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功能材料的研制B.设计计算机程序
    C.能源开发利用D.治理环境污染
    2.VC泡腾片是一种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片状物品,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同学建议,可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这个建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反思与评价B.猜想与假设C.表达与交流D.实验方案设计
    3.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B.千锤万凿出深山
    C.北风卷地百草折D.草枯鹰眼疾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灯泡发光B.煤气爆炸 煤燃烧
    C.酒精挥发 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 干冰升华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既包含物理性质,又包含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升华
    B.铁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铜是紫红色固体,易导电、传热
    D.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
    6.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
    D.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
    7.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
    ②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水在仪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
    ④滴管吸满药液后管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
    ⑤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
    A.①②③④B.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⑤
    8.用托盘天平称量5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则应( )
    A.增加砝码B.增加药品C.减少药品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9.某同学需要称量43.1g的食盐,他将砝码放在了左盘,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为( )
    A.42.9gB.43.1gC.40gD.36.9g
    10.某同学仰视量取了20ml的水,他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5ml,他实际倒出的水( )
    A.大于15mLB.小于15mLC.等于15mLD.无法判断
    11.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逐渐变黑——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氧气可以压入蓝色钢瓶——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鼓起来——分子的体积变大
    14.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15.《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为云”“为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
    D.此过程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间隔变化实现的
    16.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17.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
    18.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属于物理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为混合物
    1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白醋B.蒸馏水C.纯牛奶D.空气
    20.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糖和水混合得到糖水B.镁氧气→氧化镁
    C.氧化汞→汞氧气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21.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氧气与空气属于并列关系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2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河水、井水、海水都可视为含有某些可溶物的混合物
    D.用滤纸过滤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矿物质
    2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将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不纯
    24.如图所示,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图2是甲、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应接电源负极
    B.气体Q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0~3 min内甲、乙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和8 min时的体积比不同,可能原因是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得多
    25.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示意图中有四种分子B.该反应表示H2与O2化合生成水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3小题)
    26.现有①液氧②镁③蒸馏水④氧化镁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矿泉水⑧冰水混合物八种物质,其中:
    (1)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
    (2)进行如上分类的依据为 。
    27.从微观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图中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氢气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1)图A为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图B为 变化,图C为 变化。
    (2)图中的B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能转化为 能。
    (3)从图C氢气燃烧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每个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28.水是生命之源,请从化学的视角来多角度认识水,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水的性质:
    A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能与二氧化碳化合生成碳酸
    C.具有稳定性,2000℃以上可以发生分解
    D.在直流电作用下会发生分解
    E.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
    上述性质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填字母)。
    (2)认识水的净化:
    天然水中往往含有很多杂质,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饮用。
    ①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天然水属于 。
    ②小明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对浑浊的河水进行净化,装置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在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之外,还需 ,玻璃棒在此起到的作用为 ;实验后天然水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如果过滤失败,需要找到原因后 。
    ③图示中活性炭具有 性,可除去 杂质;经该装置净化后可以得到澄清的水,但不能直接饮用,其主要原因是 ,最好经过 处理后才能饮用。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填字母)。
    A静置沉降 B.吸附沉淀 C.蒸馏 D.过滤
    该变化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④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节约用水也是保护水资源的一种方法,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29.资料: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1)如图1所示,将酚酞试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①烧杯A中的现象是 。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作 。
    (2)如图2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并放在实验桌上:
    ①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小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④与图1装置相比,用图2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其优点是 。
    (3)如图3所示,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接入该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两端的玻璃管内,马上将两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 (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 。
    30.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水的组成,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
    (1)A极是电源的极 (填“正”或“负”),气体a的名称为 ,气体b的符号 。
    (2)实验时常在水槽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3)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填字母,下同)环节,还需要 进行验证。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D.形成结论 E.反思评价 F.表达交流
    (4)用 检验正极气体;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前必须 。该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 ,释放出大量的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据此,说明氢气具有的性质是 。(写一条)
    (5)若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mL,则另一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 mL。
    (6)下列实验能证明水的组成的是 (填字母)。
