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小学语文统编版(2025)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5 动物儿歌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5 动物儿歌教案设计,共5页。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课件。
一 谈话引入,揭示题目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当中哪个季节最热吗?(夏季)
2.谁能说说在夏天里你看见过哪些小动物?(学生自由回答)
3.揭示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动物儿歌》,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1)(板书题目:动物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2.指名读儿歌,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展翅/飞”“游得/欢”“结网/忙”和“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的停顿不同,注意要读正确,读好停顿。
3.学习生字。(出示课件2)
qīnɡ tínɡ mí cánɡ zà mǎ
蜻 蜓 迷 藏 造 蚂
yǐ shí liánɡ zhī zhū wǎnɡ
蚁 食 粮 蜘 蛛 网
(1)认读生字。
①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②教师指导、正音:“藏、造”是平舌音,“食、蜘、蛛”是翘舌音,“蜻、蜓、藏”是后鼻音。
③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识记生字。
①归类识字:课文有6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都是左形右声,左边的虫字旁表义,右边的部件表音。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②字理识字:“网”是象形字,可以结合课文彩图和汉字演变图来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③熟字加偏旁:米+辶=迷 告+辶=造
良+米=粮
④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
迷:迷人、迷失、迷路
藏:捉迷藏、冷藏、藏书
造:造句、打造、造就
食:食品、食用、伙食
粮:干粮、口粮、粮食
网:上网、网球、电网
4.学习词语。(出示课件3)
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蝌蚪游水 蜘蛛结网
(1)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用多种形式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2)你们还能说出一些同类型的词语吗?(知了唱歌、公鸡打鸣、大雁南飞)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了解生字的特点,从而有效地识记生字;对“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的积累和拓展,既是对相关动物知识的扩充,又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三 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出示课件4、5)
间 迷 造 运 池 欢 网
(1)观察生字的特点。
课文有5个生字是半包围结构,其中3个偏旁是走之。
(2)教师重点指导。
“间”:先外后内。门字框要大、要正,竖、横折钩要写直,不能歪;“日”要稍小些,放在田字格中心位置。
“迷”:先内后外。“米”写在田字格中心偏右上一些,走之的笔顺是点、横折折撇、平捺,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
“池”:左窄右宽。三点水呈弧形;右部“也”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舒展。
“网”:先外后内。同字框要大而正,里面的两个“撇、点”要分布均匀。
2.学生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学习了许多生字,收获可真不小!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儿歌。
1.教学时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提高识字的效率。
2.利用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生活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领会字义。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3.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课件。
一 巩固所学,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巩固所学。(出示课件6)
会认字:蜻 蜓 迷 藏 造 蚂 蚁 食
粮 蜘 蛛 网
会写字:间 迷 造 运 池 欢 网
词语积累: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蝌蚪游水 蜘蛛结网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字词的复习,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二 合作问答,趣读儿歌
1.师生合作读儿歌。(出示课件7、8)
(1)提问“什么”。
教师提问:什么半空展翅飞?什么花间捉迷藏?……(分别指名回答)
(板书: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2)提问“在哪里”。
教师提问:蜻蜓在哪里展翅飞?蝴蝶在哪里捉迷藏?……(分别指名回答)
指名提问“在哪里”,其他学生回答。
(板书: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
(3)提问“干什么”。
教师提问:蜻蜓半空干什么?蝴蝶花间干什么?……(分别指名回答)
指名读儿歌,请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小动物的动作。
(板书: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房前—结网忙)
2.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儿歌的节奏。
3.学生齐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读出趣味。
设计意图:运用合作问答、表演、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 拓展延伸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在安全范围内,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把你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讲给同学听,加深对小动物的了解。
3.通过观察,模仿课文“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再编几句儿歌,读给家人听。
在教学中,先复习学过的字词,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然后师生合作诵读儿歌,让学生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提高朗读水平。
5 动 物 儿 歌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房前—结网忙教学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重点)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难点)
4.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重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5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动物名称,学习形声字,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5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