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根据其作用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 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C,但其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不是最大的
    D. 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两者对生命活动都有重要的作用,A错误;
    B、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错误;
    C、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是C,但其占细胞鲜重的比例不是最大的,氧是占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C正确;
    D、Mg元素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2. 变形虫可通过细胞表面形成临时性细胞突起进行移动和摄食。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
    B.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
    C. 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不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D. 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于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所致
    【答案】A
    【解析】
    【分析】1、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如果溶酶体的膜破裂,水解酶就会逸出至细胞质,可能造成细胞自溶。
    2、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与蛋白质搭建起的骨架网络结构,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其中细胞骨架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一定形态。细胞骨架对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来说又起交通动脉的作用;细胞骨架还将细胞内基质区域化;此外,细胞骨架还具有帮助细胞移动行走的功能。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详解】A、科研人员用特定荧光物质处理变形虫,发现移动部分的细胞质中聚集有被标记的纤维网架结构,并伴有纤维的消长,细胞骨架对细胞形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所以被荧光标记的网架结构属于细胞骨架,与变形虫的形态变化有关,A正确;
    B、摄入的食物进入溶酶体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为小分子,B错误;
    C、变形虫通过胞吞方式摄取食物,该过程需要质膜上的蛋白质进行识别,C错误;
    D、变形虫移动过程中,纤维的消长是由于其构成蛋白的不断组装与去组装所致,D错误。
    故选A。
    3. SUMO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酶和ATP的参与下,SUMO与靶蛋白上特定氨基酸位点结合发生SUMO化,靶蛋白SUMO化后参与细胞信号传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靶蛋白的SUMO化体现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 靶蛋白SUMO化位点的氨基酸改变,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 推测细胞能去SUMO化从而中断信号传递以维持细胞稳态
    D. 靶蛋白上发生SUMO化是由ATP水解提供能量的吸能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ATP的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详解】A、SUMO与靶蛋白上特定氨基酸位点结合发生SUMO化,进而来实现细胞信号的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
    B、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靶蛋白SUMO化位点的氨基酸改变,将会使该位点无法SUMO化,进而影响细胞信号的传递,B错误;
    C、分析题干信息,靶蛋白SUMO化后参与细胞信号传递,推测细胞能去SUMO化从而中断信号传递以维持细胞稳态,C正确;
    D、靶蛋白上发生SUMO化需要酶和ATP的参与,ATP水解释放能量,供吸能反应利用,D正确。
    故选B。
    4. 实验操作顺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表中实验操作顺序有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在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2ml双缩脲试剂A液,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A正确;
    B、在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该先用低倍镜找到黑藻叶肉细胞,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分别在设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待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都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C错误;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除去解离液后,再用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染色,D正确。
    故选C。
    5. 秀丽新小杆线虫发育过程中某阶段的体细胞有1090个,而发育成熟后体细胞只有959个。体细胞减少的原因是( )
    A. 细胞凋亡B. 细胞衰老C. 细胞癌变D. 细胞分裂
    【答案】A
    选项
    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向待测样液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
    B
    观察细胞质流动
    先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色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秀丽新小杆线虫个体发育过程中有细胞凋亡发生。秀丽新小杆线虫发育过程中某阶段的体细胞有1090个,而发育成熟后体细胞只有959个,体细胞减少是细胞凋亡导致的,A正确;
    B、细胞衰老会导致细胞大小和形态改变,但细胞数目不会减少,衰老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B错误;
    C、癌变的细胞会导致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导致细胞数目增多而非减少,C错误;
    D、细胞分裂会导致细胞数目增多而非减少,D错误。
    故选A。
    6. 图1表示向清水中分别滴加HCl、NaOH后,清水pH的变化;图2表示向血浆中分别滴加HCl、NaOH后,血浆pH的变化(图中HCl、NaOH的浓度均为0.1ml/L)。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所用HCl、NaOH的浓度为无关变量
    B. 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
    C. 清水组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pH减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变化
