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练习
初中沪科版(2024)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2024)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
1.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J/(kg·℃)]。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 (选填“有关”或“无关”);一桶水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杯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块温度的变化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铝块温度的变化;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干泥土比沙石升温 (选填“慢”或“快”)。
2.水稻喜温,春季育秧时,通常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将水放出,以防霜冻。其中隐含的物理知识:水的 较大,气温降低时,水能 (选填“放出”或“吸收”)较多的
(选填“温度”“内能”或“热量”)。
3. 北方冬季常采用水暖供热,若每小时流过房间内暖气的热水的质量与房间内空气质量相当,热水流出房间时与流进房间时的温度差约为10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则一间教室内暖气每小时放出的热量最接近( )
A.103 J B.105 J C.107 J D.109 J
【素养日清】
4. 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后,为防止饭菜做好后因放的时间变长而变凉,值日老师往保温饭盒下层注入热水,温热上层不锈钢餐盘内的饭菜。保温饭盒下层注入热水,可以保持饭菜不变凉,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饭菜的内能;打开饭盒时闻到了浓浓的菜香,这属于 现象;若往饭盒注入100 g、90 ℃的热水,水的温度降低到20 ℃大约需要半小时,这样可以保持饭菜不凉,这段时间内水放出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
5.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时,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A.1∶2 B.2∶1 C.9∶2 D.2∶9
6. 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陆风和海风是由于陆地和大海升温和降温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如图所示,这是陆风和海风的形成示意图,其中白天易形成 (选填“海风”或“陆风”), 图反映的是晚上风的形成示意图。
7. 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用钢铁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放入836 ℃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5 kg、20 ℃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c水=4.2×103 J/(kg·℃),c合金钢=0.42×103 J/(kg·℃),问:
(1)此刀具在炉火中吸收了多少热量?
(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参考答案】
基础堂清
1.有关 等于 大于 快
2.比热容 放出 热量
3.C
素养日清
4.热传递 扩散 2.94×104
5.C
6.海风 甲
7.解:(1)合金钢刀具放入836 ℃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达到热平衡,两者温度相同,合金钢刀具的末温t2=836 ℃,刀具在炉火中吸收的热量:
Q合金钢吸=c合金钢·m合金钢·(t2-t1)=0.42×103 J/(kg·℃)×1 kg×(836 ℃-20 ℃)=3.4272×105 J
(2)将煅烧后的刀具迅速取出放入20 ℃的水中冷却,最后刀具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设为t2',则有Q水吸=Q合金钢放,即c水m水(t2'-t1')=c合金钢m合金钢(t2-t2'),代入数据得4.2×103 J/(kg·℃)×5 kg×(t2'-20 ℃)=0.42×103 J/(kg·℃)×1 kg×(836 ℃-t2'),
解得t2'=36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优秀课时作业,共3页。
这是一份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热容,比热容的应用,热量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