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情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情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共3页。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11课《桃花源记》
    难点名称
    理解《桃花源记》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理解《桃花源记》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需要有对比,首先要充分感受作者描绘的桃花源人们安居乐业的恬静,其次就要了解写作背景,对晋代的时局动荡、社会黑暗有一定了解,然后才能理解美好的桃花源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希望摆脱压迫、剥削的思想感情。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我所任教的乡镇中学,学生国语水平差,对文言文更加难以理解,所以在读懂桃花源的美好方面就存在一定难度,再加上对晋代历史知识掌握不足,很难把握两者间的对比所寄托的社会理想和感情。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品味文章语句,感受课文描绘的桃花源美景。
    2、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切入,解读写作背景。
    3、提炼出作者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由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引出陶渊明向往“桃花源”的理想生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体验桃源
    ①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②渔人看到什么景象?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优美宁静)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乐幸福)
    ③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④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⑤渔人离开桃花源后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探寻背景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答案应是两方面: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
    ②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③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呢?
    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的快乐的理想社会。
    ⑤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配乐朗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说到理想社会,老子的“小国寡民”也常常被人提起,那这其中又描绘了作者什么样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呢?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
    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描绘了一个小国寡民之世,是风淳太平之世,生活安定,不动干戈。
    而当时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政权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老子深感人民苦难,所以描绘了这样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蓝图。
    寄托了一种批判社会现实,向往没有军队与战争,没有贵族和国王,社会有条有理,大家都平等自由的生活。
    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相关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桃花源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桃花源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明确本文的学习内容,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赏桃源之美,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