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单元教学设计,共4页。
《学习任务三:品味语言,鉴赏说理的艺术性》名师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选文均为理足气盛的文章,非常讲究文采和言辞技巧。在对君王、同僚陈述政治建议,表达自己观点时,作者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四篇文采斐然、文气沛然的文章,既彰显了古人的言辞智慧,又展现出 作者各自的风格才气。本任务着重从品味语言的角度鉴赏四篇文章的语言艺术。课时安排:1课时。第八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的言说技巧,汲取古人的劝谏智慧。2.品味四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的文采和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教学重难点理解古人的劝谏智慧,品味文章的言说技巧。教学过程1.导入。如何准确、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如何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如何得体地陈述自己的理性思考,这都需要借助语言的艺术。比如,魏征以敢于直谏而留名青史,但他在劝谏中也讲究方法。本节课重点鉴赏四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按本单元四篇文章的体式,前两篇重在分析言说技巧,后两篇侧重鉴赏语言文采。2.学习活动一:品读《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体会言说技巧。思考与讨论:《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都是理足气盛的文章,前者是进谏给君王的奏章,后者是答同僚的回信,两篇文章各有怎样的言辞技巧?提示:①《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劝谏艺术:委婉+诚恳。“委婉”是指说理的方式。《谏太宗十思疏》多处巧设比喻,把劝谏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 “求木之长”“思流之长”的比喻推出君王应“积其德义”的观点,在对比和“载舟覆舟”的比喻论证中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诚恳”是指进谏的态度,指语言得体、立场准确,处处关照对方的心理。魏征在劝谏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君臣关系”;称自己为“下愚”,称皇上为“明哲”;言“臣闻”,而不言“臣以为”。 他站在君王的立场上,为君分忧,用心找出君王身上的不足,并贴心地替君提出 建设性的意见,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描绘出未来的政治蓝图,给予皇上这样做的动力。魏征能取得好的进谏效果,在高超的洞察智慧、高妙的劝诫艺术背后,是一 颗敢于担当的忠心。②《答司马谏议书》言简意赅,措辞委婉而坚决。提问:前人对此文有很多评价,结合之前所阅读的司马光的书信,你如何看待王安石回信的言辞?《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的语言柔中带刚,态度委婉而坚决,这样的辞令 符合答复指责性书信的特点。文中对“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中的 “怨谤”的驳斥,采用不屑一驳的从容之态——告知对方,早有所料,不值一提, 更无须驳斥了。再转一笔强调,这是皇上想要改变这种情况,而“我”不顾众人反对,不论政 敌多少都要辅助皇上实施改革,这也难怪那些因实施新法而受损的既得利益者 对“我”“汹汹然”。以反问作结,旨在加强肯定语气,增加结论的不可置疑性。 这样举重若轻地对待“汹汹然”的“怨诽”,尽显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既针锋相对地批驳了司马光的指责,也表明了自己坚持原则的政治态度,结尾处礼节性致辞又不失赠答之礼,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请看前人评价:清代刘熙载说半山(即王安石)文善用揭过法,只下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是何简贵!”清代吴北江傲岸倔强,荆公天性,而其生平、志量、政略亦具见于此。”说明补充材料是否使用,可视学情而定。3.学习活动二:品读史论散文,体会不同文体、不同作者的语言。(1)思考与讨论:《阿房宫赋》《六国论》《过秦论》三篇史论文章,各有风格, 各具文采。结合文章的相关段落,各举一例,分析三篇文章各自的语言特点。提示:①《六国论》是一篇堪称典范的政论文,多用简洁明快的语句,表意准确精 当;又间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使文章显得缜密准确而又形象生动、情理兼备。如写赂地者“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叙事简明又形象生动。又如“古人云……此言得之”,引用古语,在增强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的同时,又增加了说服力,为文章增添了文采。②《阿房宫赋》是赋体散文,语言特色主要是辞采华丽、铺陈夸张。阿房宫 的雄伟瑰丽,宫中美女之盛、珍宝之多,大都通过铺陈夸张的手法写出,加上丰 富的想象、美妙的比喻,将阿房宫的形势、规模、构造及宫内生活的奢靡,全都表现得生动逼真。全篇还很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辞采华美,抑扬铿锵,摇曳多姿。如“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是一组整齐的对比句,前者写歌声浓烈,如春光浴身,有温暖之意,后者写舞袖频举,似冷风拂面,生寒冷之感,突出了歌舞之盛、奢华之至。③《过秦论》虽是篇史论,但由于作者擅长写辞赋,因此他的一些政论文章 也有辞赋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叙述的极力铺陈上,如大量运用排比句、对偶句 和同义词,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气势磅礴、姿态横生,议论恢宏而又深刻。如文章开头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并用了排比、对偶句,及连用同义词,把秦孝公想征服天下的雄心渲染得淋漓尽致。(2)教师小结:不同的语言风格与文体,与时代背景、个人偏好有直接的关联。韩愈主张文以载道,这几篇史论文章无疑是最经典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仅有高妙的语言和文采,更重要的是借助这样的语言艺术表达了士大夫为国家勇于担当的精神。说明本处引用了王 传学的《〈过秦论〉 〈阿房宫赋〉〈六国 论〉比较阅读》一文 的观点。4.作业。请从魏征、王安石、杜牧、苏洵四人中,任选一个名字填写在句子的横线处,以“ ,为你的勇气(智慧、担当、才气)点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设计意图作为阅读鉴赏活动的收束环节。 在前面阅读理解、分析鉴赏、品味交流的基础上,有理有据有情感有温度地落实 单元大任务:为高一的同学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