    A.加热水B.电解水C.氢气燃烧D.净化黄泥水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A、研制功能材料,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B、设计计算机程序,属于计算机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符合题意;
    C、能源开发利用,属于研究制造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D、治理环境污染,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D
    【详解】A、反思与评价是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不符合题意;
    B、猜想与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不符合题意;
    C、表达与交流‌:将探究结果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表达出来,通过研讨会、论坛等形式与同行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共同推进学科的进步‌,不符合题意;
    D、实验方案设计是根据猜想和相关知识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故可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气体的成分是否为二氧化碳属于实验设计,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详解】A、“日照香炉生紫烟”——只发生了形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千锤万凿出深山” ——只发生了形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发生了形状的改变,物质种类没有改变,是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草木枯萎是化学变化。
    故选D。
    4.【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A、铁与空气反应生成铁锈,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为能量的转换,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正确;B、为煤气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煤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错误;C、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食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等,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错误;D、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未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错误。
    考点:物质的变化
    5.【答案】B
    【详解】A、干冰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升华,是指干冰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是一种银白色固体,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白色固体是物理性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是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铜是紫红色固体,易导电、传热,是指铜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石墨是灰黑色固体,熔点较高,是指石墨的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详解】A、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选项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水,所以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选项正确;
    C、蜡烛燃烧放热,所以会有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选项正确;
    D、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选项正确。
    故选A。
    7.【答案】D
    【详解】①中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说法正确;
    ②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水在仪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法正确;
    ③中打开试剂瓶后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若瓶塞正放会污染试剂,说法错误;
    ④中滴管在使用时,滴管要悬空放置,不能与试剂瓶壁紧挨,以防污染试剂,说法错误;
    ⑤中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进入胶头,腐蚀胶头,说法正确;
    故基本操作正确的有①②⑤;
    故选:D。
    8.【答案】C
    【详解】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物右码,且调平天平后,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然后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向左偏转,则说明加入药品偏多,应减少药品,故选C。
    9.【答案】D
    【详解】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即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由图可知,游码的质量为3.1g,则砝码的质量为40g,他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则砝码质量=食盐的质量+游码质量,食盐的质量=40g-3.1g=36.9g。
    故选D。
    10.【答案】A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开始时仰视读数,则液体体积大于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液体体积小于5mL,则倒出的水的体积大于20mL-5mL=15mL,故选A。
    11.【答案】C
    【详解】橡皮塞旋进容器口;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C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易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图中操作错误;
    B、天平的准确度只有0.1g,图中操作错误;
    C、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是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操作正确;
    D、应该用10mL的量筒来量取9.5mL的液体,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详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正确;
    B、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逐渐变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很快鼓起,是因为受热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错误。
    故选D。
    14.【答案】A
    【详解】A、分子很小,肉眼看不到,但“尘土”能看到,则尘土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符合题意;
    B、一滴水中含有很多分子,说明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气体能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C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水的天然循环,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分子得到能量,运动加快,认识错误,符合题意;
    D、水的三态变化,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实现的,认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B
    【详解】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选B。
    17.【答案】D
    【详解】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使滤纸一边一层一边三层,玻璃棒的下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侧,防止弄破滤纸,故A选项正确;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防止液体流出漏斗,故B选项正确;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故C选项正确;D、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把滤纸弄破,起不到过滤的作用,故D选项错误。故选D。
    18.【答案】C
    【详解】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试剂M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C.步骤Ⅲ属于化学变化。
    D.净化后的水仍是混合物。故选C。
    19.【答案】B
    【详解】A、白醋中主要含有水和醋酸,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中只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纯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C
    【详解】A、糖和水混合得到糖水,没有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镁+氧气→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1.【答案】D
    【详解】A.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包含氧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并列关系,故选不符合题意;
    D.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多”,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多变一”,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2.【答案】A
    【详解】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属于纯净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错误;
    B、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是水的三态变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正确;
    C、河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和难溶性杂质,所以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D、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矿物质,故正确;
    故选:A。
    23.【答案】D
