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50分)
    1. 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软体动物用足运动,大多具有贝壳
    B.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比线形动物运动更灵活
    C. 比较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点,推测前者可能由后者进化而来
    D.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因而比扁形动物更高等
    【答案】D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
    【详解】A.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代表动物有:章鱼、枪乌贼、扇贝、缢蛏、牡蛎、鲍等,A正确。
    B.动物的身体分节,可以使该类动物的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敌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见,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比不分节的线形动物运动更灵活,B正确。
    C.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结合分析可知,比较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点,推测前者可能由后者进化而来,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但是腔肠动物比扁形动物更低等,D错误。
    故选D。
    2. 下列关于四种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叙述合理的是( )
    A. 四爪陆龟体表覆盖甲,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B. 塔里木裂鳆鱼游泳时,主要靠鳍的摆动提供动力
    C. 白肩雕的肺与气囊相通,气囊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D. 普氏野马胎生哺乳的特征,能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游泳。
    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呼吸。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胎生、哺乳
    【详解】A.四爪陆龟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体表覆盖的甲具有保护作用,A错误。
    B.鱼类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塔里木裂腹鱼游泳时,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提供动力,B错误。
    C.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普氏野马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哺乳能提高后代营养条件,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D正确。
    故选D。
    3. 体育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投铅球比赛。关于投铅球动作的完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完成投掷铅球动作时,6收缩7舒张
    B. 投铅球动作的完成需要多组肌肉的配合
    C. 3内的滑液和4可以使关节更牢固
    D. 投铅球动作的完成只有运动系统参与
    【答案】B
    【分析】图中1关节头、2关节囊、3关节腔、4关节软骨、5关节窝、6肱二头肌、7肱三头肌、8前臂骨、9肘关节。
    【详解】A.完成投掷铅球动作时是伸肘动作,6肱二头肌舒张7肱三头肌收缩,A错误。
    B.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B正确。
    C.2关节囊,包围着整个关节,使关节更牢固,C错误。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D错误。
    4. 《梦溪笔谈》中记载,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关于人这种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生来就有的B.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 不利于适应环境D. 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答案】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详解】蜘蛛被蜂蜇伤后会用芋梗摩擦伤口消肿,后来人被蜂蜇伤后,也用芋梗敷伤口进行治疗。蜘蛛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性行为,而人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人的这种学习行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 下列例子:①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②蚂蚁的分工合作③某地区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④蜜蜂采蜜传播花粉。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
    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
    【答案】A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①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动物为植物传播了种子,能体现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正确;
    ②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不能体现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②错误;
    ③某个地区的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③正确;
    ④蜜蜂采蜜,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④正确。
    故选A。
    6. 如图为五种生物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的细胞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 ⑤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 从结构上看,②③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D. ②③④⑤都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答案】C
    【分析】图中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详解】A.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组成,A错误。
    B.⑤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营养物质来生活,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粪便、枯枝落叶等参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错误。
    C.③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②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②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都属于真菌,主要依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新的个体,D错误。
    故选C。
    7. 消毒可大幅降低手术的感染率,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以能够杀死哪种生物或结构为标准?( )
    A. 球菌B. 杆菌C. 荚膜D. 芽孢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外科手术器械要灭菌,要杀灭一切生物,包括芽孢.而芽孢是最难杀灭的,因为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都有很强的抵抗力,故而杀死了芽孢,细菌就都被杀死了。
    8. 下列食品的保存方法与所利用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分析】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袋装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也叫巴氏消毒法,故A错误。
    B.新鲜鸡蛋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保质期的,因此属于低温冷藏,基本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故B正确。
    C.肉类罐头是利用封盖前高温灭菌,罐内无细菌,封盖后密封很严,微生物不能进入,来延长肉类罐头的保质期,属于罐藏法,基本原理是高温杀死并隔离微生物,故C正确。
    D.木耳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蘑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属于脱水法,基本原理是除去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故D正确。
    故选A。
    9. 下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符合该图分类( )

    A. ①大肠杆菌 ②红豆杉 ③葫芦藓 ④海带
    B. ①家鸽 ②水杉 ③桃 ④水绵
    C ①酵母菌 ②油松 ③卷柏 ④石花菜
    D. ①珊瑚虫 ②苏铁 ③墙藓 ④衣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熟记相应生物类群的特征是解题关键。图中的①是动物或微生物,②是裸子植物,③是蕨类植物或苔藓植物,④是藻类植物。
