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讲练测学案
初中物理第2节 功率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2节 功率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专题22功率原卷版docx、专题22功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专题22. 功率
1. 物理观念:理解功率的定义,理解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能够应用该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率计算。
2.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区分功和功率。能利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功率的大小。
3. 科学探究: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推导计算式P=Fv,进行理论探究。
4.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介绍科学家瓦特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为科技发展勤奋学习的意识。对机械做功快慢问题提出合理换建议。
知识点1. 功率
1.定义:功和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作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及单位
(1)公式:,其中W——功——焦耳(J),t——时间——秒(s),P——功率——焦每秒(J/s)。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用W表示。1W=1J/s。
(3)功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1MW=103kW=106W。
(4)变形公式:,
注意:功和功率的辨析
(1)概念: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而功率是物体做的功与所用时间之比。
(2)定义式:功——;功率——。
(3)单位:功——J;功率——W。
(4)物理意义:功——力的作用成效;功率——力(物体)做功的快慢。
(5)联系:。
功率和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由物体所做的功和完成这个功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物体做功越多,所用时间越少,其功率越大。所以,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反之,做功快,不一定做功多(后两空填“一定”或“不一定”)。
知识点2. 功率的导出公式 P=F·v
1.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力F为恒力,且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则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
2.若P恒定,则F越大,V越小;F越小,V越大。
如:很多动力机器通常有一个额定功率,且通常使其在额定功率状态工作(如汽车),根据P=Fv可知:当路面阻力较小时,牵引力F也小,v可以大,即汽车可以跑得快些。当路面阻力较大,或爬坡时,需要比较大的牵引力,v必须小。这就是爬坡时汽车换低速挡的道理。
3.若F恒定,V越大,P越大:
在动力机器原来在远小于额定功率的条件下工作,例如汽车刚刚起动后的一段时间内,若保持牵引力恒定不变,速度逐渐增大过程中,功率也逐渐增大。但是这一情况应以二者乘积等于额定功率为限度,即当Fv=P额。以后,这种情况不可能实现。
把做功多少与做功快慢混为一谈,导致解题错误
做功用多少表示,功率用做功快慢表示。做功“多少”与“快慢”的意义不同,做功多的不一定做功快,做功少的不一定做功慢。只有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做功才快,即功率才大。所以,描述功率时不能说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也要注意时间的多少,一般描述为单位时间内(或相同时间内),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考查角度1. 比较做功的快慢
1.方法一
(1)举例:运送同样多的砖到同样高的地方,起重机比滑轮组用时短,说明起重机用时短,说明起重机做功快。
(2)归纳:做同样多的功,比较做功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2.方法二
(1)举例:在相同的时间内,起重机比滑轮组搬运到相同高度处的砖要多,说明起重机做功快。
(2)归纳: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的功越多,做功越快。
3.方法三
(1)举例:将砖搬到相同的高度处,起重机和滑轮组在搬运砖的多少和搬运时间不同时,可以用做的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进行比较,比值大的做功快。
(2)归纳:当做功多少和时间长短都不相同时,取所做的功跟所用时间的比值进行比较,比值大的做功快,比值小的做功慢。
【例题1】(2022江苏南通)“六•一”期间,小莉和同学们到七星峰旅游时进行了一场登山比赛。下列有关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时最短的功率最大B. 速度最快的功率最大
C. 体重最大的功率最大D. 做功最快的功率最大
【答案】D
【解析】功率是指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最快的功率最大。比较功率的大小,需要知道所做的功及所用时间的多少。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考查角度2. 功率的测算
实验:测算人登楼的功率
1.原理:、。
2.测量的物理量:人的质量、登楼的高度、登楼的时间。
3.测算过程
(1)人匀速登楼,竖直向上的动力F大小等于其重力G,而G=mg,故应先测人的质量m。
(2)测出人登楼的高度h(s=h),即竖直上升的高度。可以测出一级台阶的高度h0,再数出所登台阶的数目n,则h=h0。
(3)测出人登楼的时间。
(4)运用公式,人登楼的功率。
【例题2】小刚想粗略地测算自己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的运动时的功率,如图所示。
(1)需要的测量工具:体重计、秒表、 。
(2)小云采用了合适的方法,记录数据,请帮他在空格处补上相应的数据。(g=10N/kg)
【答案】(1)刻度尺(2) 300 125
【解析】(1)引体向上是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所以需要知道每次引体向上身体上升的高度,需要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2)通过表格分析可知,完成一次引体向上时,升高的距离为0.6m,重力为
拉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5次所做的功为
功率为
考查角度3. 功率定义式P=W/t和功率推导式P=Fv的应用
1.使用公式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1)在运用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三个物理量间的对应关系,“W ”一定对应时间“t”内所完成的功,不要张冠李戴。
(2)要注意区分功率的单位W和功的符号W 。在书写时,功率的单位W用正体,而功的符号W 用斜体。
2.对两个功率表达式的理解
(1)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表示做功的多少。
(2)功率由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共同决定。功率大,做功不一定多;做功多或做功所用时间少,功率不一定大。
(3)公式实际上是求物体的平均功率。
(4)公式常用于机车运动情况。
(5)由知,当功率一定时,F与v成反比。
【例题3】“共建卫生城市,构建美好家园”,如图所示是“雾炮车”喷洒水雾以减少扬尘的情段。某次喷酒完后,该车在的牵引力作用下,匀速通过200m的平直道路用时20s。求:
(1)此过程中该车的速度;
(2)此过程中该车牵引力的功率。
【答案】(1)10m/s;(2)4×104W
【解析】(1)由题意可知,根据公式可得此过程车的速度为
(2)根据公式P=Fv可得,该车牵引力的功率为
