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人格化的“自然”:自然之美,各美其美》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06257/0-17363758882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人格化的“自然”:自然之美,各美其美》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06257/0-17363758882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人格化的“自然”:自然之美,各美其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2】人格化的“自然”:自然之美,各美其美》教学设计,共4页。
人格化的“自然”:自然之美,各美其美【专题解释】联读五篇写景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重点赏读每个文本的写景段落,感知大自然之景,各美其美,比较发现美的不同风格。【预习任务】联读五篇散文,画出其中精彩的写景句子,每篇各选择一处写景的句子作旁批,完成下列表格。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不理解“旁批”的概念,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前对“旁批”的要求进行解说,并结合文本的相关语句作示范。【学习任务】任务一 旁批入境,初识其美1.学生展示优秀旁批,就所选语句和所作旁批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旁批示范:2.教师点评。展示分享旁批,意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之景各有其美。所以教师点评时,除了小结“旁批”特点,要重在发现学生批注中的闪光点,肯定学生对景物之美的感知和发现。任务二 听读美文,品味其美1.学生配乐朗诵代表性语段,想象自然之景。朗诵形式可以多样化,前三篇现代散文单个学生朗诵,后两篇文言散文全班齐读。要求:(1)读得准,读得流畅,读得富有美感。(2)注意语调、语速,贴合文本情感。(3)在听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来到某个自然之景,置身其境去感知自然之美。2.教师点评。根据提出的朗诵要求进行点评,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任务三 置身其境,再现其美1.借助文字呈现美景。要求:(1)让同学们挑选一个听读时想象中最喜爱的美景,用文字的形式呈现。(2)参照“我来到了__________,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__________。这真是一幅的_________画面”这样的结构。示例1:我来到了秋天的北平,来到了那一椽破屋,仿佛看到了碧绿的天空下,成群的驯鸽飞过。还有那破壁腰中的牵牛花,有蓝色的、白色的,像极了喇叭。更有意思的是,牵牛花下,还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这真是一幅素朴静谧的画面。示例2:我来到了月色下的荷塘,仿佛看到了层层碧叶,荷叶间点缀着洁白的荷花,有的完全舒展,有的含苞待放,美态纷呈。隐隐的荷香若隐若现,如果你仔细聆听,还能听到荷叶下潺潺的流水声。这真是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2.教师点评。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再由画面还原文字。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出现的代表性景物,抓住景物各自的特点,感受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意境,让学生感性地认知不同景物所呈现的美是不同的。任务四 比较鉴赏,各美其美1.参照表格,讨论比较景物美的不同。要求:(1)任务分配:一、二两大组学生负责《荷塘月色》与《我与地坛(节选)》的比较,三、四两大组学生完成《赤壁赋》与《登泰山记》的比较。(2)小组合作,4-5人为一组,一位学生负责记录,并推举一位代表发言。2.教师示范。考虑到篇目众多、任务难度大、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先带领学生示范完成表格中《故都的秋》的相关内容。寻找描写对象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整篇课文,抓住主要的代表性景物,如文中的“破屋、牵牛花、落蕊、秋蝉声、秋雨、秋果”;再结合这些景物的特点,感受到清、静、悲凉的氛围意境。在此基础上,也就不难发现,文中的景物之美都带有一种“悲凉感进而引出景物之美的风格——物哀之美。3.学生讨论。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引导学生关注整个文本,感知主要景物营造的意境,从而发现大自然之美风格各异。4.教师呈现表格。篇目写景语句旁批《荷塘月色》(示范)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泻”这一字使原本静态的月光动态化,呼应了前一句“如流水一般”。“浮”这一字,同样让青雾富有了动态,也写出了雾的轻。这一“泻”“浮”便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恬静和柔美。……写景语句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旁批此处作者用色丰富,但实则只选择了蓝、白两色。作者本文偏用冷色调,与文首的“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所构意境相适。表现了故都秋清、静的特点,此中也暗含着作者内心的一些悲凉。所选语段配乐《故都的秋》(第3段)《秋日的私语》《荷塘月色》(第4段)《月光》(德彪西)《我与地坛》(第5段关于小昆虫部分)《仙境》《赤壁赋》(第1段)《雨碎江南》(古筝版)《登泰山记》(第3段)《龙泉府》篇目描写对象氛围意境景物之美(风格)《故都的秋》(示范)破屋、牵牛花、落蕊、秋蝉声、秋雨、秋果清、静、悲凉物哀之美《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篇目描写对象氛围意境景物之美(风格)《故都的秋》破屋、牵牛花、落蕊、秋蝉声、秋雨、秋果清、静、悲凉物哀之美《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宁静、淡雅、自在朦胧之美《我与地坛》地坛、草木、各类其他小生命喧嚣不已生生不息深沉之美《赤壁赋》江、水、月清幽、深远空灵之美《登泰山记》雪、日、峰瑰丽、雄浑壮阔之美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