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检测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检测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2.“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葡萄酿酒D.铁水铸成锅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铁杵成针 C.热胀冷缩 D.百炼成钢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B.C.D.
7.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8.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 )
A.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的体积很小
9.下列仪器:①量筒 ②试管 ③烧杯 ④燃烧匙 ⑤试剂瓶,能直接加热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③⑤D.②③
10.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
B.用白瓷菜碟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D.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物
11.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下图中的( )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⑥D.②③⑤⑥
12.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B.C.D.
13.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扑灭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14.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 )
A.烧杯B.广口瓶C.试管D.细口瓶
15.实验时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没用火柴用已燃的酒精灯点燃B.点燃酒精灯前先检查灯内的酒精是否合适
C.使用前先检查灯芯是否烧焦并剪平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16.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一烧杯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17.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B.试管夹C.滴瓶D.蒸发皿
18.同学们知道食醋、蚁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D.收集证据
19.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
B.天然气可以燃烧 ——用来做饭
C.铁具有导热性——制作铁锅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作制冷剂
2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晾晒的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22.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1/3;
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你认为可能的原是( )
A.①③⑤B.②④C.②③⑤D.③④
2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新物质”
24.如图是利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见
C.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
D.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25.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酚酞B.放置滴管
C.取用盐酸 D.搅拌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3小题)
26.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水由 构成,每个水分子由 构成,用符号 表示。氢气由 构成,化学符号为 。分子是由 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 构成的,但是性质差异巨大,原因是 。
27.观察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①所示,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则镁条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燃烧时,是把化学能转化为 和 。
(2)如图2所示发生的变化为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上述实验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28.指出如图中倾倒液体药剂时的错误:
① ② ③ ④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29.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E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3)实验室取30ml蒸馏水,需要的仪器是 和 。
(4)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是 。
(5)用完酒精灯后,必需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要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其原因是: 。
30.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 g。
(2)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mL。
四、科学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
31.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实验一:探究石蜡的物理、化学性质。
(1)①将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断的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②对于本实验使用的蜡烛有以下描述:A固态;B白色;C质地较软;D能燃烧;E难溶于水;F受热易熔化。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字母序号)。
实验二: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发现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小亮: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小光: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小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小颗粒
收集证据:
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冷而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 的猜想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 的假设。
(3)结论与解释:
①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 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 。
(4)反思与评价
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物质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科研究范畴。故选C
考点:化学学科研究范畴。
2.【答案】C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稻草造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使用火药的过程中,火药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有金属单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3.【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冰雪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胆矾研碎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葡萄酿酒是物质的缓慢氧化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铁水铸成锅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4.【答案】D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铁杵成针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百炼成钢是将生铁中的碳转化成气体或炉渣而除去,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详解】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详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图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图示操作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示操作错误;
D、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污染药品,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滴管要悬空滴加,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详解】A.炸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不符合题意;
B.煤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不符合题意;
C.汽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不符合题意;
D.利用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能量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的,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C
【详解】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C。
9.【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能用于直接加热的仪器为试管、燃烧匙;烧杯用于间接加热;试剂瓶和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选择B
考点:仪器的使用
10.【答案】A
【详解】A、变化时发光发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如电灯发热发光,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碳生成,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水是新物质,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11.【答案】B
【详解】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液体体积较大,应选择放在烧杯中加热,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应垫上陶土网加热,加热时需要铁架台支撑,加热需要酒精灯,故需要的仪器为:①③④⑥。
