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为网络热词。奶茶中一般都大量添加蔗糖。下列关于蔗糖叙述错误的是( )
    A. 蔗糖是一种二糖,其水解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B. 长期大量饮用奶茶,过剩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C. 奶茶中的蔗糖含量的多少,可用斐林试剂进行定量检测
    D. 蔗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大多水果和蔬菜中也含有蔗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几丁质和糖原,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也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3、脂肪中C、H比例高,糖类中的C、H比例低。
    【详解】A、蔗糖是二糖,水解后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A正确;
    B、血糖浓度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浆中的血糖进入细胞转化为脂肪,B正确;
    C、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不是还原糖,奶茶中是否含有蔗糖不可用斐林试剂鉴定,C错误;
    D、蔗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中也含有蔗糖,D正确。
    故选C。
    2. 甲是渗透作用装置示意图(蔗糖不能过半透膜),乙、丙两曲线图中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玻璃管内的液面与烧杯的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
    B. 水分子由半透膜外(烧杯)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
    C. 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D. 达到渗透平衡时,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大于烧杯内的液面高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是水等溶剂分子从低浓度一侧扩散到高浓度一侧的现象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详解】A、图甲中漏斗A内30%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B处蒸馏水的浓度,所以水分由B处通过半透膜进入A处的速度大于水分由B处通过半透膜进入A处的速度,水分从总体上表现为由B处运输到A处直至平衡,玻璃管内的液面与烧杯的液面高度的差越来越大,不能用曲线乙表示,A错误;
    B、图甲中漏斗A内30%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B处蒸馏水的浓度,所以水分由B处通过半透膜进入A处的速度大于水分由B处通过半透膜进入A处的速度,水分从总体上表现为由B处运输到A处直至平衡,水分运输的速度与A、B两处浓度差呈正相关,随着水分不断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导致漏斗内蔗糖溶液的浓度与漏斗外的浓度差减小,水分子由A处经半透膜外进入A处的速率减小直至平衡,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用曲线乙表示、不能用曲线丙表示,B错误;
    C、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玻璃管内的溶液浓度高,C错误;
    D、由于半透膜内侧有蔗糖溶液,而外侧是清水,最终玻璃管内的溶液浓度高,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一定大于烧杯的液面高度,D正确。
    故选D。
    3. 下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都不正确的是①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②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③结构2不含磷脂
    A. ①②B. ③
    C. ②③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示为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其中结构1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结构2为中心体;结构3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结构4为高尔基体;结构5为细胞核。此细胞只可能是真核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①错误;此细胞虽然有中心体,但可以是低等植物细胞,②错误;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③正确;所以选B。
    【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点睛】辨别细胞结构图像的方法
    (1)显微图像与亚显微图像的判断:图像中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未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则为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图像的判断:图像中有核膜(或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则为真核细胞;无核膜(或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则为原核细胞。
    (3)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图像中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低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高等植物细胞。
    4.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蓝细菌细胞的模式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B. 不同生物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C. 4种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RNA,体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D. ①②③④都有细胞膜、细胞核,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图中①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属于植物细胞;②细胞没有细胞壁,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动物细胞;③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并且具有鞭毛,为原核生物中的细菌;④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有光合片层结构,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
    【详解】A、①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③是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不同生物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行使不同的功能,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B正确;
    C、四种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①②是真核生物,都有细胞核,体现了真核细胞的统一性,③④是原核生物,都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也体现了原核细胞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B。
    5. 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 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将产生5个水分子
    C. 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D. 在细胞中合成C22H34O13N6分子在核糖体中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3种氨基酸只有谷氨酸含有2个羧基4个氧原子,其余氨基酸均含两个氧原子,假设谷氨酸的数目为X,则4X+2(6-X)-5=13,解得X=3,A正确;
    B、图示3种氨基酸中都只含有一个氨基(N原子),根据分子式(C22H34O13N6)中的N原子数可知该多肽是由6个氨基酸构成的,合成化合物时产生5个水分子,B正确;
    C、再通过对C原子个数的计算可知,含甘氨酸2个、丙氨酸1个,该多肽链由2个甘氨酸、1个丙氨酸、3个谷氨酸脱水缩合生成,因此该肽链中含有1个氨基和4个羧基,C错误;
    D、多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进行,D正确。
    故选C。
    【点睛】
    6.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等,是健康、营养、均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谷类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
    B. 糖类与脂肪相比更适合作为储存能量的物质
    C.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
    D. 钙、钾在维持渗透压和提供能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谷类细胞中不含有糖原,A错误;
    B、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更适合做储能物质,B错误;
    C、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在室温时一般呈液态,C正确;
    D、钙、钾在维持渗透压有重要作用,但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7. 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B. 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不同,不需要消耗能量
