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docx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卷版)第1页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卷版)第2页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卷版)第3页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第1页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第2页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卷版docx、专题1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精练高考真题,明确方向。以下三点:一是主干知识考查“集中化”,二是基础知识新视角,推陈出新,三是能力考查“综合化”。
    3.摸清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要提高后期的备考质量,还要真正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如此,复习备考才能更加科学有效。所以,必须加大信息反馈,深入总结学情,明确备考方向,对症开方下药,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高考立体网络化要求,才能实现基础→能力→分数的转化。
    4.切实回归基础,提高能力。复习训练的步骤包括强化基础,突破难点,规范作答,总结方法,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印象深刻,应用更加灵活。
    知识清单1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01 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的构成粒子及其定量关系
    1.原子构成
    eq \a\vs4\al\c1(原子,\\al(A,Z)X)eq \b\lc\{(\a\vs4\al\c1(\a\vs4\al\c1(原子核)\b\lc\{\rc\ (\a\vs4\al\c1(质子_Z__个\b\lc\{\rc\ (\a\vs4\al\c1(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_正__电荷,相对质量约为_1__)),中子_A-Z__个\b\lc\{\rc\ (\a\vs4\al\c1(中子_不带__电,相对质量约为_1__)))),\a\vs4\al\c1(核外电子,_Z__个)\b\lc\{\rc\ (\a\vs4\al\c1(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_负__电荷,相对质量约为一个质子中子的\f(1,1 836)))))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2)原子中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但整个原子 ;
    (3)原子在 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在其他变化中仍然可以再分;
    (4)原子核中质子、中子依靠 结合在一起
    (5)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 和 的相对质量取 相加所得的数值
    ①质量数一定为整数
    ②质量数仅对原子而言,元素没有
    ③在计算时,可用质量数代替相对原子质量用于近似计算
    2.元素、核素、同位素
    (1)“三素”关系及含义
    核素之间的转化不属于物理变化,也不属于化学变化,而属于
    元素种类 核素种类
    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
    ④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 。
    (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①H:用字母 表示,名称为 ,含 个中子。
    ②H:用字母 表示,名称为 或 ,含 个中子。
    H:用字母 表示,名称为 或 ,含 个中子。
    ④H2、D2、HD均为氢元素的不同 。
    (3)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应用
    (4)微粒符号及意义
    (5)同位素的特征“六同三不同”。
    特点: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
    结构:核外电子排布
    ③分类: 同位素和 同位素,用于进行同位素示踪和作为放射源的是 同位素。
    3.核反应
    (1)概念: 发生变化的过程,即 数或 数发生变化的反应
    (2)变化类型:
    ①核聚变:H+HHe+n
    ②核裂变:CN+e-
    (3)遵循规律:X+YZ+W
    ①质子数守恒:
    ②质量数守恒:
    4.“五量”比较
    二、微粒中等量关系
    1.没有特别说明,所给原子为普通原子(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
    2.常用的计算关系
    (1)质量数= + ≈原子的
    (2)质子数=各微粒 之和
    (3)中子数=各微粒 之和
    (4)电子数=各微粒 之和±
    ①原子:核外电子数= = ,如N原子:。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如Na+:。
    ③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如S2-:。
    2.常见的等电子微粒
    (1)常见的“10电子”粒子
    (2)常见的“18电子”粒子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的运动特征
    运动速度_ __,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极大不同:不能同时确定_ __和 __,不能描绘_ __。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1)含义:电子运动在 的区域,简化为 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2)特点:各电子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及其之间的关系
    (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 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 个电子。
    (2)电子不一定排满M层才排N层,如Ca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
