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天门山风景秀丽,森林资源丰富,有珙桐、香果树、金钱槭等多种珍稀植物,其中,珙桐俗称鸽子花,有着“植物大熊猫”之称。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门山上的所有珍稀植物构成了种群
    B. 天门山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
    C. 天门山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层次
    D. 珙桐和大熊猫都具有器官这一层次
    【答案】A
    【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多细胞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珍稀植物的种类繁多,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因此山上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B正确;
    C、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天门山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层次,C正确;
    D、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器官这一层次,D正确。
    故选A。
    2. 细胞学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最早提出,后经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补充完善。它赋予生物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的独特韵味,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罗伯特·胡克通过对木栓组织的观察,最先命名了细胞
    B. “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的得出,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C. 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细胞学说认同魏尔肖的名言:“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的意义:阐明了动植物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详解】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细胞,最先命名了细胞,A正确;
    B、“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的得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B错误;
    C、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
    D、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是对细胞学说的补充,D正确。
    故选B。
    3.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被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支原体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支原体与冠状病毒的最大区别是其有细胞结构
    C. 支原体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P
    D. 支原体属于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支原体模式图,该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详解】A、支原体与肺炎链球菌都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具有细胞结构,病毒无细胞结构,故支原体与冠状病毒的最大区别是其有细胞结构,B正确;
    C、支原体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C错误;
    D、支原体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属于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C。
    4. 人脑中有一种与痛觉和学习记忆有关的物质叫脑啡肽,它能改变神经元对经典神经递质的反应,起修饰经典神经递质的作用,故称为“神经调质”,又被称为“脑内吗啡”,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红素的元素组成与脑啡肽的元素组成存在差异
    B. 脑啡肽由4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成
    C. 脑啡肽中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
    D. 脱水缩合形成脑啡肽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0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脑啡肽的结构式,该分子是由5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称为五肽,也称为多肽。组成脑啡肽分子的5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2
    【详解】A、血红素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Fe,而脑啡肽的组成元素为C、H、O、N,二者有差异,A正确;
    B、据图可知,组成脑啡肽的5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CH2-C6H4OH、-H、-H、-CH2-C6H5、-CH2-CH(CH3)2,由此可见,组成脑啡肽的氨基酸有4种,B正确;
    C、脑啡肽是由一条肽链组成的,组成脑啡肽的四种氨基酸的R基中均没有氨基或羧基,因此脑啡肽的结构中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C正确;
    D、脑啡肽是由5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形成过程中脱去了4分子的水,因此形成脑啡肽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18=72,D错误。
    故选D。
    5. 202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加速变革”。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晒干减少了结合水的含量,使其代谢水平降低
    B. 氢键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 结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与蛋白质、脂肪结合,这样就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
    D. 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比幼叶细胞中的高
    【答案】B
    【详解】A、将种子晒干减少自由水的含量使其代谢水平降低,使其代谢水平降低,A错误;
    B、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当一个水分子的氧端(负电性区)靠近另一个水分子的氢端(正电性区)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说明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结合水是指与蛋白质、多糖等结合而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的水,脂肪是非极性分子,不能与水结合,C错误;
    D、同一株植物中,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代谢旺盛,D错误。
    故选B。
    6. 肉饼是山东聊城的一种特色美食,其原料主要是猪精肉、小麦粉、粉条和葱花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猪精肉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B. 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C. 葱花中含有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D. 脂肪、淀粉、纤维素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
    【答案】D
    【详解】A、猪精肉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A正确;
    B、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B正确;
    C、纤维素属于多糖,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一般不能为人所利用,C正确;
    D、淀粉、纤维素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物质,不是多聚体,D错误。
    故选D。
    7. 我国科学家利用天然DN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DNA塑料,该塑料可无损回收、可控水解,且能循环使用,对于我国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细胞内的DNA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的
    B. 可从原核细胞中获取DNA用于合成新型DNA塑料
    C. 来源不同的DNA在元素组成和碱基种类上不存在差异
    D. DNA的双链结构使新型DNA塑料难以被水解