    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
    D. 自噬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其中方式甲是溶酶体直接胞吞颗粒物;方式乙是先形成自吞小泡,自吞小泡再与溶酶体融合;方式丙为蛋白质水解后通过溶酶体上的膜蛋白进入溶酶体。
    【详解】A、细胞内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A正确;
    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通过图示可知,甲、乙自噬方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
    故选A。
    【点睛】
    8. 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不同滤纸片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则该装置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
    B. 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C. 酶促反应速率的大小与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烧杯液面的时间(t3—t1)呈负相关
    D. 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高效性,A错误;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高温条件下会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该装置不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酶促反应在酶与底物接触时开始,其速率可用滤纸片从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1)来表示,C正确;
    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若将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设置成不同pH,该装置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9. 温度既可以影响反应物使其能量发生变化(如图中线a),也可以影响酶的空间结构使其稳定性发生变
    化(如图中曲线b),从而影响酶促反应,两种影响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如图中曲线c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度越高,反应物更容易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B. 曲线b表明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C. 酶的空间结构越稳定,越有利于酶催化酶促反应
    D. t1和t2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相同,酶分子活性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为酶活性,酶活性与温度、pH等有关,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
    2、酶促反应速率指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表示,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加热也可以为底物分子提供能量,提高反应速率。
    【详解】A、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更容易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A 正确;
    B、由曲线b可知,温度越高,酶的空间结构越不稳定,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温度过高,可能会使蛋白质变性,空间结构破坏,生物活性永久丧失,B正确;
    C、温度越低,酶的空间结构越稳定,酶在催化酶促反应时需要与反应物分子识别结合,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因此酶的空间结构太稳定,不利于酶催化酶促反应,C错误;
    D、曲线c中t1、t2处酶促反应速率相同,但温度不同,反应物所含的能量不同,酶分子的空间结构稳定性也不同,其催化酶促反应的能力(即酶分子活性)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10. 如图是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
    A. 抗体B. 雄性激素C. 呼吸酶D. 血红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从图中来看,内质网的面积减少,细胞膜的面积增加,高尔基体膜的面积无变化,由此可知,发生了蛋白质的分泌过程。题中给出的四种物质除雄性激素外都是蛋白质,但是呼吸酶,血红蛋白存在于细胞内,只有抗体是分泌蛋白,故选A
    【点睛】
    11. 下图为牛胰岛素结构图,该物质中-S-S- (二硫键) 是由两个-SH 脱去两个H形成的( 与脱水形成肽键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胰岛素为51肽,其中含有50个肽键
    B. 牛胰岛素中只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
    C. 牛胰岛素水解产物肯定含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
    D. 牛胰岛素肽链间的二硫键共有2个,其形成时共脱下4个氢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牛胰岛素结构图,胰岛素由两条链组成,其中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两条链之间通过二硫键连接。
    【详解】A、牛胰岛素为51肽,其中含有(20+31)-2=49个肽键,A错误;
    B、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牛胰岛素含有2条肽链,因此其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因为部分氨基酸的R基团中可能还含有氨基或羧基,B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但不是每一种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因此牛胰岛素水解产物不一定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C错误;
    D、牛胰岛素肽链间的二硫键共有2个,还有一个二硫键位于肽链上,而不是肽链间,每个二硫键形成时脱下两个H,故形成两个二硫键共脱下4个H,D正确。
    故选D。
    【点睛】蛋白质中形成二硫键时脱去两个氢。
    12. 《本草纲目》有言“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羊肉中富含蛋白质和铁、钠等无机盐,常散发出一种较强的膻味,膻味来源于皮下脂肪组织中含有的挥发性脂肪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羊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均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B. 磷是构成细胞膜和某些化合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C. 缺Na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D. 羊肉皮下脂肪中挥发性的脂肪酸一般为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2、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物质,A错误;
    B、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等物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P,故磷是构成细胞膜和某些化合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B正确;
    C、神经细胞Na+内流产生兴奋,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等,C正确;
    D、动物细胞内的脂肪酸通常是饱和脂肪酸,室温呈固态,D正确。
    故选A。
    13. 某种蛋白质中相关基团的数目:氨基酸数目126、羧基的总数17、R基上羧基数目15、氨基的总数
    17,有关该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两条肽链B. 共有126个肽键
    C. R基中共含17个氨基D. 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相关计算问题。氨基(羧基)总数目=R基氨基(羧基)+非R基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目;肽键数=氨基酸数量-肽链的条数。
    【详解】A、羧基总数目=R基羧基+游离的羧基数目,由题意可知游离的羧基有2个,则有2条肽链,A正确;
    B、126个氨基酸组成2条肽链应有124个肽键,B错误;
    C、R基中氨基有17-2=15个,C错误;
    D、形成蛋白质时共脱掉124个水分子,D错误。
    故选A。
    【点睛】
    14. 如图1-4表示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 若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图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C. 若将图2与图4曲线补充完整,则两曲线的起点均应为坐标系的原点
    D. 影响图中A、C两点运输速率主要因素不同,限制B、D两点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图2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图3说明该物质运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图4表
    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1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A正确;
    B、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可用图2与3表示,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正确;
