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白银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猴痘是由猴痘病毒(DNA双链线性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下列关于猴痘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猴痘病毒核酸的组成元素与ATP相同
B.猴痘病毒的增殖需要宿主细胞提供ATP
C.猴痘病毒的蛋白质是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的
D.酒精消毒处理会使猴痘病毒的蛋白质失活
2.下列实例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的是( )
A.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大量与丙酮酸分解相关的酶,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
B.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染色体,有利于细胞有丝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C.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真核细胞内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如神经细胞的树突
3.图中的“◯”“☆”“▷”表示离子或小分子,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的主动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驱动泵为转运蛋白,同时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
B.人体细胞中运输物质“☆”所需的ATP都来自线粒体
C.运输物质“◯”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D.“◯”在跨膜运输时,协同转运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
4.啤酒生产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因此,制备麦芽的过程中需降低其活性。如下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是无关变量
B.相同pH条件下时,随着温度升高,酶促反应产物越多
C.把制备麦芽的反应条件控制在温度80℃、pH8.4是制备啤酒最佳条件
D.低温不能破坏PPO的空间结构,高温能够破坏PPO的空间结构
5.C5对CO2和O2都有一定的亲和力,当CO2/O2的值高时,C5与CO2发生图中的①反应,当CO2/O2的值低时,C5与O2发生图中的②反应,C2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①过程消耗细胞产生的ATP
C.光呼吸的②③过程增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减少
D.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6.眼虫和衣藻都有眼点、鞭毛和叶绿体。下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衣藻和眼虫均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②时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逐渐解螺旋
C.③时期,染色体数目最清晰,且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D.据图可知,眼虫通过有丝分裂进行有性生殖
7.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测交实验结果出现两种表型比例为1:1的现象,属于演绎推理
B.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同源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豌豆具有较多易于辨认的相对性状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8.拟南芥是自花授粉植物,体细胞中有5对染色体,是第一个基因组被完整测序的植物。研究发现,野生型拟南芥的细胞核核孔上存在H蛋白,能够协助mRNA转移,而某种突变型拟南芥的H蛋白功能缺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型拟南芥H蛋白功能缺失一定由基因突变引起
B.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表达过程受阻是因为转录过程不能正常进行
C.突变型拟南芥的细胞核核孔仍然可以进行物质交换,并具有选择性
D.拟南芥基因组测序需要测10条染色体
9.少数蜜蜂幼虫因取食蜂王浆发育成蜂王,大多数蜜蜂幼虫因取食花粉或者花蜜发育成工蜂。已知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则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的DNA甲基化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
B.表观遗传中的分子修饰只发生在DNA上,不能发生在其他物质上
C.甲基化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调控序列的结合抑制转录过程
D.DNA甲基化造成的表观遗传现象仅存在于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
10.果蝇是生物学家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两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一极只含基因cn、cl,另一极只含基因v、w
B.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和基因v、w可能在同一极
C.减数分裂Ⅰ前期,基因cn和cl可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
D.基因v和w在遗传时可决定果蝇的性别
11.2024年诺贝尔奖授予了发现micrRNA及其作用的两位科学家。micrRNA是微小核糖核酸,仅含有22个左右的基本单位。micrRNA由DNA控制合成,在人体中会与其他RNA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icrR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micrRNA和DNA都是由5种碱基构成的单链
C.micrRNA和其他RNA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质中
D.DNA和micrRNA都可以储存人体的遗传信息
12.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炭化野生稻粒,证明我国先民早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炭化稻粒是研究水稻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野生水稻经长期驯化产生了人类需要的突变
C.长期驯化可能会降低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D.长期驯化定向改变了水稻进化的方向
13.如图是某家族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9号个体线粒体中含有一变异基因,但没有表现出有关病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图中遗传病的显隐性,该遗传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家族中不患病男性3、4、9号都是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9号线粒体中的变异基因可能是亲代遗传来的,该变异基因一般不会传给他的子代
D.该家系中每一代都有人患病,因此该病是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14.秋冬季节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季,感染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咳嗽、发热、呼吸急促或肺部有明显炎症反应,在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常给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通过雾化吸入药物的方式,起到针对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图为糖皮质激素部分抗炎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安静状态下,骨骼肌是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
