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75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2022年9月26日新华社报道,近日新西兰与汤加之间海域一座海底火山喷发,喷出的大量岩浆和火山灰形成一座面积2.4万平方米的小岛(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这些喷出的大量岩浆直接来自( )
    A. 地壳上部B. 上地幔C. 下地幔D. 上地幔顶部
    2. 这些喷出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故这些喷出的大量岩浆直接来自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这些喷出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然后进入生物圈和水圈,最后进入岩石圈,所以其迁移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质学家在我国河北省距今两亿年左右的地层中发现了华美金凤鸟(一种伤齿龙科恐龙)化石(左图)。右图示意地球演化简史,①-④代表四个地质年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华美金凤鸟生长的地质年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类别分别为( )
    A.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B. 被子植物,哺乳动物
    C. 蕨类植物,两栖动物D. 裸子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4.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大气中已存在相当多游离氧的地质年代为右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看,①为地球发展的初期阶段,属于冥古宙;②为元古宙,③为中生代,④为新生代。由材料华美金凤鸟(一种伤齿龙科恐龙)化石出现在距今两亿年左右的地层中,可知华美金凤鸟生长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的时期,A正确;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繁盛于新生代,B错误;蕨类植物、两栖动物繁盛于晚古生代,C错误;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于早古生代,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从图中看,①为地球发展的初期阶段,属于冥古宙;②为元古宙,③为中生代,④为新生代。元古宙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大气中已存在相当多游离氧,对应图中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下图为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 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6. 图中的X处即为( )
    A. 莫霍面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 内核与外核交界
    7. 下列地区地壳最厚的是( )
    A. 青藏高原B. 四川盆地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马里亚纳海沟
    【答案】5. B 6. B 7. A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波和乙波在①层中波速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快,B正确;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A错误;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速度急剧下降,C错误;乙波为横波,无法通过地核,能够在地幔中通过,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线,即古登堡界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D错误;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地壳最厚,A正确,BC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读十二使徒石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8. 十二使徒石景观属于( )
    A. 海蚀地貌B. 海积地貌C. 喀斯特地貌D. 冰川地貌
    9. 造成使徒石坍塌的主要动力是( )
    A. 海浪作用B. 风力作用C. 冰川作用D. 流水作用
    【答案】8. A 9. A
    【解析】
    【8题详解】
    十二使徒石位于海岸边,是基岩海岸受海水侵蚀而与岸分离的岩柱,属于海蚀地貌,而不是海积地貌、喀斯特地貌或冰川地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使徒石属于海蚀地貌,使徒石不断接受海浪的冲击而坍塌,其主要动力是海浪,A正确;与风力、冰川、流水等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海浪的持续侵蚀作用,岬角(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两侧的海蚀洞可以被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海蚀拱桥进一步受到海浪侵蚀,顶板的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即为海蚀柱。
    2022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进行冰雪厚度测量等研究活动。读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冰雪所属圈层是( )
    A. 大气圈B. 生物圈C. 水圈D. 岩石圈
    11. 图示地球圈层中( )
    A. 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B. 生物圈仅位于水圈和大气圈的接触带
    C. 岩石圈的密度最大且表面高低不平D. 水圈的主体是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冰雪是陆地上以固体形态存在的水,所以冰雪属于水圈,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合成的混合物,其中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A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B错误;岩石圈的密度大,表面高低不平,C正确;水圈的主体是海洋,陆地水体占比较小,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C. 流水沉积D. 流水侵(溶)蚀
    13. 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石林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此天窗的形成过程是图中岩石有裂隙,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成此景观中的天窗,D正确;岩石缝隙与风化作用有关,但溶洞顶部坍塌主要是流水溶蚀和重力崩塌,整个形成过程中风化作用体现较少,基本没有风力侵蚀和流水沉积作用,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①②属于地表喀斯特景观;地下喀斯特景观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③④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
    读两种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14. 图一所示地貌为( )
    A. 喀斯特地貌B. 河流地貌
    C. 海岸地貌D. 风蚀地貌
    15. 图二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风力沉积D. 流水沉积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一所示地貌为风蚀蘑菇,属于风蚀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二所示地貌为沙丘,沙丘的形成原因是风力沉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2023年4月24日2时到8时,太阳引发了一场特大地磁暴。此次地磁暴来自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日冕物质抛射引起。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完成下面小题。
    16. 日冕物质抛射( )
    A. 发生在①层B. 发生在①层和②层C. 发生在③层D. 发生在①层和③层
    17. 此次太阳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
    ③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④漠河地区气温下降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外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即③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正确,①正确;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吹袭地球,干扰地球的磁场,从而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正确;大规模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过程,不受太阳活动影响,③错误;漠河地区气温下降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日冕物质抛射是巨大的、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在几个小时中被从太阳抛射出来的过程。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释放能量的另一种形式,表现为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从太阳向外抛射一团日冕物质(速度一般从每秒几十公里到超过每秒1000公里),使很大范围的日冕受到扰动,从而剧烈地改变了白光日冕的宏观形态和磁场位形。日冕物质抛射是日冕大尺度磁场平衡遭到破坏的产物,日冕物质抛射破坏了太阳风的流动,产生的干扰会影响到地球,甚至引发悲剧结果。
