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在该岛旅行的游客在旅店感受到,雾凇多发生于,与雾凇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神舟十七号飞船按计划2023年10月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对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在轨的中国空间站 B.落在月球上的探测器
C.绕日公转的天王星 D.飞向深远太空的飞行器
2.与空间站所属的天体系统无隶属关系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构成②天体系统的基本天体主要是( )
A.行星和卫星 B.流星和恒星 C.彗星和行星 D.恒星和星云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10月13日11时44分在麦夸里岛以西海域(51.75°S,139.65°E)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该岛旅行的游客在旅店感受到( )
A.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 B.只左右晃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D.只上下颠簸
翼装飞行是运动员穿戴具有双翼的服装或者降落伞从飞机、热气球以及悬崖等高处一跃而下的运动。迄今为止,人类高空下落的极限是奥地利探险家鲍姆加特纳从空中39km下落创造的。下图为某飞行爱好者在某次翼装飞行过程中抓拍的照片,据此完成6~7题。
6.鲍姆加特纳下落时所处的大气圈层和此次翼装飞行期间所处的大气圈层分别是( )
A.平流层 对流层 B.对流层 对流层 C.平流层 臭氧层 D.高层大气 平流层
7.翼装飞行期间运动员会感觉翼装因湍流很难控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大气中的杂质 B.大气中的逆温 C.大气中的水汽 D.空气的对流
雾凇是指水汽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由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华而成,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南北朝时宋·吕忱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及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8~10题。
8.雾凇多发生于( )
A.下午 B.黎明 C.正午 D.黄昏
9.与雾凇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⑤
10.据统计,吉林省的丰满水电站附近是我国雾凇现象最多发的区域,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植被 C.地形 D.水汽
树池是城市绿化过程中留在所种树木周围的没有硬化的土地。下图为城市绿化中的两种树池的样式甲(鹅卵石树池),乙为网格状塑料板(树篦子)。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树池周边不透水路面相比,树池内覆盖鹅卵石或塑料板会使得( )
A.下渗量增多 B.地下径流减少 C.水汽输送减少 D.地表径流增多
12.与覆盖鹅卵石相比,树篦子( )
A.成本相对较低 B.地面蒸发量较大 C.地面辐射更强 D.更利于树木生长
海洋对人类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海水运动的规律。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最佳赶海时间通常为低潮前的两小时。冲浪是利用海水运动进行的极限运动,浪高的高度要在1m左右,最低不小于30cm。下图为某日潮汐时刻表曲线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冲浪是利用了( )
A.波浪 B.潮汐 C.洋流 D.海啸
14.最适合赶海的时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图中乙时刻适合( )
①观潮 ②冲浪 ③船舶进港 ④海滨日光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笔石是一类早已灭绝的海洋动物,是对笔石纲化石的统称,其化石像是用笔在岩石上画的图案而被称为笔石,我国最主要的页岩气资源正好处在含笔石的页岩层地层中,因笔石演化速度快,可以被当作判断地层年代的“黄金卡尺”。其生活的地质时期,三叶虫和鹦鹉螺繁盛,其中尤以三叶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下图为不同的地质年代距今时间(左图)以及地球整个历史曾经历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右图)。
(1)笔石生存的地质年代及对应图中的序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推测笔石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__。(2分)
(3)简述笔石被当作判断地层年代的“黄金卡尺”的原因。(4分)
(4)说出距今1—2亿年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动,植物的演化情况。(4分)
1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八大行星,近500个卫星和至少120万个小行星,还有一些矮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位置示意图。
(1)指出甲、丁、已、辛所代表的行星的名称。(4分)
(2)与地球相比,分析火星遭受小行星撞击的几率较大的原因。(4分)
材料二 金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也是最早被探测的地内行星。下表为金星主要数据。
(3)分析金星地表温度高于地球的原因。(4分)
1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谷风通常包含山坡风和谷底风。山坡近地面与谷内同一高度昼夜受热和放热产生差异,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温度差,随之引起空气密度变化,山谷间形成热压梯度,昼夜热压梯度方向相反,这样就形成了上坡风和下坡风。山谷风环流是山谷经常出现的现象,通常在大尺度天气风速较弱时,这种局地热力环流就表现得十分明显。下图为我国汉水谷地位置图,汉水谷地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
(1)说出与夏季相比,冬季汉水谷地山谷风发育更明显的原因。(4分)
(2)绘制汉水谷地白天山谷风示意图及谷地等压面示意图。(6分)
(3)简述汉水谷地南北坡谷风的差异并说明成因。(4分)