    【详解】结合题意和选项可知,①是动物或微生物,可能是大肠杆菌、家鸽、酵母菌和珊瑚虫;②是裸子植物,可能是红豆杉、水杉、油松和苏铁;③是蕨类植物或苔藓植物,可能是葫芦藓、卷柏、墙藓,桃是被子植物,有果实,故③不可能是桃;④是藻类植物,可能是海带、水棉、石花菜和衣藻。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国宝大熊猫是举世公认的珍稀动物,因其完成有性生殖非常困难,全世界仅中国现存2000多只。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与大熊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水培的富贵竹长出新枝条B. 马铃薯的块茎长成幼苗
    C. 将苹果树的芽接到梨树上D. 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水稻
    【答案】D
    【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详解】ABC.水培的富贵竹长出新枝条、马铃薯的块茎长成幼苗、将苹果树的芽接到梨树上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BC错误。
    D.杂交育种是通过种子繁殖后代,种子中有受精卵发育胚,故杂交育种属于有性生殖,与大熊猫的生殖属于同一类型,D正确。
    故选D。
    11. 研究人员从一种海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应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 完隆技术B. 杂交技术
    C. 发酵技术D. 转基因技术
    【答案】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巧妙地进行拼接组装,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其某些遗传性状。
    【详解】A.克隆技术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方式,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杂交技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把海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细胞,番茄获得了抗冻的性状,这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转基因番茄,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下列关于人的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B. 每个细胞内染色体都成对存在
    C. 染色体上所有基因构成DNA
    D. X、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相等
    【答案】A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故A正确。
    B.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少一半,成单存在,故B错误。
    C.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而不是所有的DNA片段都是基因,故不能说染色体上所有基因构成DNA,故C错误。
    D.X与Y的染色体形态结构存在差异,基因数也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13. 下图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④上
    B. 不同生物细胞内①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C. 每条①含有一个②分子
    D. ③可表示具有遗传效应的②的片段
    【答案】A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图中①表示表示染色体,②表示DNA,③表示基因,④表示蛋白质。
    【详解】A.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②DNA 分子上,而④蛋白质上没有遗传信息,A错误。
    B.不同生物细胞内①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一般不同,B正确。
    C.一般情况下,一条①染色体含有一个②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正确。
    D.③可表示基因,②DNA 上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正确。
    故选A。
    14. 下图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的人的遗传病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个体3、4的基因组成均为Aa
    B. 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C. 个体7、10的基因粗成都是Aa
    D. 个体11患病的概率为1/4
    【答案】D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依据3、4、8、9号家庭表现可知,此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个体3和4是杂合体,基因型均为Aa,A正确。
    B.在3、4、8、9号家庭中,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9号表现正常,则9号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遗传图如下:
    C.图可知,1号的基因组成是aa,传递给7号的基因是a,而7号表现正常,必由一个基因A控制,所以基因组成是Aa,同理5号的基因组成是aa,传递给10号的基因是a,而10号表现正常,必由一个基因A控制,所以基因组成是Aa,所以个体7、10的基因组成都是Aa,C正确。
    D.在7、8、11号家庭中,1号患病基因型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传递给了7号,而7号表现为不患病,那么,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7号Aa、8号患病aa,遗传图如下:

    个体11患病的概率为1/2, D错误。
    故选D。
    15. 如图代表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人为男性,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 其Y染色体来自父亲
    C. 其生殖细胞的类型只有一种
    D. 其21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
    【答案】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Y ,女性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此人为男性,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A正确。
    B.子女成对的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男的性染色体为XY,其中Y染色体一定是传给儿子,X染色体一定是传给女儿,B正确。
    C.男性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Y ,产生含有X和Y染色体的精子,说明生殖细胞的类型是两种,C错误。
    D.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其21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母亲 ,一条来自父亲,D正确。
    故选C。
    16.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目的是 ( )
    A. 根治遗传病
    B. 控制人口数量
    C. 减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
    D. 和谐社会关系
    【答案】C
    【分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详解】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几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几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 优质家蚕品种对于丝绸业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方法中,达不到培育家蚕新品种目的的是( )
    A. 改善家蚕的生活环境和饲料质量
    B. 将蚕卵带到太空中进行处理
    C. 通过杂交技术培育新的变异类型
    D. 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育种
    【答案】A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要培育家蚕新品种,家蚕的遗传物质必须发生改变。将蚕卵带到太空中进行处理(属于诱变育种)、通过杂交技术培育新的变异类型(属于杂交育种)、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育种遗传物质均发生了改变,能达到培育家蚕新品种目的。而改善家蚕的生活环境和饲料质量并不能改变家蚕的遗传物质,因此达不到培育家蚕新品种目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众多,但大多数学者认同苏联学者奥巴林等提出的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关于这一学说及其实验探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B.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相同,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 米勒实验支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D. 米勒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降雨现象
    【答案】A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
    【详解】A.按照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A正确。
    B.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不相同,B错误。