    4.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1) 结构示意图
    (2) 结构示意图
    ①阳离子结构示意图:与上周期的 排布相同
    ②阴离子结构示意图:与 的稀有气体排布相同
    5.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
    (1)与H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2电子微粒)
    (2)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10电子微粒)
    (3)与Ar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18电子微粒)
    (4)特点
    ①结构特点:电子层数 ,电子总数
    ②位置特点:阴 阳 稀中间,负电多 正多
    ③半径特点:原子序数越大,微粒半径
    6.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
    7.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1)电子层排布: x 或2,x或2,8,x
    (2)次外层电子数为 或 ;内层电子数为 或
    (3)简单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0或 或
    8.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与规律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
    (2)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 ;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原子: 。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
    (4)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 ;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
    (5)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
    (7)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 。
    (8)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他各层电子总数2倍的原子: ;
    (9)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 。
    1.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易错点
    (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eq \\al(1,1)H中没有 。
    (2)核素是具有固定 和 的原子,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核素的互称。
    (3)只有核素才有质量数,质量数不适用于元素。质量数可以视为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4)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 ,如F与OH-。
    (5)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 一定相同,如Al3+和Na+、F-,NHeq \\al(+,4)与OH-。
    (6)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eq \\al(1,1)H与eq \\al(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eq \\al(14, )6C与eq \\al(16, 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eq \\al(14, 6)C与eq \\al(14, 7)N;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如eq \\al(1,1)H与eq \\al(12, 6)C。
    (7)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 性质几乎相同。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
    (2)1 ml重水和1 ml水中,中子数之比为2︰1。( )
    (3)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eq \\al(8,7)N。( )
    (4)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
    (5)核聚变如eq \\al(2,1)H+eq \\al(3,1)H―→eq \\al(4,2)He+eq \\al(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
    (6)235 g核素eq \\al(235, 92)U发生裂变反应:eq \\al(235, 92)U+eq \\al(1,0)neq \(――→,\s\up7(裂变))eq \\al(90,38)Sr+eq \\al(136, 54)Xe+10eq \\al(1,0)n,净产生的中子(eq \\al(1,0)n)数为10NA。( )
    (7)eq \\al(35,17)Cl与eq \\al(37,17)Cl得电子能力几乎相同。( )
    (8)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eq \\al(80,35)Br。( )
    (9)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
    (10)2H+核外电子数为2。( )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 )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O。( )
    (4)LiCl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
    (5)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
    (6)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
    (7)NHeq \\al(+,4)与PH3均是10电子微粒。( )
    (8)Cl-和S2-的核外电子数均为18,故离子结构示意图均为。( )
    (9)NHeq \\al(+,4)与Na+的质子数与电子数均相同。( )
    (10)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