19.(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大西洋某季节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变化分布图。
(1)指出图中表示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曲线,并描述全球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5分)
(2)指出该图所代表的季节并说出判断依据。(6分)
(3)指出②曲线在北纬20°附近出现峰值的原因。(4分
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一年级12月调研考试·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本题以我国太空探索为背景,主要考查天体判读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定位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天体是太空中多种多样的物质,一般超出于大气上界且不属于天体的附着物,在轨的中国空间站、飞向深远太空的飞行器和绕日公转的天王星都属于天体,而落在月球上的探测器属于月球的附着物,不属于天体,A、C、D错误,B正确。综上,B项正确。
2.C本题以天体系统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和级别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空间站所属的天体系统为地月系,属于③——太阳系,太阳系属于①——银河系;不属于④——其他恒星系和河外星系——②,A、B、D项错误,C项正确。
3.D本题以天体系统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②天体系统为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仅次于总星系与银河系并列的天体系统,几乎包含所有的天体类型,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D选项正确。
4.B本题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定位的地理素养。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此次震源深度为10千米,可以推得最可能位于地壳,图中②为地壳,B正确。
5.C本题以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震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地震发生时,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因纵
波比横波传递的快,在宾馆的旅客感受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A、B、D错误,C项正确。
6.A 本题以翼装飞行为背景,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厚度大约为10~12千米,根据材料“鲍姆加特纳从空中39km下落创造的”可知,跳跃时位于平流层,而照片所涉及的翼装飞行的照片周边有大量云雾,故最可能位于对流层,A项正确,B、C、D项错误。
7.D本题以翼装飞行为背景,主要考查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大气中的逆温是上暖下冷的大气现象,气流运动较稳定,不会存在湍流,对流层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大气乱流,大气不规则的上下运动进而导致翼装两翼不稳定,B错误,D正确;空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不会引起湍流,A、C错误。
8.B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及雾凇景观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由题意可知雾凇是指水汽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需要有降温凝结的条件。地面白天接受太阳辐射,气温升高;到了夜间地面不仅失去日照增温,反而以长波辐射方式向空中散发热量,使夜间气温下降,这就是地面辐射降温。晚上尤其是日出前后,地面辐射降温强,并常有逆温层,使大气层结构稳定,极易形成雾凇。故黎明最容易发生,综上,B项正确。
9.C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及雾凇景观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雾凇发生时往往伴随低温晴朗的天气,夜晚③所示地面辐射降温明显;天气晴朗导致④所示大气逆辐射弱,因此易形成雾凇,故选C。
10.D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及雾凇景观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雾凇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以及水汽凝结形成,与其他地区相比,吉林省的丰满水电站不是纬度最高的地区,地形和植被也无特殊性,但因地处水电站附近,水汽充足是主因,D项正确。
11.A 本题以树池为背景,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与树池周边不透水路面相比较,树池内覆盖鹅卵石或树篦子,孔隙大,有利于增加雨水下渗,A正确;下渗增多,使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相应增多,与水汽输送关系不大,故B、C、D错误。
12.B本题以树池为背景,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与鹅卵石相比,树篦子孔隙较大,地面蒸发量较大,B正确。树
篦子材质为塑料的,容易损坏。且随着树木生长需要定期进行更换,成本相对较高;鹅卵石的地面辐射较树
篦子强;树篦子相对固定,与鹅卵石相比,相对不利于树木生长,故A,C、D错误。
13.A本题以海边活动为背景,主要考查海水运动类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根据材料“冲浪是利用海水运动进行的极限运动。浪高的高度要在1m左右,最低不小于30cm”可知,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因此冲浪时人们利用了波浪的能量,A项正确,B,C错误;海啸是地震导致的海水的啸动。属于海洋灾害,D项错误。
14.C本题以某日潮汐时刻表曲线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潮汐规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赶海一般在低潮前的两小时最佳,海滩出露面积最大,海水退的远,特别是贝类等行动较为迟缓,当海水退下去的时候这些贝类就被搁置在沙滩或泥滩上了,收获量大。由图可知,丙时刻在低潮前的两小时内,最适宜赶海,C项正确。
