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2* 巩乃斯的马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巩乃斯的马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课文小结,布置作业,安贫知命,丑陋畸形,黑色幽默派的小丑,引出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巩乃斯蒙语的意思是“太阳坡”,与香格里拉一样,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牵引着读者的思绪,渲染着不同寻常的地域色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巩乃斯。
1.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2.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
1966-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别悲惨的日子,因为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运动使得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宝贵的信任,人人自危,动辄得咎。在政治高压下,每个人都过得压抑、痛苦。《巩乃斯的马》呈现的是个人关于“文化大革命”岁月的记忆和感受。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记事散文偏重于记事。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人。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一、1-3 段:通过对比写出自己爱马,点明题意。 二、4-17段:对马典型场面的描写,表现了马的生命活力 4-8 段:冬日雪夜纵马狂奔-对自由的向往追求。 9-12段:马的家族图-对生存竞争的肯定、赞许 13-17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三、18-20段:由马引出的联想和思考。四、21段:照应开头。
研读文章1~3段,思考:作者的本意是写马,却在这两段抑牛贬骆驼损毛驴,其用意是什么?
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骆驼是沙漠的怪胎,毛驴是个黑色幽默派的小丑 ,作者之所以这样贬,是为了赞马,因为他对马的酷爱、珍惜。
各抒己见:同学们是否赞同作者对牛、骆驼、毛驴的看法,为什么?
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
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是俘虏,是仆役
是人类的朋友,是天地间的尤物
第一部分(1—3):通过对比,指出马是天地间的尤物。
第二部分(4——17)
通过对马典型场面的描写,表现了马的生命活力,奔腾的力度,给予人美的欣赏享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命和精神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从第4—17段共写了几个典型场面?
两个 场面 一个特写:种公马的细描
第六段中作者连用了四个“笑”字,反映了作者什么感情? 久在塞北,长期的压抑苦闷得到释放后的痛快舒畅
在雪夜纵马狂奔后,马的“眼睛里仿 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怜悯、抱怨、诧异什么?
怜悯:“我们”只能如此释放自己压抑的忧郁抱怨:我们不能像马那样直面现实,积极进取。诧异:我们人类竟不如马。
如何理解“马能给人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 马的狂奔与人的感情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抵抗着当时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痛苦的环境中,马的奔跑使作者感受到了重温人生自由的快乐。
浓彩重墨详细描绘了两幅奔腾驰骋的马的图画,为什么却在中间插入了对种公马的特写? 借助对马的社会结构的肯定,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担忧。在那个人与人互相警惕、人人自危、动辄得咎的动荡年代,特写种马,将马群与人群比较,使作者得到启发:更强调作者对自由生命的追求。
朗读13 、 14、15段
如何理解”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给予了我!” 在那个生活单调、充满危险的年代,作者只要一个乐趣:看马。从中“油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共同忧郁……”从而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至今不能忘怀。
如何理解“我久久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为什么在欣赏了一幅奔腾壮阔的景象后,作者却呆了呢? 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雨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阔大的崇高场面,使他发呆,在几分钟间见到使他一生受用的不尽的精神收藏.
调动了视觉与听觉写尽了马群的动作、神态与心理活动
第三部分(18—20)
作者从哪些方面、用了什么资料来表达对马的赞美与喜爱? 从文学、艺术、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
理解“牛从挽用变为食用;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他们只会越来越稀少。……
马与这些动物不同,它独具艺术价值。从历史来看,马的历史,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骏马与武士与英雄以及今天的军人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曾创造出许多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从文化来看,我们有许多关于马的故事,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龙马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
要点一:理清文脉,把握主旨
1.作者写巩乃斯的马,主要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的?
提示:①从外形上与骆驼、牛、毛驴对比,突出马是茫茫天地间的一种尤物;②写马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精神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③以马的生长环境来烘托马的不凡;④以“我”对马的领悟,透视马与人的关系;⑤从中外名家名作中去解读它,从历史的长河中表现马的龙马精神。
2.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提示:①对自由生命境界的追求,对进取、向上精神的讴歌。②在积极进取精神普遍压抑的年代,作者始终与麻木抗争,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阴暗低沉的社会气候,马使作者重温了人生的自由快乐,激起作者对自由生命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体悟手法,鉴赏语言
1.第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些动物与马对比,这些动物各自的和共同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些动物和马对比?提示:①牛安贫知命,骆驼畸形丑陋,毛驴难当大用。它们的共同点缺点是都反衬了生命对强者的屈服。②用这些动物反衬马的不受羁绊的生命魅力。马不同于这些动物,它除了实用功能,更有精神上的意义。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激发人们去追求生命的自由境界。
2.文中第 14、第 15 段描写雨中群马狂奔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描绘夏日雨中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②赞美了奔马自由、奔放的精神。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外界的羁绊它们都不放在眼里。③将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自然流露。④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时,就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 (2)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提示:(1)在那个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充满危险的年代,作者只有一个乐趣,看马。从“蓦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和那时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共同忧郁……”中从而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至今不能忘怀。 (2)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量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场面,使得他“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生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
无论是描写、抒情还是议论,都满蕴着作者的爱马之心,对马的情有独钟。情感渗透在对马的优美外形的描写上,更渗透在对马的精神、品格的描写中,尤其是人马感应的描写,感情色彩极浓。
(2)意境阔大雄壮。天苍苍野茫茫的巩乃斯大草原的背景,健壮优美的巩乃斯名马,无论是雪夜驰马,还是夏天牧场上马群游移,都具有阔大雄壮的特色,尤其是暴雨电闪雷鸣中万马奔腾,则是这一艺术特点的极致。
(3)将思想的表现与感性的叙述、描写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清澈而又深邃的风格。文中,“马”作为核心形象引起了他对世界的思考,通过马联想到人生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其深层的忧郁,联想到流淌于民族精神中的英雄豪气与进取精神——现实与想象、情感与理性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崇高深邃的气韵。不过,这种理性颇强的写作之所以能够达致崇高的风格,与其浸透了生命体验的感性的叙述、描写是分不开的。
(4)结构严谨。文章以“对不爱马的人有一点偏见”起始,将马和其它动物作比,接着描述了巩乃斯马的三幅壮丽图景,然后展开联想,揭示和赞美马的品性,最后回到自己的“偏见”作结,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周涛的散文《巩乃斯的马》借助对马的形象 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马的优美形象、崇高品性,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同时揭示了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关联。 全文脉络如下: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他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他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他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他抬头望望前面。
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
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突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觉悟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版必修二15 淝水之战图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课文小结,布置作业,课文导入,作者简介,《资治通鉴》简介,故事背景,故事演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12* 巩乃斯的马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联想一,联想二,联想三,联想的作用,值得借鉴,马的形象,马踏飞燕,徐悲鸿的《马》,马的艺术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二12* 巩乃斯的马说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巩乃斯草原,梳理字词,思考探究,联想一,联想二,联想三,马的形象,马踏飞燕,徐悲鸿的《马》,马的艺术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