P=Fv=4×103N×10m/s=4×104W
【例题4】(2023山东滨州)如图所示,重为20N,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5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50cm,则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______Pa,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
【答案】 1000 1
【解析】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即
F=G=2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拉力做的功
W = Fs =10N × 50× 10-2m =5J
拉力做功的功率
1.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学进行爬爬竿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8s,乙从同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12s。若甲、乙两人体重相等,则他们爬竿功率之比为( )
A.2∶3B.3∶2C.4∶9D.9∶4
【答案】B
【解析】因为甲、乙两同学从同一位置爬到竿的顶端,且二人体重相等,则由功的公式W=Gh可知,二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相等,根据功率的公式可知二人爬竿功率之比
故B符合题意。故选B。
2.妈妈与小明进行爬山比赛,他们选择的起点、路径和终点都相同,全程设为匀速运动,妈妈的体重是小明的2倍,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的3倍,若妈妈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2:1 P1:P2=6:1B.W1:W2=2:3 P1:P2=2:1
C.W1:W2=2:1 P1:P2=3:2D.W1:W2=2:1 P1:P2=2:3
【答案】D
【解析】(1)爬山比赛过程中,两人爬山的高度相同,根据W=Gh求出做功之比;
(2)根据P=求出功率之比。
由题可知,妈妈与小明爬山的高度相同,妈妈的体重是小明的2倍,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的3倍,
由W=Gh可得,妈妈和小明克服重力做功之比:===;
由P=可得,妈妈和小明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之比:==×=×=,故D正确。
3.如图所示,是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落过程中,下落的速度v、下落的路程s、重力做的功W和重力做功的功率P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D.
【解析】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
AB、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v不随时间变化,故在图象中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在s﹣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为倾斜的直线;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W=Gh=Gvt,其中重力G、速度v是一定值,重力做的功W与时间t成正比,图象为倾斜的直线,故C错误;
D、根据P=Fv=Gv,其中重力G、速度v是一定值,故功率P也为一定值,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D正确.
4. 一个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如果对木块施加的水平拉力为F,如图甲所示;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木块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t=1s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0
B. 当t在2-4s内,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5N
C. 当t在4-6s内,拉力F的功率为6W
D. 当t在2-6s内,木块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A.由图乙可知,物体在t=1s时受到的拉力为1N,由图丙可知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为1N,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物体在4-6s内受到的拉力为3N,由图丙可知4-6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直线运动,在4-6s内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此时的拉力为3N;由图乙可知在2-4s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接触面粗糙程度、受到的压力不变,所以在2-4s内受到的摩擦力为3N。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物体在4-6s内受到的拉力为3N,由图丙可知4-6s内物体做速度为2m/s的匀速运动直线运动,此时拉力的功率P=W/t=Fv=6W;故C正确;
D.在2~6s内,木块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机械能在不断变化,故D错误。故选C。
5.如图所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右运动,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力F沿水平方向、大小恒为3N。物体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 )
A.由图可知,物体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MO段和OQ段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和,则大于
C.力F在MN、OP段做功率分别为、则大于
D.若在Q点撤去一切外力,物体将在Q点保持静止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MO之间经过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总相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OQ段,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断增大,做加速运动,所以物并不是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MO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此时f1=F,OQ段物体做加速运动,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此时f2 f2,故B符合题意;
C.根据W=Fs可知力F在MN、OP段力的大小相同,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相等,所以F在MN、OP段做的功相等,即W1=W2,由图可知,物体在MN段运动的时间大于在OP段运动的时间,根据p=W/t可知,在做功相同时,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小,故P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1节 浮力练习,文件包含专题16浮力原卷版docx、专题16浮力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2节 液体的压强练习,文件包含专题11液体的压强原卷版docx、专题11液体的压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第1节 压强课堂检测,文件包含专题10压强原卷版docx、专题10压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