    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NIM5铯原子喷泉钟,2 000万年不差1秒,目前成为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基准钟之一,参与国际标准时间修正。关于Cs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37Cs和133Cs互为同位素
    B.单质Cs与水反应非常缓慢
    C.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
    D.137Cs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2.现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如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W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元素X和Y只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
    C.元素X比元素Z的非金属性强
    D.X、Y、Z、W四种元素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知识点02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出现与演变
    (1)首创者:1869年,俄国化学家
    (2)编排顺序:按照元素的 由小到大排列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周期:把 相同的元素,按 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的横行。
    (2)族:把 相同的元素,按 的顺序,从上至下排成的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过渡元素的族序数一般不等
    (3)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元素位置
    ①过渡元素:副族(ⅢB→ⅡB)和第Ⅷ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②镧系:第 周期 族,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 种元素。
    ③锕系:第 周期 族,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 种元素。
    ④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
    ⑤碱金属元素(ⅠA):Li、Na、K、Rb、Cs、Fr(氢除外)
    ⑥卤族元素(ⅦA):F、CL、Br、I、At、Ts(,tián)
    ⑦氧族元素(ⅥA):O、S、Se、Te、P、Lv(鉝,lì)
    ⑧氮族元素(ⅤA):N、P、As、Sb、Bi、Mc(馍,mó)
    ⑨碳族元素(ⅣA):C、Si、Ge、Sn、Pb、Fl(鈇,fū)
    (4)元素周期表结构巧记口诀
    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 长 个短,第 已排满。
    纵列称为族,共有 族,一八依次现,一零再一遍。
    一纵一个族,Ⅷ族搞特殊,三纵算一族,占去 。
    镧系与锕系,蜗居不如意,十五挤着住,都属ⅢB族。
    4.族序数与列数的关系
    (1)2、3周期IIA和IIIA相邻,原子序数相差
    (2)4、5周期IIA和IIIA之间有副族和VIII族,原子序数相差
    (3)6、7周期IIA和IIIA之间有副族和VIII族,还额外多出镧系和锕系,原子序数相差
    (4)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
    ①Ⅰ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 。
    ②ⅡA族和0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 。
    ③ⅢA~Ⅶ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 。
    5.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0族定位法确定元素的位置
    ①0族元素的周期序数和原子序数
    ②推断方法
    (3)根据112号和118号元素的位置推测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
    元素属性:上方为 元素,下方为 元素
    分界线处元素,可能具有 ,寻找 材料
    全部是金属的族: 、 和
    ④全部是非金属的族: 和
    (2)元素周期表的三大应用
    ①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
    ②寻找新材料
    ③用于工农业生产:探矿、研制农药材料等。
    7.周期表中的元素
    (1)元素种类最多的族: ,共 种元素
    (2)元素种类最多的主族: ,共 种元素
    (3)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 周期,共 种元素
    (4)在短周期中 元素多,在周期表中 元素多。
    (5)全部是气体的族:
    (6)同时含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族:
    1.元素周期表的易错点
    (1)ⅠA族元素不等同于 金属元素, 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2)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 族,不是ⅧA族,第8、9、10三列是 族,不是ⅧB族;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ⅢB族,共有32种元素。
    (3)过渡元素包括7个副族和第Ⅷ族,全部都是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1~2个)。
    (4)最外层电子数为3~7个的原子一定属于主族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即为主族的 序数。
    (5)同一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 (2、3周期)或 (4、5周期)或 (6、7周期)。
    (6)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 元素。
    (7)镧系: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 种元素。
    (8)锕系: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 种元素。
    (9)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
    2.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Ⅰ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
    (2)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 )
    (3)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
    (4)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的原子序数相差1( )
    (5)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而形成的( )
    (6)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都占据同一格,它们是同位素( )
    (7)两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周期数一定相差1( )
    (8)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9)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
    (10)若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元素最高正价一定相同( )
    (11)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
    (1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
    (13)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或2个电子,则可能是ⅠA、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副族、Ⅷ族元素或0族元素氦( )
    (14)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
    (15)3、4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8(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 __(填序号)。
    ①F与Br的原子序数相差26
