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养训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养训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养训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养训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8小题,总分54分)
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状态。2023年9月19日位于小行星带外侧的某行星发生冲日现象,该日夜间此行星较亮,较适宜观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行星可能是( )
A. 水星B. 金星C. 火星D. 海王星
2.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9月19日该行星冲日时与日、地位置关系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 D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行星位于小行星带外侧,选项中只有海王星位于小行星带外侧,D正确,ABC错误。故选D项。
【2题详解】
该行星属于地外行星,轨道位置位于地球外围,排除①④,AD错误;②位置时,行星与地球位于太阳两侧,不能观测到,B错误故选C项。
【点睛】八大行星按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地行星、类木行星、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具有坚固的表面,距日较近,密度大,主要由固体构成,体积和质量较小,位于小行星带之内,表面温度较高,无光环。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液化气体构成,体积和质量比类地行星大很多,距日较远,密度小,位于小行星带之外,有光环。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和质量居前二者之间,距日最远,主要由固化气体构成,密度同样居前二者之间,表面温度较低,有光环。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同纬度四川盆地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晴朗天气多,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
4. 关于我国太阳辐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台湾东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比西部少,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东部降水多
B. 台湾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北部多,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C. 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是盆地地形,多雾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D. 海南年太阳辐射总量比拉萨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显示,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相近,正午太阳高度相差不大,①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多云雨和雾,而青藏高原,水汽少,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②对。青藏高原虽然地势高,但两地离太阳的远近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对太阳辐射强弱影响极小,③错。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强,④对。综合上述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台湾的地形,东部为迎风坡,降水多,东部太阳辐射总量比西部少,A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台湾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北部多,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南部纬度较低,B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重
庆地区为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太阳年辐射总量少,C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海南年太阳辐射总量比拉萨小,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D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B. 丁乙甲丙C. 乙丁甲丙D. 乙丁丙甲
6. 与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 )
A. 孢子植物时代B. 裸子植物C. 海生藻类D. 被子植物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在中生代时期繁盛,三叶虫主要在古生代,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鱼类在晚古生代的志留纪出现,所以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是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代表的年代是新生代,新生代时期陆地上最广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D正确;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不符合题意,B错误,孢子植物和海生藻类的时代是古生代时期,AC错误。故选D。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一是地质年代变化: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二是动物演化阶段: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三是植物演化阶段: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下图示意某地大气垂直分层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地可能位于( )
A. 热带B. 南温带C. 北温带D. 南寒带
8. 下列关于图中大气及垂直分层,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地面向上,大气密度呈减少的趋势B. 甲层大气温度因臭氧随高度减少而降低
C. 乙层因下部热、上部冷,平流运动显著D. 丙层气温受地面辐射影响而变化复杂
【答案】7. A 8.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随纬度不同厚度不同,低纬度上界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上界为8~9km;据图可知,甲为对流层,该地对流层高度达18千米,最可能位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自地面向上,随高度的增加,地球的引力减小,大气密度呈减少的趋势,A正确;甲层为对流层,受地面辐射影响,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B错误;乙层为平流层,下部冷、上部热,平流运动显著,C错误;丙层位于高空,离地面远,几乎不受地面辐射影响,D错误。故选A项。
【点睛】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当下恰逢草莓采摘时节,下图为某网友拍摄的草莓大棚场景,可见白色塑料大棚下一粒粒红草莓长在覆盖黑色地膜的土地上(下左图),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小题。
9. 关于草莓大棚所体现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强了A辐射B. 减少了B辐射损失的热量
C. 增强了C辐射D. 减弱了D作用
10. 与白色地膜相比,图中草莓种植覆盖黑色地膜突出作用是( )
A. 美观B. 除草C. 保湿D. 保温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草莓大棚有一定的反射太阳辐射作用,阻挡了一定的太阳辐射进入大棚内部,所以A辐射不会被加强,A错误;B辐射为地面辐射,大棚能够有效减少棚内的热量流散到棚外,B正确;C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大棚只是减少了棚内热量的流失,而大棚外的大气逆辐射并没有增强,C错误;D为大气反射、散射太阳辐射,此作用不经过大棚,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铺设地膜必有其一定作用,一切以经济价值为前提,而不是为了美观,A错误;黑色地膜能够隔绝阳光,使地膜下的杂草因缺乏阳光而枯死,B正确;一般不管什么样的地膜都拥有保温、保湿的功能,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我国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语句。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日出江花红胜火”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 散射作用B. 反射作用C. 吸收作用D. 折射作用
12.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导致“霜飞晚”现象的原因是( )
A. ①增多B. ②增多C. ③增多D. ④增多
13.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天①弱,夜晚②弱B. 白天④强,夜晚②强
C. 白天①强,夜晚③强D. 白天④弱,夜晚③弱
【答案】11. A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日出江花红胜火”,是指旭日呈橘红色,日出前后,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径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强,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大多被散射,透射下来的光线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较多,因此旭日呈橘红色,A正确;该现象与反射作用、吸收作用、折射作用的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秋阴不散”是指阴天大气逆辐射③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使霜冻发生的时间推迟,即“霜飞晚”,这是大气逆辐射③增强的结果,C对;阴天削弱太阳辐射①,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辐射②降低,AB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④增强了,但不会使地面增温,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形象地描绘了白天气温高、昼夜温差极大的场景,白天,如果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烈,地面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气温迅速上升,在午后14时前后达到最高温;在夜晚,如果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即大气逆辐射弱,地面会失去白天吸收的热量,导致气温迅速下降,在日出前后达到最低温。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则产生“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白天④弱,夜晚③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6时相比,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趋势为( )