    【答案】D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 DNA 和 RNA,D NA 与 RNA 中的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的磷酸和五碳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链。
    【详解】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是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A正确;
    B、原核细胞中DNA为裸露的,可以从原核细胞中获取DNA用于合成新型DNA塑料,B正确;
    C、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DNA的碱基种类为A、T、G、C,来源不同的DNA在元素组成和碱基种类上不存在差异,C正确;
    D、由题意可知,新型DNA塑料可无损回收、可控水解,故新型DNA塑料易被相应酶水解,D错误。
    故选D。
    8. 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Cfilin-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C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 Cfilin-1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
    C. Cfilin-1缺失可导致细胞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能力
    D. Cfilin-1缺失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
    【答案】B
    【分析】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 、由题干信息可知,Cfilin-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核孔,所以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
    B、Cfilin-1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一种蛋白质,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B错误;
    C、C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不能进入细胞核,从而引起细胞核变形,可能会导致细胞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能力,C正确;
    D、Cfilin-1缺失会导致染色质功能异常,染色质上含有控制细胞代谢的基因,从而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D正确。
    故选B
    9. 蓖麻分泌的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它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细胞通过高尔基体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蓖麻毒素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成熟的蓖麻毒素,再分泌至细胞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蓖麻毒素的合成过程需要游离的核糖体
    B. 蓖麻毒素经内质网加工后运输到高尔基体
    C. 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
    D. 蓖麻毒素的合成过程需要叶绿体、线粒体提供能量
    【答案】D
    【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分泌蛋白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利用的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分泌蛋白需要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据此可知,蓖麻毒素的合成过程需要游离的核糖体,A正确;
    B、蓖麻毒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加工后运输到高尔基体,此后再经过液泡的加工成为场所的蓖麻毒素,B正确;
    C、题意显示,蓖麻毒素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故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C正确;
    D、蓖麻毒素是分泌蛋白,其合成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10.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和蛋白质可以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B. 各种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C. 某些细胞无细胞核,说明细胞核不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 核膜上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与细胞代谢水平密切相关
    【答案】D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DNA不可以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出细胞核,RNA和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且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应物质不能自由进出,A错误;
    B、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所以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错误;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某些细胞无细胞核但是寿命较短说明细胞核很重要,C错误;
    D、细胞代谢越强,核孔数量越多,核仁越大,D正确。
    故选D。
    11. 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如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 实验①结果说明细胞质中不存在决定细胞分裂的关键物质
    C. 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a部分形成对照
    D. 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详解】A、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
    B、实验①中,a部分相当于去核,只有细胞质,但是细胞不分裂,说明细胞质中不存在决定细胞分裂的关键物质,B正确;
    C、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a部分形成前后自身对照,C正确;
    D、该实验未能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以及细胞核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D。
    12. 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含量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胶原蛋白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和R基中
    B. 皮肤表面涂抹的胶原蛋白不能被直接吸收
    C. 胶原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D. 蛋清蛋白包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最多有8种
    【答案】A
    【分析】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各碳原子上,还含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蛋白质分子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肽平面(—CO—NH—),而不是氨基和R基中,A错误;
    B、胶原蛋白是生物大分子,涂抹于皮肤表面不能被吸收,B正确;
    C、根据题意,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说明胶原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转运,C正确;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所以蛋清蛋白包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最多有8种,D正确。
    故选A。
    13. 有科学家认为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很可能是RNA,它兼具了DNA和蛋白质的功能。下列关于RNA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
    B. RNA的合成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内
    C.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过程中有肽键形成
    D. RNA与DNA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答案】B
    【分析】RNA 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1)mRNA:信使 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 tRNA:转运 RNA;功能:mRNA 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