15.C本题以某日潮汐时刻表曲线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潮汐规律应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由图可知乙时刻潮高较大,水位深,适合船舶进港和观潮,①③正确;水位高,冲浪危险性大,海滨沙滩淹没多,日光浴不合适,故②④错误。故选C项。
16.(1)古生代(2分) ③(2分)
(2)温暖湿润(2分)
(3)分布广泛,数量大,形成的化石多;笔石演化速度快,和地质年代吻合;大多形成于沉积岩地层,分层明显;海洋环境,保存较完整。(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
(4)此地质历史时期为侏罗纪至白垩纪,鸟类出现;小型哺乳动物出现;恐龙繁盛;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盛。(每点1分,任答4点,共4分
【解析】本题以不同的地质年代距今时间及地球整个历史曾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为切人点,考查地球
地质年代的相关知识。侧重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第(1)题,根据材
料“笔石生活的地质时期,三叶虫和鹦鹉螺繁盛,其中尤以三叶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可知:三叶虫生活的年
代为古生代,距今为2.52亿年—5.41亿年。第(2)问,三叶虫和鹦鹉螺繁盛,说明海洋生物占主导地位,海洋面积较大,说明全球气候较温暖,且较湿润。第(3)问,由材料可知,笔石演化速度快,且在沉积岩地层形成,故形成具有连续,完整,分层及保存好的特点,故可作为判断地层年代的“黄金卡尺”第(4)问,距今1—2亿年地质历史时期,大约处于侏罗纪至白垩纪,该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出现,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出现。
17.(1)水星、火星、土星和海王星。(4分)
(2)小行星带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距离火星较近;火星表层缺少厚厚的大气层保护,因此遭受小行星撞击的几率较大。(每点2分,共4分)
(3)金星距离太阳近,获得的太阳辐射强;公转周期短,年均温变化小;大气密度大,厚度大,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气体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碳,保温作用强。(每点1分,共4分)
【解析】本题以太阳及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远近位置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定位的地理素养。(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故甲、丁、已、辛所代表的行星依次是水星、火星、土星和海王星。
(2)小行星的撞击既取决于距小行星带的位置,还和大气层的厚度对小行星的摩擦有密切关系。与地球相比,火星大气层厚度小且距离小行星带距离近,故遭受小行星撞击的几率大。
(3)太阳辐射的多少首先取决于距离太阳的远近以及大气的厚度及大气成分。与地球相比金星距离太阳近且大气厚度大并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
18.(1)冬季盛行偏北风,北侧的东西走向山脉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导致背景风弱,山谷风明显;夏季盛行东南风,汉水谷地开口面向东南,夏季风削弱了山谷风,导致山谷风较不明显。(每点2分,共4分)
(2)气流运动方向画对得4分,等压面弯曲画对得2分。(注意等压面和箭头都不要画到地面以下,也可逆时针画在右侧)
(3)南北坡风向不同,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坡为偏南风,南坡为偏北风;南北两坡谷风出现的时间有差异,北坡为向阳坡,接受光照时间早于南坡,升温快,谷风开始的早。(每点2分,共4分)
【解析】本题以我国汉水谷地位置图为背景,主要考查热力环流成因、影响因素及地理图形绘制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素养。第(1)问,本问可结合图文材料,通常在大尺度天气风速较弱时,这种局地热力环流就表现得十分明显,该地冬季盛行偏北风,而夏季盛行偏南风,北侧山脉可以阻挡冬季风,而开口面向东南的河谷不能阻挡夏季风。第(2)问,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白天谷地温度低,密度大,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凸,气流下沉,而山顶受热,温度高,多上升气流,形成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的环流。第(3)问,由题意可知,南北坡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有差异,此外北坡为阳坡,升温早且快,故谷风最先进行。
19.(1)①为海水温度;②为海水盐度;③为海水密度。(3分)规律:大致以赤道为中心分别向高纬度递增。(2分)
(2)季节:北半球夏季。(2分)依据:①曲线为海水温度,北半球同纬度整体温度高于南半球;且较高纬度温度在10℃左右,故推测为北半球的夏季。(4分)
(3)北纬20°附近位于副热带海域,温度高,蒸发旺盛,降水少,导致盐度高。(4分)
【解析】本题以大西洋某季节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变化分布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海水性质的分布、差异,成因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定位的地理素养。第(1)问,本问可结合图文材料,①曲线大致以赤道为中心递减,可判断为温度,②曲线以副热带为中心向两侧递减为盐度。③的变化和①曲线呈负相关为密度。第(2)问,根据图文材料可知。①曲线北半球同纬度整体温度高于南半球,且较高纬度温度在10℃左右,故推测为北半球的夏季。第(3)问,北纬
20°附近为副热带海域,气温高,蒸发大,降水少,导致盐度高。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周期
大气成分
温度
大气密度(地球=1)
0.8
0.88
自转243天公转224天
以CO2为主
平均464℃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地球上植物出现后, 蕨类植物发展时期, 地球大气成分演变的主导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共1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1月调研考试pdf,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