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共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为这项事业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B. 闻一多先生潜心贯注研究古代典籍,他钻探古籍时锲(qiè)而不舍的精神令人钦佩。C. 鲁迅先生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以笔为武器,深恶(è)痛绝反动势力,唤醒无数国人。D. 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失败后,没有气馁,而是重新抖擞(sǒu)精神,继续投入研究。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A. 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终成《唐诗杂论》。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C.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必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D.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1)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为了革命事业,无数先烈们______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2)他潜心研究学问,常常______,忘记了吃饭和睡觉。(3)科学家们______,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让我国的航天事业迈向新高度。A. 义无反顾 废寝忘食 持之以恒B. 毫不犹豫 目不窥园 坚持不懈C. 奋不顾身 专心致志 锲而不舍D. 勇往直前 全神贯注 坚韧不拔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 《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得意门生,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B. 《孙权劝学》出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C.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呼兰河传》是其代表作之一。D.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因在物理领域的突出贡献共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①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②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③回国后,他投身于航天事业,为我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和发射立下赫赫战功。④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⑤钱学森在美国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A. ⑤④②③① B. ④⑤②①③ C. ④⑤②③① D. ⑤④②①③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D.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二、综合性学习。(10 分)在 “天下国家”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围绕 “爱国” 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1.写出两个与 “爱国” 相关的成语。(2 分) 2.请用 “爱国” 为主题,写一段 50 字左右的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 分) 3.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爱国英雄,请列举一位并简要概括其事迹。(3 分) 4.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2 分) 三、阅读理解(40 分)(一)阅读《邓稼先》选段,回答问题。(16 分)“两弹” 元勋邓稼先 1924 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 1945 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 年到 1950 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 年 10 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 年 8 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的 28 年里,邓稼先始终站在我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6 年 7 月 29 日,邓稼先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终年 62 岁。直到他临死前,人们才知道他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目标地度过的。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立下了不朽功勋。1.简要概括选段内容。(4 分)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邓稼先的爱国精神?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6 分) 3.结合全文,说说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6 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0 分)《孙权劝学》对比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与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何至于此!”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代笔,洪仲深以为耻,罚永长跑,永遂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文,唯傅永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3 分) 4.从吕蒙、傅永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分) (三)阅读《说和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回答问题。(14 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 也还只是在 “望” 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的诗,他是读得最多的。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此后,他便由唐诗研究转向楚辞研究。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他是有深厚的功力的。他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很大的帮助。1.选段中闻一多先生的 “说” 和 “做” 各指什么?(4 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学者?(6 分) 四、写作(30 分)请以 “我的偶像”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一、1.C。“深恶痛绝” 的 “恶” 应读 “wù”。2.C。“锋芒必露” 应为 “锋芒毕露”。3.A。“义无反顾” 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符合先烈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情境;“废寝忘食” 强调专心努力,顾不得睡觉吃饭,与潜心研究学问忘记吃饭睡觉对应;“持之以恒” 侧重长久坚持,对应科学家攻克难题的不懈坚持。4.A。《红烛》《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不是臧克家的。5.C。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背景引出⑤钱学森在美国情况,接着②他冲破阻力回国,③回国后做的事,最后①总结他诠释爱国精神。6.D。A 句 “通过”“使” 并用,造成主语缺失,可删去 “通过” 或 “使”;B 句 “避免”“不再” 表意重复,可删去 “不再”;C 句 “水平” 与 “改进” 搭配不当,应把 “改进” 改为 “提高”。二、1.精忠报国、忧国忧民。2.爱国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在黑暗时照亮前路,在困境中给予力量,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奋勇前行。3.文天祥,南宋末年,元军入侵,他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拒绝元军的威逼利诱,最终英勇就义,以生命捍卫国家尊严。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二、阅读理解(一)1.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包括出生、求学、归国以及投身原子弹氢弹研究,直至逝世,突出他为中华民族国防事业立下不朽功勋。2.①“1948 年到 1950 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在国外取得学位后没有留恋优厚条件,立刻回国,体现他心系祖国,渴望为祖国效力。②“这以后的 28 年里,邓稼先始终站在我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28 年坚守国防科研一线,默默奉献,将个人精力全部倾注于祖国国防强大,彰显爱国精神。3.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具有卓越领导才能的科学家。他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回国投身艰苦的国防科研,为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付出巨大努力,推动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却甘当无名英雄,直到生命尽头才被人知晓功绩。(二)1.(1)推辞(2)到,等到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3.①他们起初都学识浅薄,吕蒙以军务繁忙推脱学习,傅永连回信都需人代笔;②都能接受他人劝导,吕蒙听孙权劝开始学习,傅永受叔父刺激发愤读书;③学习后都有很大进步,吕蒙让鲁肃刮目相看,傅永兼具文才武略受皇帝赞叹。4.启示:①学习能使人进步,无论何时开始学习都不晚;②要善于听取他人正确意见,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改进;③知识能改变人,让人在不同领域展现才能,获得认可。(三)1.“说” 指闻一多先生先做事情,之后再表达自己做了什么或怎么做;“做” 指他全身心投入对古代典籍的钻研,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史默默付出努力,如从唐诗入手,多年刻苦钻研著成《唐诗杂论》。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钻研古代典籍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生动形象地写出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研究的热爱与专注,仿佛挖掘珍贵宝藏一般,投入巨大热情精力,凸显他严谨治学、执着探索的精神。3.①治学严谨专注,从他对古代典籍钻探的状态,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等可看出;②有远大志向,想通过研究文化史为衰微民族开救济药方;③学术成果丰硕,从他写出《唐诗杂论》,在古典文学研究上的深厚功力可知他学识渊博,为了解古代文化助力极大。三、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