    (3) rRNA :核糖体 RNA ;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详解】A、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A正确;
    B、RNA的合成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B错误;
    C、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故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过程中有肽键形成,C正确;
    D、RNA与DNA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都是C、H、O、N、P,D正确。
    故选B。
    14. 研究表明,将细胞加热到43℃,荧光素酶会错误折叠并与伴侣蛋白结合进入核仁暂时储存,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条件适宜时,这些蛋白质被重新折叠并从核仁中释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荧光素酶与伴侣蛋白结合后需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
    B. 伴侣蛋白能防止因蛋白质错误折叠导致的细胞损伤
    C. 核仁能够将发生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合成和加工
    D. 核仁既能参与组装核糖体,又能合成DNA
    【答案】B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与伴侣蛋白结合进入核仁,以防止细胞免受损伤”可知,伴侣蛋白对细胞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据此答题。
    【详解】A、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荧光素酶与伴侣蛋白结合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伴侣蛋白与错误折叠蛋白质结合进入核仁,可保护细胞免受损伤,B正确;
    C、根据题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核仁中暂时储存,条件适宜时再被释放,故核仁并不重新合成错误折叠的蛋白质,C错误;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不能合成DNA,根据题意,核仁也能参与修复错误折叠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15. 胞外囊泡是以囊泡形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膜性结构,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西门塔尔牛初乳胞外囊泡中的miRNA(微小RNA)可以加快幼龄牛犊的骨骼发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囊泡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与膜蛋白无关
    B. 囊泡释放到细胞外仍保持完整,说明其释放的过程没有生物膜的融合
    C. 胞外囊泡中的miRNA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D. 母牛乳腺细胞形成胞外囊泡的能力缺乏可能造成幼龄牛犊骨骼发育缓慢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胞外囊泡是以囊泡形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膜性结构,该过程发生膜的融合,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详解】A、囊泡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是胞吐过程,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与膜上的受体蛋白有关,A错误;
    B、囊泡释放到细胞外仍保持完整,该过程属于胞吐,其释放的过程发生了生物膜的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由题可知,外泌体内的物质包括miRNA和蛋白质,miRNA的合成场所不是内质网,C错误;
    D、由题可知,牛初乳胞外囊泡中的miRNA(微小RNA)可以加快幼龄牛犊的骨骼发育,若母牛乳腺细胞形成胞外囊泡的能力缺乏,则可能造成细胞囊泡形成不足,幼龄牛犊出现骨骼发育缓慢,D正确。
    故选D。
    16. 某研究小组为探索“观察质壁分离实验”的理想实验材料,挑选了3种颜色鲜艳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40%蔗糖溶液比30%蔗糖溶液引起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短
    B. 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C. 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细胞质壁分离后会发生自动复原
    D.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观察质壁分离最理想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
    【答案】D
    【详解】A、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越大,细胞内的水分会向细胞外渗透的更快,质壁分离的时间就越短,因此40%蔗糖溶液比30%蔗糖溶液引起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短,A正确;
    B、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由于细胞膜上还存在水通道蛋白,所以水分子也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B正确;
    C、细胞一开始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之后细胞会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所以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细胞质壁分离后会发生自动复原,C正确;
    D、由题中表格可知,紫甘蓝叶片的细胞重叠程度最低,且质壁分离的效果很明显,因此是观察质壁分离最理想的材料,D错误。
    故选D。
    17.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转运蛋白种类密切相关,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种类型。下列有关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小相同的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时的速率相同
    B.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构象发生改变,通道蛋白运输物质时构象不发生改变
    C. 两者既能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也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D. 转运物质的特异性既与物质的大小、性质有关,也与两者的结构有关
    【答案】D
    【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详解】A、大小相同的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时的速率不一定相同,还与所带电荷有关,A错误;
    B、通道蛋白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分子或离子相结合,也不会发生构象变化;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自身构象会发生变化,只允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B错误;
    C、通道蛋白只参与协助扩散,在运输过程中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而载体蛋白可以参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可能将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也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C错误;
    D、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可以运输物质且具有特异性,转运物质的特异性既与物质的大小、性质有关,也与两者的结构有关,D正确。
    故选D。
    18.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涨破,不透明的红细胞稀释液变成红色透明,这种现象称为溶血。为了探究红细胞在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中是否也会发生溶血,分别将红细胞放入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中观察其是否发生溶血,结果如下表: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红细胞在等渗NaCl溶液中也会发生渗透作用
    B. 红细胞对NH4+的通透性大于对Na+的通透性
    C. 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D. 红细胞对Cl-的通透性大于对Ac-的通透性
    【答案】D
    【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NaCl溶液中不溶血,NH4C1溶液中溶血时间为9.67,两种溶液中均具有C1-,说明人红细胞对的NH4+通透性大于对Na+的通透性;在含NH4+的等渗溶液中,NH4+进入红细胞,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增大,大量水分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涨破,红细胞溶血。
