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教课课件ppt
展开诗歌发展流程:古代诗→现代诗(新诗)古代诗:古体诗→近体诗→宋词→元曲古体诗: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歌→建安诗歌→陶诗等五言诗→唐古风、新乐府近体诗:律诗、绝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诗经》里的一首诗——芣苢。它描述的是两千多年前,一群女子在采摘芣苢时的场景。芣苢,另外一个名字叫出来,你或许会有一点印象,车前草。它的叶子可以食用。到了初夏,开花,结出的子,就叫车前子,晒干后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所以古人就要去采摘芣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录的诗歌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目前通行的《诗经》共收诗305首,先秦时称《诗》《诗三百》,汉被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中“风”多是从各地收集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按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六艺,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六种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于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击鼓》所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洲中叫”起兴。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诗经》中的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咏唱,大量使用叠字和双声、叠韵词语,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芣苢》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芣苢”(读作fú yǐ)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又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植物。
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妇女采集车前子即“芣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源于繁衍种族的观念,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此当芣苢粲粲càn结子之时,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场面是尤其热烈的。周南地方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人们在劳动时以歌谣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有了《芣苢》等诗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掇(duō) 捋(luō)
袺(jié) 襭 (xié)
芣 (fú) 苢 (yǐ)
(1)采采:茂盛的样子(2)有:取得(3)掇:拾取,摘取(4)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5)袺:提起衣襟兜东西(6)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圈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画面一)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画面二)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画面三)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多,于是用衣襟来兜。
收:芣苢越采越多的情景(画面三)
起:人们出发去采摘芣苢(画面一)
扬: 采摘芣苢时的动作描写(画面二)
画面: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从开始采摘到满载而归的场景。 主题: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诗中“采、有、掇、捋、祜、纈”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1)不能。(2)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首先是“采”概略地叙述采集劳动。然后是“掇”“捋”,这是对采芣苢动作的具体描写。最后是“袺”和“襭”,两个字皆是“衣”部,或是手提起衣襟兜着,或是以腰带掖起衣襟来兜着,都是以裙襟盛取采得的芣苢的动作的具体描写,展现了一幅集体采摘的动人劳动场景。在这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从采获写到收盛,直到满载而归的情景。切合劳动过程,既是源自生活,又深具艺术匠心。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这首诗的细节描写从动词的精彩运用中能体现出来。对采摘的过程,分别采用了“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概括地描写了整个采摘过程,精练而不烦琐。
(1) 展现了特写式的劳动动作美。(2) 展现了内容丰富的劳动过程美。(3)体现了先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感情。
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赋的手法。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② 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X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
③ 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于是,细节中的蛛丝马迹就激发读者进行揣摩并加以想象,然后创造出更具体形象的美。读罢诗歌,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苯莒的欢快劳动场景。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完美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1 芣苢完美版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受诗意,共同主题田间劳作,体悟诗境,体味诗情,深味诗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备课课件ppt,共57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芣苢》《插秧歌》,学习目标,再次走进《诗经》,《诗经》“六义”,《诗经》写作特点,诵读诗歌,劳动开始的准备,劳动成果的想象,逐颗摘取歌咏唱答,成片捋取情感热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