    图所示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该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上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充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 )
    A. 四川盆地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东北平原D. 青藏高原
    19. 关于太阳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煤、石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
    C.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
    D. 太阳能在未来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20.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风的形成B. 岩浆喷发C. 植物的生长D. 海水蒸发
    【答案】18. D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与使用地区的太阳能丰富程度有关。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D正确;而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因海拔低,空气稠密,且夏季多云雨天气,四川盆地还多雾,太阳辐射较弱,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应用会越来越广泛,D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煤炭和石油属于古代生物体固定的太阳能,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B错误;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的是太阳活动,而不是太阳辐射,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岩浆喷发,是地球内能释放方式,与太阳辐射无关,B正确;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导致地表冷热不均,导致空气垂直运动,从而在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推动空气做水平运动,即产生了风,说明风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A错误;植物的生长与太阳辐射所给能量有关,C错误;海水蒸发是因为海洋表面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而导致,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及天气状况等。
    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下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 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 云贵高原B. 青藏高原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
    22. 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岩石、水文B. 地形、植被C. 土壤、地形D. 气候、植被
    23. 根据石灰岩的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演变的次序为( )
    A. 峰丛、峰林、孤峰B. 孤峰、峰丛、峰林C. 峰丛、孤峰、峰林D. 孤峰、峰林、峰丛
    【答案】21. A 22. A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湿润,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A正确。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不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首先需要有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同时要有丰富的流水对岩石进行溶蚀作用,A正确。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与地形、土壤、植被、气候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在溶蚀作用的初期,形成峰丛;随着溶蚀作用的加强,逐渐演变为峰林;最后,当大部分山体被溶蚀,只留下少数孤立的山峰,形成孤峰。因此,根据石灰岩的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演变的次序为峰丛、峰林、孤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在我国西北荒漠区域陡峭的岩壁上,常会见到一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岩壁呈蜂窝状,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推测形成图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蚀作用B. 水蚀作用C. 风积作用D. 冰蚀作用
    25. 图示景观越往下,坑穴越多,是因为越靠近地面( )
    A. 流水冲刷越强B. 遭遇急流越多C. 风力磨蚀越强D. 外力作用减弱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在我国西北荒漠区域陡峭的岩壁上,常会见到一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岩壁呈蜂窝状,这种地貌成为风蚀壁龛,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蚀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越往下,风携带的沙粒越多,对岩石的磨蚀作用越强,因此坑穴越多,C正确;该地貌为风蚀地貌,其形成与流水冲刷、遭遇急流无关,AB错误;坑穴多说明外力作用增强,D错误。故选C。
    【点睛】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我国有一处神奇的水上雅丹位于蓝色的湖泊中,被称为世界上唯一的水上雅丹(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被称为世界上唯一的水上雅丹可能位于我国( )
    A. 青海省B. 安徽省C. 山东省D. 广东省
    27. 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
    A. 流水侵蚀B. 海浪堆积C. 冰川堆积D. 风力侵蚀
    【答案】26. A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雅丹地貌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青海省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可能发育雅丹地貌,A正确;安徽省、山东省、广东省均位于我国季风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不会形成雅丹地貌,BC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水上雅丹应是先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雅丹地貌,然后高原冰川融化,形成湖泊,塑造水上雅丹景观,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雅丹”是维吾尔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也叫“风蚀林”,是一种奇特的风蚀地貌。由于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因褶皱而隆起和因断裂破碎的裸露第三级地层在外因力的长期作用下,吹蚀一部分地表物质形成的多种残丘和槽形低地。
    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下图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能正确演示峡湾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A. ①—②—③B. ②—③—①C. ③—①—②D. ②—①—③
    29. 图示峡湾分布地区( )
    A. 石灰岩广布B. 挪威西峡湾常见此地貌
    C. 横断面呈Ⅴ字形,且越往外海越狭窄D. 两岸地形坡度和缓
    【答案】28. D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峡湾属冰川侵蚀地貌,在冰期时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和规模扩大,冰川侵蚀形成槽谷。之后地球进入间冰期,气候转暖,冰川融化,海水侵入原先槽谷形成峡湾。所以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9题详解】
    石灰岩抗侵蚀能力较差,不会形成峡湾地貌,A选项错误;挪威地处高纬,在冰期时气候寒冷,冰川侵蚀作用强度大,西部沿海多峡湾,B选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峡湾横断面形如“U”字,C错误;冰川下滑刨蚀导致两岸坡度大,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冰川地貌分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冰蚀地貌包括冰斗、刃脊、角峰、冰川谷和峡湾等;冰碛地貌包括冰碛丘陵、冰碛堤、鼓丘等;冰水堆积地貌包括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冰水湖、冰砾阜阶地、蛇形丘等。