    【详解】A、红细胞在等渗NaCl溶液中也会发生渗透作用,红细胞在等渗NaCl溶液中水还是可以进出细胞,不过处于动态平衡,A正确;
    B、人红细胞在NaCl不溶血,在NH4Cl溶液中溶血说明人红细胞对NH4+的通透性大于对Na+的通透性,B正确;
    C、离子进出神经细胞可以通过协助扩散,如神经细胞上钠离子的内流,钾离子的外流,也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消耗能量,C正确;
    D、人红细胞在NH4Ac溶液中发生溶血所需的时间小于NH4Cl溶液中的溶血时间,说明人红细胞对Cl-的通透性小于对Ac-的通透性,D错误。
    故选D。
    19. 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形脂质体”(如下图),能避免吞噬细胞的识别。目前这种“隐形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脂质体上的抗体有利于将药物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B. 脂质体能够避免被吞噬细胞识别是因为其表面不具有糖蛋白
    C. 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B为能在水中结晶药物,药物A为脂溶性药物
    D. 脂质体到达细胞后会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使药物对细胞发挥作用
    【答案】C
    【详解】A、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结合,脂质体上的抗体有利于将药物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发挥作用,A正确;
    B、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脂质体在运送药物的过程中,能避免被吞噬细胞识别和清除,原因可能是脂质体表面不具备可供吞噬细胞识别的糖蛋白,B正确;
    C、图中药物A位干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C错误;
    D、脂质体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分子,脂质体到达细胞后会与细胞膜发生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使药物对细胞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20. 下图是部分细胞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关于结构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具有单层膜结构,膜上未附着核糖体
    B. 乙——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和“动力车间”
    C. 丙——具有双层膜结构,人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
    D. 丁——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B
    【分析】高尔基体是由许多扁平的囊泡构成的以分泌为主要功能的细胞器。叶绿体由叶绿体外被、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组成,它是一种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它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
    【详解】A、甲为高尔基体,膜上没有附着核糖体,膜上附着核糖体的是粗面内质网,A正确;
    B、乙是叶绿体,是养料制造工厂,而细胞的能量转换站和动力车间是线粒体,B错误;
    C、丙是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消耗氧气,是呼吸的主要场所,人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
    D、丁是中心体,由两个垂直的中心粒构成,参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D正确。
    故选B。
    21. 下图表示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B. Na+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会发生形状改变
    C Mg2+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D. Cl-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答案】D
    【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Na+细胞内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外;K+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Mg2+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Mg2+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Cl-细胞内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Cl-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外。
    【详解】A、K+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维持浓度差,需要消耗ATP,A正确;
    B、Na+细胞内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外维持浓度差,该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发生形状改变,B正确;
    C、Mg2+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Mg2+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C正确;
    D、Cl-细胞内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Cl-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运输到细胞内,D错误。
    故选D。
    22. 生物学家提出了“线粒体起源于好氧细菌”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了某种好氧细菌形成共生关系,最终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演化成线粒体。下列不支持该假说的是( )
    A. 线粒体为双链环状DNA分子,与细菌类似
    B. 线粒体的分裂方式与细菌类似,与真核细胞差别很大
    C. 线粒体含有核糖体、高尔基体,可自主进行部分蛋白质的合成
    D. 线粒体的外膜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内膜与细菌细胞的细胞膜相似
    【答案】C
    【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主要的细胞器之一(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细胞数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详解】A、真核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呈线状染色体,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与细菌拟核DNA相同,可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A正确;
    B、线粒体的分裂方式与细菌类似都是二分裂,与真核细胞差别很大,B正确;
    C、线粒体内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
    D、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可说明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关联,D正确。
    故选C。
    23. 下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
    B. 曲线cd段的形成可能与细胞提供的能量不足有关
    C. 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 曲线fg段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
    【答案】C
    【详解】A、曲线ab段是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A正确;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导致,B正确;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C错误;
    D、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D正确。
    故选C。
    24. TRPs通道是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构象处于开放状态,引起Ca2+顺浓度梯度内流,参与疼痛的信号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RPs通道对被转运离子的大小与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
    B. PIP2活化TRPs通道的过程中,TRPs通道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C. 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时,需要与TRPs通道蛋白结合
    D. 呼吸抑制剂可以影响Ca2+通过TRPs通道的跨膜运输
    【答案】A
