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NH3可用作脱硝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客观题
1. 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节日燃放烟花过程中的焰色试验是化学反应
B. 铁磁流体液态机器人中驱动机器人运动的磁铁的主要成分是
C. “天问一号”火星车使用热控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D. “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使用的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焰色试验是物理反应,故A错误;
B.Fe3O4具有磁性,铁磁流体液态机器人中驱动机器人运动的磁铁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B错误;
C.纳米气凝胶属于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C。
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1.2L二氧化碳气体和9g水中所含的分子数均为0.5NA
B. 25℃,101kPa下,22.4L氧气的分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 1ml任何物质均含有NA个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11.2L二氧化碳未说明在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物质的量,故A错误;
B.25℃,101kPa不是标准状况,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不是1ml,故B错误;
C.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所以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l,则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故C正确;
D.物质的构成微粒不一定是原子,故只能说1ml任何物质都含NA个微粒,故D错误;
答案选C。
3. 完成下列实验所用仪器或操作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硝酸能腐蚀橡胶,因此盛放浓硝酸用玻璃塞,不应用橡胶塞,故A错误;
B.NO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因此收集NO气体,常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需要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下端在刻度线下方,故C正确;
D.因硫酸的密度大于水,且硫酸溶于水放热,因此为了防止受热不均,导致液体飞溅,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且边加边搅拌,故D错误;
答案为C。
4.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下列关于水处理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 用明矾作净水剂,吸附沉降水中悬浮物
B. 用石灰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酸
C. 可用FeS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Cu2+、Ag+等重金属离子
D. 把核废水直接排放到大海
【答案】D
A
B
C
D
存放浓硝酸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稀释浓硫酸
【解析】
【详解】A.明矾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用明矾作净水剂,吸附沉降水中悬浮物,故A正确;
B.生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用石灰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
C.可用FeS作为沉淀剂,FeS与废水中Cu2+、Ag+等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CuS、Ag2S沉淀,可用FeS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Cu2+、Ag+等重金属离子,故C正确;
D.把核废水直接排放到大海,会造成海水污染,故D错误;
选D。
5. 嘀嗒嘀嗒,时间都去哪儿了!计时器的发展史铭刻着化学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制作日晷圆盘的石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 机械表中由钼钴镍铬等元素组成的发条,其材质属于合金
C. 基于石英晶体振荡特性计时的石英表,其中石英的成分为
D. 目前“北京时间”授时以铯原子钟为基准,的质子数为55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作日晷圆盘的石材主要为大理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称为合金,机械表中由钼钴镍铬等元素组成的发条,其材质属于合金,B正确;
C.基于石英晶体振荡特性计时的石英表,其中石英的成分为SiO2,C错误;
D.目前“北京时间”授时以铯原子钟为基准,的质量数为135,质子数为55,D正确;
故选C。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从空间的角度看,2s轨道比1s轨道大,其空间包含了1s
②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③s区全部是金属元素
④电负性的大小可以用作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⑤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⑥共价化合物中,电负性大的成键元素表现为负价
⑦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也越大
⑧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位于钾元素后面第五位
⑨电负性大于1.8的一定为非金属,小于1.8的一定为金属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2s轨道包围1s轨道,它们属于不同的亚层,没有包含关系,故①错误;
②2p、3p、4p均为p轨道,轨道数相同,故②错误;
③s区主要包括第Ⅰ主族和第Ⅱ主族元素,由于第一主族中有氢,所以s区不全是金属元素,故③错误;
④元素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同一周期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大,电负性的大小可以用作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故④正确;
⑤第一电离能是气态基态电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气态基态正离子时所需吸收的最低能量,金属性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所以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故⑤正确;
⑥电负性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故共价化合物中,成键元素电负性大的表现为负价,故⑥正确;