    CD.米勒实验: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在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D错误。
    故选A。
    19. 农民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害虫数量锐减,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农药Ⅱ,害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见如图)。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
    A. 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B. 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
    C. 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D. 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使害虫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答案】D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杀虫剂Ⅰ、Ⅱ都对害虫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正确。
    B.曲线下降不会达到零值,是因为害虫有抗药性强的个体,正确。
    C.曲线回升是通过抗药性强的害虫不断繁殖实现的,正确。
    D.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个体差异,杀虫剂l、Ⅱ不能使害虫发生抗药性强弱的变异,错误。
    故选D。
    20. 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各医院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 )
    A. 控制传染源B. 保护易感人群
    C. 切断传播途径D. 杀灭病原体
    【答案】C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吃药、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切断传播途径:如喷洒消毒液、自来水消毒、杀灭蚊虫、搞好个人卫生、流感流行时戴口罩出门等;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
    【详解】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主要是防止病原体通过输液器、注射器传播,该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C。
    21. 在医学上,器官移植困难是因为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那么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 病原体B. 受损伤的组织C. 抗原D. 抗体
    【答案】C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 移植到人体内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可抗原。
    故选C。
    22. 下列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服药后病情未见好转,可加倍服药
    B. 长期服用某种非处方药,应得到医生的相关指导
    C. 不需要关注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等注意事项
    D. 处方药标志为“Rx”,可以自行购买,随意服用
    【答案】B
    【分析】安全用药要做到: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详解】A.服用药量要按说明书服用,不能随意增减用量,A错误。
    B.是药三分毒,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长期服用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B正确。
    C.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C错误。
    D.“Rx”是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D错误。
    故选B。
    23.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需要掌握必要的急救方法。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发现有人晕倒,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 发现燃气泄漏,要先关闭气源、开窗通风
    C. 当有人心跳骤停时,急救车到达前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D. 当有人受伤,血液从伤口喷涌而出时,要及时在伤口远心端按压止血
    【答案】D
    【分析】常用急救电话:110匪警,119火警,120急救中心,122道路交通事故报警。
    【详解】A.发现有人晕倒,应该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紧急呼救电话时必须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区××路×弄×号×室”,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讲清病人的年龄、性别、伤情等自己的病史,A正确。
    B.发现燃气泄漏时,应该立即关闭气源并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处,B正确。
    C.遇到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在呼救并拨打120后,需要进行紧急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指在没有任何条件下的徒手复苏操作技术,其步骤为打开患者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为了提高抢救的效率,C正确。
    D.当有人受伤,血液从伤口喷涌而出时,判断这是动脉出血。动脉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手指压迫点应位于伤口处的近心端,D错误。
    故选D。
    24. 在“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变量是酒精浓度
    B. A点表示酒精浓度为1%时,水蚤10s 内心跳次数为30
    C. 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变慢
    D. 当酒精浓度升高到20%时,水蚤10s 内心跳次数为0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酒精溶液的浓度,A正确。
    BD.由图可知,A点时酒精浓度为1%,此时水蚤10s内心跳次数为30;当酒精浓度升高到20%时,水蚤10s 内心跳次数为0,BD正确。
    C.从曲线图中可知,当酒精浓度小于0.5%时,曲线是上升的,说明在此浓度范围内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水蚤心率是增加后减少,C错误。
    故选C。
    25. 健康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健康就是指一种身体上的良好状态
    B. 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无副作用
    C. 偶尔的醉酒对心血管不会产生影响
    D.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答案】D
    【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详解】A.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A错误。
    B.无论西药还是中药,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B错误。
    C.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营养过剩、熬夜、压力过大等,因此偶尔的醉酒对心血管也会产生影响,C错误。
    D.所谓心血管疾病就是心脏和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是由于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所致的心脏、大脑以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做到合理膳食,不吸烟、不喝酒,坚持体育锻炼等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下图是常见的部分动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以上生物所代表的生物类群进化过程中,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以上动物中能用肺进行呼吸的动物有___;C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陆生脊椎动物,其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___。
    (3)以上动物中___(填字母)属于恒温动物,这是因为其体内的___(填生理活动)旺盛。
    【答案】(1)D→E→A→B→C→F
    (2)①. BCF ②. 用肺呼吸##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在陆地产卵##卵有坚硬的卵壳等
    (3)①. F ②. 呼吸作用
    【分析】题图中:A鲫鱼是鱼类,B青蛙是两栖动物,C麻蜴是爬行动物,D蚯蚓是环节动物,E蝗虫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F苍鹭是鸟类。
    (1)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题图生物所代表的生物类群进化过程中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D→E→A→B→C→F。
    (2)鲫鱼用鳃呼吸,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苍鹭用肺呼吸。可见,题图动物中能用肺进行呼吸的动物有B青蛙、C麻蜴、F苍鹭。C麻蜴是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陆生脊椎动物,其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用肺呼吸、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在陆地产卵、卵有坚硬的卵壳等。