    C、图4曲线的起点不能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因为无氧呼吸也能提供能量,C错误;
    D、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物质浓度和氧气浓度,B、D两点的限制因素都是载体的数量,D正确。
    故选C。
    15. 关于①~⑦的结构在下列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叶绿素 ②染色体 ③细胞核 ④核膜 ⑤核糖体 ⑥细胞壁 ⑦拟核
    A. 菠萝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④⑤⑥
    B. ①~⑥在绿藻体内存在
    C. 除②③④外,其他都在颤藻体内存在
    D. 大肠杆菌和蓝藻共有的是⑤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发菜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④核膜,A错误;
    B、绿藻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①叶绿素、②染色体、③细胞核、④核膜、⑤核糖体和⑥细胞壁,B正确;
    C、颤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④核膜、②染色体、③细胞核,但是有叶绿素、核糖体、细胞壁和拟核,C正确;
    D、大肠杆菌和蓝藻共有的细胞结构有叶绿素、核糖体、细胞壁和拟核,D正确。
    故选A。
    【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点睛】(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16. 下列有关核酸和蛋白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玉米的叶肉细胞中一定含有两类核酸
    C. 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含有尿嘧啶
    D. 单体连接成核酸和蛋白质的过程都会形成肽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2、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DNA和RNA分子中,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或相应的核糖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的,而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的。
    3、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4、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详解】A、细胞中的核酸一定含有P元素,而蛋白质不一定含有P元素,两者组成元素不同,A错误;
    B、玉米叶肉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B正确;
    C、尿嘧啶是RNA特有的含氮碱基,大肠杆菌DNA分子中不含尿嘧啶,C错误;
    D、单体聚合成核酸是形成磷酸二酯键,单体连接成蛋白质的过程会形成肽键,D错误。
    故选B。
    【点睛】
    17. 实验小组从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上选取初始液泡体积相等的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置于等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各细胞的液泡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假设蔗糖分子不能进出细胞,各细胞存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始状态下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B. t1时刻水分子进出各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C. t1时刻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D. 细胞乙的细胞液中蔗糖的浓度和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甲表现为吸水,初始状态下甲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乙细胞液泡体积不变,乙的细胞液渗透压和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丙表现为失水,丙的细胞液渗透压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因此初始状态下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A错误;
    B、t1时刻各组细胞液泡体积均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B正确;
    C、t1时刻甲表现为吸水膨胀,由于存在细胞壁的束缚,其细胞液浓度应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C错误;
    D、细胞乙初始状态下其渗透压和外界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但是细胞液中存在多种溶质分子,而不是只有蔗糖一种溶质分子,因此细胞乙的细胞液中蔗糖的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D错误。
    故选B。
    【点睛】
    18. 如图表示酶和无机催化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A. a表示没有催化剂时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b、c分别表示有无机催化剂和酶催化时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据图可知,无机催化剂和酶的作用机理相同
    D. d的数值越大,则表示酶的催化活性越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
    【详解】AB、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没有催化剂时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有无机催化剂时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催化时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降低的活化能,AB正确;
    C、据图可知,无机催化剂和酶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d的数值越大,说明酶降低的活化能越大,酶的催化活性越高,D错误。
    故选D。
    19.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
    B. 氨基酸、血红素和叶绿素都含有N元素
    C. Mg和Fe分别是合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必需的微量元素
    D.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某些生物化学反应的原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3、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详解】A、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但无机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细胞中不一定含有,A正确;
    B、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血红素中含有C、H、O、N、Fe五种元素,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它们都含有N元素,B正确;
    C、Mg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C错误;
    D、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自由水可以作为某些化学反应的原料,如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正确。
    故选C。
    20. 将新鲜的紫色洋葱内表皮,放入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
    A. 红色、紫色B. 无色、紫色C. 红色、无色D. 紫色、红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该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①表示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部分,②表示细胞液。
    【详解】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①处充满了外界溶液,即胭脂红溶液,颜色为红色;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由于胭脂红是大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故紫色洋葱内表皮的②细胞液仍然是无色的,C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进行了3次观察,采用了自身对照的方法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进行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无色内表皮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其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当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进而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外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则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实验中选择紫色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因是由于其中有成熟的大液泡,且大液泡有颜色,便于观察。