⑦元素电负性越大,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越大,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同一周期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依次增大,但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与电负性的变化并不完全相同,故⑦错误;
⑧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的基态原子中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为Cr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VIB族,K、Cr元素之间有第ⅡA族、第 IIIB族、第IVB族、第VB族,所以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位于钾元素后面的第五位,⑧正确;
⑨电负性大于1.8的不一定是非金属,如铅元素为金属,电负性是1.9,⑨错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④⑤⑥⑧正确,故选B。
7. 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有羟基和酯基B. 此有机物按碳骨架分类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 莽草酸既属于羧酸又属于酚类D. 分子中有三种官能团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分子中有羟基、碳碳双键和羧基,A错误;
B. 所含六元环不是苯环、此有机物按碳骨架分类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错误;
C. 所含羟基为醇羟基、莽草酸既属于羧酸又属于醇类,C错误;
D. 结合选项A可知,分子中有三种官能团,D正确;
答案选D。
8. NH3可用作脱硝剂。某科研小组探究NO2被NH3还原的反应,涉及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甲装置制备NH3
B. 乙装置中反应的n(还原剂)∶n(氧化剂)=2∶1
C. 丙装置盛放无水CaCl2用于干燥NH3
D. 在丁装置中为了更好混合反应气体,应先通入N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室仅加热NH4Cl得不到NH3,应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来制备NH3,A不合题意;
B.乙装置中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中Cu为还原剂,HNO3为氧化剂,故n(还原剂)∶n(氧化剂)=1∶2,B不合题意;
C.已知CaCl2能够吸收NH3形成络合物,故丙装置盛放碱石灰用于干燥NH3,而不能用无水CaCl2,C不合题意;
D.已知NH3密度小于空气,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在丁装置中为了更好混合反应气体,应先通入
NO2,D正确;
故答案为:D。
9.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B. 将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
C. 硫氰化铁溶液中加溶液产生沉淀:
D. 用稀硫酸酸化的溶液与少量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SiO3为可溶性盐,要拆成离子形式,硅酸钠与盐酸反应:,A错误;
B.石灰乳不拆成离子,将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B错误;
C.硫氰化铁不拆,硫氰化铁溶液中加溶液产生沉淀:,C错误;
D.用稀硫酸酸化的溶液与少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成氧气:,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钠元素
将蘸取溶液的玻璃棒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火焰出现黄色,说明溶液中含钠元素
B
在时,比较与结合
向溶液中,先加NaOH溶液调节,再加入足量的
红褐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在时,结合的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焰色试验应用铂丝等蘸取待测液进行检验而不能用玻璃棒,A错误;
B.在时,铁离子全部沉淀为氢氧化铁,加入足量的KSCN溶液,红褐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在时,结合的能力更强,B正确;
C.T℃时,向等体积的饱和AgCl、AgI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溶液,所得沉淀,则,C错误;
D.、的溶解度不同,则两者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样,故无法比较同浓度亚硫酸和碳酸酸性强弱,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 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C. 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负极,阴离子移向正极
D. 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极是正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力强弱
KSCN溶液
能力更强
C
比较T℃时与大小
T℃时,向等体积的饱和AgCl、AgI溶液中分别滴加足量溶液
所得沉淀,则
D
比较亚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分别测定、饱和溶液的pH
前者小,说明亚硫酸酸性更强
【详解】A.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是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故A正确;
B.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的是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B正确;
C.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故C错误;
D.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是负极,电子流入的极是正极,故D正确;
故选C。
12.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发生反应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得温度对体积分数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的B. 平衡时正反应速率:
C. 转化率:D. 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先拐线平衡数值大”,则T1温度高,从T2到T1,升高温度,乙烯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的,故A正确;
B.T1温度高,则速率大,因此平衡时正反应速率:,故B正确;
C.B、C两点乙烯体积分数相同,则乙烷消耗量相同,则转化率相等,故C错误;
D.从T2到T1,升高温度,乙烯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增大,即平衡常数:,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 铋酸钠广泛应用于制药业,其粉末呈浅黄色,不溶于冷水,遇沸水或酸则迅速分解。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利用白色且难溶于水的在溶液中与反应制备,实验装置