    D. 实验结果表明,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材料,其中血浆为实验组,清水和缓冲液为对照组,因变量为材料pH值的变化。血浆pH的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
    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弱酸和与其对应的弱酸盐(或弱碱和与其相对应的弱碱盐)可以形成一对缓冲对,当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碱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酸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
    【详解】A、实验中所用HCl、NaOH的浓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A正确;
    B、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清水和血浆pH的变化,B正确;
    C、由图1可知,随着滴加HCl量的增加,清水组的pH逐渐减小,C错误;
    D、对比图1和图2可知,一定范围内血浆对pH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D正确。
    故选C。
    7. 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
    B. 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
    C. 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
    D. 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例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
    【详解】A、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A正确;
    B、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时,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
    增大,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B正确;
    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D正确。
    故选C。
    8. 一位老人突然出现脸部、手臂和腿部麻木等症状,随后上下肢无法运动。检查发现,他的脊髓、脊神经、四肢都正常,但脑部有血管堵塞导致大脑某区损伤。这类现象称为脑卒中,在我国非常普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的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可能有损伤
    B. 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但针刺左手没有感觉
    C. 刺激患者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D. 患者出现尿失禁,是由于血管堵塞破坏了低级排尿中枢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或者说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它由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和联合区三部分构成。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锥体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颗粒细胞)及神经纤维。
    【详解】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是躯体运动中枢,题中说脑中风患者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所以大脑皮层第运动区可能有损伤,A正确;
    B、针刺左手,左手就是感受器,然后通过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也就是大脑皮层,患者是是有感觉的,B错误;
    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又叫做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出现头部器官的运动,C错误;
    D、排尿中枢在脊髓,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D错误。
    故选A。
    9. 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 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 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节及其实例(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节过程、激素调节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
    【详解】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升高,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点睛】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10.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 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 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 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等;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免疫系统的功能:一、免疫防御:指机体抵御外来抗原性异物入侵的一种保护功能。二、免疫自稳:指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三、免疫监视:即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功能。
    【详解】A、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
    B、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
    C、白细胞介素-10(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而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D错误。
    故选A。
    11. 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②烟草种植过程中烟农要适时摘除烟草的顶芽③开花传粉遇上连续阴雨天,对作物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A. 措施①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激素
    B. 措施②依据的原理是解除顶端优势,可促进烟草上部叶片增大
    C. 措施③可以用于连续阴雨天气油菜传粉失败的补救,提高油菜种子的产量
    D. 措施④中这种“气”是乙烯利,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五类,相应的有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③脱落酸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详解】A、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而非生长激素),利于插条生根,因此,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A错误;
