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686589/0-17389381995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686589/0-17389381996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686589/0-17389381996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
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卷Ⅰ(选择题,共25分)
注意事项:1.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2.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吨月壤有望制备至少51千克水!2024年9月中国科学家团队在研究论文中介绍了使用月壤制水的全新方法,科研人员认为,这一成果将为未来月球科研站与空间站的建设提供设计依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B. 月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C. 月球属于银河系 D. 月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2. 下列关于我国探月工程的说法,与现实不符的是( )
A. 探月工程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月球
B. 我国探月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 探月工程为在月球上建造中国空间站打下基础
D. 我国已具备大规模开发月球矿产资源的能力
3. 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开发利用太空中丰富的生物资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
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两者共同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A、B错误。地月系处于太阳系中,而太阳系是银河系众多恒星系之一,C正确。目前为止,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探月工程带回了月壤样本,能够帮助我们们更深入地了解月球、为未来月球科研站与空间站建设提供设计依据,这也标志着我国探月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ABC正确。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备大规模开发月球矿产资源的能力,D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太空为真空环境,就目前的科学手段而言,无法证明其有生物资源存在,①错误;人类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②③正确;我国积极参与太空探索,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④正确。故选B。
“Marble地球”是一款虚拟的地球仪软件,它将各类地理信息呈现在一个地球的三维模型上。下图为“Marble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关于“Marble地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 可以看到实际存在的地轴
C. 经线与纬线相互平行,构成了经纬网
D. 所有经线等长,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
5. 当鼠标滑至①点时,该软件显示出其经纬度信息是( )
A. 150°W和66.5°N B. 150°E和66.5°N
C. 150°E和66.5°S D. 150°W和66.5°S
6. 图示“Marble地球”中②点位于( )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南半球、东半球
C. 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答案】4. D 5. B 6. A
【解析】
【4题详解】
纬线是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它是用来指示东西方向的,而不是南北方向,故A错误。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所以在“Marble地球”(即地球仪)上并不能看到实际存在的地轴,故B错误。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纬线是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经线与纬线并不是平行的,故C错误。经线都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它们都是等长的,纬线的长度则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赤道(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变短,到两极时缩短为零(即极点),故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故读图可知①点的经纬度信息为(150°E,66.5°N),故选B。
【6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点的经纬度为(90°E,10°N),位于赤道以北的为北半球;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为东半球,所以②点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故选A。
学习了《地图》一节后,小明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找到了四幅地图:①石家庄地图、②河北省地图、③中国地图、④世界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若四幅地图图幅相同,所表示的内容最简略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小明从“河北省地图”上描画下来了一些地理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④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当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小,说明地图所示范围越大。四幅地图中,所示范围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河北省地图>石家庄市地图,所以比例尺最小的是世界地图,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描述的范围越大,内容最为简略,所以世界地图比例尺最小,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ABC错误,该题选D。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地图上的曲线表示河流A不符合题意;小圈表示城市,B不符合题意;双直线为高速公路,C不符合题意;④船锚的标记为港口,D符合题意,该题选D。
中国疆域辽阔。读图并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西半球
B. 我国少部分地区位于寒带
C. 我国地跨南、北半球,跨纬度广
D.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10. 下列关于我国疆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南北纬度相差约50° B. 东西经度相差约62°
C. 领土最东端的经度大约为73°E D. 领土最南端的纬度大约为4°N
11. 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其地理意义是( )
①对外联系方便②海洋资源丰富③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④会促进货物出口,对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有阻碍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9. D 10. C 11. A
【解析】
【9题详解】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B错误、D正确。我国的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A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纬度范围为4°N至53°N,南北跨纬度约50°,A正确;我国经度范围为73°E至135°E,东西跨经度约62°,B正确;领土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大约为4°N,D正确;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经度大约为135°E,C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时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发展。①②正确,④错误;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③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年7月11日是第35个世界人口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较2022年减少208万人,较2021年减少293万人,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和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下表为2023年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 甲国 B. 乙国 C. 丙国 D. 丁国
13. 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状况与我国现阶段相似的是( )
A. 甲国 B. 乙国 C. 丙国 D. 丁国