    【分析】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由题图可知,TRPs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不同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详解】A、离子通道蛋白也具有特异性,TRPs通道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和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且转运速率高,A正确;
    B、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构象处于开放状态,引起Ca2+顺浓度梯度内流,说明PIP2活化TRPs通道的过程中,TRPs通道的构象发生改变,B错误;
    C、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时,不需要与TRPs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
    D、TRPs通道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所以呼吸抑制剂不影响Ca2+通过TRPs通道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A。
    25. 受体介导的胞吞是大多数动物细胞摄取大分子物质的主要途径。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与受体结合后,经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 该过程离不开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C. 胞吞作用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D. 形成的有被小泡,在细胞内可以被中心体降解
    【答案】D
    【分析】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运输的。胞吞和胞吐的生理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由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
    【详解】A、生物大分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过程体现特异性,A正确;
    B、胞吞、胞吐过程依赖于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B正确;
    C、胞吞过程需要蛋白质参与,C正确;
    D、胞吞作用形成的有被小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D错误。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下图表示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A是蓝细菌,B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序号),其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细胞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B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B细胞的细胞壁位于细胞膜的外面,对细胞起_____________作用。
    (3)某同学使用显微镜,在换高倍物镜后,发现在低倍物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前后多次调节细准焦螺旋及调节视野亮度依然未能找到细胞,此时应该考虑的合理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A ②. A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2)①. 藻蓝素和叶绿素 ②. 叶绿体 ③. 支持与保护
    (3)重新转回低倍物镜,找到细胞,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并调节清晰,再用高倍物镜观察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细菌细胞),乙图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小问1详解】
    蓝细菌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具有拟核,属于原核生物;其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的主要区别是A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小问2详解】
    A蓝细菌细胞(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与B细胞(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均属于自养型生物。B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支持与保护的作用。
    【小问3详解】
    在换高倍物镜后,发现在低倍物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则可能没有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需要重新转回低倍物镜,找到细胞,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并调节清晰,再用高倍物镜观察。
    27. 铁观音是中国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观音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其中铁属于________(填“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组成茶叶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茶叶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___。
    (2)铁观音制茶过程中需要经过炒茶,炒茶过程中减少的主要是茶叶中的________。茶叶细胞中结合水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3)茶叶中的氨基酸经人体吸收后,在细胞中通过________反应形成蛋白质,蛋白质可在细胞中与核酸形成复合体,如在细胞核中可形成______________,在细胞质中可形成______________。蛋白质也可与多糖在细胞膜上结合成糖蛋白,其作用除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起保护和润滑作用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1)①. 微量元素 ②. 统一性
    (2)①. 自由水 ②.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3)①. 脱水缩合 ②. 染色质(染色体)③. 核糖体 ④. 识别
    【小问1详解】
    铁属于微量元素,它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茶叶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小问2详解】
    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若将茶叶晒干制成茶包,晒干过程中减少的主要是自由水,而使其代谢水平降低,便于储藏。茶叶细胞中结合水的主要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小问3详解】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蛋白质可在细胞中与核酸形成复合体,如在细胞核中可形成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质中可形成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膜上还有糖蛋白,其作用除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表面起保护和润滑作用外,还具有识别的功能。
    28. 下图甲为人体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表丙表示图乙中某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填标号或字母,______上填文字)
    丙表:
    (1)图甲中各种生物膜的结构与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直接原因是_____。遗传物质存在的场所是______(填序号)。从进化角度看,首先由于[____]______的出现,才诞生了相对独立的生命系统。
    (2)图乙中,物质X的结构通式是______,分泌蛋白合成起始阶段,首先需要在_______中以X为原料合成一段肽链。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______(填字母)。
    (3)表丙中1、3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
    【答案】(1)①.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②. ③⑥ ③. ④ ④. 细胞膜
    (2)①. ②. 游离的核糖体 ③. bcd
    (3)d、a
    【分析】图甲是动物细胞,图乙物质X为氨基酸,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d为线粒体。由图表可知,3只含蛋白质和核酸,且无脂质即无膜结构,故3为核糖体。1和2均含脂质,均有膜结构,1含有少量核酸,故1可能是线粒体,2无核酸,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小问1详解】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是蛋白质结构差异性的直接原因。遗传物质存在于③细胞核和⑥线粒体。由于④细胞膜的出现,才诞生了相对独立的生命系统。
    【小问2详解】
    物质X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即氨基酸,结构通式为。 蛋白质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a)合成出的多肽,然后经过b内质网进行加工,然后运输到c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再运输到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d线粒体提供能量,研究该过程通常用同位素标记法。
