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爱莲说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爱莲说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链接,文体知识,整体感知,字词清单,合作探究,批注示例,成果展示,结构梳理,主旨归纳,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等
周敦颐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庐山市,“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爱莲说》《马说》《师说》《捕蛇者说》都属于这一文体。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即“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淤泥沾染。比喻从恶 劣、污浊的环境中出来而未沾染上坏习气。
鲜为人知 陶后鲜有闻(少) 精益求精 香远益清(更加)予取予求 同予者何人(我) 事不宜迟 宜乎众矣(应当)
“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常见的考查形式: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答题技法: 1.明确“之”的意义和用法; 2.根据位置判断意义和用法。
译作“到”“往”“去”“到……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常用来指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她、它)们”“这”等,一般用在动词后,作宾语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久之,目似瞑(《狼》)
1.明确“之”的意义和用法
2.根据位置判断意义和用法。
(1)“之”用作动词时,其后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上表例句中的 “广陵”;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孟浩然”。合起 来就是“某人去某地”的意思。(2)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时,“之”一般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 宾语。(3)①当“之”后面的词是名词时,“之”多作结构助词,可译为 “的”。 ②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 语)之间时,“之”多不译。 ③当“之”用在时间副词后面时,作用多为凑足音节,无实义。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联系资料,探究作者写其它花的作用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勾画描写莲的关键语句,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莲花的可爱之处?写出了莲哪些特点?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莲花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趣?
朗读时读准节奏,可运用之前所学的划分句子停顿的方法;注意感受文章的句式特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和重点字词卡片,理解文章。
描写事物一般从事物的外形、姿态、颜色、气味、内在品质等角度来写,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其特点。
理解作者的志趣,要结合托物言志的特点,分析作者借助莲赞美了君子哪些品质。
示例一: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描写莲的生长环境,“不染”写出莲在污浊环境中生长能保持自己的高洁,不被沾染的特点。示例二:“中通外直”写莲的通达、正直,象征君子内心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 甚蕃(fán)。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yū)泥/ 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xiè)玩焉。予/谓菊,花/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周敦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③李唐 (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③蔓:生藤蔓④植:挺立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②隐逸: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③者也:判断句标志,可译为“是”
译文: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以“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予独爱莲”表明自己喜好的与众不同以“花之隐逸者”“花之富贵者”来衬托“花之君子”,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以牡丹反衬,菊花陪衬,突出了莲的品格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风气,更是盛行于长安。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很多古诗文中都有描述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当时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
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也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委婉隐晦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陋室铭》与《爱莲说》异同比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授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极图说,作家作品,濂溪先生,周子全书,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给句子划分节奏,用议论的语调朗读,读出肯定的语气,《爱莲说》吟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背景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读,扫清字词,初读感知,问题探究,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拓展延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授课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体态香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