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对 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对 花教案,共3页。
课题
对花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多媒体、钢琴、电子白板
年级
五年级
执教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黄梅戏相关知识并尝试表现黄梅戏中唱、念、做的表现手段。
过程与方法:学唱黄梅戏选段,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表现戏曲,感受地方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对花》,让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
材
分
析
黄梅戏《对花》选自《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剧中所表现的青春的活力、逗趣的语言和优美的曲调,使人如沐春风,具有亲切感人的魅力。《打猪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毫无造作,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
教学
重点
1.初步了解黄梅戏这个剧种。
2.学唱黄梅戏《对花》,让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
教学
难点
1.能较好的模仿《对花》的唱腔特点。
2.能唱准一字多音处。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一.组织教学,初听戏曲。
二.导入新课。
三.学唱《对花》第一段。
四.表现戏曲《对花》。
五.音乐游戏:听辨黄梅戏。
课堂拓展:模仿念白。
小结下课。
教师面带笑容,师用亲切的方式向学生问好。了解学生对戏曲剧种知晓的情况
1.介绍黄梅戏剧种、起源。
2.简介戏曲《对花》并出示课题。
3.介绍黄梅戏大师严凤英。
1.复听戏曲,提问:黄梅戏的唱腔有什么特点?
2.教师深情范唱,让学生谈感受。(出示歌谱)
3.教师钢琴伴奏教唱歌曲第一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
4.教师边唱边画出难点句(一字多音处)的旋律线。
5.钢琴伴奏,带领学生慢速度演唱并对音色提出要求。
6.钢琴伴奏,带领学生用动作表现旋律起伏变化。
7.钢琴伴奏,带领学生用多种方式练唱歌曲,有不足之处及时纠正。
1.邀请学生一同表演唱《对花》。
2.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1.再次小结黄梅戏的特征。
2.播放四段戏曲,听辨哪首是黄梅戏。
播放戏曲《打猪草》念白片断视频。
1、学生能说出戏曲有哪些剧种
2、初听戏曲。
1.欣赏《对花》视频,尝试说出戏曲剧种。
2.知道戏曲名,对学唱戏曲产生兴趣。
3.了解戏曲大师为我国艺术做出的重大贡献。
1.认真聆听,发现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婉转,动听,甜美、流畅、通俗易懂
2.学生认真聆听,了解《对花》所描述的故事。
3.学生发现难点:一字多音处。
4.学生边画旋律线边反复连唱难点句。
5.学生模仿,用圆润、流畅的声音演唱。
6.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7.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小组对唱。
1.积极配合教师,参与表演唱。
2.认真欣赏台上表演的同学,发现优缺点,共同进步。
1.初步感知黄梅戏的特征。
2.认真聆听和思考,用动作来回答。(认为是黄梅戏的高高举起手,认为不是的胸前手交叉。)
学生认真聆听,并尝试学唱念白。
谈话导入,增进师生情感。
初步了解解黄梅戏相关知识。
弘扬传统文化,发扬戏曲精神。
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将乐曲的节奏、旋律、力度、情绪用肢体语言表示,培养学生自信。
增强学生的表现力,拉近师生的距离。
鼓励学生互评,自主学习、共同发现、解决问题,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黄梅戏的基本功训练。
钢琴
多媒体
板书
板书
多媒体
歌谱
板书
钢琴
多媒体
多媒体
板书设计
《对 花》
(难点句的旋律线) 婉转,动听,甜美、流畅、通俗易懂
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 爱满人间爱的人间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歌曲,创作活动,拓展延伸,再次唱响《爱的人间》走出教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 爱满人间爱的奉献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 百花园采 花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