    B、措施②烟草种植过程中去除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枝条上部侧芽生长,烟草上部叶片增大,提高烟草的产量,B正确;
    C、种植油菜是为了收获种子,如果没有授粉就不能形成种子,喷施生长素不能获得种子,C错误;
    D、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乙烯(植物激素),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
    故选B
    12. 系统素是一条多肽链(18肽)。植物被昆虫食害后,体内系统素从受伤害处传至未受伤害处,激活蛋
    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表达,促进防御蛋白质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系统素由 18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
    B. 推测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C. 促进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植物防御能力的提高
    D. 高温处理后的系统素不会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系统素从伤害处传遍全身,促进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活化,增加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从而防御昆虫的食害”,则系统素是植物细胞释放的使细胞代谢改变的物质,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A、系统素为18肽,则由18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A正确;
    B、植物被昆虫食害后,体内系统素从受伤害处传至未受伤害处,激活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表达,促进防御蛋白质的合成,由此可推测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B正确;
    C、促进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促进防御蛋白质的合成,这有助于植物防御能力的提高,C正确;
    D、高温处理一般不会影响系统素的肽键结构,故高温处理后的系统素会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D。
    13. 研究者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探索利用条斑紫菜和拟线紫菜培育杂种紫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食用紫菜的动物消化道内提取蛋白酶,用于去除细胞壁
    B. 原生质体需在低渗溶液中长期保存,以防止过度失水而死亡
    C. 检测原生质体活力时可用苯酚品红或甲紫溶液处理,活的原生质体被染色
    D. 聚乙二醇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后,以叶绿体颜色等差异为标志可识别杂种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新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
    【详解】A、从食用紫菜的动物消化道内提取蛋白酶,不能用于去除细胞壁,因为紫菜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中没有蛋白质,A错误;
    B、获得的原生质体若处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B错误;
    C、检测原生质体活力时可用台盼蓝染色,活的原生质体不能被染色,C错误;
    D、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可促进原生质体融合,对于杂种细胞可以叶绿体颜色等差异为标志来进行识别,D正确。
    故选D。
    14.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纯合的长翅和残翅果蝇进行了如下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残翅
    B. 控制果蝇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C. 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甲组合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性长翅占1/4
    D. 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乙组合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性长翅占1/3
    【答案】C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或性环连。
    【详解】A、甲、乙组合为正反交实验,F1全为长翅,因此显性性状是长翅,A错误;
    B、甲、乙组合为正反交实验,F1全为长翅,则控制果蝇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B错误;
    CD、若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甲组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a,F1雌雄果蝇基因型为XAXa、XAYa,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雌性长翅∶雄性长翅∶雄性残翅=2∶1∶1,则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性长翅占1/4;乙组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A,F1雌雄果蝇基因型为XAXa、XaYA,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雌性长翅∶雌性残翅∶雄性长翅=1∶1∶2,则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性长翅占1/2,C正确、D错误。
    故选C。
    组合
    亲本
    F1

    长翅雌×残翅雄
    全为长翅

    残翅雌×长翅雄
    全为长翅
    15. 人类9号染色体三体(T9)分为嵌合型T9和完全型T9,前者部分细胞为9号染色体三体,后者所有体细胞为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T9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三体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细胞丢失第三条染色体,形成正常细胞;一种是分裂错误型,即由于早期胚胎部分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9号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只含一条9号染色体的细胞和三体细胞,只有三体细胞存活,与正常细胞形成嵌合型。某嵌合型T9胎儿的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为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胎儿为三体自救型,则其体内可能存在aaa和Aa两种体细胞
    B. 若该胎儿为分裂错误型,则其体内可能存在AAa和aa两种体细胞
    C. 该嵌合型T9胎儿的体内可能同时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体细胞
    D. 该胎儿胚胎发育早期只有部分细胞分裂时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为Aa,胎儿完全型T9基因型可能为AAA、AAa、Aaa,aaa,则三体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细胞丢失第三条染色体,形成正常细胞,则体内可能含有aaa和Aa,AAA三种体细胞,A错误;
