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教学设计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优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知晓背景,整体感知,把握基调,品读诗句,理解赏析,体会情感,探寻主旨,比较阅读,尝试评价,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二、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听名家朗诵,反复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并且理解诗词大意
    三、品读诗句
    1.鉴赏品读: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体现了扬州的繁华风雅浪漫,表达了作者的赞美眷恋之情。“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体现了作者的欣喜期待。“尽荠麦青青”以草木之繁盛反衬人事之悲凉。
    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3.鉴赏品读: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4.鉴赏品读: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伤乱更为含蓄有致。用“须惊”“难赋”明扬州已被破坏到令人难言的程度。
    5.鉴赏品读: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四、理解赏析,体会情感
    1.朗读作品,勾画重点意象的句子,完成下面的表格。
    2.今夕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 破坏极 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 但作者 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 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
    五、探寻主旨
    词人如何通过景语抒发“《黍离》之悲”?
    2700年前,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后来周王室一个大夫路过曾经的都城--镐京。看到昔日繁华的都城已夷为平地,遗址上已经长满了附近农民栽种的庄稼,他不禁伤心落泪,吟唱出了一首著名的诗歌--《黍离》。由此衍生出一种情感,叫“黍离之悲”。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
    词人聚焦于扬州城今昔盛衰的对比。一方面通过选取典型意象,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各方面写出金兵劫后今日扬州的荒凉、衰败、孤寂;一方面巧妙化用杜牧的诗句呈现昔日扬州的繁华、风雅、浪漫。今昔之景交替出现,增强了视觉的冲击,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作品的余味,含蓄委婉地表达出姜要面对此情此景的悲痛,对战争的厌恶 。
    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六、比较阅读,尝试评价
    《望海潮》《扬州慢》,这两首词都是描写城市景象,但两首词选取的意象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所呈现的意境、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文本比较分析。
    一欢一悲,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七、课后作业
    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是我们看得见的记忆。请结合《扬州慢》,写一段你的“城市记忆”。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下第一单元
    《扬州慢》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扬州慢》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一篇课文。词人聚焦于扬州城今昔盛衰的对比。一方面通过选取典型意象,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各方面写出金兵劫后今日扬州的荒凉、衰败、孤寂;一方面巧妙化用杜牧的诗句呈现昔日扬州的繁华、风雅、浪漫。今昔之景交替出现,增强了视觉的冲击,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作品的余味,含蓄委婉地表达出姜要面对此情此景的悲痛,对战争的厌恶。
    教学目标
    1.知晓写作背景,反复诵读,把握诗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赏析诗词意象、意境、艺术手法;比较和《望海潮》的异同。
    3.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横向比较《望海潮》的意象,意境,表达方式和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5.2 *边城(节选)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5.2 *边城(节选)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梳理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情之美,品读边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公开课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诗歌,文本探究,艺术特色,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句式灵活多变,参差不齐,多用双声,讲求押韵,且是隔句押韵,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