    (3)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以上动物中F苍鹭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这是因为其体内的呼吸作用旺盛。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7. 同学们在学习了米酒的制作后,对葡萄酒酿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巴斯德社团的同学到附近酒庄进行探究实践学习后,尝试酿造葡萄酒。
    (一)操作步骤
    榨汁装瓶:将干净的葡萄榨汁装瓶,玻璃瓶提前高温处理。
    通气培养:用几层纱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时间。
    密封发酵:将装置封口放在温暖的地方。
    (二)探究原理
    同学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如图)。
    (1)该制作过程并没有加入酒曲,这是因为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___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提前高温处理是为了___。
    (2)葡萄酒在制作过程中先通气后密封的原理___。
    (3)发酵后期,酵母菌数量逐渐减少乃至衰亡,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始分析原因,发酵后期除了氧气浓度逐渐不足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根据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再找一条可能的原因___。
    【答案】(1)①. 酵母菌 ②. 杀死玻璃瓶上的杂菌(高温灭菌)
    (2)先通气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再密封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3)酒精浓度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或葡萄糖浓度降低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1)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在装瓶前,玻璃瓶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以杀死其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排除实验外其它环境的污染。该制作过程并没有加入酒曲,这是因为新鲜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以自然发酵。玻璃瓶提前高温处理是为了杀死玻璃瓶上的杂菌(高温灭菌)。
    (2)葡萄酒在制作过程中先通气后密封的原理:先通气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再密封让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3)分析曲线图可知,在发酵前期的0~96小时内,酵母菌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多;发酵后期的酵母菌数量逐渐减少乃至衰亡,原因有:①酒精浓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②葡萄糖是酵母菌的营养物质,当葡萄糖浓度减少时,会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28. 生物通过生殖繁衍后代,维持着生物圈的勃勃生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生殖(填有性无性),成活后的植株主要表现___(填序号)的性状。
    (2)图乙表示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d表示受精卵,则家蚕发育过程比蝗虫多出的阶段是[ ]___。
    (3)丙图中M是三种生物发育的共同特点,都属于___发育。
    (4)图丁所示的结构中,能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___(填数字),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有___(填数字)。
    【答案】(1)①. 无性 ②. ①
    (2)b蛹 (3)变态
    (4)①. 2 ②. 3、4
    【分析】图甲中①接穗,②砧木。图乙中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图丙中M代表变态发育。图丁中1卵壳,2胚盘,3卵黄,4卵白。
    (1)图甲是嫁接,这种生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嫁接后的性状是由接穗决定的,所以该植株成活后主要表现①接穗的性状。
    (2)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若d是受精卵,则则家蚕发育过程比蝗虫多出的阶段是b蛹期。
    (3)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图甲中的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4)2胚盘含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发育成雏鸟。3卵黄,4卵白都可以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
    29. 西瓜为夏季常见水果,近年来,西瓜育种和栽培技术的进步使果实产量不断提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西瓜抗枯萎病的能力,农业生产中常使用南瓜幼苗作为砧木,嫁接培育西瓜。上图是西瓜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西瓜果肉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红瓤西瓜的花粉授到纯种黄瓤西瓜的柱头上,则所结西瓜果肉为红色的可能性是___,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是___。
    (2)大面积种植西瓜时,修剪侧蔓是最繁重的一环,侧蔓太多,结出的果实产量反而会下降。生产中,人们偶然发现了一种无需修剪侧蔓的西瓜新品种“无杈早”。为研究无杈性状的遗传规律,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根据子代的性状及数据比例,可推断其表现显性性状的亲本是___(填纯合体或杂合体)。
    ②欲判断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取实验中无杈子代与无杈子代进行杂交:
    若后代出现___,则无杈是显性性状,有杈是隐性性状;
    若后代性状全部为___,则有杈是显性性状,无杈是隐性性状。
    【答案】(1)①. 0 ②. Tt
    (2)①. 杂合体 ②. 有杈##有杈和无杈 ③. 无杈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西瓜果肉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红瓤西瓜的花粉传授到纯种黄瓤西瓜的柱头上,完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内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以来自母本,受精卵的基因组成为Tt。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所以种子的胚的基因组成为Tt。所结西瓜果肉的基因组成与母本相同,所以为红色的可能性是0。
    (2)①同一种生物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性状,西瓜的有杈与无杈是一对相对性状,子代有杈和无杈的比例是1:1,可推断其表现显性性状的亲本是杂合体,亲代隐性性状是纯合体。
    ②如果无杈是显性性状,则题干中的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若后代出现有杈(或有杈和无杈),则无杈是显性性状,有杈是隐性性状。
    若后代性状全部为无杈(aa×aa→aa),则有杈显性性状,无杈是隐性性状。
    30. 地球上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从出现原始的生命到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从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认真观察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将缺少的动植物类群补充完整:A___、B___。
    (2)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___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3)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很多物种灭绝了,新的物种又不断形成。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___不断进化。
    (4)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生物学家把生物分成7个不同的等级,其中___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5)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
    【答案】(1)①. 被子植物 ②. 节肢动物
    (2)化石 (3)自然选择
    (4)种 (5)①. 基因##遗传 ②. 建立自然保护区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历程,以及生物分类等级和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点。
    (1)本小题考查生物进化历程。分析进化树可知,生物进化历程大致为:原始生命诞生后,由于营养方式不同,原始生命逐渐进化为原始单细胞动物和原始单细胞藻类植物。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所以A为被子植物,B为节肢动物。
