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docx
    • 练习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答案.docx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答案第1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docx、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参考答案
    1.D(D项,原文为“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而非“‘诗言志’……突出强调了诗歌应源于人间的生活”;且“提出”应为“首见”。)
    2.C(A项,“希腊神话将神话人物视为人类唯一顶礼膜拜的异己力量”错误,“唯一”之说太绝对化。B项,由原文可知,《离骚》中的记载,其神话色彩与《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不相当。D项,“他对魏晋诗歌‘人本精神越来越占压倒优势’价值取向的批判”错误。“坎壈”一词表示命运的不幸和人生的挫折,而“咏怀”则表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正体现了钟嵘慧眼识别并认同郭璞《游仙诗》中个人精神阐发的趋向,选项曲解文意。)
    3.A(A项意为“人类在最初阶段,群聚在一起”,而其他三项均是强调人的价值,正是人本观念的体现。)
    4.①文学艺术生成(“起源”或“创造”也可) ②人本精神越来越占压倒优势(或“人本精神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准则”) ③仰韶文化彩陶器具上的图案(每空1分)
    5.①中国古代有自己的神话体系,只是不同于西方将目光聚焦于天庭诸神的西方神话而已。
    ②在思想上,中华文明以人本主义为基石。中华先民对自身力量充满信心,无需屈从、依附于神,人的智慧也非来自神的启示。如女娲、夸父等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
    ③在表述上,中国古代神话以展现英雄事迹的方式进行文学表述。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主要活动场所是人间,主要事迹是人类早期生产活动的艺术夸张。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表述便是古代人间领袖的英雄事迹。
    (先表明该观点,再分别从思想基础和文学表述两方面具体分析。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有过对觉醒的痛苦的回避”错误。由第②段“他深知觉醒者必然历经痛苦,一旦觉醒并发出呐喊,则必须有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始终不渝的坚持”可知,他并非逃避,而是感觉一旦行动则必须有非凡的意志与坚持,责任重大,不敢轻易行动。)
    7.D(“文章以鲁迅的觉醒为主线”错误,本文的情感态度的主线是肯定鲁迅助力青年在追寻光明而宽阔的人生境界方面的付出与牺牲,表达对鲁迅的敬意。)
    8.①鲁迅战胜了对觉醒的迟疑,以唤醒沉睡的人为目的进行文学创作。
    ②鲁迅承受着精神痛苦和外在攻击,始终坚持寻找光明的前途,作品给人以希望。
    ③鲁迅以利他、牺牲、隐忍的态度,对青年怀有关爱和呵护,坚持帮助扶持青年。(每点2分,共6分)
    9.①《孔乙己》中咸亨酒店中的掌柜的、短衣帮酒客、小伙计等,都是看客。(1分)他们看不起孔乙己这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调侃他的伤疤,以他的悲惨遭遇为笑料,来获得自我满足,体现了他们的冷漠、无聊、庸俗与愚昧。(2分)
    ②《祝福》中鲁镇上的人们是看客。他们听取阿毛的故事,很快又失去耐性,他们主动挑起祥林嫂头上伤疤的话题;(1分)表现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和缺乏同情心、
    恶意与愚昧。(2分)(结合鲁迅其他作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0.ACF(原文:盖其兵屡败,意夫孟子之来,必有奇谋秘计以取胜于邻国,而洗其屡败之过也。)(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B(A项,“无以”意为没办法,与“有以”意思相反。B项,两者都是结构助词,起取消主谓独立性的作用。C项,“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固”意为“牢固”。D项,两者都是宾语前置。)
    12.D(“节俭并不是圣人遵循的中庸之道”归因不全面,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13.(1)统治者不仁德百姓就不会生活安定,统治者不讲道义百姓就会乐于尔虞我诈,这样给百姓造成的损害就大了。(大意2分,“不得其所”“诈”各1分。)
    (2)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是宣扬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谈话对象不同的原因。(大意2分,“直”“故”各1分。)
    14.①子思言利的原因是他说话的对象是智者,(1分)②孟子不言利的原因是他谈话的对象是俗人,(1分)③两人都强调以仁义治国。(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C[从全词来看,这里的“君”应该是指王缄,下片切入现实中的送别,此句意思是在送别的酒宴中你(王缄)未见到我的别愁,归来后我才发现自己已悲伤到无肠可断。]
    16.①开篇“忘却”正话反说,表达的正是对亡妻压抑不住的思念之情。②“凭将清泪洒江阳”,化抽象为具体,把思念倾注在泪水之中,流露出词人思念亡妻的哀婉急切。③“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以故乡无恙反衬出词人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④“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则以“断肠”代悲伤,在酒席的强颜欢笑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寓意悲伤到了极点。⑤“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流转的驿站比喻成词人自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漂泊不定的凄凉状况;同时,该句亦借用典故,以寓作者“人生如寄”的深沉感叹。(答对一点计2分,答对三点计满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盖自怨生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无先后顺序)(每空1分)