    ②Ar与Cl-和K+具有一样的电子层结构
    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ⅡA族
    ④铍(Be)与铝元素具有相似性,则其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具有两性
    ⑤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2.元素X、Y、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元素Q位于第四周期,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r(Q)>r(Y)>r(Z)
    B.元素X有-4、+2、+4等多种价态
    C.Y、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可以推测H3QO4是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知识点03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内容和实质
    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规律
    3.某些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4.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5.化合价规律
    (1)常用等量关系
    ①主族元素最高正价= = =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或 (氢)
    (2)化合价的范围: ≤最高价≤ , ≤最低价≤
    (3)化合价的特殊点
    ① 元素没有正化合价
    ② 元素有正化合价,但是没有所在族的最高正化合价
    ③ 元素、 元素没有负化合价
    (4)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
    ①等于0的短周期元素: 、 、
    ②等于2的短周期元素: 、
    等于4的短周期元素:
    ④等于6的短周期元素:
    6.微粒半径的比较
    (1)相同电性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①原子半径: 的 最大
    ②阳离子半径: 的 最大
    ③阴离子半径: 的 最大
    (2)不同电性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①同周期:阴离子半径 阳离子半径,如Na+ Cl-
    ②同元素: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越 ,如Fe2+ Fe3+
    ③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 ,如Na+ O2-
    7.非金属性强:周期表右上角的F最强
    (1)单质与氢气容易化合,气态氢化物稳定
    (2)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 最强),相应盐的碱性
    (3)相应阴离子及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4)在化合物中显负价元素的非金属性
    (5)共用电子对偏向的一方元素的非金属性
    (6)特殊情况
    ①N2与H2很难化合,但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
    ②2C+SiO2Si+2CO↑不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的强
    8.金属性强:周期表左下角的Na最强
    (1)单质与酸或水反应
    (2)最高价碱的碱性 ,相应盐的酸性
    (3)相应阳离子的氧化性
    (4)能够从盐溶液中 出其他金属的金属
    (5)特殊情况
    ①活泼性:Ca>Na,但钠和水反应更剧烈
    ②反应Na(l)+KCl(l)NaCl(l)+K(g),不能说明金属性Na>K
    ③按周期律Pb比Sn活泼,按金属活动顺序表Sn比Pb活泼
    二、短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反应的某些特征
    1.具备某些特征的置换反应
    (1)有黄色固体生成的置换反应
    ①同主族之间置换:
    ②不同主族间置换:
    (2)固体单质置换出同主族的固体单质:
    (3)金属单质置换出非金属的固体单质:
    (4)气体单质置换出液体非金属单质:
    (5)气体单质置换出固体非金属单质:
    ①常温置换:
    ②高温置换:
    2.产生淡黄色固体的反应
    (1)两种单质化合生成淡黄色固体:
    (2)两种化合物混合产生淡黄色固体:
    (3)两种溶液混合产生淡黄色固体和刺激性气体:
    3.同时生成两种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4.加入酸产生沉淀的反应
    (1)加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①沉淀不溶于酸和碱:
    ②沉淀溶于强碱溶液:
    (2)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
    ①沉淀溶于强酸和强碱:
    ②沉淀不溶于强酸溶液:
    (3)滴加盐酸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①先沉淀:
    ②后溶解:
    5.加入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1)先沉淀:
    (2)后溶解:
    6.加酸产生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1)无色气体:
    (2)有色气体:
    7.燃烧产生特征颜色火焰的反应
    (1)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2)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冒白烟):
    三、短周期元素的含量和用途
    1.短周期元素的含量
    2.短周期元素的用途
    3.短周期元素的结构
    (1)不含中子的微粒:
    (2)不含电子的微粒:
    (3)形成的离子是一个质子的原子:
    (4)共用电子对最多的双原子单质:
    (5)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的原子:
    (6)最外层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3倍的原子:
    4.短周期元素推断的数量突破口
    (1)序差关系: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元素除了H和Li差2外,其余都差
    (2)等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总数
    四、短周期元素的制备和性质
    1.短周期元素的制备
    (1)只能用电解法制得的非金属单质:
    (2)只能用电解法制得的金属单质:
    (3)不能在玻璃器皿中制取的氢化物:
    (4)采用液体空气分馏法制备的单质:
    2.短周期元素单质的性质
    3.短周期元素氧化物的性质
    4.短周期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性质
    5.短周期元素酸碱的性质
    1.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酸性:H2SO3>H2CO3,所以非金属性:S>C。( )
    (2)酸性:HCl>H2S,所以非金属性:Cl>S。( )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离子半径也逐渐减小。( )
    (4)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多,金属性越强。( )
    (5)金属M、N分别与氯气反应生成MCl、NCl2,可知M的金属性小于N的金属性。( )
    (6)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
    (7)Cl-、S2-、Ca2+、K+半径依次减小。( )
    (8)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
    (9)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 )
    (10)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链中的P元素。( )
    (11)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呈酸性。( )
    (12)N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N原子得电子能力比As原子强。( )
    (13)族序数等于其周期序数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
    (14)Si、S、Cl的最高价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
    (15)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