    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最先形成的是( )
    A. 三级阶地B. 二级阶地C. 一级阶地D. 河漫滩
    31. 图中河流阶地( )
    A. 形成过程中地壳持续抬升B. 土质较肥沃
    C. 主要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D. 越高越平坦
    【答案】30. A 31. B
    【解析】
    【30题详解】
    根据所学,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据图可知,三级阶地地势最高,说明其形成最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1题详解】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间歇性抬升,A错误;河流阶地原先是河漫滩,冲积物深厚肥沃,后来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形成,因此河流阶地土质较为肥沃,B正确;阶地的形成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导致的,C错误;阶地地面平坦程度与否与河流当时的沉积作用有关,与地势高低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阶地是原先的河流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平均水位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坡地的地形。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其形成的年代越老。
    32. 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示意图。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 )
    A. 西北风B. 东南风C. 西风D. 东北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等高线稀疏;背风坡陡,等高线密集。结合图中指向标读图可知,该新月形沙丘东南坡缓,西北坡陡,因此该地盛行风向为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雅丹地貌的形成与上图哪个外力作用有关( )
    A. aB. bC. cD. d
    34. 黄土高原的主要成因与上图哪个过程有关( )
    A. aB. bC. cD. d
    【答案】33. A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a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了裸岩荒漠,图中的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有一段距离,通过风力搬运作用将沙子带到了黄土高原,黄土塬地形相对平坦,说明是b风力堆积作用形成,黄土沟谷千沟万壑,是c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黄河将泥沙搬运到华北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冲积扇是d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左图景观是风蚀雅丹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侵蚀作用形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4题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来自于蒙古高原的沙源,通过西北风的风力搬运作用将沙子带到了黄土高原,沙粒不断沉积形成了黄土高原,据上题分析得知b是风力堆积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一个河段的演变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35. 该河段演变的动力来自( )
    A. 流水作用B. 风力作用C. 海浪作用D. 冰川作用
    36. 该河段演变过程中甲乙两处地貌变化的原因是( )
    ①阶段I→阶段Ⅱ甲处主要以侵蚀作用为主②阶段I→阶段Ⅱ甲处主要以堆积作用为主
    ③阶段Ⅱ→阶段Ⅲ乙处主要以侵蚀作用为主④阶段Ⅱ→阶段Ⅲ乙处主要以堆积作用为主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35. A 36. B
    【解析】
    【3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河段经历了河曲到裁弯取直再到变成牛轭湖的过程,形成的动力主要是流水作用,A正确;与风力作用、海浪作用、洋流作用无关,BCD错误。故选A。
    【36题详解】
    阶段I是河曲到阶段Ⅱ河流的裁弯取直,甲处被河水冲开形成了河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①正确,②错误;阶段Ⅱ河曲被裁弯取直到阶段Ⅲ牛轭湖,在乙处由于流水堆积,使牛轭湖与河道分开,受到沉积作用,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随处可见。下图为我国人民币中四种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 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景观属风力侵蚀地貌B. ②地景观属流水侵蚀地貌
    C. ③地景观属冰川堆积地貌D. ④地景观属流水沉积地貌
    38. 图中在青藏高原常见的地貌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37. B 38. C
    【解析】
    【37题详解】
    图中①壶口瀑布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②长江三峡属于流水侵蚀地貌,B正确;③珠穆朗玛峰是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之后遭受冰川侵蚀形成的,C错误;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地貌,D错误。故选B。
    【38题详解】
    ①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是冰川地貌,④是流水溶蚀地貌,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较高,冰川分布较为广泛,常见冰川地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外力作用,在高山和高纬地区,这种作用尤为显著。我国虽地处中、低纬,但是在西部(大致东经102°线以西)却有巨大的高山和高原, 由于特殊的地势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以广泛发育了现代高山冰川。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24分。)
    39.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八大行星,代表地球的是____(填字母),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____(写名称)。
    (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金锁链”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____、____。
    【答案】(1) ①. C ②. 水星
    (2) ①. 2 ②. 太阳
    (3) ①. 液态水 ②.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从内向外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水星、F土星、G天王星和H海王星。所以图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轨道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小问2详解】
    从题干可知,图示为太阳系图,所以该图最高级别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太阳,第二级别为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所以该图包括二级天体系统。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金锁链”条件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4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甲或乙)。主要的外力作用是____。
    (2)若图甲、乙中两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图甲地貌在丙图中___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丙图中____处分布。(填字母)
    (3)简要描述图甲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1) ①. 乙 ②. 流水沉积
    (2) ①. B ②. A
    (3)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貌景观图及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涉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所以入海口处形成的是三角洲,甲为冲积扇,乙为三角洲,形成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
    【小问2详解】
    根据图像,甲图为冲积扇,位于出山口;丙图中B处上游等高线较为密集,下游等高线稀疏,故可判断其为出山口,因此图甲地貌在B处分布。图乙为三角洲,位于入海口;图丙中A处位于入海口,故两者对应。
    【小问3详解】
    当河流流经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较快,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河流流出出山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坡度变得平缓,河流流速降低,搬运能力下降,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5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