    【详解】A、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共进行了3次观察,第一次是为了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最初的位置关系,第二次是将细胞置于蔗糖溶液中后进行的观察,目的是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三次是将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置于清水中,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该实验中采用了自身对照的方法,A正确;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反而可以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参照物,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中细胞液浓度有差别,因此,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进行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
    D、紫色洋葱鳞片叶无色内表皮细胞也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其中也有成熟的大液泡,因而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D正确。
    故选B。
    22.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
    A. 水稻对 SiO44-需求量最大,番茄对 SiO44-需求量最小
    B. 水稻培养液里的 Mg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 Mg2+
    C. 水稻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D. 番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不同的直接原因是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柱形图:
    1、现象: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含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的Mg2+浓度下降,水稻培养液中的Mg2+浓度增高。SiO44-的情况刚好相反,说明水稻吸收大量的SiO44-,而番茄吸收SiO44-少。
    2、结论:水稻吸收水分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Mg2+的相对速率,吸收水分的相对速率小于吸收SiO44-的相对速率;番茄正好相反。
    【详解】A、分析柱形图,水稻培养液中SiO44-浓度低于起始值,番茄培养液SiO44-浓度高于起始值,说明水稻对SiO44-需求量大,番茄对SiO44-需求量小,A不符合题意;
    B、水稻培养液里的Mg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收水分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Mg2+的相对速率,并不是不吸收Mg2+,B符合题意;
    C、水稻吸收SiO44-多,吸收Mg2+少,说明水稻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不符合题意;
    D、番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不同的直接原因是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首先明确植物对无机盐离子吸收和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明确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并且同一种生物对不同离子以及不同生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均存在差异。
    23. 细胞核作为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如图是细胞部分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1是内质网膜,有利于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
    B.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结构2增多,可加强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C. 结构3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D. 结构5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能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核的结构:(1)内质网:单层膜;(2)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3)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5)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结构1是内质网,有利于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A正确;
    B、结构2 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
    C、结构3为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并因此而得名,C正确;
    D、结构5为核膜,为双层膜结构,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D错误。
    故选D。
    24. 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1)温度(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2)底物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但由于酶浓度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3)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选项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A
    酶的高效性
    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
    B
    酶的专一性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
    C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检测淀粉分解程度
    D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用斐林试剂检测
    【详解】A、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是相等的,因此该实验方案不能用来探究酶的高效性,A错误;
    B、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只能证明淀粉酶是否能水解淀粉,而不能证明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无法证明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C、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可用碘液检测淀粉分解程度,该实验方案可以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C正确;
    D、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性糖的,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没有还原性糖产生,因此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D错误。
    故选C。
    25. 下图a、b、c是三种生物体的细胞,关于三种细胞结构的总结,不合理的是( )
    A. a和b是真核细胞,c是原核细胞,因为c中无成形的③
    B. a、b分别是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因为a有细胞壁、无b中的⑧,b无细胞壁
    C. c和a、b共有的结构是①⑥⑦,共有的有机物是蛋白质、DNA、RNA等
    D. 用纤维素酶分别处理a、b、c细胞的外层结构,a、c外层结构被破坏,b无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a、b中均有成形的细胞核,为真核细胞,c中无成形的细胞核,A项正确。
    B、a中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无中心体,是高等植物细胞,b是高等动物细胞,B项正确。
    C、c和a、b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a、b、c中均有DNA、RNA和蛋白质,C正确。
    D、a、c均有细胞壁,但a、c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不同,用纤维素酶处理,对c的细胞壁不起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睛】
    26. 下图表示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脂质体与特定的细胞接触时,图b中的药物通过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进入靶细胞内
    B. 脂质体膜也具有与细胞膜相同的结构特点,可以与细胞膜发生融合
    C. 可在脂质体膜上镶嵌某种蛋白质,使之与特定的细胞的特定结构结合
    D. 图a药物为脂溶性药物,利用生物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特定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详解】A、当脂质体与靶细胞接触时,图b中的药物通过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A正确;
    B、脂质体膜也具有与细胞膜相同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与细胞膜发生融合,B正确;
    C、在脂质体膜上镶嵌某种蛋白质,作为信号分子,使脂质体与特定细胞的特定结构起作用,C正确;
    D、图中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a图中药物是能在水中结晶或溶解的药物,图b中药物是脂溶性药物,D错误。
    故选D。
    27. 下图为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加工、分拣和运输过程,M6P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