B.患者呼吸频率的增加受小脑的呼吸中枢的调节
C.激素—受体—核蛋白复合物与核DNA特定区域结合进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D.对比静脉输液,雾化吸入起效较慢、用药量更多
15.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16.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时为动作电位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17.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只有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且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脑干功能正常,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就能正常进行
B.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
C.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18.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准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
19.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B.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C.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
D.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①⑤⑥分泌减少
20.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激素,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BL和生长素(IAA)处理萌发的种子,观察二者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独IAA处理时,其浓度大于100nml/L后抑制主根伸长
B.BL和IAA对主根伸长的作用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在IAA浓度为0~10nml/L时,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加强
D.随IAA浓度不断增加,BL对主根伸长的作用由抑制转为促进
二、实验探究题
21.为探究光照强度对白玉枇杷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生长状态良好且长势一致的白玉枇杷幼苗,用一、二、三层遮阴网分别对白玉枇杷幼苗进行遮阴处理(记为T1、T2、T3组,网层数越多,遮阴效果越好),对照组不进行遮阴处理,其他条件一致。一段时间后,测定相关数据,结果见下表(表中叶绿素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白玉枇杷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时,可先提取叶绿体色素,再进行测定。提取时,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提取液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光。
(2)光合作用是唯一能够捕获和转化光能的生物学途径,CO2进入叶绿体后,CO2与C5结合生成_________,随后被_________还原。
(3)与对照组相比,遮阴后T3组单株总干重较低,造成这个结果的内因是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与对照组植株相比,T1、T2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低,单株总干重却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二倍体植物(2n=24),雌雄同株异花。其花色有紫花和白花,受等位基因A、a控制;果皮有紫皮、绿皮和白皮,由几对基因控制未知。为了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利用三个纯合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果皮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相关基因用B/b表示,若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相关基因用B/b、C/c表示,依此类推。根据结果推测,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至少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将杂交实验①和②中的紫花紫皮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表型为____________。杂交实验②的F2中,紫花紫皮个体有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杂交实验②中F1的幼苗,获得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四倍体植株,该实验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所得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研究人员想利用该四倍体植株继续实验以获得无子果实,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23.全国多地曾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高峰期,其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等。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构建了支原体肺炎患者免疫反应的模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支原体侵入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_________;支原体侵入人体过程中,吞噬细胞在①过程中发挥_________(填“特异性”“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除此之外,吞噬细胞还可_________给辅助性T细胞。
(2)细胞毒性T细胞是在_________(填免疫器官名称)中生成和成熟的。消灭侵入宿主肺部细胞中的支原体,还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并写出名称)与宿主细胞的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3)图中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_________,第二信号是_________。
(4)患者痊愈后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但再次感染后病症会比第一次感染时的轻,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拟南芥种子中的隐花色素(CRY1)是感受光的受体。研究发现,CRY1能作用于脱落酸(ABA)从而影响种子萌发。为了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的种子和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含0ml/L、0.5ml/L、0.8ml/LABA的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1所示。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组试剂(①②③)对拟南芥种子进行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