    1.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M
    D.单质与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2.X、Y、Z、M、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元素的最高正价为+4价,Y元素与Z、M元素相邻,且与M元素同主族;化合物Z2X4的电子总数为18个;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一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原子半径:ZM
    C.X2Z-ZX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D.X、Z和Q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知识点04 化学键
    一、化学键
    1.化学键
    (1)化学键的定义及分类。
    (2)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的旧化学键_ __与生成物的新化学键_ __。
    2.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
    3.化学键和化合物类型的关系
    (1)共价化合物中 ,一定不含
    (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可能含所有类型的共价键
    ①Na2O2: 和
    ②NaOH: 和
    NH4NO3: 、
    ④CH3COONH4:
    4.物质熔化、溶解时化学键的变化
    (1)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或熔化过程:均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离子, 被破坏。
    (2)共价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①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其分子内 被破坏,如CO2和SO2等。
    ②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与水分子作用形成 ,从而发生电离,形成阴、阳离子,其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如HCl、H2SO4等。
    ③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其分子内的 不被破坏,如蔗糖(C12H22O11)、酒精(C2H5OH)等。
    5.离子化合物XaYb中是否含共价键的判断
    (1)Na2Sx是由 和 构成的
    (2)NaBr3是由 和 构成的
    (3)K3C60是由 和 构成的
    (4)Na2O2是由 和 构成的
    (5)CaCl2是由 和 构成的
    (6)Mg3N2是由 和 构成的
    6.判断共价型微粒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1)若分子中含氢原子,则一定不满足8e-稳定结构
    (2)共价型微粒:N(e-)=原子的 + ±
    ①PCl3:N(e-)P=5+3=8,N(e-)Cl=7+1=8
    ②NH4+:N(e-)N=5+4-1=8,N(e-)H=1+1=2
    ③AlCl4-:N(e-)Al=3+4+1=8,N(e-)Cl=7+1=8
    ④COCl2:N(e-)C=4+4=8,N(e-)O=6+2=8,N(e-)Cl=7+1=8(Cl--Cl)
    7.元素组成化合物
    (1)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
    ①盐: ;②碱: ;③离子化合物:
    (2)由N、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①只含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②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③离子化合物:
    (3)由H、N、O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①含氧酸: 、
    ②碱:
    ③离子化合物: 、
    (4)由Na、S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①只含离子键:
    ②同时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5)由H、C、N、O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①离子化合物: 、 、
    ②按个数比4∶1∶2∶1组成的能水解的有机物: (尿素)
    ③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反应的最简单的有机物: (-氨基乙酸)
    (6)由H、S、O、N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①强酸的酸式盐:
    ②弱酸的酸式盐:
    ③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7)短周期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
    二、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排最外层电子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离子符号即为其电子式
    3.简单的阴离子的电子式:最外层一般为8电子,通式为
    4.共价分子的电子式的书写
    5.复杂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共价型离子),中心原子一般为8个电子
    6.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阴阳离子交替排列,不可合并
    7.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①表现形式:原子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②电子得失: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得失
    ③实例:
    (2)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①表现形式:原子的电子式→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②电子得失:不用画弯箭头表示
    ③实例
    1.化学键的易错点:
    (1)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学键 都是离子键,如AlCl3中Al—Cl键为共价键。
    (2)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l等。
    (3)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是离子 和所带 :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电子式的书写易错点:
    (1)一个“·”或“×”代表一个电子,原子的电子式中“·”(或“×”)的个数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同一原子的电子式不能既用 又用“ ”表示。
    (3)“[ ]”在所有的阴离子、复杂的阳离子中出现。
    (4)在化合物中,如果有多个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必须是间隔的,即不能将 阴离子或两个 离子写在一起,如CaF2要写成,不能写成,
    也不能写成。
    (5)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由于不是化学方程式,不能出现“===”。“―→”前是原子的电子式,“―→”后是化合物的电子式。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键是相邻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作用力,既包括静电吸引力,又包括静电排斥力。( )
    (2)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
    (3)由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
    (4)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原子跟卤素原子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
    (5)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形成的一定是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
    (6)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