    B. M6P受体空间结构破坏,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内质网中积累
    C. 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协调统一
    D. 若水解酶磷酸化过程受阻,可能会导致细胞内吞物质的蓄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内质网中形成溶酶体水解酶,内质网形成小泡,小泡膜和高尔基体膜融合,溶酶体水解酶进入高尔基体,水解酶被磷酸化,然后和M6P受体结合,水解酶去磷酸化,进而形成溶酶体,即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看图可知: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都需要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据此答题。
    【详解】A、据图可知,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都需要在核糖体合成后,再经过内质网的加工以及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A正确;
    B、M6P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且溶酶体来自于高尔基体,因此M6P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M6P受体不能正常合成,则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高尔基体积累,B错误;
    C、溶酶体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协调统一,C正确;
    D、内吞物质是和溶酶体结合,进而内吞物质被水解酶分解,看图可知,若水解酶磷酸化过程受阻,会影响溶酶体的形成,进而可能会导致细胞内吞物质的蓄积,D正确。
    故选B。
    28. 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具体表现为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①如果细胞是死细胞,则细胞膜是全透性的,不具有选择透过性,①符合题意;
    ②细胞大量吸水,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②不符合题意;
    ③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③符合题意;
    ④细胞大量失水时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④不符合题意;
    ⑤K+和NO3-均是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离子,因此,将细胞放入KNO3溶液后,细胞可能先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自动复原,⑤符合题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9. 下图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P不可能是甘油B. 物质Q不一定是水分子
    C. 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D. 物质P和Q出细胞未必都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物质P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物质Q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详解】A、图中物质P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甘油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而物质P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B、物质Q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可用物质Q表示,B正确;
    C、物质P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物质P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物质Q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物质Q出细胞不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
    D、物质P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物质P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物质Q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物质Q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
    30.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则它们的代谢强度也相同
    B. 癌变细胞和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C. 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D. 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各种离子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2.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核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不同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可能不同,A错误;
    B、癌变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水含量增加,B错误;
    C、给水中毒患者注射质量分数为1.8%的盐水,是为了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现了无机盐维持渗透压的功能,C错误;
    D、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体现了无机盐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如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
    (2)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在对丙中②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_模型,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
    (3)若图丙为唾液腺细胞,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有_______(填序号),直接参与肽链合成的细胞器_______(填序号),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的方法是_______。
    (4)若图乙为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缺少的结构为_______。
    (5)构成图乙中2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它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6)在图乙细胞核内呈细长丝状,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的结构是______,它的化学组成为______。
    【答案】(1)甲 (2) ①. 流动镶嵌 ②. 蛋白质
    (3) ①. ①④⑥⑦ ②. ① ③. 同位素标记法
    (4)中心体 (5)纤维素和果胶
    (6) ①. 染色质 ②. 蛋白质和DN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乙图因为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为植物细胞;丙图为动物细胞。
    【小问1详解】
    乙图有细胞核,丙图也有细胞核。甲图有拟核,其为原核细胞。
    【小问2详解】
    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在对丙中②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不同细胞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小问3详解】
    若图丙为唾液腺细胞,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本质为蛋白质,且为分泌蛋白)的细胞器有①核糖体、④内质网、⑥线粒体、⑦高尔基体。①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为直接合成肽链的场所。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小问4详解】
    若图乙为低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器中心体,所以图中缺少的结构为中心体。
    【小问5详解】
    构成图乙中2为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小问6详解】
    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染色质,化学组成为蛋白质和DNA。
    32.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三种物质基本单位均为______,其中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并能调节血糖含量的是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某同学认定该模型表示的生物大分子是DNA,其判断依据是碱基中_______。
    (3)图丙中,①表示氨基酸经______反应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r,通过化学反应形成m条肽链,再经盘曲折叠构成分子量为n的蛋白质,则该蛋白质中的肽键数目是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4)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内的抗体可以发挥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____功能。经过加热、加酸、加酒精等引起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_______,可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答案】(1) ①. 葡萄糖 ②. 糖原 ③. 纤维素
