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与数学思维能力。然而,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由于涉及运算顺序以及分步计算的连贯性,学生在理解和实际操作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喜欢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情境创设、实物演示、小组合作等,帮助他们理清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提升运算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 100 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清晰说出计算步骤。
学会用竖式分步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摆小棒、画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培养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优化算法,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规范、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面对复杂运算时保持耐心与细心,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 100 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会用竖式分步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尤其是退位与进位的处理。
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处理有括号的算式。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练习本、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热身:利用课件快速出示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如 23 + 4 = 、56 - 7 = 、30 + 25 = 等,让学生进行抢答,观察学生的反应速度与准确率,及时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复习旧知,为新课铺垫。
竖式回顾:在黑板上写出几道 100 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题,如 45 + 23 = 、68 - 34 = 等,邀请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同步完成。完成后,一起回顾竖式计算的要点,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巩固基础运算技能。
(二)探究新知
连加运算
创设情境:展示教材上小朋友们收集废旧易拉罐的主题图,生动地描述:“同学们,学校正在开展环保活动,看!第一小组的小朋友们可积极啦,小明收集了 12 个易拉罐,小红收集了 15 个,小刚又收集了 13 个,大家想一想,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 + 15 + 13 。
探究算法:
摆小棒:给学生发放小棒,让他们用小棒分别表示出 12、15 和 13,然后将三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数,直观感受连加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即先算 12 + 15 = 27,再算 27 + 13 = 40 。
竖式计算: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竖式分步计算过程,先写 12 + 15 的竖式,计算出结果 27,再在下方写 + 13 ,继续计算,强调数位对齐,计算过程要细心。同时讲解可以把三个数写成一个连加竖式,更加简洁,但要注意进位的处理。
脱式计算: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算 12 + 15 = 27,再把 27 写在下一行,前面空一格写 + 13 ,继续算出结果 40 ,让学生初步认识脱式计算的规范性。
总结算法: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运算的顺序,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计算,谁能说一说连加算式要怎么算呀?” 鼓励学生发言,最后教师强调:“连加算式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大家一定要记住哦。”
连减运算
创设情境:继续利用环保主题,“同学们,二(2)班的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废旧电池,一共有 50 个,第一小队领走了 18 个,第二小队又领走了 12 个,那还剩下多少个电池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0 - 18 - 12 。
探究算法:
摆小棒:学生用小棒摆出 50,然后依次拿走表示 18 和 12 的小棒,数一数剩下的小棒数量,体会连减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先算 50 - 18 = 32,再算 32 - 12 = 20 。
竖式计算:教师示范竖式分步计算,先写 50 - 18 的竖式,算出结果 32,再写 - 12 ,继续计算,强调退位的处理,让学生看清十位数字的变化。
脱式计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写 50 - 18 = 32,下一行空一格写 - 12 ,算出结果 20,再次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要求。
总结算法:引导学生总结连减运算顺序,提问后教师总结:“连减算式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要记得退位哦。”
加减混合运算
创设情境:“公交车上原来有 36 人,到站后下去了 8 人,又上来了 12 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6 - 8 + 12 。
探究算法:
画线段图: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公交车上人数的变化,先画出表示 36 人的线段,然后减去 8 人,再加上 12 人,通过线段图直观理解运算顺序。
竖式计算:教师示范先算减法 36 - 8 = 28,再用 28 加 12 的竖式计算,强调数位对齐与进位、退位问题。
脱式计算:按从左到右顺序,先算 36 - 8 = 28,下一行空一格写 + 12 ,算出结果 40,让学生熟悉脱式计算流程。
总结算法: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教师强调:“加减混合运算同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大家要注意看清运算符号哦。”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课件出示一系列 100 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题,包括竖式计算和脱式计算,如 23 + 15 + 17 、45 - 18 - 13 、32 - 9 + 16 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重点查看运算顺序是否正确、竖式书写是否规范、进位退位是否处理得当,及时纠正错误,选取典型错题展示分析。
应用练习:给出生活实际问题,如 “超市购物,妈妈买苹果花了 25 元,买香蕉花了 18 元,又买了一瓶饮料花了 12 元,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图书馆原有 80 本书,借出 25 本,又还回 15 本,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 让学生读题、分析、列式计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调答题完整性,包含单位与答语。
拓展练习:出示如 35 + (20 - 12),让学生思考括号里的算式先算,再算括号外的,理解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还可让学生自己编一道 100 以内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应用题,并解答,先在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展示,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自由发言,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认真倾听,给予肯定。教师总结归纳:“今天我们学会了 100 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要记住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我们还学会了用竖式和脱式计算,大家计算要认真,书写要规范,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就不怕啦。”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上对应的课后练习题,用竖式和脱式计算,家长签字,要求学生自我检查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让学生回家和家长玩数学游戏,家长说出三个 100 以内的数,让学生用这三个数编一道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换,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增强学习趣味性与亲子互动。
七、板书设计
100 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连加:例:12 + 15 + 13 = 40
12
+15
———
27
+13
———
40
算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连减:例:50 - 18 - 12 = 20
50
-18
———
32
-12
———
20
算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加减混合:例:36 - 8 + 12 = 40
36
-8
———
28
+12
———
40
算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八、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100 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课,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复习导入环节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为新课学习营造积极氛围。情境创设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兴趣浓厚,能主动参与探究。通过多种直观手段,如摆小棒、画线段图,让抽象运算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小组合作交流活跃,学生思维碰撞,算法优化。后续教学可强化对括号运算的练习,关注学困生,根据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新知,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