(1)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2)脱落酸能降低拟南芥种子的发芽率,从器官水平分析是由于脱落酸能_________,从而影响了种子发芽。
(3)据图1推测,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是通过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②③组结果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请分析ABA降低种子发芽率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以上信息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完成的。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猴痘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与ATP相同,都由C、H、O、N、P组成,A正确;猴痘病毒的增殖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能量,B正确;猴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其蛋白质,C错误;经酒精消毒处理会使猴痘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D正确。
2.答案:B
解析:A、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故线粒体内膜上不会分布着大量与丙酮酸分解相关的酶,A错误;
B、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染色体,有利于染色体的移动,因此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B正确;
C、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储存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卵细胞由于体积大,相对表面积小,物质运输效率反而较低,但是卵细胞几乎不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神经细胞的形成突起,不是为了酶附着,而是有利于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3.答案:B
解析:A、ATP驱动泵能运输☆物质,作为转运蛋白,同时还能催化ATP水解供能,A正确;
B、运输物质“☆”所需的ATP可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
C、据图可知,“▷”运输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运输物质“◯”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膜两侧“▷”的浓度差,C正确;
D、“◯”在跨膜运输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协同转运蛋白属于载体蛋白,运输过程中构象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A、依据曲线图可知,为单坐标多曲线,其自变量不止一个,其中横坐标的pH及温度都是自变量,A错误;
B、由题图可知,同一pH条件下,温度为80℃时的酶活性比70℃及90℃时的酶活性都高,也就是80℃时,酶促反应产物生成较快,但因酶只能加快反应的进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最终产物的量不变,B错误;
C、由题意知,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因此,制备麦芽过程中需降低其活性,而题图中显示在温度80℃、pH8.4时酶活性最强,C错误;
D、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高温使酶失活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①过程是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而不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①过程是CO2的固定,不消耗细胞产生的ATP,B错误;
C、光呼吸过程③会消耗细胞中的C5,使光合作用减弱,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减少,C正确;
D、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②时期,染色质变为染色体,B项错误;眼虫有丝分裂不会出现细胞板,C项错误;眼虫通过有丝分裂进行无性生殖,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A、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1,而测交实验的结果是对演绎推理的验证,A错误;
B、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没有提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B错误:
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分离,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实验现象,C错误;
D、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因而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突变型拟南芥H蛋白功能缺失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题干中并没有明确指向,不能直接确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A错误;
B、结合题干“野生型拟南芥的细胞核核孔上存在H蛋白,能够协助mRNA转移”,可知mRNA的合成并未受到干扰,故突变型拟南芥的基因表达过程受阻不是因为转录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而是影响了mRNA的翻译的正常进行,B错误;
C、结合题干突变体只是H蛋白功能缺失,影响mRNA转移,但是整个核孔结构是存在的并未消失,突变型拟南芥的细胞核核孔仍然可以进行物质交换,并具有选择性,C正确;
D、结合题干“拟南芥是自花授粉植物,体细胞中有5对染色体”可知拟南芥雌雄同株无性染色体,故拟南芥基因组测序需要测5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DNA甲基化是指DNA分子胞嘧啶上共价连接一个甲基,没有改变DNA的碱基序列,A错误;
B、表观遗传中的分子修饰不仅发生在DNA上,也可发生在其他物质上,如组蛋白的乙酰化,B错误;
C、甲基化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调控序列的结合抑制转录过程,C正确;
D、DNA甲基化造成的表观遗传现象可存在于生物体生长发育的整个生命历程中,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A错误;
B、图中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I结束后,这条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位于同一个细胞内,因此,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和基因v、w可能在同一极,B正确;
C、基因cn和cl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减数分裂I前期,基因cn和cl通过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是基因重,C错误;
D、由图可知,基因v和w位于X染色体上,与果蝇眼的颜色有关,不能决定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micr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micrRNA和DNA都是由4种核苷酸构成的单链,DNA中含有A、T、C、G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U、C、G四种碱基,B错误;
C、micr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micrRNA和其他RNA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质中,C正确;
