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 竹编B. 锡雕
    C. 酿酒D. 剪纸
    2.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 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C. 节日庆典大量燃放烟花爆竹D.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泄漏时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检查
    B.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密度不同
    C. 实验室加入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质量
    D. 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4.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镓属于非金属元素B. 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D.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5.下列图示中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导致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沾污试剂,腐蚀橡胶帽B. 打破容器
    C. 沾污滴管,污染试剂D. 引起中毒
    6.对乙酰氨基酚,速效感冒胶囊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C8H9NO2,用于退热、缓解中轻度疼痛,分子结构如图,下列有关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乙酰氨基酚由20个原子构成
    B. 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
    C. 对乙酰氨基酚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
    D. 对乙酰氨基酚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9
    7.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金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
    C. 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 过氧化氢分解——分子发生了变化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黑磷负载的金单原子催化剂(Au1/BP),实现了甲烷(CH4)在温和条件下氧化制甲醇(CH4O)。如图为甲烷制甲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最大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 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生成物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9.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故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D. 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但做保护气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
    1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元素含量
    B. 空气的成分
    C. 原子的构成
    D. 物质的分类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三条件
    D. 探究CO2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12.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 )
    A. AB. BC. CD. D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3.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全球首套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的装置,甲醇作为燃料具有安全高效、清洁、可再生的优点。C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CH3OH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甲醇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熔点−97.8℃,沸点64.7℃。
    (1)操作1的名称是 ______ 。
    (2)铁和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H2和Fe3O4,该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CO2合成CH3OH反应为:,使用H2需过量,原因是 ______ 。
    (4)操作2能够将甲醇与水分离,是利用CH3OH和H2O的 ______ 不同将他们分离。
    (5)该流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意义在于 ______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4.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图2实验中用 ______ (填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______ (填“ba”或“bc”)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2)图1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______ 。
    (3)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______ 。
    A.
    B.
    C.
    D.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该装置有一处错误,错误之处为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需要选用的仪器和实验用品有G和 ______ 。
    (3)小明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如图Ⅰ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______ 。(写一点即可)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医用双氧水、“84”消毒液等都是常用的消毒剂,小林同学家里有一瓶新买的“84”消毒液和一瓶久置的医用双氧水,他无法判断医用双氧水是否变质。因此他将两种溶液带到学校,跟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探究一:双氧水是否变质?
    【实验1】取少量MnO2于试管中,滴加双氧水,观察到 ______ ,说明双氧水已全部变质,则原双氧水已完全变成的液体是 ______ 。(填化学式)
    探究二:“84”消毒液和双氧水能否混合使用,以增大其消毒效果。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2】取适量新制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84”消毒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______ (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结论:“84”消毒液和双氧水混合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混合使用。
    同组的小蓝同学提出新的问题,在实验2中,“84”消毒液的作用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作反应物,H2O2与NaClO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______ ,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
    ①按上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后。 ______ (填操作),再分别装入试剂。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60mLH2O2溶液,注射器中吸入50mL“84”消毒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84”消毒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84”消毒液,可收集到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如下表(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
    表中的数据X= ______ 。
    【得出结论】小林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______ 。
    【拓展延伸】“84”消毒液科普常识提示;“84”消毒液严禁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用,除了生成氯化钠和水外,重要的是会反应产生一种黄绿色有剧毒的氯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电解法制取高铁酸钠的反应原理是:Fe+2NaOH+2H2O=Na2FeO4+3H2↑,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若用5.6g铁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水反应,计算产生高铁酸钠的质量是多少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竹编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锡雕只是雕刻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剪纸只是将其剪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避免废水污染水源,故选项A说法正确;
    B、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能增大植物对空气中有害气体与烟尘的吸收量,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故选项B说法正确;
    C、节日庆典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增加有害气体与烟尘的排放,进而增大空气污染程度,故选项C说法错误;
    D、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有害气体与烟尘,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天然气泄漏时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后,再开灯检查,防止发生爆炸,故A正确;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液氮的沸点低,蒸发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故B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含量少,但是稀有气体用途广泛,如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B.根据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含量少,但是稀有气体用途广泛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防范爆炸的措施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答案】C
    【解析】解:A、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镓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可倒持,以免液体倒流,沾污试剂,腐蚀橡胶帽,故A正确;
    B、药匙中为固体粉末,会导致试剂不能全部落到试管底部,不会打破容器,故B错误;
    C、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滴液,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防止污染滴管,进而污染试剂,故C正确;
    D、凑近瓶口闻气体气味,吸入气体过多可能会导致中毒,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对乙酰氨基酚是由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构成的,一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乙酰氨基酚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对乙酰氨基酚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16×2)=9:3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对乙酰氨基酚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金的原子结构稳定,不易得失电子,所以其化学性质稳定,并不是因为它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错误;
    B、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B选项错误;
    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是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故C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分解是过氧化氢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两种原子再进行重新组合,分子发生了变化,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氧气在光照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2CH4+O22CH3OH。
    A、甲醇(CH3OH)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其中含量最多的为氧元素,氢元素的含量最少,故A说法错误;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B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C说法错误;
    D、生成物为甲醇,化学式为CH3OH,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化合价原则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C、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催化剂不一定都能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推理错误。