14. 针对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下列对策中合理的是( )
A. 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B. 大量接纳外国移民
C.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 提高生育养育成本
【答案】12. B 13. A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2‰、10.3‰、5.1‰、1.3‰,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乙国。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3题详解】
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出现了负增长,而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人口自然增长率过低,而且出现了负增长现象,与我国现阶段相似,A正确;乙国、丙国、丁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正增长,与我国现阶段不符合,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过低,而且出现了负增长现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故可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A正确;大量接纳外国移民并不能提高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B错误;计划生育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不会取消,C错误;应降低生育养育成本,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D错误;故选A。
近年来,伴随各地文旅热的兴起,壮族三月三的歌圩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被注入新内涵,焕发出新气象。据此及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我国少数民族与其集中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维吾尔族—①地 B. 傣族—②地
C. 壮族—③地 D. 藏族—④地
16.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壮族 B. 傣族 C. 藏族 D. 维吾尔族
【答案】15. A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维吾尔族,A正确;②地为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B错误;③地为云南省,主要少数民族为傣族,C错误;④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壮族,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超过1600万,故选A。
下表示意我国各类地形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该表反映我国地形特征为( )
A. 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为主 B. 地形结构单一,以山地为主
C. 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占比最多 D. 地形结构单一,以盆地为主
18. 习惯上,将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积所占比例约为( )
A. 1/3 B. 2/3 C. 1/2 D. 1/5
19. 下列关于山区的开发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
B. 山区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林牧业
C. 山区应大力开发,充分发展旅游业
D. 山区应注重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读表可知,表中数据反映的我国地形的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都有分布,山地所占面积最多,约占33%,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读表可知,习惯上,将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地占33%,丘陵占10%,高原占26%,那么我国山区面积所占比例约为2/3,故选B。
【19题详解】
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A正确;山区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林牧业,B正确;山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不适合大力开发,C错误;山区应注重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C。
集中供暖是指向建筑物供给热量,保持室内舒适温度的社会服务。如图示意我国集中供暖区分布及我国部分城市集中供暖起止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城市中最早开始集中供暖的是( )
A. 哈尔滨 B. 西宁 C. 乌鲁木齐 D. 石家庄
21. 我国集中供暖区与未集中供暖区的分界线经过1月0℃等温线,其大致沿( )
A. 黑河—腾冲—线分布
B. 北京—兰州—拉萨—线分布
C. 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
D. 昆仑山—祁连山—线分布
22. 我国集中供暖情况反映出我国冬季( )
A. 南冷北热,南北温差小 B. 南温北寒,南北温差不大
C. 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 D. 全国普遍低温,南北温差小
【答案】20. C 21. C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分析,哈尔滨从10月末开始供暖,石家庄从11月中旬开始供暖,乌鲁木齐10月初开始供暖,西宁10月中旬开始供暖;最早开始集中供暖的是乌鲁木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读图分析,我国集中供暖区与未集中供暖区的分界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重合,并且该分界线西部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分布。故选C。
【22题详解】
我国冬季的气候特点为南方相对温暖,而北方则寒冷,且两者之间的温差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地区普遍需要集中供暖,而南方则相对较少需要的原因。故选C。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会影响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植被等许多方面。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与图中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一致的年等降水量线是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
A. 200 B. 400 C. 800 D. 1600
24. 下列上海、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四城市所属干湿地区,正确的是( )
A. 上海—半湿润区 B. 乌鲁木齐—干旱区
C. 北京—湿润区 D. 拉萨—干旱区
25. “共享”已成为城市居民新的生活方式。从降水角度看,图中四城市“共享雨伞”使用率最高的是( )
A. 北京 B. 拉萨 C. 乌鲁木齐 D. 上海
【答案】23. B 24. B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是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不是干湿地带的分界线,ACD错误,B正确,该题选B。
【24题详解】
读图分析,上海位于湿润区,A错误;乌鲁木齐位于干旱区,B正确;北京位于半湿润区,C错误;拉萨位于半干旱区,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图中四座城市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上海,因为我国的降水量受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的影响,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上四座城市中,上海的降水量最多,乌鲁木齐的降水量最少。ABC错误,故选D。
卷Ⅱ(非选择题,共35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有4个小题;26题8分,27题7分,28题9分,29题11分,共35分)
26.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实验】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最好方式。请和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
【实践主题】
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如图)。
【制作步骤】
(1)如图甲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一个圆圈代表赤道,并钻两个小孔代表南极和北极,将铁丝弯成如图乙所示形状,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倾斜的铁丝代表的是______,铁丝穿过乒乓球上的______、______两孔。(后两空填字母)
【实践思考】
(2)图丙为地球仪模型成品。该地球仪模型每隔60°绘制一条经线,每隔45°绘制一条纬线。根据已标注出的经纬度,可判读出E是______,F是______。
(3)除了本题中所用材料,我们还可以选用______制作地球仪。
(4)某货船发出求救信号时,声称其位于(5°,50°E)附近。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编队在接到求救信号后,能立即实施救援吗?为什么?
