半球陆地较多,气温变化大,等温线较为弯曲,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温变化小,等温线较为平直。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故年平均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因素。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竹子的分布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20℃等温线以南,南半球20℃等温线以北地区,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竹子的主要分布地气温在20℃以上,且等温线较为稀疏,温差小。由图分析可知,竹子大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热带,沿海地区多于内陆地区。
32.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被称为“赤道雪峰”,探险者们对此有质疑,经过亲身实践,拍摄到了从山麓到山顶,类似从热带到极地景观变化的照片,人们对乞力马扎罗山顶有积雪的质疑才停止。遗憾的是,气候变暖使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的积雪面积萎缩了80%以上。在未来的20年内,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盖将面临彻底小时的危险。下图是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及乞力马扎罗山景观示意。
(1)探险者从非洲西海岸登陆,穿越大片茂密的森林一路向东抵达乞力马扎罗山。沿途西部以____气候为主,东部以____气候为主。
(2)探险者对山顶积雪的态度,从质疑到求证,体现了科学探索的过程。请补充完下图。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答案】(1)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2)赤道(0°纬线) 高 1000 -24℃ 0.6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和材料并根据所学可知,探险者从非洲西海岸登陆,穿过大片茂密的森林一路向东行抵达乞力马扎罗山。非洲西海岸的赤道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此地区热带雨林茂密。东部是东非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小问2详解】
读图和材料并根据所学可知,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0°纬线)附近,赤道附近全年气温较高,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有积雪的,但是探险者在B处北积雪挡路,此处大致海拔为1000米,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B处海拔为1000米,A处海拔为5000米,高度差是4000米,B处气温比A处高24℃左右,当B处气温为0℃时,A处气温为-24℃。
33.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稀疏。这样的分布特点与气候条件、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自然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1)气候条件方面,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____纬度地区,比如亚洲的____部和____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热量、降水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2)海陆位置方面,人口集中分布在____地区。
(3)地形地势方面,人口大都分布在____这种地形。
(4)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过大会对地区的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有人提议将人口密集区的人口迁移至图中A处或者B处,你是否同意该提议?任选一地说明理由。
【答案】(1) 中低 东(或南) 南(或东)
(2)沿海
(3)平原、盆地
(4)不同意。A:纬度高,气候严寒。(B:原始的热带雨林,过于湿热)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气候条件方面,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热量、降水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人口密集。
【小问2详解】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海陆位置方面,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因为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沿海地区还能够给人们生活提供的便利的航运,还可以提供海产品。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人口大都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平原和盆地两种地形。与其他地形相比,这两种地形的优点是地形平坦,起伏小,方便进行农业等生产活动。
【小问4详解】
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不同意该提议,理由如下:A处为高纬度的极地地区,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居住;B处为低纬度的热带雨林地区,炎热潮湿,不适宜居住。时段(时)
气温(℃)
野生动物
0~6
21~27
花豹、狮子
6~12
21~40
珍珠鸡、斑马
12~16
40~43
斑马、狒狒
16~22
28~40
黑斑羚、狮子
22~24
27~28
长颈鹿、大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答案-A4,共1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七年级(上)12月月考地理试卷(无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