    B、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为Aa,胎儿基因型可能为AA,Aa,aa,若该胎儿为分裂错误型,则其体内不会存在AAa和aa两种体细胞,B错误;
    C、该嵌合型T9胎儿的体内可能同时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体细胞,如AAa,随机丢失一条染色体,则可会产生AA,Aa的基因型,所以会出现三种基因AAa、AA、Aa,C正确;
    D、该胎儿胚胎发育早期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
    故选C。
    第II卷 非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图 1 表示某细胞在电子显微镜视野下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7表示细胞结构; 图2 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d代表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Ⅰ. 观察图1,回答相关问题:
    (1)从结构上看,图1所示细胞为____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该细胞与乳酸菌相比,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2)图1中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该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呈溶胶状的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细胞器就分布在其中。
    (3)用台盼蓝对图1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 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 的功能。
    Ⅱ.观察图2并结合图Ⅰ,回答相关问题:
    (4)物质Q是参与合成分泌蛋白的单体,物质Q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图2中a、b、c三种细胞器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填标号)。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_________(填名称)这一细胞器中形成的。
    (5)图2中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b与c之间,c与细胞膜之间通过__________结构进行物质运输,为了研究图2所示生理过程, 般采用_____________法。
    【答案】(1) ①. 动物 ②. 2
    (2) ①. 4、5 ②. 细胞质基质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 ①. ②. 2、4、5 ③. 核糖体
    (5) ①. 囊泡 ②. 同位素标记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细胞膜,2是核糖体,3是中心体,4是内质网,5是高尔基体,6是线粒体,7是核膜。图2表示分泌蛋白依次在细胞器a、b、c合成、加工和分泌的
    过程,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d是线粒体。
    【小问1详解】
    从结构上看,图1所示的细胞中没有细胞壁,且含有中心体结构,因此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是真核,乳酸菌是原核,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后者则没有。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2。
    【小问2详解】
    图1中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即图中的4和5。该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呈溶胶状的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就分布在其中。
    【小问3详解】
    活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而死亡的细胞则不具有,因此采用台盼蓝染色的话死亡的细胞会被染成蓝色活细胞则不会。
    【小问4详解】
    蛋白质的单体是Q氨基酸,其通式是:。图2表示分泌蛋白依次在细胞器a、b、c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即图1中的2、4、5。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核糖体处合成的。
    【小问5详解】
    图2中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结构进行物质运输,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为了研究图 2所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17. 在光下叶绿体中的C₃能与CO₂反应形成C₃; 当(CO₂/O₂比值低时,C₅也能与O₂反应形成C₂等化合物。C₂在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完成光呼吸过程。上述过程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1。光呼吸可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都利用了______为原料,反应①是______过程。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随之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₅、②ATP、③NADPH、④C₃)。
    (2)推测光呼吸过程中O₂与C₅结合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__进行。与光呼吸不同,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 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从气体的角度分析,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转入某种农作物野生型植株(WT),得到转基因株系1和2,测定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图3。图2中植物光合作用CO₂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______和_______(填生理过程)。7~10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株系1和2的光呼吸速率较野生型植株(WT)______(填“高”或“低”) 。分析图3中的数据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株系1和2的实际光合速率。

    【答案】(1) ①. C₅ ②. CO₂的固定 ③. ①②③
    (2)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③. 卡尔文循环消耗CO₂不产生O₂,而光呼吸消耗O₂,产生CO₂
    (3) ①. 光呼吸 ②. 细胞呼吸 (呼吸作用) ③. 低 ④. 不能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 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光呼吸和光合作用都以C5为原料,反应①是CO2的固定过程。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则在短时间内NADPH和ATP量的减少,进而导致C3的还原速率降低,故C5的含量降低,C3的含量升高,故当光照强度突然减弱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ATP、NADPH含量随之减少。
    【小问2详解】