    【详解】A、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M与电源正极相连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N与电源负极相连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则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的导电性较弱,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A分析可知,M导管口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A分析可知,N导管口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将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较纯,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4.【答案】A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由图2可知,生成气体Q和气体P的体积比约为2:1,故气体Q为氢气,气体P为氧气,甲试管中生成气体P(氧气),故a应接电源正极,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气体Q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的多,故0~3min 内甲、乙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和8min时的体积比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得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5.【答案】D
    【详解】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该示意图中有三种分子,故A错误;B、根据H2与O2化合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 + O22H2O可知,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微粒个数比为2:1,由微粒的构成和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可知,该反应不能表示H2与O2化合生成水,故B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故D正确。故选D。
    【点睛】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答题的关键。
    26.【答案】(1) ①②③④⑥⑧ ⑤⑦
    (2)物质种类
    【详解】(1)①液氧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②镁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③蒸馏水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④氧化镁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⑤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
    ⑥二氧化碳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⑦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⑧冰水混合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则属于纯净物的有①②③④⑥⑧,属于混合物的为⑤⑦。
    (2)纯净物中只含一种物质,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则分类标准为物质的种类。
    27.【答案】(1) 物理 化学 化学
    (2) 分解反应 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电 化学
    (3)ACD
    【详解】(1)图A为温度降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图B为水通电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图C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产生水,属于化学变化;
    (2)图2中的B是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由一种物质反应产生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从微观角度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A、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水这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B、由化学式的含义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选项正确;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选择正确。
    故选ACD。
    28.【答案】(1)BCD
    (2) 混合物 过滤 漏斗 引流 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重新过滤 吸附 色素和异味 水中还含有很多病菌 煮沸 C 物理 一水多用等
    【详解】(1)A、颜色、气味、状态均属于物理性质;
    B、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具有稳定性,2000℃以上可以发生分解,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会分解,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E、沸点、凝固点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则属于化学性质的为BCD。
    (2)①天然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②在图示简易装置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就是过滤河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之外还有漏斗;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在过滤后,天然水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
    滤液仍浑浊,则应重新过滤。
    ③过滤装置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经过该简易装置净化后的水并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水中仍还有可溶性的杂质,而且没有经过杀菌消毒,水中还含有很多病菌,最好经过加热煮沸处理后才能饮用;
    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就是蒸馏,蒸馏后可得到纯净水,故选C;
    该过程是利用沸点不同,将水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可以从身边做起,例如一水多用:用洗菜水冲马桶、浇花等。
    29.【答案】(1) 溶液变红色 对比
    (2)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处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将酚酞溶液和浓氨水滴反了 浓氨水 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3) 左侧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详解】(1)①C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A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烧杯A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故填:溶液变红色。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实验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对比。
    (2)①胶头滴管的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
    ②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
    ③由于浓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而酚酞试液不具有挥发性,如果在实验中发现试管里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两种试剂加反了;
    ④用左图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比右图课本中装置,优点是防止氨气进入空气导致污染,即实验更环保,同时用药品较少,即更节约。
    (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左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变红的速率加快,说明温度对微粒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0.【答案】(1) 负 氢气 O2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 B C
    (4) 带火星的木条 验纯 淡蓝色 热 水珠 可燃性
    (5)10
    (6)BC
    【详解】(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试管中生成的气体较多,则生成的是氢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试管中生成的气体较少,则生成的是氧气,氧气的化学式为O2,故填:负;氢气;O2;
    (2)水的导电性差,则实验时常在水槽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3)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推测是某种物质是一种猜测,是科学探究中的B猜想与假设;还需要通过C.设计并进行实验来进行验证,故填:B;C;
    (4)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正极生成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气体;
    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氢气)前必须验纯(氢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该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释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珠,该反应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据此,说明氢气具有的性质是可燃性;
    故填:带火星的木条;验纯;淡蓝色;热;水珠;;可燃性;
    (5)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试管中生成的是氢气,b试管中生成的是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则若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mL,则另一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10mL,故填:10;
    (6)A、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法证明水的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符合题意;
    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符合题意;
    D、净化黄泥水,无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法证明水的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相关试卷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五四学制)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检测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检测卷,共1页。

    2024~2025学年山东淄博博山区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初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原题+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淄博博山区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初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原题+解析],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