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名师教学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名师教学课件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名师教学课件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名师教学课件第3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名师教学课件第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名师教学课件第5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名师教学课件第6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名师教学课件第7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学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概括学习,深入理解鉴赏评价,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引导通过诵读和联想,理解两首诗的人文主题:体会诗中所表现出的劳动之美。
    3.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指导古诗赏鉴能力的提升。
    4.整体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的新教材在高一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
    1.熟读文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一)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采采:茂盛的样子。芣苢(fúyǐ ):又作“芣苡”,野生植物名,可食。毛传认为是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薄言:“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有:取得,获得。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掇(duō):拾取,摘取。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采取。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襭(xié):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
    2.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1.朗读《芣苢》,体会文章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二)深入理解——鉴赏评价
    (1)声韵上的特点。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第一句中的“采”(cǎi)和第二句中的“有”(yǒ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ō),第四句中的“捋”(luō),第五句中的“袺”(jié),第六句中的“襭”(xié),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
    (2)用词上的特点。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芣苢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几个环节分置于三章之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长三用,曼妙非常,无不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2.体会《芣苢》内在之美,《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图片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点争鸣,主题思想,重点难点,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完美版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受诗意,共同主题田间劳作,体悟诗境,体味诗情,深味诗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完整版ppt课件,文件包含6《芣苢》《插秧歌》PPTpptx、6《芣苢》《插秧歌》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