D、DNA可以储存人体的遗传信息,micrRNA不可以,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因此炭化稻粒是研究水稻进化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
B、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自然选择通常选择出的是适应环境条件的类型,而人工选择选择的通常是对人类有利的类型,故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可能会降低水稻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
D、人工选择选择的通常是对人类有利的类型,因此长期驯化即人工选择定向改变了水稻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该遗传病不可能为伴X隐性,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1号一定会将自己的致病基因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3、4一定是患者,然而图中3、4并非患者,A错误;家族中不患病男性3、4、9号可能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也可能不是,B错误;9号线粒体中的变异基因可能是亲代遗传来的,因为该变异基因在细胞质中,只会由母亲传给后代,所以9号不会传给他的子代,C正确;虽然该家系中每一代都有人患病,但该病不一定是逐代遗传的,D错误。
14.答案:C
解析:A、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A错误;
B、呼吸中枢在脑干,不在小脑,B错误;
C、题图显示,激素—受体—核蛋白复合物与核DNA特定区域结合,结合后调控相关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使炎症产物减少,C正确;
D、静脉输液时,药物会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名处,对内环境稳态造成不良影响,能达到呼吸道的药物较少,雾化吸入药物方式使药物直达呼吸道局部患处,故雾化吸入起效较快、用药量更少,D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
B、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
C、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
D、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分析图可知,图1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A错误;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Na+内流量减少,导致图2中c点下移,B错误;
C、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时为静息电位,C错误;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恢复为静息电位,D正确。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A、分析题意可知,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而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故若仅有脑干功能正常而脊髓受损,也无法完成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A错误;
B、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故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既能受到意识的控制,也可以自主进行,这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脑干对脊髓的分级调节,C正确;
D、CO2属于体液调节因子,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刺激脑干加快呼吸频率,从而有助于二氧化碳排出,D正确。
故选A。
18.答案:D
解析:细胞乙能分泌抗体,为浆细胞(没有抗原识别作用),则细胞甲是B细胞或者记忆B细胞;细胞丙吞噬消化抗原-抗体,为吞噬细胞,A错误;吞噬细胞可直接吞噬消化细菌和病毒,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吞细胞可摄取、处理抗原,在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细胞乙分泌抗体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发达;细胞丙吞消化病原体比细胞乙的溶酶体发达,C错误;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核苷酸等可被细胞核利用,D正确。
19.答案:A
解析:根据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确定图中数字序号和字母表示的激素名称和相关细胞或腺体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既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参与体液调节,A正确;激素②为胰岛素,激素④为肾上腺素,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激素②和④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激素④和⑦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错误;c表示肾上腺,d表示垂体,e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a分泌的激素②能使血糖浓度下降,激素②为胰岛素,a为胰岛B细胞;激素③和④都能使血糖浓度上升,激素④还参与体温调节,所以激素④为肾上腺素,激素③为胰高血糖素,b、c分别为胰岛A细胞、肾上腺;根据分级调节可确定激素⑤⑥⑦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d为垂体;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因此激素①为抗利尿激素,e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激素④为肾上腺素,激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⑥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寒冷情况下这四种激素分泌都增加,D错误。
20.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单独IAA处理时,浓度大于100nml/L时,随着IAA浓度的增大,对主根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抑制主根伸长,且随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A错误;IAA浓度为0~10nml/L时,由题图虚线是下降的可知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加强,C正确;仅由题中给出的数据可知,100nml/L的BL对主根伸长表现出的是抑制作用,没有表现出促进作用,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蓝紫光和红
(2)C3;NADPH
(3)T3组叶绿素含量较低;光照强度较低;T1、T2组叶片合成的有机物更多地运输到茎秆并积累,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更有利于适应弱光环境
解析:(1)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故选择无水乙醇作为叶绿体光合色素提取液。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2)CO2进入叶绿体后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CO2与C5结合生成两分子C3,随后C3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被NADPH还原为糖类。
(3)由表中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遮明后T3组光照强度较低,SPAD值较低,叶绿素含量也较低,光反应减弱,导致光合速率减小,积累有机物减少,单株总干重较低,所以遮阴后T3组单株总干重较低内因是T3组叶绿素含量较低,外因是光照强度较低。
