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3-10*《汉家寨》名师教案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3-10*《汉家寨》名师教案第1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3-10*《汉家寨》名师教案第2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3-10*《汉家寨》名师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课文探究,作业,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能力:根据文章游踪线索,梳理文章结构层次;品味语言,体味景之荒凉、死寂;理解文本中 “坚守”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分析景之荒凉、死寂,理解文中“坚守”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文中的“坚守”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概括汉家寨景的特点,把握“坚守”的内涵。
    难点:理解把握汉家寨人的坚守,作者的坚守,以及坚守的现实意义。
    教材教法分析:
    《汉家寨》是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单元目标是“阅读理性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加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鉴于文本意蕴与单元目标,结合学生情况,将教学目标放在文化视野中进行确定:①理解“汉家寨”独特的环境,在个性化的言语中把握作者的情思,探究“汉家寨人”的坚守。②感悟“坚守”的精神美及其现实意义,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散文的要求:在诵读时抓住主要内容基础上领悟作者的感情,品味艺术化的语言及感受人文精神。所以通过浏览式阅读,把握文章脉络,通过品读分析概括文中景的特点、人的特点,进而为分析文章主题“坚守”作铺垫。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明确“坚守”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高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学过一些散文,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但张承志的散文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但其作品特点主要是“表达心灵”,而由于学生生活的安逸,人生阅历浅薄,要达到真正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提升个人认识仍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补充作家的相关信息,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作家,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课前布置:
    1.了解作者,查找相关资料。
    2.熟读全文,把握文章中景与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胡杨及塞北的风景图并配乐,教师情境导入)
    这是生长在在西域的大漠戈壁中的胡杨树,它在茫茫风沙中坚强挺立;它根扎沙漠深处,寻找含水的土壤;它头顶炽热的太阳,活出生命坚强;它一千年不死 ,一千年不倒 ,一千年不朽。在塞北的戈壁滩上同样有一种人,他们傲视风沙吹袭,他们同狂风对抗,同黄沙较量,逆境中坚强生存,没有鲜花娇艳,没有绿树青苍,注定与寂寞长相伴,但他们却在那儿固守了千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就是汉家寨人。今日就让我们随同张承志先生一起走进这塞北的汉家寨吧!看看作者在哪里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
    师: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明确了这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会按照作者的游踪来记述所见所闻,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表示游踪的句子,并划分文章的结构。(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文章的结构并让其加以解释)
    第一部分:(1-6)走近汉家寨。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汉家寨所处的大的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7-30)走进汉家寨。写进入汉家寨的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31-结尾)离开汉家寨。写离开汉家寨时作者的感受以及汉家寨对他以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师:我们看到题目是“汉家寨”,文章的每一部分都与汉家寨有关系,所以文章是紧紧围绕汉家寨展开来写的,那么汉家寨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明确:汉家寨就是汉族人居住的寨子。(网络超链接)
    师:在作者看来汉家寨是一块什么地方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29段“在那块绝地里”从这个表述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汉家寨就是一块绝地。(板书:绝地)
    三、课文探究:
    1、第一步:读景
    师:作者为什么会把汉家寨称作绝地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足迹去看看在他慢慢靠近和进入到了汉家寨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问题设计: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16段,从中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写景句子,读一读,品一品,说说他们好在哪里。 分析示例:“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比喻的手法,把天山南麓的大地比为一块烤伤的皮肤,烤伤的皮肤是红肿的,正好对应下句中红色的岩石和淡红色的焦土
    参考:
    ①“山坳褶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风力大而猛,风霜凛冽;狞恶:狰狞、凶恶,这样的尖石棱布满一座山坡——恐怖
    ②“仅仅有一柱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形容沙漠的浩瀚无边,而这一缕孤烟是烽火台上燃起的浓烟诗句中用“直”有什么表达效果?孤烟的劲拔、坚毅,有力度的而此地却是“仅仅”“一柱”“怅怅”,缓慢而略带惆怅失落的——残酷
    ③“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铁灰色:灰黑色,暗哑,无生命感正中:意味着不是边缘,汉家寨处在戈壁腹地,它的前后左右全是这种地貌,无处可逃——破败隔绝
    ④“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铁渣堆:铁砂、铁渣、炉砖等凝结成的堆积物我们常说土地有肥沃和贫瘠之分,它决定了作物的生产态势,而汉家寨的土地根本没有肥沃与贫瘠可言,不具备作物生长的客观条件,很难想象这里的人们靠什么维持生命
    ⑤“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离开了棋盘的棋子,不再属于任何一盘棋局,它与这个转动的世界隔绝了开来——孤独死寂
    明确:同学们品读的很细致,分析也很到位。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汉家寨的环境特点。
    师:作者用沉郁、凝重的语言写出了汉家寨荒芜枯绝、恐怖残酷、破败隔绝、孤独死寂的环境特点,在这样一个拒绝生命,生命也拒绝生长的地方,可谓名副其实的绝地。难道这儿真的就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和人类生存的痕迹了吗?