    18.示例: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小外甥便飞到了舅舅的怀里,嚷着要大红包。(比拟运用得当3分,尊重原意2分)
    19.D(丁处承接上文“阅读生命的主体建构”,引出作为“阅读生命的主体”的“人类”,而“使文明的含义越来越丰富”也照应了下文的“共享、共情人类文化遗产的实践”。)
    20.①搭配不当:将“即使”修改为“尽管”;②句式杂糅:将“推动”修改为“提供”(或将“的动力”删去)。(每处2分,共4分)
    21.A.惊叹 B.精湛 C.醇厚(每处1分)
    【解析】A处,“赞叹”虽然也有称许之意,但由于后文提到“圣地”一词,“惊叹”情感色彩更为贴切。B处结合后文“建筑技艺”一词,排除不合语境的“精美”一词,而“精巧”多用于形容小巧物品或精细的工艺,如钟表等,因此修饰此处的“建筑技艺”应用“精湛”一词。C处前文“个中况味”指“其中的境况和情味”,后文又有“催生出多重意义”,只有“醇厚”与此匹配;而“浓厚”可形容烟雾、云层,或色彩、意识、气氛,又或兴趣;而“厚重”指“又厚又
    重”,均不符合语境。
    22.示例:观点一:认同。删去“的”,可以使文本更加凝练、紧凑,表意简洁连贯,使读者一目了然。
    观点二:不认同。“的”字更强调领属关系,突出了文本、读者等主体的艺术特征,更好地展现了语句的层次。
    (答出观点1分,说明理由2分,没有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23.命题分析:本题创设了学校研讨会这一具体情境,贴近高中学生的校园生活。话题围绕 “科技与传统文化”展开,这是当下社会讨论的重要内容。材料中的两个观点都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与 “逻辑的力量” 相关联。第一个观点将年轻人对现代科技产品的热衷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简单对立,犯了非此即彼的逻辑错误,且以偏概全地认为传统文化必然被淘汰;第二个观点夸大了科技的作用,认为科技进步是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包括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唯一条件,属于过度推断的逻辑谬误。通过对这些错误观点的分析与反驳,能考查学生对逻辑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论证的能力。
    题目解析:对于第一个观点,学生可以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魅力以及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厚的根基等方面进行反驳,如传统节日、手工艺等在当代仍有众多爱好者和传承者,说明传统文化不会因科技发展而必然淘汰。针对第二个观点,可阐述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挖掘的重要性,科技虽能提供新的传承方式,但无法替代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与传承,如诗词的意境、传统思想的精髓等只能通过深入学习与研究才能传承,而不是仅靠科技创造传承方式就能解决。
    在论证过程中,学生要运用恰当的论证结构,如先指出观点错误之处,再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强调正确对待科技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重要性,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参考译文】
    孟子到魏国去,正值魏国人在马陵战败,秦国人掳掠魏国公子卬,魏国的国家局势可以说陷入了困境。魏王说:“您老人家不远千里来到我们国家,会有办法让我的国家受利吧?”大概魏国军队屡败,想着孟子到来,一定有奇谋秘计来战胜邻国,一洗之前屡败的耻辱。所以魏王问孟子怎样用兵才有好处,怎样用兵是不利的。而孟子就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谈利益呢,只要说仁义就足够了。”
    然而孟子是受学于子思的。他曾经(向子思)询问治理百姓的方法以什么为先,子思说“先要让百姓得利”。孟子说:“君子用来教导人的,也只是仁义罢了,为什么一定要说利益呢?”子思说:“仁义本来就是用来使百姓得利的,统治者不仁德百姓就不会生活安定,统治者不讲道义百姓就会乐于尔虞我诈,这样给百姓造成的损害就大了。”
    孟子向子思学习,已经明白仁义对利的重大意义,而他对梁惠王就始终不用利来劝说他,为什么呢?温公(司马光)的评论说得好啊:“子思、孟子的说法是一致的。只有仁者才明白仁义的好处,不仁的人是不明白的。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是宣扬仁义而不涉及利益,是谈话对象不同的原因。”这种说法可以说是透彻啊。
    仁义并非没有好处,仁义的好处,可以对智者说,很难和俗人说。与世俗之人说仁义的好处,他将用利欲之心去求取仁义,结果又凭什么能得到仁义的好处呢?用利益的想法去追求仁义,即使接近仁义,但最终也不能免于求利。所以只有孟子可以与其谈论利,不是孟子还与其谈论利,就是失去意义。可以与其言利
    而不说,就是没有辨明对象;不可以与其言利却说了,就是说错了话。智者不会错判对象,也不会说错话。
    孔子很少说利的原因,是很少和世俗之人说利。夫子的学说传给子思,子思的学说传授给孟子。夫子很少谈利,而子思对孟子说利,这是子思善于学习夫子的原因。子思已经说到了利,而孟子并不对梁惠王说利,这是孟子善于学习子思的原因。就好像医生用药,这个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在那个人身上。君子不因为天下而俭省父母的用度,对墨子说就可以,对秦始皇说就不可以。节俭并不是圣人的中庸之道,对魏晋时的君主说要节俭是可以的,而对武帝说就不可以了。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共45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