    1.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④化学变化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2.已知A、B、C、D分别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微粒,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反应关系:
    如果A、B、C、D均是10电子微粒,请写出A的化学式_NHeq \\al(+,4)(或HF)__;A和B反应生成C、D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 。
    ②如果A、C均是18电子微粒,B、D均是10电子微粒,请写出C的电子式_ __。
    知识点01 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知识点02 元素周期表
    知识点03 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04 化学键
    U

    C
    H(D)
    H(T)
    O
    核燃料
    用于考古断代
    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阿伏伽德罗常数基准
    制氢弹

    原子质量
    原子(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量数


    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
    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_ 的eq \f(1,12)的比值
    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①含义:各核素的质量数乘以各核素所占的百分比再求和(平均值)
    一个原子核内 与_ 之和


    一个eq \\al(16, 8)O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kg
    eq \\al(16, 8)O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Ar=Ar1a%+Ar2b%+……(其中a%+b%+……=1)
    ②公式:A(X)=A1×a%+A2×b%+……
    eq \\al(18, 8)O的质量数为18
    备注
    ①某核素的质量数可视为该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②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③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原子
    H
    C
    N
    O
    Cl
    符号





    各电子层由内到外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字母代号







    离核远近
    由 到
    能量高低
    由 到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
    电子层排布

    He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
    电子层排布



    Ne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
    电子层排布



    Ar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能力
    化学性质
    主要化合价
    稀有气
    体元素
    (He为 )
    一般不易得失电子
    较 ,一般不参与化学反应

    金属元素

    电子
    具有 性,表现为 性
    只有 ,一般是+1→+3
    非金属元素

    电子
    具有 性,表现为 性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
    X
    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
    Y
    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
    Z
    L层电子数是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
    W
    共用三对电子形成双原子分子,常温下为气体单质
    周期分类


    周期序数
    1
    2
    3
    4
    5
    6
    7
    元素种类







    族分类
    主族
    副族
    第Ⅷ族
    0族
    总数
    族数目





    列数目





    周期
    1
    2
    3
    4
    5
    6
    7
    元素
    He
    Ne
    Ar
    Kr
    Xe
    Rn
    Og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族序数
    IIB








    周期
    7








    金属性
    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 电子,金属性越 (与原子失电子数目无关)
    判断
    方法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 ,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阳离子氧化性越 ,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n++Y―→X+Ym+,则Y比X的金属性
    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左边或下方元素的金属性
    非金属
    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 电子,非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得电子数目无关)
    判断
    方法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 ,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或阴离子 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 ,非金属性越强
    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右边或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
    (1)
    金属性、非金属性等性质的递变规律
    (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
    (3)
    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4)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5)
    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最低价阴离子及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强弱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逐渐
    逐渐
    电子层数

    逐渐
    原子半径
    逐渐
    逐渐
    离子半径
    阳离子逐渐 阴离子逐渐 r(阴离子) r(阳离子)
    逐渐
    性质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 → (O、F除外)负化合价=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序数(O、F除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
    阴离子还原性逐渐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
    阴离子还原性逐渐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
    逐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短期元素的含量
    (1)
    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2)
    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3)
    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5)
    自然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6)
    组成岩石和矿物的主要元素:
    (1)
    硅及化合物
    可做半导体材料和太阳能电池:
    可以作光导纤维:
    被称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的元素:
    (2)

    可与钾的合金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常用于冶炼金属的金属单质:
    单质被用来制造透雾能力强、射程远的路灯:
    (3)
    镁、铝及化合物
    单质可用来制造照明弹燃料:单质镁、单质铝
    被称为“国防金属”的元素:
    可以作耐火材料的氧化物: 、
    (4)

    同位素可以用来考古断代:
    (5)

    单质常被用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
    (6)

    被称为“海洋元素”的元素:
    (7)

    同位素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
    (8)

    可以作致冷剂的简单气态氢化物:
    Z-8X
    Z-1Y
    ZW
    Z+1M
    (1)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
    (2)