    (2) ①. 脱氧核苷酸 ②. 不含碱基U而含有碱基T
    (3) ①. 脱水缩合 ②. (n-rm)/(r-18)
    (4) ①. 免疫 ②. 变性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小问1详解】
    甲图表示的是多糖,三种物质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动物细胞中能调节血糖含量的多糖是糖原。在这三种物质中,纤维素主要构成植物细胞壁,在功能上与糖原和淀粉截然不同。
    【小问2详解】
    乙图中,①所代表碱基的中文名称是胞嘧啶。在 DNA 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数量比为 1:1。判断该模型表示 DNA ,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依据是碱基中不含碱基 U 而含有碱基 T。
    【小问3详解】
    图丙中,①表示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设肽键数目为 x,则氨基酸的数目为 x+m,根据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水分子量×肽键数目,可得 n=r(x+m)-18x,化简可得 x=(n-rm)/(r-18)。
    【小问4详解】
    抗体具有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的作用,这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经过加热、加酸、加酒精等引起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可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33. 下图1为不同物质或结构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示意图,甲、乙、丙、丁为四种不同运输方式。图2中a、b为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图3是成熟植物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是____。甘油、胆固醇等进入细胞的方式与图2中的_方式相同,它们易于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中含有______有关。
    (2)若对离体的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对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氨基酸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
    (3)若图3放在0.3g/mL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发生图3中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_______。
    (4)以下材料不能做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实验材料的是 。
    A.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B. 叶肉细胞C. 黑藻细胞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答案】(1) ①. 乙、丁 ②. a ③. 脂质(磷脂)
    (2)该毒素只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
    (3) ①.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②. 增强 (4)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图1中甲物质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乙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丙物质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丁的运输方式为胞吞。图2中a代表自由扩散,b代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图1中的乙主动运输与丁胞吞消耗能量。甘油、胆固醇属于脂溶性非常高的小分子物质,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与图2中的a方式相同,根据相似相溶性原理,它们易于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中含有磷脂有关。
    【小问2详解】
    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因此若对离体的细胞使用某种毒素,结果对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氨基酸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其原因是该毒素只抑制了Mg2+载体蛋白的活性。
    【小问3详解】
    从细胞结构上分析,植物出现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因此当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就和细胞壁分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故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小问4详解】
    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液泡,易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可以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实验材料,A不符合题意;
    BC、黑藻细胞和叶肉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叶绿体,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BC不符合题意;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没有原生质层,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
    34.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5
    6
    7
    8
    ①设置水浴锅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








    图1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的结果,图2是40℃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时淀粉剩余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该实验中淀粉酶催化的实质是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写三个)
    (3)此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_____(是/否)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减少,为保持图1实验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填“缩短”“延长”或“不变”)。
    (4)若适当降低温度,请在图2坐标中用虚线画出该试管中淀粉剩余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__。
    (5)若要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应在______℃之间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分组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 ①. 温度和酶的种类 ②. 酶浓度、底物浓度、pH等
    (3) ①. 否 ②. 延长
    (4) (5)30~5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分析表格和图1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淀粉剩余量,则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 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小问1详解】
    分别保温5min
    A
    A
    A
    A
    B
    B
    B
    B
    ⑥将同组两个试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小问2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结合表格可知,实验中设计了不同的温度,酶的种类有酶A和酶B两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 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小问3详解】
    由于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本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因此为保持图乙实验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延长。
    【小问4详解】
    若适当降低温度,则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而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则试管中淀粉剩余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虚线:
    【小问5详解】
    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应在30~50℃之间设立一系列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金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金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金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x、参考答案docx、答题卡wps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