【答案】(1)地轴 A D
(2)60°W 45°S
(3)胶布、气球、橡皮泥或其它材料
(4)不能;纬度是5°的地方,可能是5°N,也可能是5°S,不能确定准确的位置。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倾斜的铁丝代表的是地球仪上倾斜的地轴;倾斜的地轴穿过地球仪的北端和南端,也就是图中的A点和D点。
【小问2详解】
由题干可知,“每隔 60°绘制一条经线,每隔45°绘制一条纬线”,并且在地球仪上,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所以E是60°W,F是45°S。
【小问3详解】
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我们选用的材料可以有铁丝、乒乓球、笔、胶布、气球、橡皮泥或其它材料。
【小问4详解】
根据货船发生的位置,并不能立即实施救援,因为5°可能是5°N,也可能是5°S,救援队不能根据货船发来的经纬度位置确定准确的位置。
27.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之”字状公路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的等高距为____米。
(2)据图可判断,该地地形类型为____。图中①②③处海拔最高的是____处。
(3)在该地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原因是( )
A. 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B. 尽可能减缓坡度
C. 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D. 尽可能缩短距离
(4)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为____。
(5)甲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____。试分析公路从该部位通过的原因____。
【答案】(1)100
(2)山地 ① (3)B (4)自东北流向西南
(5)鞍部 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施工难度较小,成本较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等高距为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地形类型为山地,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海拔高度为1000米,②处海拔高度为900米,③处海拔高度为900米,因此①、②、③三处海拔最高的是海拔最高的是①处。
【小问3详解】
在山区公路建设中,为了尽可能减缓坡度,减少修建难度,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增加距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4详解】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水往低处流,由此可判定,图中河流干流自东北流向西南。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甲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此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施工难度较小,成本较低,因此公路从该部位通过。
28. 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中国国道采用数字编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西人文巡礼之路——318国道。
(1)318国道沿线人口密度变化大,东部人口______(选填“稠密”或“稀疏”),主要民族以______族为主;西部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族。
(2)318国道经过的横断山脉为______走向。
云端上的生命线——219国道。
(3)219国道南起东兴,北到我国喀纳斯,在中国西部边境蜿蜒。沿途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全称)、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和______(全称)。
(4)219国道经过的甲、乙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
【答案】(1)稠密 汉 藏
(2)南北 (3)广西壮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318国道是一条人文巡礼之路,沿线人口密度变化大,东部人口稠密,主要民族是汉族;西部人口稀疏,是藏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区。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为南北走向山脉。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219国道南起东兴,北到我国喀纳斯,在中国西部边境蜿蜒。沿途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219国道沿线海拔分布图指南向北经过甲地形区是云贵高原、乙地形区青藏高原。
29.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七年级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读图的方式,对《气温和降水》一节进行了一些归纳与总结。
【气温】
气温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气温变化情况图。
(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该地气温______变化和______变化情况。
(2)由图乙可推断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月。
(3)炎炎夏日,我们不宜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出门,一般来说,这个时间是______时。
【降水】
下图为我国广州、武汉、石家庄、哈尔滨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分布图。石家庄7月降水量多于哈尔滨。
(4)降水量柱状图对应的城市为: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5)总结规律如下:
【答案】(1)日 年
(2)1 (3)14
(4)石家庄 哈尔滨 武汉 广州
(5)大 长 夏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图甲的时间标记是从24小时制的小时开始的,因此它表示的是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即日变化。图乙的时间标记则是从1月到12月,因此它表示的是一年12个月内的气温变化,即年变化。
【小问2详解】
在图乙中,我们可以看到气温曲线在1月的位置达到了最低点,因此可以推断出该地的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小问3详解】
炎炎夏日,我们不宜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出门,结合图甲与生活常识来看,这个时间是14时。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总量相对较少,冬季降水量很少,石家庄的降水量在夏季达到高峰,且总量比哈尔滨多,但仍表现出冬季降水少的特点,故①为石家庄,②为哈尔滨。武汉的降水量在全年分布较为均匀,但夏季降水量显著增多,且总量较大。广州的降水量在全年都较为丰富,且夏季降水量尤为突出,总量远超其他三个城市。故③为武汉,④为广州。
【小问5详解】
在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降水量越大,雨季越长。这是因为南方地区受季风影响更为显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更多,因此降水量更大,同时雨季也更长。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带来的水汽丰富,导致夏季降水量较大。而冬季则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降水量相对较少。
国家
甲
乙
丙
丁
人口出生率/‰
8.9
20.5
24.3
31.4
人口死亡率/‰
10.1
10.2
19.2
30.1
地形类型
形态
占比
山地
33%
高原
26%
盆地
19%
平原
12%
丘陵
10%
空间
根据四城市年降水量的差异及下图中位置可以推断,在我国东部地区,越往南,降水量越______(选填“大”或“小”),雨季越______(选填“长”或“短”)
时间
时间分配不均匀,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__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