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教案+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案,共2页。
第10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自主合作,熟读古诗。1.(1)汇报交流,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2)明确诗歌节奏。课件出示:石灰吟千/万/出深山,烈火//若等闲。粉骨/身/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释题,理解“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2)质疑问难: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3)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4)集体交流。二、理解诗意。1.明诗意。(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2)理解诗句的含义。①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若等闲”写出了石灰的态度,不论是“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被看作是平常、轻松的事。同时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如,处之淡然。句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 2 \* GB3 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是“烈火焚烧”的必然结果,“浑不怕”与“若等闲”一脉相承,“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句意:石灰石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2.悟诗情。(1)再读古诗说一说,石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中“清白”到底指什么?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表达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3.指导朗读。“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可以读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的从容之意。第三句语调可昂扬一些,最后一句可以读得坚定、有力,传递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4.主题概括:《石灰吟》以 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达了诗人 不畏艰难 、 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习古诗的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了解诗的大意,再结合对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
