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3*《百合花》课内阅读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06984/0-17363887415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3*《百合花》课内阅读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06984/0-17363887416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精读Ⅰ,课内精读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百合花》节选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束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将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通过担架员叙述出来,从描写角度看,这属于哪种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
2.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对新媳妇的动作进行了一系列细致描写,如看到牺牲的通讯员,先是“啊”了一声,然后是“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新媳妇明知通讯员已经牺牲了,可她不顾“我”的劝说仍在继续补他衣肩上那个破洞。这还有意义吗?
4.小说以“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结尾,有哪些作用?
二、课内精读Ⅱ
1.下列对《百合花》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虽然是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却与同题材的其他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作者以女性的情怀去写残酷的战争,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圣洁的情感。
B.“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表明通讯员因没有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的自责埋下了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不善言辞的窘态。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寓意是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新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也对战争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起到了正衬作用。
2.小说通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刻画了通讯员动人的形象,请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3.文章构思精巧,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文中先后四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口子,请赏析这样写的特殊作用。
4.小说主要刻画了“我”、通讯员、新媳妇三个人物,却为何以“百合花”为题?
5.小说的女主人公,不是姑娘,也不是大嫂,作者有意设定为“新媳妇”,有何妙处?请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
一、课内精读
1.答案:属于侧面描写。可以看出通讯员是一个对革命和人民无限忠诚,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敢于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人。
2.答案: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更展示了她娴静、纯朴、善良、纯真、高洁的优秀品格和对子弟兵的骨肉深情。
3.答案:有意义。新媳妇开始拒绝把被子给通讯员、现在为通讯员补衣服,表现了她对通讯员深深的歉疚,她的情感转变也侧面衬托出通讯员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通讯员的壮举和新媳妇的行为都表现出战争年代真挚、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这告诉人们,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人们依然对生活、美充满了热爱。
4.答案:作用:①象征和映衬了新媳妇和通讯员质朴纯真的品格和人性美;②象征新媳妇和通讯员之间真挚的感情,这也代表了百姓和子弟兵之间的骨肉深情;③呼应小说题目;④小说是以“百合花”为线索构思全文的,所以在构思上呼应前文,使结构更加严谨圆合。
二、课内精读
1.答案:B。
解析:理解不当。通讯员的话表明了他因没有借到被子而不满,没有看不起新媳妇的意思。
2.答案:通讯员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十九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淳朴善良,细心体贴,腼腆羞涩,热爱生活,忠于革命,富有牺牲精神。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他人的危难。
解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可综合考虑小说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如外貌、语言、动作等,以及侧面描写,如他人的评价、环境的烘托等,一定要在具体情节中去发现人物特点。如通讯员与“我”谈话时“飞红了脸”“憨憨地笑了一下”,回团部时留给“我”两个馒头,为了保护战友扑向手榴弹等,都鲜明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注意一定要抓住细节来理解和概括。
3.答案:(1)第一次,“我”和通讯员刚从新媳妇家借到被子时:①推动故事情节,为第二次出现口子埋下伏笔。②塑造人物形象,一方面写出了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新媳妇的友善、热情。(2)第二次,通讯员回部队时:表现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灵和回部队时高兴的心情。(3)第三次,通讯员负重伤后:①推动故事情节,印证了负重伤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引出下文。②塑造人物形象,一方面写出了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写出了“我”和新媳妇万分悲痛的心情。(4)第四次,通讯员牺牲后:①推动故事情节,照应上文。②塑造人物形象,写出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与痛惜,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表达了对通讯员的无比崇敬之情。
解析:小说中多次写到同一细节,在不同的情节中会起到不同的作用,结合上下文,主要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两方面进行赏析即可
4.答案:①小说中新媳妇“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小说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人物构成一个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③以“百合花”为题目,能让人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的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意蕴的探究能力。从标题与文章思路、线索的关系来看,“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是行文的线索;从标题与文章内容来看,“百合花”象征人物性格,暗示了主题;从标题与文章风格主题来看,“百合花”体现了小说含蓄、清新、俊逸的风格特点。
5答案:①突出“新”字,更易于体现女性之美,进而以之衬托通讯员的高大形象。②能够突出那条“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的新与珍贵,更能表现女主人公对革命的支持与对烈士的关爱,从而凸显其心灵之美。③能为借被子、给伤员拭洗污泥血迹等情节提供心理依据,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④更易于表现借被之难与帮忙之羞涩,从而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感情的圣洁、美好,突出小说的主旨。
解析:本文以“新媳妇”为女主人公,从人物角度来说,突出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的人物形象;从情节角度来说,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从主旨角度来说,突出了小说的主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Ⅰ,语言文字运用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