    【小问3详解】
    表丙中1含有少量核酸,可能是线粒体对应于图乙中的d;3只含蛋白质和核酸,且无脂质即无膜结构,故3为核糖体对应于图乙中的a。
    29.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内膜系统的重要结构组分,因其内含多种水解酶而得名。溶酶体膜上嵌有质子泵,可依赖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运输H+,以形成和维持溶酶体腔内的酸性环境。如图为溶酶体发生过程和细胞内“消化”功能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次级溶酶体的形成过程伴随着生物膜的转化,完成这一功能与膜具有____的结构特点有关。
    (2)与细胞质基质相比,溶酶体腔内的pH____(填“高”或“低”)。研究人员发现溶酶体膜有多种与之有关的功能蛋白,推测这些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答出2点即可)。
    (3)研究发现,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体吞噬泡时,LC3I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体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下图为运动强度与LC3蛋白相对含量的关系图,结合上述内容分析,该图能够说明____。

    【答案】(1)一定的流动性
    (2)①. 低 ②. 转运和信息传递
    (3)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LC3-Ⅱ蛋白的量越多,线粒体损伤越多,被清除得越多。
    【分析】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次级溶酶体是有初级溶酶体和吞噬小泡融合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伴随着生物膜的转化,这一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实现,即体现了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
    【小问2详解】
    题意显示,溶酶体膜上嵌有质子泵,可依赖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运输H+,以形成和维持溶酶体腔内的酸性环境,据此可推测与细胞质基质相比,溶酶体腔内的pH“低”。研究人员发现溶酶体膜有多种与之有关的功能蛋白,推测这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小问3详解】
    研究发现,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体吞噬泡时,LC3I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LC3Ⅱ蛋白促使自体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完成损伤线粒体的降解。下图为运动强度与LC3蛋白相对含量的关系图,据图可知,运动强度越大,LC3-Ⅰ蛋白被修饰形成LC3-Ⅱ蛋白的量越多,LC3-Ⅱ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清除损伤线粒体的能力越强,即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LC3-Ⅱ蛋白的量越多,线粒体损伤越多,被清除得越多。
    30. 土壤盐化是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不需能量就能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H+泵可将胞内H+排到胞外,形成膜内外H+浓度梯度。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同时,H+电化学梯度的势能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
    (1)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图中Na+排出细胞所需的能量是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一方面,胞外Ca2+直接____________,减少Na+进入细胞;另一方面,胞外Ca2+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以及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从而促进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降低细胞内Na+浓度。
    (3)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硅积累作物,能够吸收和积累丰富的硅。研究发现,外源施加硅可以降低盐胁迫状态下大豆细胞中的Na+水平,从而提高大豆的耐盐性。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实验材料及用具: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若干,原硅酸,NaCl,植物培养液,原子吸收仪(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
    实验思路:将大豆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并置于植物培养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协助扩散 ②. H+电化学梯度的势能
    (2)①. 抑制转运蛋白A ②. 胞外Na+与受体结合,促进胞内H2O2浓度上升
    (3)①. 甲组不作处理,乙组添加适量NaCl,丙组添加等量NaCl和一定量的原硅酸 ②. 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 ③. 细胞内Na+的含量:乙组>丙组>甲组
    【分析】依题图分析可得:H+泵出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同时,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过程,Na+排出细胞的过程消耗氢离子电化学势能并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属于主动运输;在盐胁迫下,盐化土壤中大量Na+会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即顺浓度梯度进行,Na+进入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小问1详解】
    依题图分析可得:H+泵出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同时,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过程,Na+排出细胞的过程消耗氢离子电化学势能并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属于主动运输;在盐胁迫下,盐化土壤中大量Na+会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即顺浓度梯度进行,Na+进入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H+电化学梯度的势能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Ca2+调控植物抗盐胁迫的两条途径:一是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转运Na+进入细胞内;二是胞外Na+与受体结合促进胞内H2O2浓度上升,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将Na+转运出细胞;通过减少Na+进入、增加Na+排出从而降低细胞内Na+浓度,来抵抗盐胁迫。
    【小问3详解】
    要验证外源施加硅可以降低盐胁迫状态下大豆幼苗细胞中的Na+水平,可以将大豆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不作处理,乙组添加适量NaCl,丙组添加等量NaCl和一定量的原硅酸,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内Na+的含量;若硅能降低细胞内Na+水平,则细胞内Na+的含量乙组>丙组>甲组。
    材料
    取材部位
    颜色
    细胞重叠度
    10%KNO3溶液处理后效果
    30%蔗糖溶液处理后效果
    紫甘蓝叶片
    上、下表皮
    蓝紫色

    很明显
    很明显
    紫色洋葱鳞片叶
    外表皮
    紫红色

    很明显
    很明显
    黑藻小叶片
    小叶片(直接观察)
    绿色

    明显
    明显
    物质
    蒸馏水
    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
    NaCl
    NH4Cl
    NH4Ac(醋酸氨)
    NaNO3
    溶血时间/min
    1
    不溶血
    9.67
    7.65
    不溶血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1
    67
    28
    微量
    2
    59
    40
    0
    3
    39
    0
    59

    相关试卷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泉州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试卷docx、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试卷pdf、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docx、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pdf、侨光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生物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