如图(加热和夹持仪器已省略)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装置的作用可能是吸收尾气
B. 制备离子方程式为
C. 从反应器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需进行的操作: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D. 反应器中白色固体转化为淡黄色固体且黄色不再加深时,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Bi(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NaOH溶液中与Cl2反应,生成不溶于冷水的NaBiO3;
【详解】A.尾气氯气有毒,M为吸收尾气防止污染,A正确;
B.Bi(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NaOH溶液中与Cl2反应,生成不溶于冷水的NaBiO3,反应中Bi化合价由+3变为+5、氯化合价由0变为-1,结合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为,B正确;
C.铋酸钠遇沸水或酸则迅速分解,故不能加热蒸发,C错误;
D.铋酸钠呈浅黄色,不溶于冷水,则白色固体转化为淡黄色固体且黄色不再加深时,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完成,D正确;
故选C。
14. 常温时,向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的溶液,滴入溶液的体积与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 b点时,
C. c点时,
D. 反应过程中,的值不断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时生成CH3COONa,溶液呈碱性,选择酚酞作指示剂,A错误;
B.b点是20mL0.1ml/LCH3COOH溶液加入10mLNaOH溶液,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知此时c(CH3COOH)+c(CH3COO-)=0.1ml/L×≈0.067ml/L,B错误;
C.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时生成CH3COONa,溶液呈碱性,c点溶液呈中性,V(NaOH)<20mL,C错误;
D.=,随NaOH加入, 逐渐增大,不变,则的值不断增大,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主观题
15. 五氧化二钒()广泛用作合金添加剂及有机化工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含有、及少量、等杂质)回收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
②常温下,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见下表;
物质
③+5价钒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溶液pH的关系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等,洗涤时最好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 冷水B. 热水C. 乙醇D. NaOH溶液
(2)“中和”时调节pH为7的目的,一是将转化为;二是___________。
(3)“沉钒”前需将溶液先进行“离子交换”和“洗脱”,再加入生成“离子交换”和“洗脱”两步操作可简单表示为:(ROH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___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理由是___________。
(4)“沉钒”析出的晶体需要洗涤,证明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
(5)写出“煅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钒(V)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C (2)将、转化为沉淀
(3) ①. 碱性 ②. 加入KOH,增大溶液中的,促进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已洗涤干净
(5)
(6)
溶解性
难溶
可溶
易溶
难溶
pH
”“”“ ②. b ③. 0.0015ml/(L•s) ④. D
(2) ①. 1 ②. 减小压强 ③. 放热
(3) ①. < ②. c ③. 0.01
【解析】
【分析】NO的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减小,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NO初始浓度为0.01ml/L,则c为NO、d为O2,同时消耗的NO与生成的NO2物质的量相同,则生成的NO2浓度一定小于0.01ml/L,故b为NO2。
【小问1详解】
①由图可知,A点时NO的浓度呈减小的趋势,说明此时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
②根据前述分析可知,表示NO2变化的曲线为b。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O)===0.003ml·L-1·s-1,反应为2NO(g)+O2(g)2NO2(g),v(O2)=0.5v(NO)=0.0015ml/(L•s)。
③A.2v逆(NO2)=4v逆(O2)=v正(O2),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此时尚未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反应中始终存在v生成(NO2):v消耗(O2)=2:1,两者均表示正反应速率,则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为气体,即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m不变,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2NO(g)+O2(g)2NO2(g)不是等体积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容器内压强不断变化,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正确;
故答案选D。
【小问2详解】
①由图可知,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A、B浓度减少的量相同,即△c(A)=△c(B),故A、B反应速率相等,x=1。
②由①可知x=1,反应为等体积反应,30min时改变条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是平衡不移动,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改变的条件为升温,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程度,说明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小问3详解】
①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H3质量分数减小,则T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从分类上讲,属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Ga-7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