A. 变大B. 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15. 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B.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
C.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D.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16. “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
①抑制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②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减少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
③增强光合作用,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④利于呼吸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
A. ①③④B. ①②C. 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4. A 15. D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6时绿洲和沙漠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小;由6时到15时的过程中,温差逐渐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力变大,A正确。故选A。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15时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加强,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由材料“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冷岛效应使绿洲附近地区温度降低,湿度提高,能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和水分蒸发,①正确;夜间气温较低,植物呼吸作用弱,能减少植被有机质的消耗,提高作物产量,②正确;光合作用受光照影响,与温度湿度无关,③错误;温度降低使呼吸作用减弱,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使地面冷热不均,两地近地面温差增大会增加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两地间的风力。
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大小关系( )
A. 甲>乙>丙>丁B. 丁>丙>乙>甲C. 乙>丁>甲>丙D. 乙>甲>丁>丙
18. 若仅考虑热力因素,则白天时,( )
A. 甲地是绿洲,乙地是沙漠B. 甲地是城市,乙地是郊区
C. 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D. 甲地是山谷,乙地是山坡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气压甲、乙分别大于丁、丙;等压面向上凸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高,反之则气压低,读图可知丁的气压高于丙;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形态相反,则甲的气压低于乙地,综合得知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乙>甲>丁>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地近地面处气压低于乙地,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甲地应受热盛行上升气流,乙地冷却盛行下沉气流。白天时,一般情况下,沙漠气温高于绿洲,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山坡气温高于山谷,则白天时甲地分别应是沙漠、陆地、山坡,乙地分别应是绿洲、海洋、山谷,因此ACD错误;城市由于排放废热较多等原因,白天和黑夜城区的气温一般均高于郊区,因此甲地应是城市,乙地应是郊区,B正确。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6分)
19. 根据图示月相,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变化过程的是( )
A. A→B→C→D→E→F→G→H→AB. F→A→G→B→F→C→H→D→F
C. E→A→G→B→F→C→H→D→ED. E→D→H→C→F→B→G→A→E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能表示以此完整月相变化过程的是E新月(初一)→A峨嵋月→G上弦月(初七、初八)→B凸月→F满月(十五、十六)→C凸月→H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D残月→E新月,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0.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下图中符合诗句所描述月相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描述初三夜,是上蛾眉月,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月面朝西,B图符合题意,B正确。A图为残月,C图上弦月,D图为下弦月,ACD错误。故选B。
三、综合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4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材料二 我国在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发现一个新的油气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勘探再获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河口凹陷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
了重大作用。
材料三 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1)图中不连续界面A是____,B是____,其中横波完全消失的是____界面(填字母)。
(2)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①+②是____;①+②+③是____;C是____;D是____。
(3)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其位于图中____处。(填①②③④)
(4)黄河口凹陷油气勘察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 )。
【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古登堡界面 ③. B
(2) ①. 地壳 ②. 岩石圈 ③. 地幔 ④. 地核##外核
(3)④ (4) ①. 横 ②. A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震、渤海湾以及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厚度约为33千米,地幔深度在33千米到2900千米处,地核深度在地下2900千米到地心处,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
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以上知识点,可判断出A为莫霍界面,B为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在古登堡界面B。
【小问2详解】
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表示地壳。④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在60~400km之间,为软流层。①+②+③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以上,表示岩石圈。图中显示,C层位于陆地地下33千米至2900千米之间,应为地幔。D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结合图示信息可知,D为外核。
【小问3详解】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其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对应图中④处。
【小问4详解】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所以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横波,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会直接消失,纵波会减小,A图符合,BCD图不符合。所以选A。
22. 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
(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5)图中甲处的风向为____,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____。
【答案】(1) ①. B ②. C
(2)B (3)
(4)B (5) ①. 东南风 ②. 甲>乙;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5道题目,知识点涉及等压线判读、热力环流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则为高压中心。据图可知,A与B,B为低压中心。B与C,C为高压中心。
【小问2详解】
B地气压值最低,若受气温影响,为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中心,B地地面温度最高。
【小问3详解】
A地为高压,大气收缩下沉,B地为低压,大气膨胀上升,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往低压运动,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高空流向A高空,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绘图如下:
【小问4详解】
据材料可知,A是近地面,气压为高压,则A′是高空,气压为低压,等压面下凹,B是近地面,气压为低压,则B′是高空,气压为高压,等压面上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小问5详解】
读等压线图可知,A地处于高压中心,B地在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此时甲地的风向应为东南风。等压线的疏密可以反映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所以甲>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素养训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素养训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素养训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