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冀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套
小学音乐冀少版(2024)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 古诗新唱唱歌锄禾精品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冀少版(2024)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 古诗新唱唱歌锄禾精品表格教学设计,共5页。
第( 三 )单元第( 三 )课导学案
第( 三 )单元第( 四 )课导学案
单 元
三
主题
古诗新唱
单元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唱,能够对古诗与音乐相融合的作品感兴趣,体验诗歌的音乐美,加深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2、欣赏《读唐诗》,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的意境。增进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之情。
3、欣赏《回乡偶书》,能够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聆听后的感受与体验。
4、欣赏《静夜思》,感受歌曲的古典风格特点,体验诗与歌的意境和情感。
5、能够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锄禾》,并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唱好二声部。知道尊重农民的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6、愿意和同学一起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内容分析
1、《锄禾》是作曲家李西安为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谱写的一首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动的艰辛,说明粮食粒粒都来之不易的道理,教育我们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歌曲为六声徵调式,四二拍,是带有轮唱的A+A结构。
2、歌曲《读唐诗》由魏德泮作词、谷建芬作曲。歌曲的旋律朴实优美、流畅自然,富有儿童情趣。歌词朗朗上口、清新自然。歌词中隐藏了八首唐诗的素材,篇幅精炼,词曲结合紧密,内涵深远。
学习准备
1、CD机或VCD机等音响设备;本单元歌曲乐曲《读唐诗》、《回乡偶书》、《静夜思》、《锄禾》的音响资料。
2、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小打击乐等伴奏乐器。
3、教师课前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4、本课相关教具,音乐教室开展音乐活动。
课时
四
课题
锄禾
使用时间
课时
1
课型
综合
导学目标
能够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锄禾》,并能够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唱好二声部。
知道尊重农民的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重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用深沉、饱满的声音演唱《锄禾》,并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唱好二声部。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听录音范唱,鼓励欣赏思考:歌曲是怎样表现农民劳动景象的?你有什么感想?
复听歌曲。教师:歌曲分几种演唱形式?
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律,背诵《锄禾》。
教师范唱,学生随琴轻声跟唱。
指导学生用自然、饱满的声音学唱歌曲的齐唱部分,并指出此乐段音乐力度和速度的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学习,引导学生先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再跟琴轻轻地合唱,注意做到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用清晰的吐字,饱满、深厚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为了完美地表现歌曲的内容,想一想:哪一句要唱得富有动感?哪一句要唱得有力度?哪一句要唱得坚实、饱满?
指导学生按设计的演唱方案进行演唱。
教师与学生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分组设计新的演唱方式,如:表演唱、领唱与轮唱、齐唱与轮唱等进行表演。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通过学唱《锄禾》,结合我们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课题
诗情乐意
使用时间
课时
1
课型
综合
导学目标
喜欢与他人合作,自选音源表现古诗的意境,体验创作的快乐。
重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古诗与音乐相融合的作品感兴趣,体验词曲的完美结合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增进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导学环节
导学过程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诗情乐意”第一题。
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诗情乐意”第二题。
学生自由结组,选取声源,表现唐诗《春晓》的意境。教师进行小组评价。
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各小组搜集跟古诗有关的作品,如:国画、音乐、诗歌、摄影、雕塑、书法等,进行交流欣赏。
将你熟悉的歌曲旋律与古诗结合起来,编成一首新歌,取一个合适的名字,下节课唱给大家。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歌曲学生们比较喜欢听,带领他们做的身体律动练习也完成的较好。不过个别孩子不太爱动,也许是大了有些害羞。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冀少版(2024)六年级下册跳骚之歌优质课表格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冀少版(2024)六年级下册赛马公开课表格教案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冀少版(2024)六年级下册天鹅一等奖表格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