    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
    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的单质
    (3)

    常温下不溶于浓硫酸或浓硝酸的金属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气的单质
    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气的单质
    (4)

    能与某种酸反应放氢气的非金属单质
    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气的单质
    (5)

    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的单质
    (6)

    单质可与热水发生置换反应
    (7)

    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气体的单质
    (8)

    最容易着火的非金属单质
    (1)

    自然中含氧量最多的氧化物
    既能和某些酸性氧化物又能和某些碱性氧化物化合的氧化物
    (2)

    能够和氢氟酸反应的非金属氧化物
    熔沸点高、硬度大的非金属氧化物
    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
    (3)

    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物
    (4)

    人工合成的含氧量最多的氧化物
    (1)

    还原性最弱的气态氢化物
    稳定性最强的气态氢化物
    (2)

    能够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的气态氢化物
    呈碱性的气态氢化物
    与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气态氢化物
    (3)

    混合后能够产生白烟的气态氢化物
    可与水形成喷泉实验的气态氢化物
    (4)

    水溶液酸性最强的气态氢化物
    (5)

    常温下为液态的气态氢化物
    (6)

    含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碳氢化合物
    (7)

    还原性最强的气态氢化物
    (8)

    气态氢化物与其氧化物常温下反应生成其单质的元素
    (1)

    最高正价氧化物的水溶液碱性最强
    受热不易分解生成相应价态氧化物的碱
    (2)

    具有挥发性的碱
    (3)

    最高正价氧化物的水溶液酸性最强
    (4)

    酸性最强的无氧酸
    (5)

    还原性最强的无氧酸
    (6)

    具有强还原性的二元含氧酸
    (7)

    常温下能够和铜或银反应的酸
    (8)

    难溶性的含氧酸
    (9)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溶液与其氢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
    (10)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溶液与其氢化物能够发生化合反应的元素
    (11)

    需要保存在棕色瓶中的含氧酸
    元素符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离子键
    共价键
    性键
    性键
    概念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而形成的化学键
    成键粒子


    成键实质
    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
    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
    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
    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经电子得失,形成离子键
    元素原子之间成键
    元素原子之间成键
    形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某些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存在举例
    如 NaCl、KCl、MgCl2、CaCl2、ZnSO4、NaOH等
    ①非金属单质,如H2、O2等;②共价化合物H2O2、C2H6等;③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2O2等
    ①如HCl、CO2、CH4等;②如NaOH、ZnSO4某些离子化合物等
    非金属Y的价态
    所含阴离子
    是否含共价键
    最低价
    Ya-
    不含
    非最低价
    Yba-
    含有
    原子
    H
    Mg
    B
    C
    N
    O
    F
    Ne
    电子式








    原子
    H-
    N3-
    O2-
    F-
    电子式




    共价分子电子书写步骤
    画 标 补

    结构式 共用电子对 各原子最外层所缺的电子数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分子
    N2
    O2
    H2S
    H2O2
    HCN
    SCl2
    结构式
    N≡N
    O=O
    H-S-H
    H-O-O-H
    H-C≡N
    Cl-S-Cl
    电子式






    分子
    NH3
    CH4
    CCl4
    N2H4
    CO2
    HClO
    结构式
    O=C=O
    H-O-Cl
    电子式






    离子
    NH4+
    H3O+
    CH3+
    NH2-
    OH-
    O22-
    CN-
    C22-
    电子式








    离子
    Na2O
    MgCl2
    Na2O2
    KHS
    电子式




    离子
    NaOH
    Na3N
    NH4Cl
    NaClO
    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
    MgCl2

    Na2O
    共价化合物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Cl
    H2O
    NH3

    CH4
    CO2

    相关学案

    专题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8原电池化学电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8原电池化学电源-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物质的量--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物质的量--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4物质的量原卷版docx、专题04物质的量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氧化还原反应--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3氧化还原反应原卷版docx、专题03氧化还原反应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