    D、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但做保护气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等其它气体,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根据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能做保护气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推理,不能盲目推理,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A、地壳中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A模型不正确;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成分约占1%,故B模型正确;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故C模型不正确;
    D、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者属于并列关系,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D模型不正确。
    故选:B。
    根据原子的结构、空气的组成以及物质的分类和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简单分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答案】D
    【解析】解:A、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酒精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该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B、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时,应控制单一变量,在该实验中,两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C、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燃烧情况的比较可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得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比较可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不能验证出燃烧需要可燃物,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D、①④处棉球变红色;②③处棉球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④处棉球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D。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试剂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B、根据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①④处棉球变红色;②③处棉球不变色,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的难点,明确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高锰酸钾没有开始反应前固体只有一种,开始反应后,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此时固体变为三种,完全反应后只剩余锰酸钾二氧化锰两种固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1:8,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燃烧放热会使温度升高,完全燃烧温度慢慢降低又恢复至室温,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木炭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固体铜,故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不会为零,图像不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与图像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反应与图像的关系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过滤 使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增加甲醇的产量 沸点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析】解:(1)操作1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名称是过滤;
    (2)铁和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H2和Fe3O4,化学方程式为;
    (3)该流程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反应时使用过量H2能使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增加甲醇的产量;
    (4)根据资料:甲醇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熔点−97.8℃,沸点64.7℃,水的沸点是100℃,可利用水和甲醇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5)该流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故答案为:
    (1)过滤;
    (2);
    (3)使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增加甲醇的产量;
    (4)沸点;
    (5)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2)根据铁和水蒸气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增加生成物的产量进行分析;
    (4)根据甲醇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转化和制备,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胶头滴管 ba 作对照 在不断运动 D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向右运动,进入粗玻璃管后,先聚集在上方,与纱布条含有的水反应形成氨水,导致无色酚酞变红,因此一会儿,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2)在图1中,丙装置置于大烧杯外,作用是作对照,验证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乙烧杯中溶液变红是因为甲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运动到乙烧杯内;在图1中,乙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乙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丙中溶液不变色,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图2中,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成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纱布条上,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本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具有难闻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因此要佩戴护目镜、注意通风,做完实验需要洗手,不涉及加热,不需要注意高温的标识。
    故选:D。
    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ba;
    (2)作对照;在不断运动;
    (3)D。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向右运动,进入粗玻璃管后,先聚集在上方,与纱布条含有的水反应形成氨水,导致无色酚酞变红进行分析;
    (2)根据图1丙装置置于大烧杯外,作用是作对照,验证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进行分析;
    根据图1中,乙中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运动到乙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以及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本实验中浓氨水挥发出具有难闻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因此要佩戴护目镜、注意通风,做完实验需要洗手,不涉及加热,不需要注意高温的标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A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BF 节约试剂(或废物利用或降低成本或操作方便等)
    【解析】解:(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A;该装置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故该装置有一处错误为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2)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需要选用的仪器和实验用品有G和B、F,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带孔塑料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带孔塑料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
    (3)小明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如图I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能通过捏放塑料管控制液体和固体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节约试剂(或废物利用或降低成本或操作方便等)。
    故答案为:
    (1);A;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2)BF;
    (3)节约试剂(或废物利用或降低成本或操作方便等)。
    (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3)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答案】无气体生成 H2O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催化剂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740 前两次产生的氧气量相同,第三次生成氧气和前两次不同 NaClO+2HCl=NaCl+H2O+Cl2↑
    【解析】解:【实验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双氧水已全部变质,则无明显现象;且双氧水完全变成的液体是水,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无气体生成;H2O;
    【实验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做出猜想】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则在实验2中,“84”消毒液也可能为催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
    ①组装好实验后,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再分别装入药品;故答案为: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2次中液体增加的体积均为280mL,第3次增加的体积为730mL−560mL=170mL,则说明过氧化氢已完全反应,则说明每增加10mL“84”消毒液,装置中的空气排出10mL,量筒内液体体积增大10mL,则X=730+10=740;故答案为:740;
    【得出结论】前两次产生的氧气量相同,第三次生成氧气和前两次不同,则说明为“84”消毒液为反应物,每反应10mL,生成280mL氧气;故答案为:前两次产生的氧气量相同,第三次生成氧气和前两次不同;
    【拓展延伸】由于NaClO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Cl2↑;故答案为:NaClO+2HCl=NaCl+H2O+Cl2↑。
    【实验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实验2】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
    【做出猜想】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析;
    ①根据实验的步骤分析;
    ③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
    【拓展延伸】根据NaClO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33.7%
    【解析】解:(1)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23×2+56+16×4×100%≈33.7%;
    (2)设产生高铁酸钠的质量是x,
    Fe+2NaOH+2H2O=Na2FeO4+3H2↑
    56 166
    5.6g x
    56166=5.6gx
    x=16.6g
    答:若用5.6g铁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水反应,产生高铁酸钠的质量是16.6g。
    故答案为:(1)33.7%;
    (2)16.6g。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铁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电解水
    C.木炭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D.高温灼烧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量筒内的液体体积/mL
    280
    560
    730
    X
    750

    相关试卷

    2024_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_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九年级(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共8页。

    2024_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望龙中学九年级(上)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_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望龙中学九年级(上)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8页。

    2024~2025学年安徽合肥蜀山区合肥市西苑中学初三(上)期中化学试卷(11月)[原题+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合肥蜀山区合肥市西苑中学初三(上)期中化学试卷(11月)[原题+解析],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