与对照组植株相比,T1、T2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低,单株总干重却高,表明T1、T2组叶片合成的可溶性糖等有机物容易运输到茎秆并积累,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更有利于适应弱光环境。
22.答案:(1)两;实验①紫皮×白皮,得到的F1都是紫皮,且F1自交所得F2出现9:3:3:1的变式12:3:1
(2)紫花紫皮;6;1/6
(3)AAaaBBbbCCc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4/9;将该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获得三倍体植株,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将三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获得无子果实。
解析:(1)杂交实验①紫皮×白皮,得到的F1都是紫皮,且F1自交所得F2出现9:3:3:1的变式12:3:1,说明果皮颜色至少受到2对等位基因控制。
(2)根据F2果皮颜色的比例可知紫皮基因型是B_C_和B_cc,绿皮基因型是bbC_,白皮基因型为bbcc(也有可能是紫皮基因型是B_C_和bbC_,绿皮基因型是B_cc,白皮基因型为bbcc),F1的紫皮植株基因型都是BbCc,那么杂交实验①中亲本紫皮植株基因型就是BBCC,杂交实验②中亲本紫皮植株基因型是BBcc、绿皮植株基因型是bbCC(或亲本紫皮植株基因型是bbCC、绿皮植株基因型是BBcc);两个紫皮亲本杂交BBCC×BBcc(或BBCC×bbCC)得F1基因型为BBCc(或BbCC),自交得到F2为BBCC:BBCc:BBcc=1:2:1(或BBCC:BbCC:bbCC=1:2:1),表现型为紫皮;再看花色,杂交实验②白花×紫花→F1全为紫花,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两个实验的亲本紫花都是AA,那么F1和F2都是AA,表现为紫花,则F2的表现型为紫花紫皮。杂交实验②F2中紫花紫皮∶白花绿皮∶白花白皮=12∶3∶1,则A、B基因连锁,a、b基因连锁,紫花紫皮A_B_C_或A_B_cc,共6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1/2=1/6。
(3)杂交实验②F1基因型为AaBbC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四倍体植株AAaaBBbbCCcc;先以1对基因为例,AAaa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aa:Aa=1:1:4,A、B基因连锁,a、b基因连锁,则AABB:aabb:AaBb=1:1:4,CCcc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CC:Cc:cc=1:4:1,与F1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的概率为4/6×4/6=4/9。研究人员想利用该四倍体植株继续实验以获得无子果实,实验思路为:将该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获得三倍体植株,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将三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获得无子果实。
23.答案:(1)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呈递抗原
(2)胸腺;M细胞毒性T细胞
(3)支原体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4)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解析:(1)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支原体侵入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皮肤、黏膜,①过程(吞噬细胞吞噬抗原)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吞噬细胞还可以参加特异性免疫,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2)T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在胸中成熟,消灭侵入宿主肺部细胞中的支原体,需要依靠细胞免疫,免疫系统产生的M细胞毒性T细胞与宿主细胞的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3)图中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是支原体与B细胞接触(抗原直接接触),第二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刺激,B细胞被活化后增殖分化。图中N是由浆细胞分化的,为抗体。
(4)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故再次感染后病症会比第一次感染时的轻。
24.答案:(1)提供能量、作为信号
(2)维持种子休眠
(3)降低ABA抑制种子萌发,在相同浓度ABA的影响下,野生型种子中含CRY1,其发芽率比突变型高,说明CRY1能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4)抑制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α-淀粉酶含量减少,使淀粉的分解减少,种子萌发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5)激素调节;环境因素调节
解析:(1)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例如,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为植物提供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植物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光能作为信号,像本题中的CRY1是感受光的受体,进而影响种子萌发等生理过程;光还能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如向光性生长等。
(2)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由图可知,脱落酸能降低拟南芥种子的发芽率,从细胞水平分析是由于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从器官水平分析是由于脱落酸能维持种子休眠,从而影响了种子发芽。
(3)据图1推测,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判断依据是:野生型种子中含CRY1,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在相同ABA浓度下,突变体发芽率比野生型拟南芥的种子低,说明没有CRY1时,种子对ABA更敏感,更容易被ABA抑制发芽所以CRY1可能是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4)图2中②③组结果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6-甲基嘌呤是一种mRNA合成抑制剂,赤霉素+脱落酸和赤霉素+6-甲基嘌呤结果相似,可能是因为ABA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α-淀粉酶的mRNA的合成,进而影响种子萌发等生理过程。
(5)通过以上信息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基因表达调控影响植物体内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受体等)的合成,激素调节则通过激素与受体结合来影响植物的生理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在叶绿体中:C5+CO2R2C3—————①
在线粒体中:C5+O2C3+C2—————②
2C2+BADC3+CO2+NADH+H+—————③
组别/测量指标
对照
T1
T2
T3
单株总干重/g
7.02
9.01
7.75
6.15
叶绿素(SPAD值)
41.52
46.49
43.84
35.03
叶片可溶性糖/(mg.g-1)
25.09
20.41
15.41
11.14
杂交实验
P
F1
F2
①
紫花白皮×紫花紫皮
紫花紫皮
紫花紫皮∶紫花绿皮∶紫花白皮=12∶3∶1
②
白花绿皮×紫花紫皮
紫花紫皮
紫花紫皮∶白花绿皮∶白花白皮=12∶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长春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生物pdf、生物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