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炭翁(5)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85792/4/1_17389368596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共2页。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3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一.导入:
今天咱们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它也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二.知识讲解:
1、知人论世法:诗歌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应,要正确理解作品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就必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其写作某一诗时或词时的生活状况,思想状况和创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品读诗中的词、句法 :古代诗词中的某些“词、句”往往是解读诗词的主旨的钥匙,直接抒发或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1、知人论世法: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背景链接: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2、品读诗中的词、句法 :
学会名句赏析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示例二: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示例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小结
本诗通过记叙卖炭翁卖炭一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和官吏的残暴,对宫市的揭露抨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诗文,正音,读诗文,明诗意,读诗文,明写法,读诗文,入诗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体悟对“宫市”的控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及反思,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