    (板书:孤寂、荒凉、贫瘠)
    (有。“有一柱烟在怅怅的升起”“只有几间破泥屋”,还有一位老人和小女孩)
    2、第二步:读人
    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17-28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
    问题设计:
    (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他们各自又怎样的特点?说明汉家寨生活怎样?
    明确:作者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
    老人:摇摇头 “微微”摇头不动 “无言”( 饱经风霜 木讷迟钝 不回答来者的提问)
    小女孩:“不眨眼地盯着”“盯住我不眨眼睛”“一动不动”“一直凝视”“破红花棉袄”“黑亮的眼睛”“凝视” (天真 好奇 纯洁)
    作者通过对老人小女孩的动作、神态以及穿着描写体现了汉家寨人生活极度贫困,从无与外人交往,与世隔绝。
    (板书:汉家寨人 贫困、与世隔绝)
    第三步:读精神“坚守 ”
    ⑴汉家寨人的坚守
    1、在汉家寨,自然环境是贫瘠、荒芜的,人的生活又是贫穷的、与世隔绝的。在这样一块绝地中,铁渣堆里长不出一粒庄稼,方圆数百里内,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然而他们竟在这种贫穷、孤独、无助中一代代的延续着生命,我们一方面要佩服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家寨周围有三条巨流般的黑色戈壁通向远方,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走出去,开始新的生活,永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呢?他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 (同桌讨论,教师录播讨论过程)
    明确: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祖先留给他们的家园,有积累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信仰,生活方式,所以汉家寨人没有选择离开。他们留在这儿是为了坚守着生存,坚守祖先的留给他们的家园、信念、传统、生活方式。
    2、请大家结合汉家寨人的生存特点,给坚守下一个定义。
    明确:坚守在字典里,是坚决守卫、不离开的意思。无论外界的环境怎样的恶劣——外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始终守护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坚守。汉家寨人就是在这贫瘠、荒凉,恶劣的绝地中生活了一千多年,他们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守护着祖先留给他们的家园文化、信仰等,这种精神就是坚守。(板书:坚守)
    ⑵作者的坚守
    问题设计:
    1、坚守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汉家寨人,使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绝地中的生生不息,那么作者来到这儿受到影响和感染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文中的第三部分:
    “我离开了汉家寨”“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一股决绝的气概。”
    “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我强忍着心中的激烈,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就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南麓天山在阳光照耀下的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
    师:汉家寨以及汉家寨人给了作者莫大的启示,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人们往往凭借着一种信念和超常的忍耐力去适应环境,就像汉家寨的人们,为了生命的存活,竞在空寂的戈壁绝地中生存了一千多年,作者为这执著坚守的力量深深震撼
    3、作者坚守的是什么?(展示课件:作家简介以及作家语录。)
    明确:作者坚守的是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 作者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良心,其实也是在坚守着纯洁的文学,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三、课题延伸
    1、汉家寨人的坚守充满了力量,这种坚守有如戈壁风景般的苍凉与广阔,作者亦深深为这坚守精神所震撼着,离开汉家寨,作者开始了他坚守的精神之旅,那么我们呢?我们应该坚守什么呢?(四人以小组,联系他人或是自己进行畅谈)
    明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坚守。
    在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我们需要坚守。
    当地沟油、毒豆芽频频出现时,我们需要坚守良知。
    当类似小悦悦事件层出不穷时,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
    当在外旅游时我们要坚守中华美德,文明礼貌。
    当我们生活富裕时,我们要坚守勤俭节约,不能浪费。
    四、作业:小作文(二选一,400字以上)
    1、谈谈《汉家寨》中汉家寨人的坚守是否有必要,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坚守”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领略了天山南麓千里戈壁的苍凉,感受了汉家寨人在绝地中的坚守,当我们和作者一起离开汉家寨时,那种坚守的精神已经在我们心中扎根了。
    生活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但是同时,有一些东西是要始终坚守的,比如正直、真诚、善良等美好的人格,比如诚信、尊严、理想。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坚忍、顽强,学会坚守,在任何困难面前都绝不低头。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课不但要有深度,更要有温度。学生思想很活跃,也很现实,他们往往会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去考虑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显得理智有余而情感不足。语文课堂应该兼顾智育、美育、德育三方面的功能。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从情感层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在预习这一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汉家寨人要死守着那块贫瘠的土地,但是当我提示他们要仔细体会汉家寨人与汉家寨这块土地之间的情感时,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人们对于家乡的留恋、对于祖先的怀念。从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的讨论中,就可以发现,他们已经完全被汉家寨人那种坚守之情所深深地感染了。我想这种情感的教育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能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正确的情感导向也能够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表达交流,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