故选B。
12.【答案】C
【详解】酒精属于易燃液体,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
故选C。
13.【答案】C
【详解】A、不能用水冲灭,因为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会覆盖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不符合题意;
B、用嘴吹,会加速空气流通,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C、可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灭火,符合题意;
D、酒精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扑灭,但是酒精灯在桌面上燃烧,火势较小,无需用灭火器灭火,用湿抹布盖灭即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详解】A.烧杯常用来配制溶液,作为反应容器,故A错误;B.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故B错误;C.试管常用来作为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C错误;D.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就是指填写常用仪器的名称,根据仪器用途和实验选用常用仪器,以供实验所用。相对来说,这是比较简单的。例如,称量物质时,选用托盘天平(附助器材有药匙或镊子);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选用量筒(附助器材是胶头滴管);等等。
15.【答案】A
【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此选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少于总容积的1/3,不能多于总容积的2/3,故在点燃前应检查灯内的酒精量,此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使用前应检查并修剪灯芯,此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完酒精灯后,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此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D
【详解】A、试管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故正确;
B、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正确;
C、烧杯用于较多量液体加热,故正确;
D、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故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故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详解】A、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故A不正确;
B、是试管夹,故B正确;
C、是细口瓶,不是滴瓶,故C不正确;
D、是研钵,不是蒸发皿,故D不正确。故选B。
18.【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小敏提出食醋、柠檬酸谁的酸性强,用pH试纸来测定它们的pH,谁的pH小它的酸性就强,这是一个实验,因此不属于提出假设、得出结论、收集证据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
故选B。
19.【答案】D
【详解】A、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火焰的温度,故B正确;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故C正确;
D、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故D错误。
故选D
20.【答案】B
【详解】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可以燃烧,用来做饭,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铁具有导热性,可用来制作铁锅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答案】B
【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不断运动,质量、体积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等性质。
【详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选项A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选项B错误;
C、给轮胎打气,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选项C正确;
D、晾晒的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快,选项D正确。故选B。
22.【答案】C
【详解】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是正确操作;
②试管外壁有水,可能导致试管冷热不均而炸裂;
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可能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1/3,可能因液体沸腾造成危险但不会引起试管炸裂;
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可能导致试管受热不均炸裂。
所以②③⑤可能造成试管破裂,故选C。
23.【答案】B
【详解】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A.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和结构上与原有物质不完全相同的物质,选项错误;
B. “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或者结构上有所不同的物质,选项正确;
C. “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可能相同,是组成和结构不完全相同,选项错误;
D. 如果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相对于液态水来说就是“同一种物质”,都是由水分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B。
24.【答案】D
【详解】A、既然人类能够用铁原子排列的原子两个字,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所以“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见;故选项说法正确;
C、既然人类能够用铁原子排列的原子两个字,说明人们已经掌握了控制含有移动原子的技术,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利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5.【答案】A
【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不能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它地方,以免沾污滴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不能用胶头滴管搅拌,应用玻璃棒,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答案】 水分子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氢分子 H2 原子 碳原子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详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用H2O表示;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符号是H2;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
27.【答案】(1) 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变化 有白色固体生成 热能 光能
(2) 化学变化 一定
【详解】(1)镁条燃烧的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该变化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是化学变化,镁带燃烧发光放热,该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为化学变化;点燃蜡烛,烛芯周围石蜡熔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28.【答案】 试管未倾斜 瓶口与试管口未紧挨 标签未朝向手心处 瓶塞未倒放
【详解】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口应紧挨,瓶塞应倒放,标签应朝向手心处,故错误为:试管未倾斜、瓶口与试管口未紧挨,标签未朝向手心处,瓶塞未倒放。
29.【答案】(1) 坩埚钳 水槽
(2) I G
(3) B H
(4)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详解】(1)A为坩埚钳;E为水槽;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选I;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故选G;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有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BH;
(4)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使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的原因是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减小,避免下次使用无法打开。
30.【答案】(1) 7.4 2.6
(2)42
【详解】(1)左盘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5g+2.4g=7.4g;砝码和称量物颠倒后,称量物的实际质量是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5g-2.4g=2.6g;
(2)如图,液体体积是42mL。
31.【答案】(1) 密度小于水 dD
(2) 变浑浊 水蒸气 小明 小亮、小光
(3) 小明 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原来燃烧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
(4)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详解】(1)①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②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故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2)①依据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雾,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水蒸气;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小明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排除了小亮和小光同学的猜测,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均不具有可燃性;
(3)①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小明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
②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燃烧时残余的二氧化碳存在,导致石灰水变浑浊;
(4)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朱集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乐陵市张桥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