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1-1*《论雅俗共赏》同步练习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1-1*《论雅俗共赏》同步练习第1页
    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1-1*《论雅俗共赏》同步练习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论雅俗共赏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论雅俗共赏课后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作者在文中把自己和他们的不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勉强(qiáng) 供给(jĭ) 蜕变(tuì) 禅宗(zhōng)
    B. 参差(cī) 享受(xiáng) 譬如(pì) 笼统(lóng)
    C. 逻辑(ji) 姣好(jiǎ)颦蹙(cù) 撩人(liā)
    D. 单薄(bá) 卓然(zhuō)哈巴狗(hā) 归宿(shù)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牵就 天份 趋势 虚妄 功效 出奇致胜
    B. 蜂涌 辨别 结制 纯萃 押韵 纲举目张
    C. 斩截 凑泊 薄弱 叫嚣 逍遥 一蹴而就
    D. 芦管 饶怒 启图 蓄生 概叹 回肠荡气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 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这些俗士需要摆脱得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 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
    A. 固然 而且 也 B. 固然 可是 也
    C. 不仅 而且 还 D. 不仅 可是 还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现在学习成绩不错,但能否考上大学,要看今后的情况:一是要有毅力,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B. 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用生活取代教育,因为生活毕竟带有零散性,并且还含有消极的东西。
    C. 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1月14日在成功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以后,通过它搭乘的美国“卡西尼”号飞船成功传回的拍摄的土卫六照片和其他科学数据。
    D. “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可它却又是遭劫难最多的城市,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游客望而却步。
    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6-9题。
    愁乡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
    明孝陵的松涛在海浪中来回穿梭,那种声音、那种色泽,恍惚间竟有那么相像。记忆里那一片乱映的苍绿已经好虚幻好缥缈了,但不知为什么,老忍不住要用一种固执的热情去思念它。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
    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
    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下,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着海水所来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一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嚎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哭的秦庭?哪里是申包胥可以流七日泪水的地方?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小时侯曾经多么神往于爱琴海,多么迷醉于想象中那抹灿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
    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
    遂想起那些在金门的日子,想起在马山看对岸的角屿,在湖井头看对岸的何厝。望着那一带山峦,望着那曾使东方人骄傲了几千年的故土,心灵便脆薄得不堪一声海涛。那时候忍不住想到自己为什么不是一只候鸟,犹记得在每个江南草长的春天回到旧日的梁前,又恨自己不是鱼,可以绕着故国的沙滩岩岸而流泪。
    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海水徒然地冲刷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羞耻。
    我木然地坐在许多石块之间,那些灰色的,轮流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
    那些岛上的人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在国民学校旗杆上竖着别人的太阳旗,他们那样怡然地顶着东西、唱着歌,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路上。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烛。
    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芒。海雨天风,再不放过旅人的悲思。我们向哪里去躲避?我们向哪里去遗忘?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忽然间,就那样不可避免地忆起了雨花台,忆起那闪亮了我整个童年的璀璨景象。那时侯,那些彩色的小石曾怎样地令我迷惑。有阳光的假日,满山的拣石者挑剔地品评着每一块小石子。那段日子为什么那么短呢?那时侯我们为什么不能预见自己的命运?在去国离乡的岁月里,我们的箱箧里没有一撮故国的泥土。更不能想象一块雨花台石子的奢侈了。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它们停留在海滩上想必已经很久了,每一次海浪的冲撞便使它们更浑圆一些。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
    “你拣的就是这个?”
    游伴们从远远近近的沙滩上走了回来,展示着他们彩色缤纷的贝壳。而我什么也没有,除了那七颗黯淡的灰色石子。
    “可是,我爱它们。”我独自走开去,把七颗小石压在胸口上,直压到我疼痛的淌出眼泪来。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
    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久违的乡音。
    无端的,无端的,又想起姜白石,想起他的那首八归。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后记:鹅库玛系冲绳岛极北端之海滩,多有异石悲风。西人设基督教华语电台于斯,以其面对上海及广大的内陆地域。余今秋曾往一游,去国十八年,虽望乡亦情怯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一九六八年
    6.(1)作者写海,有时从感觉下笔,比如“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试从文中再找两例这样写海的句子。
    答: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
    答:
    7. 文章前后两次说“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请从文章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其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为什么把那七块灰色的小圆石叫“愁乡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者在文中把自己(“我们”)分别跟两种人进行了比较,请找出这两组比较;并分析“我”(“我们”)和他们的不同。
    答:
    [参考答案]
    1. 答案为D薄(bá)应改为bó;卓(zhuō)应改为zhuó;哈(hā)应改为hă;宿(shù)应改为sù
    A强(qiáng)应改为qiăng;宗(zhōng)应改为zōng
    B享(xiáng)应改为xiăng;笼(lóng)应改为lŏng
    C姣(jiă )应改为jiā;撩人(liā)应改为liá
    2. 答案为C
    A“牵”应改为“迁”;“份”应改为“分”;“致”应改为“制”
    B“涌”应改为“拥”;“结”应改为“节”:“萃”应改为“粹”
    D“怒”应改为“恕”;“启”应改为“企”;“蓄”应改为“畜”;“概”应改为“慨”
    3. B
    4. B
    5. (1)不能换。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冷清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2)借景抒情。借助对“青苔”和“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6. (1)例如“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
    (2)用时间上的遥远间隔来说明心理(感觉)上的巨大距离。
    7. 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故国深切思念的情感,饱含着愿望不能实现的遗憾、怅惘、无奈;形式上,运用反复手法,使文章前后照应,文气连贯。
    8. 因为这七块小圆石被来自上海(大陆)的潮水淘洗雕琢,诉说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剧(耻辱),寄托着作者的思乡忧愁,所以作者称它们为“愁乡石”。
    9. 两组比较:一组是“我”和其他游人,还有一组是“我”(“我们”)和岛上的居民。不同:其他游人拣拾沙滩上的贝壳,陶醉于岛上的风景,我拣起的是波涛中的小圆石,沉浸在乡愁和历史的伤痛之中;岛上的居民无所知觉地在他人的统治下“幸福”地生活,和他们相比,我们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使人骄傲,也有近代的衰落和耻辱使人悲哀。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1、古瓷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1、古瓷器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0、汉家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对本文评价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9、春末闲谈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9、春末闲谈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