    (2)本小题考查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本小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物的遗传变异,外因是环境的变化。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大都存在过度繁殖的倾向,会产生大量后代。由于生存斗争,后代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却是少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这些个体不断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后代则被淘汰,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所以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4)本小题考查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学家把生物分成7个不同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5)本小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也叫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其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异,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所以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就地保护是指在野生动植物原来的栖息地对野生生物实施有效保护的策略。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主要形式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1.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表所示,某科研工作者还绘制了人类疾病的防疫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学上来看,炭疽杆菌是引起炭疽传染病的___,它与动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患炭疽的家畜和人位于概念图中的[ ]___,某人因和炭疽患者接触而感染,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位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属于图中的[ ]___。
    (2)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属于___。
    (3)根据表中的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___道防线中的___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___,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上述物质,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概念图中的[ ]___。
    【答案】(1)①. 病原体 ②. 无成形的细胞核 ③. ①传染源 ④. ②易感人群
    (2)保护易感人群 (3)①. 三 ②. 淋巴细胞 ③. 抗体##特殊蛋白质 ④. ③特异性免疫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图中:①是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特异性免疫。
    (1)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乙图中的病原体,炭疽杆菌属于细菌,其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它与动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患炭疽的家畜和人位于乙图中的①传染源,某人因和炭疽患者接触而感染,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位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属于乙图中的②易感人群。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疫苗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属于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当病原体浸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病原体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脱毒病菌属于疫苗,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根据甲图中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属于疫苗)刺激了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特殊蛋白质);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体,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乙中的③特异性免疫。
    32. 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生病或发生意外,如溺水、触电、创伤等,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三为“藿香正气胶囊”,该药___(填“可以”或“不可以”)自行购买。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___(任写一条)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2)图一所示心肺复苏术,先做胸外心脏按压,按压胸骨下段约三分之一处,按压深度成人至少___厘米。并保持气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30次再做___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直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___,并且脸色逐渐红润,证明抢救有效。
    (3)若图二所示受伤部位b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该在___处(填字母)。
    (4)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生活方式病”?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1)①. 可以 ②. 成分,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
    (2)①. 5##五 ②. 2##两 ③. 颈动脉有搏动
    (3)B (4)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加强体育锻炼等
    【分析】人工呼吸是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胸外心脏挤压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
    (1)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由药品说明书上标注的“OTC”标志,可知“藿香正气胶囊”为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
    为确保用药安全,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要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所提供的各项信息,包括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贮藏条件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2)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1/3处;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5-6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80-10次,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反复进行。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说明抢救有效。
    (3)平时说的外伤出血是指体动脉和体静脉出血。体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而体静脉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体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而体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题中图二所示受伤部位b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可以判断是静脉出血,因而应该在B远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
    (4)现代文明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富贵病或慢性病等,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作为青少年,在生活中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序号
    食品名称
    保存方法
    基本原理
    A
    袋装牛奶
    巴氏消毒法
    除去氧气抑制细菌、真菌繁殖
    B
    新鲜鸡蛋
    低温冷藏
    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C
    肉类罐头
    罐藏法
    高温杀死并隔离微生物
    D
    干木耳
    脱水法
    除去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亲代形状
    子代形状及数量
    有杈
    无杈
    无杈×有杈
    156
    168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月考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月考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