    C5存在于叶绿体基质,故可推测出,光呼吸过程中O2与C5结合是在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与光呼吸不同的是,以葡萄糖为反应物的有氧呼吸产生NADH的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对应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看,光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而卡尔文循环,消耗CO2,但不释放氧气。
    【小问3详解】
    由图1可知,在线粒体中进行光呼吸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植物光合作用CO2的来源除了有外界环境外,还可来自光呼吸、呼吸作用。7—10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株系1和2由于转入了改变光呼吸的相关基因,导致光呼吸速率降低。光呼吸将已经同化的碳释放,且整体上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因此与WT相比,株系1和2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为光照强度为0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图3的横坐标为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无法得出呼吸速率,故据图3中的数据不能计算出株系1的总光合速率。
    18.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海岸到外滩,红树林在不同的潮位线上分布着不同的种类(如图甲),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结构。不同种植物生态位的分离主要是________的结果。
    (2)若植物a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a的频度最可能属于图乙________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b不是优势种,则b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是________。
    (3)若某红树林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图乙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61%—80%频度级的植物有4种,则该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___种。
    (4)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处于相对稳定的群落可能会又发生演替。群落不断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水平 ②. 种间竞争
    (2) ①. 81%-100% ②. 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
    (3)50 (4)生物种群仍然进行着繁殖和变化,同时外界环境也会改变,这些因素使群落又发生改变。(也可从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人类的活动干扰回答)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小问1详解】
    从海岸到外滩,红树林在不同的潮位线上分布着不同的种类,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通常呈镶嵌分布;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种植物生态位的分离主要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小问2详解】
    若植物a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其数量应相对较多,分布范围广,频度最可能属于图乙81%-100%;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b不是优势种,说明其分布范围广,但对于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可能是密度小,即b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是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
    【小问3详解】
    若某红树林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图乙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61%—80%频度级的植物有4种,则该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4/8%=50种。
    【小问4详解】
    由于生物种群仍然进行着繁殖和变化,同时外界环境也会改变,这些因素使群落又发生改变,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处于相对稳定的群落可能会又发生演替。群落不断演替。
    19. 生物修复技术已变成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过程中的一类最有价值的修复手段,下图为从某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的部分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于培养石油降解菌的培养基在接种前需要通过______法进行灭菌。步骤I为低温石油降解菌的富集培养。称取1g土壤样品加入预先装有100mL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在15°C、160r/min的恒温振荡摇床中培养6d.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连续培养四个周期。摇床培养的目的是______。
    (2)在操作II、III中,采用的接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通常根据菌落的______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______时。
    (4)目前,已知有200多种微生物能降解石油,但多数微生物的降解速率都很低,现在分离筛选得到三株降解石油能力较强的菌株,请提出鉴定不同菌株降解石油能力大小的方法______。
    (5)石油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科研人员已经筛选出分别降解三种烃类的细菌B、C、D(每种菌只含有一种相应的烃类降解酶)探究菌A高效降解石油的原因,凝胶电泳技术分离相关蛋白,结果如图:
    ①检测微管蛋白的目的是______。
    ②依据实验结果分析菌A降解石油的能力强于菌B、C、D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高压蒸汽 ②. 石油 ③. 使细菌与培养液成分充分接触、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2)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平板划线法
    (3) ①.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②. 各类菌落数目稳定
    (4)在相同石油浓度相同体积的培养液中接种相同数量的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石油含量。
    (5) ①. 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相关的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 菌A中有两种降解烃类的酶,而细菌B、C、D中各只有一种,因此菌A降解石油的能力强。
    【解析】
    【分析】1、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小问1详解】
