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 我不生气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 我不生气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深入理解生气的原因、生理反应以及常见的外在表现形式。
熟练掌握多种有效控制和调节生气情绪的方法与技巧,如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合理宣泄等,并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如游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情绪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敏锐地察觉自己情绪的变化。
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气情绪时,能够冷静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情绪管理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看待生气这一情绪,培养学生对情绪的接纳和包容态度。
增强学生的情绪管理意识,让学生明白情绪管理对个人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绪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借助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生气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如身体上的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头痛等,心理上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
系统地传授控制和调节生气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应用场景。
2. 难点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生气情境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克服本能反应,主动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情绪管理方法内化为长期的习惯,形成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各种复杂的生活场景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讲解生气的相关知识和情绪管理方法,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准确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气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应对,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情绪管理能力。
4. 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生气情境中的互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同时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游戏体验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情绪的变化,增强学生对情绪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精心制作包含丰富图片、有趣动画、生动视频以及相关案例的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生气的表现、危害、原因和应对方法等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 游戏道具:准备充足的游戏道具,如用于“吹气球比赛”的气球、“情绪卡片”游戏的卡片、“情绪拼图”游戏的拼图等,确保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
3. 问卷调查表:设计“生气情绪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生气的频率、原因、表现以及处理方式等情况,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
4.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道具,如代表不同身份的头饰、模拟场景的小道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游戏导入:组织学生进行“吹气球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吹的气球最大。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故意制造一些小“意外”,如突然说时间缩短、不小心碰掉某个学生的气球等,观察学生的反应。
2. 提问引导: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尤其是当遇到意外情况时的心情。例如:“当你的气球被碰掉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不生气”。
(二)认识生气
1. 生气的表现:播放一段精心挑选的有关人生气时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包含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人在各种场景下生气的表现,如脸红脖子粗、大声叫嚷、怒目圆睁、摔东西、跺脚、哭泣等。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视频中人物生气的具体表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例如:“视频里的叔叔生气的时候,脸涨得通红,像个熟透的西红柿,还不停地大声骂人。”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气时身体和行为上的明显变化。
2. 生气的危害:展示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直观地介绍生气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例如,展示生气时人体生理指标变化的图表,说明生气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内分泌失调等身体问题;展示一些因生气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的情景图片,讲解生气可能引发的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以及对学习、生活和社交带来的不良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刚才看到的内容,说一说生气还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哪些危害。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生气危害的认识。
(三)生气的原因
1. 案例分析:呈现几个精心编写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生气的案例,案例内容涵盖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不同场景。例如:
案例一:小明在学校里,同桌不小心把他的作业本弄湿了,小明很生气,和同桌吵了起来。
案例二:小红回家后,想先看一会儿电视再写作业,但是妈妈不同意,让她立刻去写作业,小红觉得很委屈,生气地回到自己房间。
案例三:小刚在公园里玩耍,有个小朋友故意撞了他一下,还不道歉,小刚很生气,追着那个小朋友要说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案例,讨论案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生气,生气的背后隐藏着哪些需求和想法。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 分享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教师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常见的生气原因,如需求未得到满足(如想玩游戏、想看电视等)、遭受挫折(如考试失利、比赛失败等)、被他人误解(如被老师冤枉、被同学误会等)、自我期望过高(如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等)、情绪积累(如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家庭矛盾等)。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原因,让学生明白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我们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应对。
(四)控制生气的方法
1. 深呼吸法:教师亲自示范深呼吸的方法,让学生跟着一起做。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步骤:“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空气充满我们的腹部,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鼓起来,然后再缓缓地用嘴巴呼气,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瘪下去。”重复几次后,让学生在座位上自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深呼吸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深呼吸对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
2. 转移注意力法:展示一系列可以转移注意力的活动图片,如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运动、绘画、做手工、玩游戏等,向学生详细介绍每种活动的特点和好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通过这些方式转移注意力的。例如,有的学生说:“我生气的时候,就会听我最喜欢的音乐,跟着音乐一起唱,心情就会慢慢好起来。”教师鼓励学生在遇到生气情绪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3. 积极的自我暗示法:教师讲解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概念和作用,即通过对自己说一些积极、鼓励的话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状态。例如,当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时,可以对自己说:“别生气,生气也解决不了问题,我要冷静下来。”“我是一个宽容的人,我不会为这点小事生气。”让学生进行自我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常见的生气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学生练习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4. 合理宣泄法:介绍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如向他人倾诉、写日记、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进行一些安全的破坏活动(如撕纸、捏气球等)。教师强调合理宣泄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即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场合,避免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宣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体验。例如,给学生发放纸条,让他们把自己的烦恼和生气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揉成一团扔掉;或者给学生发放气球,让他们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用力捏爆气球,释放压力。学生体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宣泄可以有效地缓解生气情绪。
(五)情境演练
1. 创设情境:设置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容易让学生生气的情境,写在卡片上。例如:
情境一:在学校食堂排队打饭时,有个同学插队到你前面,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情境二:你正在认真写作业,同桌不停地打扰你,还故意把你的文具碰到地上。
情境三:你和好朋友约好一起去公园玩,结果他却迟到了很久,也没有提前告诉你。
情境四:你精心准备了一场演讲比赛,但是在比赛过程中,有同学在下面嘲笑你。
2.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个情境卡片,然后小组成员根据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一位学生扮演生气的角色,其他成员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帮助他控制情绪。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例如,当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示:“你可以试试用深呼吸的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你可以对他说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的话。”
3. 评价与总结:表演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价和建议,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和讨论进行总结,表扬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优秀表现,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师再次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和技巧,鼓励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保持冷静和理智。
(六)课堂总结
1. 回顾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生气的很多知识,谁能说一说生气有哪些危害?”“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控制生气情绪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系统的知识总结。
2. 鼓励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当遇到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时,要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教师可以分享一些自己在生活中控制情绪的经验和故事,激励学生积极实践。同时,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情绪管理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六、课后作业
1. 情绪记录: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周内生气的次数和原因,以及每次生气时自己的处理方法和最终的结果。要求学生详细描述生气的情境、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采取的应对措施,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和交流。
2. 家庭分享:请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控制生气的方法教给家人和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情绪管理的经验和心得。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积极运用所学方法,帮助家人和自己更好地管理情绪,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提出的新颖观点和方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和巩固情绪管理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3)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 我不生气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说明,活动目标,重点,活动准备,活动对象,活动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13)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 我不生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激趣,展开活动,实践练习,温馨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3)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 我不生气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辅导目标,辅导重难点,设计理念,教学对象,设计思路,活动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