    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步骤I为低温石油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实验目的是获取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所以称取1g土壤加入到100mL灭过菌的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摇床培养的目的是
    使细菌与培养液成分充分接触、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小问2详解】
    操作Ⅱ过程可以看到菌落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Ⅲ为挑菌落进一步纯化,需要用接种环进一步稀释菌体,所以是平板划线法。
    【小问3详解】
    区分不同的微生物要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统计菌落种类和数量时,要每隔24h观察统计一次,直到各类菌落数目稳定,可以防止培养时间不足导致遗漏菌落的种类和数目
    【小问4详解】
    比较不同菌株降解石油能力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石油浓度相同体积的培养液中接种相同数量的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石油含量。
    【小问5详解】
    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表达量相对稳定且丰富,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相关的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依据实验结果可知菌A中有酶B和酶D两种,而细菌B、C、D各有一种降解烃类的酶,因此菌A降解石油的能力强。
    20. 下图1是甲(基因A、a)、乙(基因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已死亡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Ⅳ21不携带上述致病基因。针对甲种遗传病,对系谱图中的部分个体进行了相应基因片段的扩增,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系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若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00,Ⅳ16与Ⅳ17生育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2)结合电泳结果与遗传系谱图,可以判断Ⅲ9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Ⅲ9和Ⅲ10生育一个不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3)IV20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第Ⅱ代的________号个体,乙病致病基因来自其________(填“父亲”或
    “母亲”)。
    (4)近年来发现孕妇血浆中存在游离的胎儿DNA,因此可采集母亲血液,利用________技术检测血样中的DNA是否存在甲病基因。若Ⅳ21再次怀孕,此方法________(“能”或“不能”)用于Ⅳ21,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Ⅲ9与Ⅲ10均不患乙病,其女儿Ⅳ16患乙病 ③. 1/42
    (2) ①. BbXaY ②. 3/8
    (3) ①. 5 ②. 父亲
    (4) ①. 核酸分子杂交/基因测序 ②. 能 ③. Ⅳ21不携带甲病基因,血液中检测到的甲病基因只能来自胎儿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可知,只考虑乙病,正常的Ⅲ9和Ⅲ10生育患乙病的女儿Ⅳ16与儿子Ⅳ18,可知该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只考虑甲病,第Ⅱ代到第Ⅴ代,均有人患甲病,可见该病最有可能为显性病,甲病患者Ⅳ20与不携带致病基因的Ⅳ21生育得到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可见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只考虑甲病Ⅲ9、Ⅲ10、Ⅲ11、Ⅲ12、Ⅲ13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XaXa,XAY,XAXa。
    2、图2表示针对甲种遗传病,部分个体相应基因片段的扩增,分析可知,从上到下四条带中,甲病致病基因扩增片段为第2和第3条带,第1条和第4条为正常基因。
    【小问1详解】
    分析图1可知,只考虑乙病,正常的Ⅲ9和Ⅲ10生育患乙病的女儿Ⅳ16与儿子Ⅳ18,可知该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只考虑乙病,则Ⅳ16基因型为bb,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400,则b的基因频率为1/20,B的基因频率为19/20,则人群中Bb的基因型频率=2×1/20×19/20=19/200,BB的基因型频率=19/20×19/20,Bb:BB=2:19,Ⅳ17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21,Ⅳ16(bb)与Ⅳ17(2/21Bb)生育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2/21×1/2×1/2=1/42。
    【小问2详解】
    分析图1可知,只考虑甲病,第Ⅱ代到第Ⅴ代,均有人患甲病,可见该病最有可能为显性病,甲病患者Ⅳ20与不携带致病基因的Ⅳ21生育得到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可见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只考虑甲病,Ⅳ20的基因型为XAY,Ⅱ5的基因型为XAX_,Ⅱ5和Ⅱ6生育了正常的Ⅲ11(XaXa),可见Ⅱ5的基因型为XAXa,Ⅱ6不患甲病基因型为XaY,由此,只考虑甲病Ⅲ9、Ⅲ10、Ⅲ11、Ⅲ12、Ⅲ13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XaXa,XAY,XAXa;分析图2可知,从上到下四条带中,甲病致病基因扩增片段为第2和第3条带,第1条和第4条为正常基因,可见只考虑甲病Ⅲ9的基因型是XaY,只考虑甲病Ⅲ10的基因型是XAXa;由小问1可知,乙病属于常染色体影响遗传病,图1可知,正常的Ⅲ9和Ⅲ10生育患乙病的儿子Ⅳ18,只考虑乙病,
    Ⅲ9和Ⅲ10的基因型均是Bb,则同时考虑甲病和乙病,Ⅲ9和Ⅲ10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Y和BbXAXa;只考虑Bb×Bb,则患乙病概率为1/4,正常概率为3/4,只考虑XaY×XAXa,患甲病概率为1/2,正常概率为1/2,可见Ⅲ9和Ⅲ10生育一个不患病孩子的概率是3/4×1/2=3/8=37.5%。
    【小问3详解】
    分析图1可知,IV20的甲病致病基因XA来自其母亲Ⅲ13,其母亲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第Ⅱ代的5号个体;IV20的父亲患有乙病,故IV20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
    【小问4详解】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新的产前诊断技术不断涌现。我国医学工作者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通过检测母体外周血胎儿游离 DNA,来预测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病;因此可采集母亲血液,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血样中的DNA是否存在甲病基因。若Ⅳ21再次怀孕,尽管Ⅳ21不携带甲病基因,但血液中检测到的甲病基因只能来自胎儿,此方法能用于Ⅳ21。

    相关试卷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诊(一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诊(一模)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docx、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